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往大師走了,世人才意識到,原來還有這么一位大師在世。華裔建筑大師貝聿銘去世了,人們才知道,原來世界上這么多著名建筑都是出自他之手。
作為一名現(xiàn)代主義建筑大師,貝聿銘設計的的建筑物宏偉壯麗卻不古板,各種風格兼顧。比如盧浮宮玻璃金字塔這種現(xiàn)代古典結合的創(chuàng)新、日本美秀藝術館的典雅、香山飯店的園林景觀,都體現(xiàn)了十足的設計感。
雖然大師走了,他設計這些建筑還將在世界上屹立數(shù)十年甚至上百年之久,時刻像世人宣告曾經(jīng)有這么一位大師的存在。
除了他的建筑設計讓人著迷之外,他和夫人盧愛玲的愛情故事更是讓人回味。兩人都是在美國留學的學霸,盧愛玲和冰心、宋慶齡、宋美齡也是校友。但在結識貝聿銘后,她甘心放下自己的學業(yè)和事業(yè),成為貝聿銘的賢內(nèi)助和堅強后盾。二人舉案齊眉一生,傳為佳話。
貝聿銘雖然青年時期就到美國留學,接受美國的高等教育,但他懷有一顆中國心,還是對中國姑娘情有獨鐘。和盧愛玲的相遇既是緣分,也是必然。
貝聿銘在17歲時就跨過大洋到美國留學。當時的他也不知道自己想學什么專業(yè),今后想從事什么職業(yè),只是像當時很多的年輕人那樣,對美國充滿著憧憬,非常想來看看而已。父親想讓他讀牛津,而他非得讀的賓夕法尼亞大學。懷著對建筑的好感,自己也鬼使神差的報考了建筑專業(yè),并且轉學到麻省理工的建筑專業(yè)。
學校里,身邊縈繞著的都是美國女孩,貝聿銘不為所動。20歲前后,正是男孩萌動的時期,貝聿銘也時常感慨,要是有位中國姑娘在身邊就好了!在20歲時,月老就把即將與他相守一生的中國姑娘送到了身邊。
1938年暑假期間,貝聿銘到紐約度假。本來要去火車站接一位中國朋友,沒想到朋友身邊竟然有一位中國美女,一下子吸引了貝聿銘的目光。這是他與夫人盧愛玲的首次相遇。就在當時,貝聿銘便發(fā)動了攻勢,奈何盧愛玲并沒有瞧上這位其貌不揚的同胞。貝聿銘為了討好盧愛玲,提出開車載著盧愛玲去波士頓的想法,也被盧愛玲婉拒。
沒想到,月老也一直在撮合他倆。盧愛玲的火車因颶風被困,貝聿銘連忙抓住機會趕到她的身邊。女人孤立無援時就是敞開心扉之時,千載難逢的機會讓貝聿銘一把抓住,俘獲了盧愛玲的芳心。
后來,正是在盧愛玲的激勵下,貝聿銘才將自己所學的建筑設計當做畢生的職業(yè),世界上才有了這么一位華裔現(xiàn)代建筑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