在熱播劇《少年派》中,劉孜扮演學霸錢三一的母親,書香門第出身的歌唱家裴音。劇中,因為懷疑兒子和閆妮的女兒早戀,與閆妮不打不相識,后來兩人陰差陽錯做了鄰居,逐漸在生活中化解了矛盾和誤會,成了無話不談的閨蜜。
劉孜說自己其實是個慢熱的人,但是在拍戲過程中,她很快就和閆妮成了朋友,“我特別喜歡和西安人一起合作,他們合群兒,會去善待所有的合作伙伴。這次拍攝應該是我從18歲入行以來最愉快的經歷之一。”
生活中,劉孜也是一個8歲男孩的母親,和劇中角色不同,她對兒子采取的是“散養”方式。“我一直告訴他,你的人生你自己畫圓。”這幾年,劉孜接戲的頻率并不高,她說保持“距離”是這兩年她找到的訣竅。“我和劇組、城市、商業社會……都刻意保持一定距離,這樣我的心態也會變好。”
在這個劇組,總覺得不好意思
《少年派》劇組找到劉孜時,她很快就答應了。“我判斷是否能合作都是憑直覺,聊一次基本就感受到大家對創作的認知是否一致。我信任團隊的專業精神,我也相信我可以演這個角色。” 在這個劇組,劉孜總會不好意思,“因為總能收到禮物,有的時候就會覺得挺慚愧的。”比如,有時拍攝延遲,多拍了一個小時,回到房間,就會有人立刻送來一份麻辣小龍蝦或者是一個水果籃。“我覺得真的沒關系,但是劇組還是會這么做。”
拍攝過程中,劉孜曾因中暑暈倒在攝影棚里。“棚里很熱,空調管接到我們房間里基本上就沒有風了,幾十個人悶在一個小房間里,我就暈過去了。”劉孜暈倒后,攝制組趕緊把她送到醫院,做了各種檢查,“晚上又是各種慰問一波接著一波,我真的是挺感動的,其實就是一個中暑。我們小時候拍戲都不是這樣的,沒有人會在意,但是這個組就是對演員特別呵護。”
私下,對8歲兒子采取放養政策
劉孜有個8歲的兒子。前不久,她還在微博上曬出兒子寫的作文《掩耳盜鈴續集》。
說到兒子,劉孜笑得更溫柔了,“我對他就是散養。我不焦慮,他才能自信,自信、善意和不斷探索是我最看重的能力。”劉孜覺得,每個孩子的個體都不一樣,教育方式也肯定不一樣,“我兒子是一個自我意識很強的孩子,腦回路跟我不同,如果他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解決問題,那我絕不會強求他采納我的意見。”
《少年派》中,劉孜飾演的錢三一媽媽發現兒子有早戀的傾向,非常著急和惱火,劇中角色的處理方式還讓“錢三一媽媽”上了熱搜,當記者問到劉孜,生活中她會怎么辦時,她說:“我覺得這很正常,就是心理和生理發育到了一定階段后很自然的反應。要疏導不能截流,讓他知道這個結果是什么,他要承擔什么樣的責任。如果在適當的年齡,他遇到的人可以讓彼此變得更優秀,我不會阻攔。”
聊合作
和閆妮搭檔,多是即興發揮
劇中,劉孜和閆妮的對手戲很多。最開始,兩個人有很多針鋒相對的戲碼,劉孜說,這種你來我往的交鋒,大多都是即興發揮,“我們在對劇本的時候,知道編劇要什么,會內化成自己的方式去說出來。我會看她的反饋,她也會看我的反應,好像太極推手。我覺得跟她一起演戲很舒服。”劉孜說她非常喜歡閆妮,兩個人到后面變成閨蜜的戲和感情,就是自然流露。
而說到張嘉譯,劉孜笑稱,他其實私下是一個挺安靜的人,“他的老鄉、朋友總給他送瓜果梨桃,他一個不留,在現場都給大家分了。不拍戲的時候,就坐在一邊玩手游。”
戲外
做設計,給了演戲意外的驚喜
16歲考入北京電影學院,劉孜和徐靜蕾、劉琳是同班同學。曾先后參演過97版《神雕俠侶》《我這一輩子》等作品,還在火爆一時的綜藝節目《歡樂總動員》中擔任過主持人。“當年從電影學院畢業就開始拍戲了,三十歲出頭的時候,遇到了事業瓶頸,很焦慮。”
劉孜說自己是內心很敏感和脆弱的人,那段時間,為了緩解這種焦慮,她覺得自己應該把情感抽離出來一些,“每個演員都有這種困境,不知道該怎么辦,所以我告訴自己,沒有方向的時候,就先停一下。”于是,2008年前后,劉孜回到學校繼續深造。
劉孜出生在貴州,奶奶畢業于川美,父親擅長畫畫寫作,從小她就對設計有著天生的敏感。2008年-2012年期間,她代理了意大利某家居品牌。那是在她最迷茫的時候,一個朋友給劉孜寫了一封推薦信,她拿著這封推薦信去了意大利,“我完全沒有任何的行業經驗,就拍了一個紀錄片給他們,他們也沒見過這樣的代理商,但是最后還是把國內代理權給了我,我也就這樣進入了設計領域。日常工作就是接觸很多的設計師。”正是這次的經歷在劉孜心中埋下了一顆種子。她花了四年的時間去學習,兩年前,創立了自己的品牌。
做品牌的經歷,也讓劉孜找到了演戲上的出口,“好多人見到我都說,我適合演職場戲,那是因為這是我每天除了演戲之外的日常,不是我適合演,而是這就是我的生活。演戲就是要讓自己變成那個角色,然后去戲里生活。”
采寫/新京報記者 張坤玉 藝人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