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大部分觀眾所預料的那樣,《第一爐香》的口碑并不好。
豆瓣評分一直在5.6和5.7之間反復橫跳,始終沒能跨過及格的坎。這也成為許鞍華為數不多的,評分沒有及格的電影。
這仿佛一次事先張揚的翻車。
從定好演員、片場路透釋出的那一刻開始,到臨近上映前的下沉式土味營銷,圍繞《第一爐香》的嘲諷就沒斷過。電影中那些格格不入的臺詞甚至引發了觀眾的頻頻笑場。
糟糕的選角必然是《第一爐香》最讓人無法直視的問題,卻不是唯一的問題。從演員到服裝設計,從編劇到導演,《第一爐香》好像哪哪都不對味兒。
這部擁有強大班底的電影,遺憾地呈現了“1+1+1≈0”的效果。
01 糟糕的選角,疼痛的演技
平心而論,電影里所有擁有姓名的重要角色,幾乎只有梁洛施選對了。
她飾演喬琪喬同母異父的妹妹周吉婕,是一位混血交際花,血統復雜,“美得帶些肅殺之氣”。而梁洛施本身就是中英葡三國混血,整體氣質和角色比較貼合。
其他角色,馬思純、彭于晏、俞飛鴻、范偉的選角都不成功。
且不說原著里對于角色的具體形容,單從人設和形象上來看,馬思純和彭于晏就對不上。
葛薇龍是一位還在讀書的學生,因為缺錢讀書來投靠姑媽。出身中產,對浮華又腐敗的上流社會也沒有什么認知,甚至可以說帶著點好奇。
在樓底下的上流人士聚會的時候,會自己偷偷地試衣柜里的漂亮裙子。具體氣質可以參考《金粉世家》中的劉亦菲。
但馬思純明顯不符合葛薇龍的形象。她五官好看,但整體給人的感覺就是踏實的乖乖女,有些健壯的身材,也不太符合人物需要的脆弱感。
最殘酷的是,片中幾乎每一套服裝,都在放大她身材的缺點。有些厚實的腰部和四肢,不夠好看的背部線條,實屬有些慘不忍睹了。
而男主角喬琪喬是一位吃軟飯的花花公子,而彭于晏那健康的小麥色皮膚,練得恰到好處的肌肉,和想象中蒼白又脆弱的軟飯渣男相去甚遠。
當電影中臺詞說混血兒都很陰郁,又帶點丫頭氣之后,彭于晏版的喬琪喬穿著背心、露著壯碩的小麥色手臂就出來了。
喬琪喬說我養不活自己,但他看起來一口氣能拉五輛黃包車,樸實又自律。
俞飛鴻很漂亮,清冷、獨美的仙女氣質也和姑媽不搭。這么好看的女人,可能不太需要侄女去幫忙釣男人。
范偉飾演金主司徒協,供養葛薇龍和姑媽的uncle,但他看起來像是從《不成問題的問題》里走出來的,精明又市儈的小市民。
既然形象已經救不回來了,那么演技來湊?可惜演技也沒湊上。
俞飛鴻和范偉倒是演得很好,憑借自然且到位的演技撐住了角色。問題出在兩位主角身上。
馬思純在努力飾演一位愛而不得的心碎女學生,但時常用力過猛,留下肉眼可見的、笨拙的表演痕跡。
在電影前半部分,她飾演天真的小女生,微微噘嘴、瞪大眼睛、扭捏的小動作,全都是浮于表面的套路演法,讓人懷疑她是否真正進入過角色。
馬思純發揮得最好的部分在電影尾聲。劇情進入疼痛愛情之后,到了她最擅長的環節,演得還算自然。
彭于晏的表演也算不上多出彩,他在努力飾演軟飯硬吃的花花公子。
電影中他也演出了油嘴滑舌又花心的感覺,但離軟飯渣男差得還遠,時不時地還是會散發出“駱駝祥子”的樸實氣質。
負負也沒能得正。在明顯不合適的選角和糟糕的演技之下,馬思純和彭于晏沒能演出情侶的感覺,兩人仿佛不熟的同事,只是在尷尬地說著劇本安排好的臺詞。
盡管選角和演技已經先敗一步,但《第一爐香》的問題遠遠不止于此。
02 下沉的營銷,錯位的改編
和選角一樣讓人匪夷所思的,是電影的營銷策略,散發出一種自暴自棄的味道。
“給愛而不得一個紀念日”、“我只是假裝想走,而你卻真的沒挽留”……從文案到小視頻,《第一爐香》走卑微疼痛風,參考對象應該是《前任3》。
最開始還在惋惜,為什么又來錯位營銷,《地球最后的夜晚》和《盛夏未來》的教訓還不夠嗎。
結果看完正片才發現,錯怪了,營銷策略可能是在向電影本身看齊。
張愛玲的《第一爐香》是一出徹頭徹尾的悲劇。葛薇龍最開始只是想依靠姑媽,讀完書就回上海的女學生,最后卻“賣給了姑媽和喬琪喬”,一邊弄錢一邊弄人。
少女自身的欲望與墮落,夾縫中生存的戰前香港,共同造就了這出扭曲又壓抑的悲劇。
然而電影《第一爐香》,硬是讓電影院的觀眾發出了陣陣爆笑。
“我是你的男人”、“我是你的女人”、“他是我們大家的uncle”,寫出這種讓全場爆笑的臺詞,編劇可能需要出來背一下鍋。
王安憶是很優秀的作家,但寫的劇本并不多,她在采訪中,“投資方那邊還說我的格式不對。好在后來又說格式不要緊,可以幫我整理,我想劇本可能有自己的格式吧。”
對于原著里的臺詞,王安憶說自己沒有能力再去虛構人物對話,“我基本上就是用原著里的原話,再稍微派生出來一點。”但就是稍微派生出的這么一點,顯得那么格格不入。
其實原著比較短,需要編劇補充細節、擴寫,其中不乏有改動到位的部分。比如加入了一些姑媽的回憶,她成為四姨太去敬茶,精致的面容上透著悲傷與認命。
許鞍華也用了閃回與超現實的表現手法,連接了姑媽與葛薇龍兩代人的選擇與命運。不同的時代,卻是同樣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