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新一期《我就是演員3》中,章子怡的一番關于演員的言論,引起大眾熱議!
如今導演吳彤也是發文力挺。
吳彤說道,節目的名稱為“我就是演員”,不僅僅是名字,更是自己做節目的初衷,就是給演員提供一個舞臺,來這里證明自己,也是讓自己可以自信地說道:我就是演員!
對于章子怡說的,做演員要有信念感,吳彤表示,自信和信念感是追逐演員夢想最有效的努力,而《我就是演員》這個舞臺永遠為相信自己的人而準備著。
從節目中章子怡的言論,可以知道,做演員是需要一定門檻的,除了信念,就是還需要天賦,如果沒有天賦,即使再努力,也無濟于事的。
另外,章子怡對當下演員行業浮躁的氛圍給出了批評,說道,為什么都要來做演員,都想來分一杯羹。
因為在節目中,確實看到了許多跨界演員,但是他們的表現大多數都是令人失望的。
最新一期節目中,金莎金子涵,孫堅張超,兩組演員表演的劇目都被中途喊卡,可以看到這些演員表演的質量和水平。
當然,踏上這個舞臺的很多人都是有著演員之夢的。
面對章子怡的批評,金莎也是回應道,“演員對我來說就是個承載夢想的平凡工作,人人都想做的工作也不等于低級。”
當然既然是夢想,那么必然是需要持之以恒付出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雖然導演吳彤表示節目的初衷是給演員提供一個舞臺,證明自己。
但是如今這樣的初衷并沒有實現,反倒是令人失望的。
從播出的幾期節目來看,讓我們看到了一些演員將這個舞臺變為了另一個平臺。
先是表演失敗,遭受批評,然后八卦自我經歷,中途還會哽咽哭泣,最后再發文道歉。
顯然成為了一條流水線式的平臺,每個演員舞臺上的表演顯然勝過了劇目中的表演。
從王霏霏哭,盛一倫哭,張檬哭,到李夢哭,然后一個個又發文道歉,承認自己沒有表演好。
張檬自曝整容原因,李夢被導師追問白鹿原被換掉真相;
王霏霏跨界被章子怡支持,金莎跨界被章子怡批。
每期節目,優質劇目表演少之又少,短短三到四場表演,至少會有一場被中途喊卡,一星又是占據大多數,三星少之又少。
從曾國祥退出到于正退出,節目不得不停播,刪減重錄。
《我就是演員》所呈現出來的劇目表演,遠遠不如戲外精彩刺激。
難道這就是《我就是演員》的初衷嗎?
導演吳彤顯然并不為認為如此。
在首期節目播出后,導演發文,在競爭很大的情況下,第一期節目收視率全國第一。
顯然依然是以收視率為評價標準的,沒有去看到在時長有限的情況下如何做到更加精細化、專業化、高質量。
當然此前對于節目中出現的眾多愛豆,導演也是回應,希望順應市場形勢,讓觀眾和業內看到新市場下的新演員群體的現狀,并給到這些新演員成長的空間。
是的,初衷沒有錯,也很人性化。
但是是否每個愛豆都適合去做演員,都應該去做演員呢?
演員也并非適合任何一個人的。
不然為何會有那么多跑龍套、群演。
他們不都是為了夢想,但是真正能夠成為一個優秀演員的自然是少的。
在當下,演員變得越來越廉價,似乎每一個人都可以稱之為演員,但是真正能夠演好戲的演員依然是少的。
演員到底意味著什么?為什么大家都想去成為演員?
或許我們被表面現象所欺騙,被媒體、平臺所引導,只是看到了光鮮亮麗的一面,不知其背后的艱辛。
而資本和市場無疑在助推著演員群體的壯大,但是最終作品和觀眾才是決定演員生存的空間到底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