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平凡英雄》會是這個國慶檔的“破局者”!因為“打破常規,拯救生命”是第一波觀眾們的共同感受,有人講:
沒有任何一個人因為“這不符合規定”而去耽誤哪怕一秒鐘
人們為了拯救生命在不斷的打破規則
(相關資料圖)
是的,我們國家從不缺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的英雄,而更難得的是,其實在每一個平凡的工作崗位上,都涌現出無數樸實無華的平凡英雄。
有人講:
真的不是我淚點低,真的是繃不住
各行各業的人為拯救生命不斷打破常規
所謂平凡英雄,他們并沒有什么“超人”之舉,而只是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到了極致,在關鍵時刻沒有考慮這符不符合規定?而是通過自己的職業判斷和人性的光輝為生命打破規則!
今天,一部講他們故事的電影《平凡英雄》來了!而電影好不好看,觀眾是最有發言權的,為電影打call的評論比比皆是:
超出想象,特別感人
把真實事件般上大銀幕并不容易,影片節奏控制的非常好
感人至深的溫暖和力量
僅憑三言兩語就能看出大家對于這部電影的稱贊已經溢于言表,它到底如何好?我將大家的真實評價總結為三個爆點。
爆點一:8個小時,1400公里,戲里戲外,急上加“疾”
電影改編自一起真實事件,整個事件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緊急!
這也是我說“急上加急”第一個“急”
事發地點在新疆和田縣,當晚8點多,一名7歲男孩遭遇意外,造成右臂斷掉。此刻他距離可以接臂的黃金時間只有8個小時。而可以做這種手術的醫院卻遠在1400公里外的烏魯木齊。(以下是知情網友的留言)
時間緊,路途遠,同時還要確保7歲男孩生命體征的穩定,沒有比這再急迫的事了。因為這1400公里的路程并不包括從他受傷的地點到達當地醫院進行初步診斷和緊急處理然后轉至機場的那一大段,僅僅是乘飛機從和田機場航行至烏魯木齊地窩堡國際機場就要1400公里!(以下是當時的新聞截圖)
也就是說在這8小時之內,斷臂男孩需要通過陸路,空路,再陸路的“陸空接力運送”才有可能保住右臂。而要想完成無縫銜接,以最短的時間達到還要涉及到在深夜,兩地之間,跨單位,多部門,多人員最高效的通力合作才行。
堵車,飛機晚點,或者某一個環節沒有及時配合等等,任何一個因素都有可能讓這場生死時速的搶救行動以超時告終,男孩永遠失去他的右臂。(以下是當時的新聞截圖)
因此,在事后大家復盤該事件之時,都后怕地說,這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而這不可能,卻被每一個平凡崗位上的平凡工作者們成功的變成了可能。他們的英雄事跡最終被拍成這部電影《平凡英雄》。
而電影又在事件本身的緊急之上,再加一個“疾”
這個“疾”,是疾速的疾,是通過藝術創作手法,讓觀眾疾速入戲,體驗到當時的緊急。
因為“真實事件改編”意味著這個改編故事的開端和結尾已經確定,因而對于一部電影來說整個過程是毫無懸念可言的,這一點,觀眾心里都跟明鏡似的。
那怎么才能抓住觀眾呢?此時運用合理夸張的表現手法,去體現出“急”的節奏變得十分重要,節奏只要稍微一松,觀眾就容易走神,或者說就會出戲,無法真切地體驗當時的緊急感。
而在這一點上《平凡英雄》做得相當到位。從小男孩不幸斷臂開始,整個劇情的推動就如同過山車一般,時而極速俯沖,時而緩慢上坡,又好像是在觀眾的心里裝了一枚定時炸彈,每分每秒都讓大家的心跟著劇情提到嗓子眼兒,無時無刻地為電影中斷臂的小男孩小麥懸著心。
急著送小麥去醫院的哥哥把油門踩到底,結果卻遇到了摩肩接踵的農貿市場,傻眼了,按喇叭,大聲喊,人太多了根本聽不見,你說讓人著急不著急?
任你油門再踩到底,遇上堵車你有天大的事也一點沒轍,想必這一點上大家也深有體會,讓人看著手心冒汗,心急如焚!
好不容易趕到機場,通道已經關閉了,最后一架航班已經脫離廊橋,準備起飛,上不去飛機,小麥的胳臂就保不住了。
好在機場的工作人員在迅速通報,而在這時,每一名觀眾都恨不得一把搶過工作人員的對話機替他匯報!
