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我和我的父輩》之《乘風》發布預告及群像海報,正式官宣主演陣容:吳京、吳磊、張天愛、李光潔、余皚磊、魏晨、白那日蘇、江水、逯長恩、張恒瑞、阿楠。
吳京此次再導戰爭題材,聚焦抗日英雄馬仁興的驍勇事跡,他將與吳磊演繹一對上陣殺敵的騎兵父子。
影片取材于抗日戰爭時期一支戰功卓著的鐵騎隊伍——冀中騎兵團,他們為保護群眾撤離,拼死抵抗日軍,電影描繪了一組騎兵團與冀中人民共同抗擊日寇侵略的軍民群像。
吳京吳磊演繹抗戰騎兵父子
《我和我的父輩》之《乘風》的故事背景發生在1942年五一反“掃蕩”期間,吳京、吳磊上陣父子兵,兩人分別飾演冀中騎兵團團長馬仁興及通訊員馬乘風。
預告以老照片的形式開場,將觀眾帶回到1942年,從馬乘風的通訊電報中得知,騎兵團因叛徒投敵,陷入了位置暴露的危險當中。
為了掩護冀中區機關并且安全轉移留在村子里的老幼婦孺,騎兵團以一敵百,在懸殊的火力下拼死沖殺、牽制敵人的進攻,硬是以傳統的騎兵戰術生生撕開了一道缺口。
此次吳京再度自導自演,依舊選擇了他最擅長的戰爭題材,拍攝抗日戰爭的故事。
吳京查閱了大量史料,最終尋找到了他的主角——一對見證大時代的普通父子——革命英雄馬仁興和馬乘風。
馬仁興在抗戰時期曾率領冀中騎兵團為抵御日寇侵略做出過卓越貢獻,他的長子馬乘風亦在抗日戰場上沖鋒陷陣。
1947年,馬仁興在四平攻堅戰中不幸犧牲,為了紀念他,四平市政府將最繁華的四道街(原共榮大街)命名為“仁興街”。
歷史上騎兵團血染冀中的戎馬精神一直長存在冀中百姓心中,吳京用團長馬仁興和馬乘風這對父子的故事,傳承著父輩們不怕犧牲沖鋒陷陣的精神,也展現了英雄們投身戰場的血性背后,亦藏著守護小家的鐵骨柔情。
吳京拍“戰馬”再現神勇騎兵團
為了將騎兵前赴后繼、戰馬沖鋒迎敵的場景生動呈現,導演吳京1:1開辟戰壕、搭建戰場,動用了兩百多匹戰馬,真實還原了抗戰時期騎兵作戰場面。
電影拍攝中最難的當屬動物戲份,吳京說:“馬是有靈性的,演員們每天會自己買一袋胡蘿卜喂自己的馬,與他們培養感情。”
除了與馬熟悉,許多有經驗的演員也從頭學起,進行大量騎馬訓練。
經過一番“魔鬼訓練”,參與拍攝的演員們都學會了舉刀沖鋒、不拉韁繩騎馬等高難度動作。
拍攝過程中,演員們也全情投入、拼盡全力,有60多位演員曾從馬上摔下來,一邊拍戲一邊上藥成為了劇組常態。
高難度馬戲也對劇組安全保障提出了高要求,吳京再三強調,人和馬都要保證安全。為此,置景組將地面做了特殊處理,保證摔馬戲中的地面是棉花觸感,必要鏡頭也選擇假馬代替。
劇組救護車更是全天24小時待命,吳京作為導演也總在鏡頭拍完后第一時間確認人和馬都安全。
除了拍馬戲難,劇組在拍攝途中遇上強降雨,讓拍攝進度一拖再拖,挖好的戰壕被山洪淹沒,一度讓劇組被迫停工。
盡管遭遇諸多困難,但“用最真誠的態度和責任感把電影拍好”是大家的共識,正如吳京所說:“這是中國電影人的態度。”
克服重重困難,是電影人用真誠向父母一輩致敬的誠意。劇組最終用高燃的沖鋒場景完成了騎兵戰士殺敵時一馬當先萬夫不當的熱血氣概,將冀中騎兵團英勇抗敵的宏大場面完美呈現。
電影《我和我的父輩》由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由吳京、章子怡、徐崢、沈騰執導,將于10月1日正式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