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三部曲”第三部電影《我和我的父輩》發布《詩》預告與海報。電影將鏡頭聚焦在1969年我國研制第一顆人造衛星時期,章子怡在影片中飾演一位火藥雕刻師,她與黃軒、袁近輝、任思諾共同組成了“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背后的一個普通航天家庭。首執導筒的章子怡以一個母親的視角,回望了那段奮斗歲月,也帶觀眾回憶起了那些把青春歲月奉獻給“東方紅一號”、奉獻給祖國國防科技事業的無名英雄和他們身后的小家。
圖說:《我和我的父輩》發布《詩》海報
聚焦,火藥雕刻師
首次擔任導演,章子怡把目光對準了研制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背后的第一代航天人。1970年4月24日21時35分,“東方紅一號”衛星由“長征一號”運載火箭從酒泉衛星發射場成功發射升空,中國打破了外國的技術封鎖和壟斷,開創了航天史的新紀元。“東方紅一號”是中國航天從篳路藍縷到星辰大海的開端,“兩彈一星”精神歷久彌新。
對于這個選題,章子怡說:“航天事業非常浪漫,總是讓人充滿好奇,我一直非常崇拜中國航天人,航天事業的背后是許許多多的無名英雄。”作為導演,章子怡通過查閱大量資料和走訪航天工作者,了解了許多航天相關的技術工種,最終選擇用一個并不為人熟知的職業——火藥雕刻師——來剖開航天工作危險異常的切面。
詮釋,航天人的浪漫
預告中漫天黃沙、茫茫戈壁,時代氣息與歷史質感撲面而來,迅速把觀眾帶回了52年前“長征一號”火箭發動機研制基地,章子怡細致入微地還原了中國第一代航天人生活與工作的一隅。她與片中的丈夫黃軒帶著一對兒女擠在簡陋的平房里,衣著樸素、眼神清澈,亦如那些正當年的航天人把青春與汗水灑向這片荒蕪的大地。
預告開篇,黃軒飾演的父親以“在天上寫詩”為孩子形容自己的職業,這便是片名《詩》的由來。章子怡飾演的母親則以孔明燈為喻,向孩子解釋由“火”助推“燈”升空的原理。一首詩、一盞孔明燈,為電影里的航天二代插上了暢想藍天的“翅膀”,這是屬于航天人的浪漫。
航天科研工作同樣充滿著危險,電影里的一家四口隨時都可能遇到“長征一號”火箭試驗過程中突發的意外……章子怡和兒子的雨夜哭戲真摯動人,她以一個母親的細膩與堅韌,揭開了航天工作者背后千萬航天家庭的犧牲奉獻。
電影《我和我的父輩》由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由吳京、章子怡、徐崢、沈騰執導,將于10月1日正式上映。(新民晚報首席記者 孫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