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陳正道之前作品的品質,加上郭富城和段奕宏兩位影帝的加盟,使得陳正道新作《秘密訪客》被視為今年五一檔票房冠軍的有力競爭者。但影片在5月1日上映之后,卻迎來口碑的兩極分化,豆瓣評分目前也只有5.7,最終以1.9億元的票房位居今年五一檔票房第三名。
對此,陳正道發微博說:“所有負面評價已經收到,我會轉為正面的能量,努力在之后的創作中體現,希望能贏回觀眾的信心。”“我有在反省,所有的爭議都應該回歸把故事說動人,但我還是會在這個類型領域繼續努力。”
陳正道對影片口碑的分化顯然是心理有所準備,在影片上映之前,他在接受采訪時,就曾“預言”《秘密訪客》會是一部有爭議的作品。“這個片型,有時候我跟觀眾在做一種較量,就我有沒有抓住,有沒有被我打中,你猜到沒,你猜錯沒,你覺得合理不合理。其實有的時候看影評很難受的,看網絡上大家評價,就覺得好像有,好像沒有。但我后來發現我享受這種感覺,我好像跟觀眾在一起成長。”
拍心理驚悚片,家是最好的展現舞臺
1981年出生的陳正道在2006年憑借愛情片《盛夏光年》獲得第11屆釜山國際電影節新浪潮獎而一舉成名,之后的《重返20歲》《催眠大師》《記憶大師》等作品,都有不錯口碑,也因此,這部《秘密訪客》被觀眾寄予厚望。
不同于《催眠大師》和《記憶大師》,陳正道試圖將《秘密訪客》拍成一部心理驚悚片,“其實我永遠想探索新類型,挺好玩的,拍《催眠大師》的時候,好像國產片沒有反轉、環環相扣的那種風格,所以,我們嘗試了一下。拍《記憶大師》的時候,國產片沒有所謂高概念架空世界的懸疑推理,所以,我們要做一下。到了《秘密訪客》,我覺得自己更勇敢了,想做一個心理驚悚片。心理驚悚其實是更少見的華語電影類型,我覺得類型創新上是有待挑戰的,再者,《秘密訪客》的表演方式,說故事的方式,完全不同于前兩部,故事的懸念與解謎不是最重要的,觀眾其實是跟著你拆解事情,然后挖坑埋坑,重要的是觀眾要去探索影片背后的意義。”
家是什么?是甜蜜溫馨的港灣,還是量身定做的牢籠?是黑暗之中的明燈,還是秘密叢生的樂園?《秘密訪客》終極版預告片里有一句話:“每個家庭都有秘密,而我們的秘密,就是家庭。”影片中的家庭是個充滿秘密的家庭,從其海報可以窺見一斑,“全家福”照片卻透露出家和萬事“腥”的詭譎氛圍。從著裝到站位,從表情到眼神,多個細節值得細究。正襟危坐、神情威嚴的父親(郭富城飾)彰顯著一家之主的地位,身后的母親(許瑋甯飾)、姐姐(張子楓飾)及弟弟(榮梓杉飾)皆身穿黑色正裝出鏡,嚴肅冷漠的表情透露著“家人”之間非比尋常的關系。一旁的訪客于困樵(段奕宏飾)不修邊幅穿著隨意,與一家四口顯得格格不入,身上的褐色米奇T恤卻意外與背景畫融為一體,似乎在暗示神秘訪客想要盡力融入家中卻始終游離在外。地板上的水漬形成一道裂痕,更是直指家中看似平靜祥和,實則所有人心中各懷鬼胎,家庭關系已然出現裂痕,危機四伏。
訪客被囚禁的不僅僅是身體,更是心靈的煎熬。父親像是老謀深算的獵人,家被打造成為一個陷阱密布的叢林;姐姐是一個冷眼旁觀的看客,暗里編織著自己分裂家庭的棋局;母親是黑暗中的一盞散發微弱光亮的明燈,一步步照向這個家庭的秘密;而弟弟更像是一個監視者,在陰影的遮擋下用銳利的目光洞察著整個家庭。一個家庭,五位成員,各懷秘密,細思極恐之余,也越發感到這是一盤難解的棋局。
在陳正道看來,心理懸疑驚悚的類型片中,家是一個最好的舞臺,“因為家是整個社會或者整個世界的縮影,家也是我們所有人內心構成的重要原因,家庭會影響到你的工作、愛情、自我實現等等,家是我們最原始出發的地方,也是造成我們所有現在行為或者情感特質的一個開端。”因此《秘密訪客》用一個家庭講述陳正道的心理驚悚故事,是因為他覺得在家這個舞臺上,他可以用最少的人,講述最多的主題。
此外,家庭也是陳正道幾部電影中一直在講的問題,陳正道說自己小時候很敏感,有些事總是不知道怎么跟家人講。“我的童年是有很多秘密藏在心中的,不跟家庭溝通這件事情是我成長過程中最大的一個隱患,因此我小時候總是要藏著這些事情。在我成長跟自愈的過程之中,養成了我的電影永遠在講救贖,跟家庭、跟自己和解,或者是自我認同的過程,我覺得這可能是我電影一直以來核心的一個主題。”
