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段奕宏、郝蕾、祖峰、吳越等人主演的《八角亭迷霧》迎來收官,該劇講述了發生在江南水鄉的懸案牽扯出關于家人之間復雜的情感故事。
在劇中,祖峰飾演玄梁,玄梁因為沒有按時接妹妹回家,導致妹妹玄珍被人綁架殺害,這給他造成巨大的心理陰影,所以對于長得越來越像玄珍的女兒念玫,他有著很強的控制欲,在念玫已經18歲的時候,還天天接送她上下學,為此跟女兒的關系也很緊張,好在隨著妹妹那樁懸案的解決,籠罩在一家人面前的迷霧也逐漸散開。
10月25日,祖峰做客微信媒體群,分享他在演戲時的心路歷程。
祖峰透露,之所以被玄梁這個角色吸引,是因為他身上的良知。為了演出玄梁身上所背負的沉重的感情,他特意在走路的時候,駝著背,兩只手在后面晃蕩。劇中,他是一個包子鋪老板,為此他還專門上網找視頻學包包子,怪不得他包包子的時候,手法嫻熟,原來這后面藏著很少被人看見的用心。
《八角亭迷霧》是近期熱度還不錯的一部懸疑劇,但在播出的時候,也面臨一些爭議,比如有觀眾覺得劇中“女兒”的扮演者米拉的人選不是很合適,以及,劇中過多的家庭戲、感情戲削弱了懸疑感,讓節奏看起來有點慢。
對此,祖峰都給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說當自己回看這部戲的時候,覺得米拉演得很不錯,她一人分飾兩角,不僅從外形上給角色做了區分,還從聲音和表情上做了設計,“感覺很用心”。而面對劇集節奏的質疑,祖峰認為,相較于事件,他覺得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可能才是最終打動我們的東西。
從業多年,祖峰給觀眾帶來了諸多經典角色,如李涯、趙世杰、崔中石、奇點等等,但他的私生活卻非常地低調,所以有觀眾給他貼上了“戲比人紅”的標簽,面對這個標簽,祖峰覺得挺好的,他謙虛地表示自己生活中是一個沒什么魅力的人,少一點曝光率,對于觀眾融入角色也是一種幫助。
玄梁經歷過痛苦很“沉重”
駝著背走路給角色添彩
Q:玄梁的性格看上去不是很討喜,比較暴躁易怒,這個人物最吸引您的地方是什么?
祖峰:玄梁是一個經歷過痛苦的人,他之所以會痛苦,性格會發生變化,是因為有良知,做人的良知會替無辜受害的人報復。在劇中,他一開始暴躁易怒,是因為他犯下的那個失誤,讓他的神經過于敏感和脆弱,當所有真相慢慢浮出水面的時候,也是幫玄梁松綁的過程。
Q:您怎么理解玄梁對念玫那種窒息的愛?
祖峰:盡管劇中玄梁的做法都是源于愛,那樣做也情有可原,但是我覺得,如果父母對孩子那樣的話,可能束縛感太強了。所以電視機前的觀眾處理親子關系的時候,千萬不能這樣,要給孩子一些空間,有什么問題還是攤開來說,溝通會好一些,玄梁的做法不可取。
Q:有網友說他是“可怕的爸爸”,您同意這說法嗎?
祖峰:如果觀眾代入孩子的視角的話,也許是這樣的,但是我覺得親子雙方可能要站在一個相互理解的角度吧。
Q:您在劇中飾演一個開著包子鋪的父親,有網友說您包包子的手法很嫻熟,是有特意學過嗎?
祖峰:一開始拿到劇本的時候,玄梁家是開雜貨鋪,后來導演相中一個包子鋪,我就趕緊開始學包包子,因為在那個環境里,一些對白肯定在動作中完成,怎么著也得去練一練,所以就在網上找視頻看怎么包包子,還買了面粉在屋子里和面開始包,每天都要包幾十個,賓館條件有限,不能買油鹽醬醋來和餡,只能里面包面團,外面再包一層包子皮。包了一段時間之后,就嘗試做了一回,一次也蒸不了多少,就跟組里的人分享了一下,他們說挺好吃。戲里的包子不好吃,因為道具做的餡沒有經過調料的調制,所以包出來的包子看著挺挺拔,很誘人,但估計不好吃。
Q:除了專門學包子,還為玄梁這個角色增添了哪些細節?
