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還有多少人記得,那個穿著紅肚兜,虎頭鞋,留著“桃心頭”的小家伙鄧鳴賀。
2012年,登上春晚舞臺的鄧鳴賀也5歲,不少人都親切的稱呼他為“年畫娃娃”。
第二年,鄧鳴賀帶著妹妹再次登上了春晚的舞臺,并表演了節目《剪花花》。
時隔三年,這個可愛的小男孩卻因白血病復發,搶救無效去世了,這一年他才8歲。
2006年,鄧鳴賀出生于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
爺爺是縣里豫劇團的琵琶手,因此鄧鳴賀從小就對戲曲耳聞目染。
由于父母工作很忙,所以,鄧鳴賀大部分時間都是跟著爺爺奶奶一起生活。
奶奶照顧他的起居,爺爺專職負責教他戲曲。
每個唱腔,每個走位,每一個身段都是爺爺嚴格要求。
爺爺很少表揚小兄妹倆,因為他認為孩子總表揚會有一種驕傲的情緒,最多說一個“差不多”就算不錯了。
2歲時,鄧鳴賀開始學唱戲,3歲就已經能登臺演出。
5歲那年他在第15屆中國少兒戲曲小梅花獎的比賽中憑借《朝陽溝》的選段奪得冠軍。
有時候鄧鳴賀演出完之后會跑下來問爺爺自己演出的好不好,只要爺爺說一個“差不多”鄧鳴賀就特別高興。
但每次做的不好的時候爺爺也會批評,絕不含糊。
遇到實在學不會的動作,鄧鳴賀就會主動對爺爺說:“爺爺,你打我屁股吧。你一打我,我就學會了。”
鄧鳴賀成長的過程中,爺爺奶奶付出了很多,這讓鄧鳴賀與爺爺奶奶的關系非常親密,甚至超越了他和自己父母的關系。
每當鄧鳴賀被爺爺批評之后,奶奶都會跑過來哄一哄,就問他:“你恨爺爺嗎?”鄧鳴賀回答說:“我不恨爺爺,爺爺對我好!”
曾經在一檔節目中,鄧鳴賀說:“現在誰都能離開,就不能離開爺爺。”
身邊有爺爺的陪伴,這讓小鳴賀踏實不少,有一次他來北京,離開了爺爺兩天,這兩天中他一直在碎碎念:“爺爺什么時候回來呀?”
每天都要和爺爺睡在一起的鄧鳴賀,瞬間沒有了爺爺在身邊,這讓他有些睡不著,于是他就抱著他的玩具猴,上面沾著爺爺身上的味道,沒過一會就睡著了。
2010年,鄧鳴賀的爺爺奶奶覺得孫子確實是學戲的材料,通過朋友介紹,就把他送到了河南淮陽的一所專門培養小孩的學校。
每隔半個月,爺爺奶奶就要跑到淮陽看上孫子一眼才放心,而小鳴賀每次看到爺爺奶奶都特別高興。
有一次爺爺來看他的時候上了個廁所,正在上課的鄧鳴賀偷偷地跑了出去跟在了爺爺的身后,等爺爺一轉身發現了鄧鳴賀時嚇了一跳,緊接著鄧鳴賀直接撲了上去抱住了爺爺的大腿說道:“我怕你再走了。”
鄧鳴賀想學戲,意志很堅定,但和爺爺奶奶的感情深,老兩口急匆匆地看上一眼就離開也是沒辦法。
2012年,鄧鳴賀以龍年的“開門寶寶”亮相于春晚的舞臺頗受觀眾的喜愛。
2013年,鄧鳴賀攜手妹妹一起登上春晚,再一次讓觀眾感受到了兄妹倆的可愛。
但在農歷大年初三這一天,有媒體報料稱鄧鳴賀疑似患有白血病已入院治療,消息一出讓所有人感到意外。
同年2月,鄧鳴賀的主治醫生向外界證實了鄧鳴賀患有急性髓細胞白血病。
當月鄧鳴賀的家人聯手醫院與戲曲藝術職業學院相關人員一同召開了新聞發布會,向外界公布這一不幸的消息。
記者會上,鄧鳴賀的爺爺發言稱,春節一家人回到了老家,發現鄧鳴賀的臉色有點發白,大年初三就帶著他去了縣里的醫院做了血常規,結果發現很多指標都不正常。
因此當天下午全家又趕回了北京,給鄧鳴賀做了全身檢查,之后就直接住進了醫院。
記者會上,鄧鳴賀的爺爺一直不斷地用紙巾擦拭著眼淚,講話中也幾度泣不成聲。