觀眾才是“秘密訪客”
大多數觀眾認為“秘密訪客”是因校車事故進入汪家躲藏的訪客于困樵,陳正道卻表示,在《秘密訪客》這部電影中,其實觀眾才是這個家庭真正的“秘密訪客”,“這是我用了最多特寫鏡頭的電影,臺詞量非常少,所有人的眼神流動,就仿佛觀眾在看一個沉浸式的劇,或者說,觀眾可以把電影當成一個密室,觀眾是‘秘密訪客’,這一家人看不到觀眾的存在,但觀眾卻看得到他們每個人的秘密。所以,我覺得這是一個很特殊的觀影體驗。我相信有觀眾會喜歡,有觀眾會不喜歡。現在華語市場上用這種方式去看懸疑驚悚、心理驚悚對我來講是挺需要勇氣的。電影中所有人都有秘密,希望觀眾可以跟我一起無限貼近角色,這樣你會看到秘密不是重點,傷痕才是重點。”
片中,郭富城扮演的汪先生不僅是一家之主,他背負的秘密也讓他逐漸變得暗沉扭曲,他將自己的痛苦轉移給家中的每個人,這也導致了這個畸形家庭的產生。對于汪先生何以煞費苦心要組建一個“貌似和美”的家庭,陳正道表示,很多人建立家庭,是想保護自己原本受到的痛苦、創傷,為脆弱的自己找到一個避風港,“但有的時候家庭可能會變成一個新的牢籠,《秘密訪客》其實是用比較負面的方法去討論我們如何不要把家變成一個牢籠,而是把家變成一個溫暖的避風港,如何學會用家庭般的愛去愛別人,而不是用在家庭中得到的恨,再去壓迫別人。片中汪先生為什么要組建一個家?他是想要報復,想要建立一個家去對抗他曾經在家庭中受到的傷害。但是,這個家讓年輕一代,就是片中張子楓和榮梓杉扮演的角色,學會掙開這個牢籠,還原家庭的本質,學會原諒彼此,包容彼此,給予彼此更好的未來。”
在陳正道看來,中國人是非常注重家庭的,家庭帶給孩子很多愛和成長。但是,有的時候家庭也會帶給我們一些傷害跟束縛。“《秘密訪客》真正想講的是,如何不要把自己從家庭受到的傷害、痛苦,繼續一代一代地傳下去,這是整部電影的大主題。”
最后十分鐘給觀眾溫暖
《秘密訪客》的故事實在不夠令人愉悅,而其英文名卻是《home sweet home》。陳正道解釋說,其實一開始片名就是《甜蜜的家》,影片開始姐弟倆彈的鋼琴曲也叫《home sweet home》,“我覺得《甜蜜的家》這個片名很有想象空間,看似溫馨卻是心理驚悚這個類型,有一個反差感。但我最近有一些血糖問題,我一直控糖,我才發現糖的甜蜜本來就不是什么好事,它只是給你短暫的愉悅,會帶給你永久的麻煩,我相信很多在跟體重搏斗的女孩都懂。”
陳正道笑說觀眾要原諒他用那么邪惡的方式壓迫了觀眾110分鐘的觀影體驗,“但最后十分鐘請你們看到我給你們的溫暖。”
《秘密訪客》中,父親汪先生有控制欲、強權,雖然比較刻板,但內心是孤獨的,渴望被愛,渴望自由,但因為他要做父親這個角色,就必須強大自己,甚至壓迫別人。母親是弱勢的,她不得不依附別人,但其實內心深處,渴望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姐姐喜歡畫畫卻被父親反對,她渴求家庭的愛又渴求不到,就開始反叛,但她也是這個家庭中第一個拯救自己的,她告訴自己還年輕,可以不要重復上一代的錯誤。弟弟原本是被欺負的,但因為他是男性,被迫成為繼承人,他開始覺得要去維護這個家,在很小的年紀就覺醒。
陳正道說:“其實這是華人家庭四個角色的刻板印象,片中我們用很極致的方式去表現,但故事結尾是非常光明的,姐姐和弟弟達到和解而不是耽誤彼此的人生,也終結了片中父親在上一代得到的壓迫。”
陳正道表示,在成長過程中,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汪先生、汪太太、姐姐、弟弟,“如果我們不克制自己黑暗的那一面,我們隨時有可能在每個角色中游離,因為家庭就是會讓你變換角色,女兒變成母親,兒子變成父親,追尋自我,跟自己和解是這部影片最后一場戲,我希望看完這部片的觀眾會理解這點。”
對于片中角色的一體兩面,陳正道表示,這是他大多作品都具備的特質:“我們都是比較雙面的,有外向面跟陰暗面的部分。其實我蠻漫長的青春期時也過著雙面人生,好不容易在三十幾歲以后電影治愈了我,讓我覺得不再害怕被人家看到我的另外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