祖峰:玄梁這個角色在情感上背負了很多東西,我覺得從他站著或走路的姿勢,大家都能看出來,他好像被什么沉重的東西壓著,所以我在體型、動作上做了一些小的設計,讓他很沉重,比如走路的時候駝著個背,兩個手在后面晃蕩。
白宇帆長相年輕演員中獨一份
盛贊“女兒”米拉的演技
Q:劇中哪場戲讓您覺得特別過癮?
祖峰:可能就是玄梁下大雨去給玄珍掃墓的時候看見周亞梅那場戲,那場戲一開始很平靜,到覺得有點猶疑,再到確定對方可能跟兇手有關,去追逐她,然后到目標丟失后的沮喪,整個過程從零度到爆發點,過程很清楚,算得上過癮吧。
拍得時候,他們選擇的是一條水泥路,需要有一個滑到的過程,我膝蓋受過傷,當時還有點恐懼,還好一條就拍下來了,從心理節奏上來說,這場戲相對比較完整一些。
Q:劇中和白宇帆二搭感覺如何?對他演技如何評價?
祖峰:白宇帆這個孩子外形很有特點,跟當下很多年輕演員外形不是一種類型,他當過兵,有一些經歷,也很虛心,經常會問一些塑造角色方面的問題,包括在拍攝過程中遇到一些難點的時候,也會共同探討,是一個很有前途的演員。
Q:您平時會不會看觀眾在彈幕上的反饋和評價?
祖峰:看這部劇的時候,他們把彈幕關掉了,我也不知道彈幕都說了什么。不過在看這部劇的時候,很多人的戲給我的印象都很深,像年輕演員里面,演念玫的小米拉,她一人分飾兩角,呈現得很好。演女兒念玫的時候,說話有氣無力,可以感覺到這個孩子不自信,性格被強壓著,演玄珍的時候,笑容很燦爛,我能感覺到這個孩子還挺用心,除了外形變化之外,對聲音也有變化。
Q:隨著劇集的播出,有觀眾會被故事中家庭倫理展現的部分打動,也有不少觀眾認為這削弱了懸疑部分,不太適應這種節奏,作為主演的您,感受是怎樣的?
祖峰:每個人的喜好都不一樣。《八角亭迷霧》雖然歸類到了懸疑片中,但它跟之前那些懸疑片還不太一樣,之前那些片子可能更注重找兇手,而這部劇在尋找兇手的過程中,也展現了劇中人物的一些性格對劇情產生的影響。無論是小說還是影視劇,相比事件,我覺得人和人的情感更重要,包括人性格的變化,成長和心路歷程,這可能才是最終打動我們的。
Q:迷霧劇場帶動了懸疑熱,您怎么看待這類題材?您在挑選劇本和角色時,比較注重什么?
祖峰:確實從迷霧劇場開始,大家對這類題材比較關注,可能因為它劇情比較矛盾、尖銳,觀眾會有一些互動,會去猜到底誰是兇手。我挑選劇本,首先是劇情得有足夠的吸引力,然后故事的情感部分能打動我,此外我喜歡情節稍微強一點的,節奏快一點的戲。
“戲比人紅”挺好的
“我生活中是沒什么魅力的人”
Q:您給觀眾帶來了很多經典角色,但有觀眾給您打上“戲比人紅”的標簽,您怎么看這個標簽?
祖峰:我覺得這樣挺好的,演員如果粗略分的話,大概分兩種,一種是藏在角色背后,觀眾記住了他們所演的角色,不用關注這個演員本身,還有一種演員,生活當中有極強的魅力,他把自己的魅力揉到所演出的人物中,這樣也挺好。那么我呢,我覺得我是一個可能在生活當中沒有什么魅力的人,所以這樣挺好的。
Q:除了熒幕上的角色,您平時出現在觀眾視野里的頻率很低,也沒有微博,您認為極少的曝光是不是也利于您在熒幕上的角色給觀眾留下的印象?平時生活中的您是怎樣的呢?喜歡做些什么?
祖峰:曝光少一點,可能會對觀眾融入劇情有一些幫助,要不然觀眾觀看的時候跳出劇情去評價演員本身,這看劇的時候也是一個障礙吧。我生活比較枯燥,年紀大了,慢慢就更穩定了,平時早晨起來讀讀書,做一些抄寫,下午看看新聞,有時候打打網球,做做運動,和朋友聚會,然后看書、看電影,大致就這樣。
Q:在執導電影處女作之后,還有什么這方面的計劃?
祖峰:我前些年拍了一部電影,因為不是職業導演,所以在這方面沒有特別大的壓力,隨緣了,還是轉職做演員,對于當導演就隨緣了,如果真的遇到一個打動我的好故事,讓我有欲罷不能想講給別人聽的愿望的話,可能會有第二部吧。(莊自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