由于鄧鳴賀是爺爺一手帶大,因此每當想起鄧鳴賀的病情,爺爺都會難過地落淚。
剛確定病情的那幾天,爺爺幾乎幾夜沒有合眼,大部分時間都在哭。
鄧鳴賀的爺爺曾經跟記者說過,在2013年春節前鄧鳴賀就已經開始斷斷續續地感冒發燒,吃了藥能見好,可過一會又燒起來了。
可這時候并有引起家人的重視,想著等演出完就帶鄧鳴賀去醫院做檢查。
2013年2月5日當天,已經彩排了5次的鄧鳴賀又在發燒,溫度高達38度1。
在后臺爺爺問道:“賀賀,你哪難受啊?”鄧鳴賀帶著哭腔指了指腦門兒,可他依然堅持著躺在走廊中的椅子上,小睡了一會兒。
醒了之后,鄧鳴賀的爺爺看到他有所好轉,提在嗓子眼的心也逐漸地放了下來。
鄧鳴賀和爺爺說:“應該不會影響晚上的演出。”
上臺之前,春晚的醫護人員給鄧鳴賀喝了退燒藥同時,還用了物理降溫。
喝藥的時候,爺爺還問他藥苦不苦,而鄧鳴賀卻說:“不苦,只要我一咽就不苦了。”但緊接著他又說:“苦,堅持著唄。”
演出開始前,爺爺用腦門試了試鄧鳴賀的體溫還是有一點燒,但臨近演出也沒辦法,只能這樣登臺了。
隨后幾天的演出,鄧鳴賀在演出時并沒有出現發燒的跡象,大家以為這就是簡單的發燒,并沒放在心上。
鄧鳴賀的爺爺說,鄧鳴賀喜歡舞臺,一想起登臺就興奮的睡不著覺。精神頭好得不得了,所以一家人也沒覺得他得了什么嚴重的病。
直到演出完第二天,全家回到河北才發現鄧鳴賀臉色發白。
到了第三天,帶著鄧鳴賀來到縣醫院做了血常規之后發現他全身上下沒有一個指標是正常的,這下全家人都急壞了。
因為這些癥狀在鄧鳴賀的身上都沒表現出來,所以才耽誤了病情。
大年初十,鄧鳴賀被確診,在醫院住了半年多。
鄧鳴賀一度發燒39度多,即便是在大年三十的那天晚上依舊低燒不退,可鄧鳴賀還是硬生生將這次演出給演完了。
走下舞臺的那一剎那,鄧鳴賀十分激動,他抱著爺爺又蹦又跳,仿佛演出的成功才是他的解藥。
但此時,鄧鳴賀的身體狀況已經越來越差,讓人沒想到的是,這次春晚也是他人生中最后一次演出。
急性髓細胞白血病,這種病在兒童白血病中患病率只有25%-30%,治愈率僅有50%,一般醫院都會采用強化療的方法,只有少數患兒需要做骨髓移植。
小鄧鳴賀非常堅強,在經歷過5次強化療,腰部穿刺,骨髓穿刺的時候,他一聲都沒哭。
從手術室出來之后,他還樂觀地說:“不疼,就是有點麻。”這些經歷,也許讓很多成年人都難以忍受。
當時醫生已經和鄧鳴賀的家人說明,鄧鳴賀要做5次強化療,短療程。
5個療程大概6個月左右,半年之后,鄧鳴賀的身體消瘦了很多,期間也有很多次感染,發燒。
整個過程中,鄧鳴賀只哭了一次。
因為每天要輸很多液,針管很粗,要直接扎入血管中,扎了兩針沒扎進去,鄧鳴賀強忍著,等到扎到第三針第四針時,他的眼淚就忍不住掉下來了。
之后醫生給他埋了針,每次輸液的時候能減輕鄧鳴賀不少痛苦。
鄧鳴賀非常樂觀,他的主治醫生也接受過記者的采訪,他說鄧鳴賀特別開朗,而且醫院的環境并沒有影響他的心情,每天依然開開心心的。
鄧鳴賀不僅堅強勇敢,他還將快樂帶給病房中的每一位小朋友。
他精神狀態好的時候,經常給大家表演節目,如唱戲,講笑話等等,大家也都被他逗得前仰后合。
有時候經常讓人忘了這是一個生病的小孩。
鄧鳴賀懂事,總是會主動照顧起別的小朋友。
雖然經歷了這么多痛苦,但治療了這么久,鄧鳴賀依然不知道自己得的是什么病。
因為大家只告訴他得的是貧血,需要長期治療,一旦治好了,就能馬上出院上學。
也許是想要早點回到學校,鄧鳴賀在私下也會經常問醫生自己的病什么時候能治好,他稱:“我還想登臺演出呢!”
