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能熬能堅持,做任何事情都是一樣,你能堅持住把它做好,終有一天會熬出頭的”
2019年《演員請就位》的舞臺上,張哲瀚說出了這句話。2020年的《山河令》證明他確實做到了,堅持做好演戲這件事的他,現(xiàn)在他終于熬出頭了!
在堅持演戲的這道條路上,張哲瀚演繹了多個性格迥異的角色。
《烈火英雄》以故事以“大連7·16油爆火災”為原型,講述了沿海油罐區(qū)發(fā)生火災,消防隊伍上下級團結(jié)一致,誓死抵抗,以生命維護國家及人民財產(chǎn)安全的故事。
張哲瀚飾演的消防員鄭志在這部群像作品中的鏡頭并不多,但人物完整富有層次感。即將退伍的鄭志,剛出場時在訓練時會嘀嘀咕咕,抱怨自己明明有著特種兵的心沒想到成了一位消防兵。為了給人物帶來反轉(zhuǎn),一開始的鄭志給人的感覺有點懶散,緊急任務(wù)前會把沒吃完的雞腿塞到鞋子里,吃得滿嘴油膩膩就上了車。
在隊友們被困火海的時候原以為他是臨陣脫逃,可轉(zhuǎn)身一看他已經(jīng)獨自扛起了滅火水帶,平常水帶是需要幾個人一起托起的。水打開的那一刻鄭志被猛烈的水流慣性撞倒在地,憑著信念站起來將水源帶到了戰(zhàn)友身邊,但不幸的是危機關(guān)頭鄭志被倒下的鋼筋建筑壓住無法起身,最終犧牲于火海之中。
瀕臨死亡的最后一刻,鄭志拼盡全力把自己的救火帽扔給了遠處的隊友,熊熊火焰中只留下那句:“給我媽!”鄭志的故事線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小人物的爆發(fā)力,摔倒時的慌亂、沖進火場時的無畏、救援隊友的不顧一切,觀影時這樣的人物賺足了觀眾的眼淚。
《烈火英雄》導演陳國輝在采訪中透露,張哲瀚在拍攝火場戲的時候因為長時間缺氧,喊cut之后他就吐了,嘔吐物都是黑色的,且這樣的身體狀況維持了將近一周。
《蕓汐傳》中的秦王龍非夜也是個鮮明的角色,個性沉穩(wěn)內(nèi)斂。這是一個有些臉譜化的角色,想讓觀眾入戲共情必須在細節(jié)處掌握好節(jié)奏,而最能體現(xiàn)人物細節(jié)的就是張哲瀚的眼神。
望著心上人時,霸道的龍非夜眼睛里也有了星星,冰冷的臉繃不住了,看著蕓汐耍鬧的他會無奈地搖搖頭,低下頭溫柔的笑眼相對;家仇國恨面前,他習慣了隱忍和抑制,大仇得報的那一刻他居高臨下地俯視著敵人,怒目圓睜語氣激昂地將一直忍受的折磨爆發(fā)出來,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他的悲傷與憤怒。
再來看看《山河令》中的周子舒,一個悲涼的角色,張哲瀚對他有著不一樣的見解:他是一個懷著一個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去面對這些東西的,所以大家不要去放棄生活。生命誠可貴,事業(yè)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就是這樣的境界。在張哲瀚的眼中,他和周子舒之間沒有所謂的互相成就,拍攝的四個月中他自己就是周子舒。
比如和溫客行聊天那場戲時,工作人員把周子舒的外衫拉上,但是他自己又扯了上來,因為張哲瀚認為周子舒從天窗逃出來的這一次是要為自己而活,從遇到至理解溫客行,也是他最最放松的狀態(tài)。
好好投入每個角色一直是張哲瀚的作為演員的信念,他曾說過“我盡力完成我的工作,堅持我熱愛的東西,在我精力旺盛的歲月里留下了一些痕跡,我在我生命的每個階段都盡力了”這是對職業(yè)的尊重,也是對理想的負責。
2018年《蕓汐傳》播出之前,張哲瀚的心態(tài)已經(jīng)很佛系:“覺得自己不適合干演員這一行,想要轉(zhuǎn)行”,畢竟自己也在這個行業(yè)摸爬滾打了近十年。喜出望外的是《蕓汐傳》播出之后獲得了不少人的喜愛,也成了張哲瀚在轉(zhuǎn)行徘徊時期的一個轉(zhuǎn)折點。
經(jīng)歷過崩潰,才會更加地努力吧,就像他的微博名“張哲瀚瘋子”一樣,想著趁年輕不瘋魔不成活,想做的事情就要趕緊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