所有人都在他的眼神中看出,他對戲曲和舞臺的熱愛。
2012年,鄧鳴賀一家做客北京臺的一檔訪談節目,鄧鳴賀講述了自己和舞臺的情緣。
鄧鳴賀說自己一歲半的時候就開始聽戲了,他還非常驕傲地說自己2歲的時候唱戲,3歲就可以登臺了。
2009年年底,鄧鳴賀在爺爺的陪同下參加了一個比賽,在這比賽之前,他還沒有登臺的經歷。
當爺爺問他說:“小鳴賀,你能唱好嗎?”鄧鳴賀說:“我試試吧。”
比賽時,鄧鳴賀站在幕簾前唱著,沒有弦,只能清唱。
唱完之后,臺下很多人看到這么一個小孩子就能唱豫劇,是又喜歡又高興。
說起這次比賽,鄧鳴賀還興奮地說當天演出之后,人家見了他都會給他一袋花生一袋糖,整個比賽下來之后就攢了一大袋子的花生和糖。
“爺爺想拿著,我不讓爺爺拿著,然后就我拿著回到了家。”鄧鳴賀笑著向現場觀眾說明了整個過程。
一回到家,鄧鳴賀高興地跑到了奶奶的面前,將一大袋子吃的放下之后說:“這是我掙的,您吃去吧!”奶奶高興地是合不攏嘴。
自從鄧鳴賀住院以來,除了奶奶留在了老家之外,父母和爺爺都來到了北京,離醫院不遠的一棟居民樓里租了一間房子。
由于白血病人的抵抗力非常弱,尤其是在每個化療剛剛結束的那幾天,有點有差池就會非常危險,因此醫院只允許一位家屬陪同在孩子身邊。
鄧鳴賀的母親一直寸步不離,兒子的每一次痛苦的經歷她都看在眼里,難過的時候就躲到沒人的地方獨自流淚。
鄧鳴賀吃不慣醫院的飯菜,父親就成了兒子的專屬廚師,每天做好飯餐拿到醫院,只有在這時,父親才能隔著玻璃遠遠地看到兒子的樣子。
剛開始化療的時候,鄧鳴賀的胃口還很大,但到了中期,他已經明顯沒有什么胃口了,甚至一提到他最愛吃的肉就犯惡心。
因此,父親每天都琢磨著如何做一些清淡的飯菜,盡量讓兒子保持足夠的營養。
鄧鳴賀患病之后,不少人抱怨稱“怎么讓孩子參加那么多演出”,“演出太多孩子太累”。
對此鄧鳴賀的爺爺也十分懊惱,他說:“如果早知道這樣,寧可不讓孩子學戲,不讓孩子登臺。”
由于病情特殊,很長一段時間醫院不允許家人來醫院探視,于是爺爺只能通過手機視頻與小鳴賀見面聊天。
之后爺爺也向記者透露稱,每次孫子給自己打電話時,都要用很長時間來調整自己的心情,盡量不要讓孫子看出自己難過的一面。
鄧鳴賀住院期間,不僅家人對他關心倍加,就連外界也時刻惦記著鄧鳴賀。
為了減輕鄧家的經濟壓力,好心人還特意籌集了200多萬的善款全部匯入了扶助貧困兒童就醫健康基金會,用于治療鄧鳴賀的病。
至于剩余的錢,則用來幫助其他患兒。
還有很多社會人士,專門跑到醫院為鄧鳴賀捐助衣服,玩具,文具等用品,還有很多演藝界的明星,也加入到了這個行列中來。
2013年8月13日,鄧家全家一起來接鄧鳴賀出院回家,這一天已經盼望了6個多月。
據當時的情況看,鄧鳴賀的各項指標已經基本正常,但必須聽從醫囑,要注意飲食,和休息,不能做劇烈運動,還要按時來醫院做復查。
如果三年不復發,才意味著病情徹底痊愈。
出院后一個月,大病初愈的鄧鳴賀與爺爺和妹妹一起參加了北京電視臺的中秋晚會。
晚會上鄧鳴賀與妹妹攜手演唱了一曲《遙借明月送感恩》,感恩所有關心自己的人。
生病期間,爺爺也曾問過他,假如出院之后最想干的一件事說什么,鄧鳴賀不假思索地說:“想上學,想登臺演出。”
而此時,鄧鳴賀的兩個愿望都實現了。
回到學校時,鄧鳴賀讓家人幫他買了一個大蛋糕,他要拿到學校和同學們一起分享。
老師和同學們得知鄧鳴賀即將返校,也在黑板上寫下了歡迎語,當他進門時每個同學都給了他一個大大的擁抱。
據醫院醫生透露稱,小鳴賀停止化療3個月之后,病情復發。
2014年的春天,鄧鳴賀做了造血干細胞的移植手術,但不幸的是,過了大半年之后,病情再一次復發,此時鄧鳴賀的身體已經再也承受不住強烈的治療。
于是醫院開始為他進行介入性舒緩治療,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臨終關懷治療。
當時鄧鳴賀的主治醫生稱,鄧鳴賀的肺部并發癥很嚴重,不能下地走路,一走路就會缺氧,因此在離世一兩個月前就已經不能離開床了。
醫生和家人溝通之后,他們決定不告訴小鳴賀病情,也正因是這樣,鄧鳴賀的情緒一直很好,但只可惜,他最終還是沒有戰勝病魔。
2015年4月28日晚,小鳴賀因白血病復發離世,還差兩個月,就要過9歲生日了。
4月29日葬禮上,鄧鳴賀的妹妹抱著哥哥的遺像失聲痛哭,還有一群喜歡鄧鳴賀的戲迷和老鄉們一起送了鄧鳴賀最后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