導演通過合理的改編和安排,讓整個劇情推進速度非常快,節奏很緊張,做到了在真實事件之上的急上加“疾”,生死時速一般的藝術升華。以至于觀眾們喝下一口水,卻遲遲沒咽,心里一直在替小麥著急,如鯁在喉!
而電影營造出來的緊張感,觀眾也是能完全感受到的:
所以,急上加“疾”會引爆大家對這部電影的第一個爆點!
爆點二:藝術還原“真實”,改編克制,真上加“珍”
如上所述,本片是由真實事件改編而來的藝術作品,其中最難的在于改編的度,藝術渲染的程度小了便像是紀錄片,真實則真實,但缺乏戲劇的張力,電影就會變得平平無奇(僅指電影本身而言)。
反之,如果渲染的力度過猛,就很容易給人“假大空”之感,也就是大家很反感的生硬煽情,換而言之就是失真了!
在這一點上《平凡英雄》則把握得恰到好處,整體觀感上真實,緊張,驚心動魄卻又水到渠成,沒有一處刻意去煽情,讓觀眾們在這個真情實感的故事中深深地體會到了一種最普通,也是最溫暖的人性光輝。而且電影的余味悠長,在觀看后,也讓人對樸實無華的生活,對身邊每一位平凡無奇的普通人倍感珍惜。
因此,在改編克制這一點上,我稱之為真上加“珍”
取材于真實,藝術地還原真實,高于真實,卻又潤物無聲。
小麥的手臂被拖拉機絞斷時,我們看母親(阿孜古麗·熱西提 飾)的反應,幾乎是連滾帶爬的沖到孩子的身邊,僅這一個動作卻勝過千言萬語,想必全世界的母親在這一刻都會是這樣的反應。
這就是一種“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準確表達,不用語言,不用知道劇情,誰都能看懂并深切地感受到母親當時的心情,這完全是通過藝術還原的一種真實。有觀眾評價:
我們再來看,她在去醫院的車上抱著小麥時的神情,有焦急,有無奈,還有懇求,一切的情緒又化作止不住的眼淚。
雖然這位母親的話不多,導演并沒有用長篇大論,喋喋不休去表現母親的急迫,而是用狀態讓大家感覺到在那個時刻,一位母親的溫暖與堅強是多么的強大,不少觀眾被母親這份真切無比的舐犢之情感動得頻頻抽出紙巾。
在替小麥擔心的同時,又有多少人想起了自己的母親對我們的疼愛,又是高級的真上加“珍”,讓大家在體驗到真實事件之上,達到共情,珍惜當下。
其實這樣的情景電影里還有很多,在這里就不一一舉例,大家到影院中能更真切的感受和感動。難怪有觀眾準確的說:
8小時生死時速,銀幕內外緊張與淚水聯動
大家自己體會,真上加“珍”,會不會是引爆電影的第二個爆點。
爆點三:從幾個人到幾十人,眾人拾柴,暖上加“燙”
本片導演陳國輝在幕后特輯中說過一句話,他說,這八個小時里,只要有一個人或者一個環節不配合,小孩肯定救不了!
不得不說,作為本片的導演,對于事件的思考,挖掘,再轉化成電影,對于核心簡直是一語中的。
電影從小麥受傷開始,到及時躺在手術臺上接受醫治。沒有熱心群眾,交警部門,機場,航司,地勤,機組,醫院,乃至空軍的密切配合,就沒有這個故事。
換句話說,電影中的所有問題都是普通人去解決的。
車被堵在農貿市場,此時站出來的是一位新疆大叔,了解情況的他指揮商戶挪攤位,行人避讓,很快群眾及時打開一個“生命通道”為小麥節省了時間。
遇到堵車,是英姿颯爽的女騎警(古力娜扎 飾)及時上報至交通指揮中心,群眾的自覺在此刻被公務系統的高效和為民接手,騎警開道,120急救車趕來,指揮中心保證暢通,用最快的時間把小麥送到醫院。
趕到醫院,抉擇最佳治療方案后,哥哥決定帶小麥前往烏魯木齊接臂,可到了機場,飛往烏魯木齊的最后一架航班已經脫離廊橋,準備開上跑道。
這時和田機場的總經理唐偉(林永健 飾)在了解情況后一刻也沒敢耽擱,及時將信息傳達到南航各有關部門,信息經過層層轉達。
這里也讓我們看一下當時飛機重新滑回廊橋,二次開門的真實監控畫面。飛機23點42分被牽引出廊橋,23點49分飛機返回停機位重新連接廊橋,至小麥登機,飛機于0點9分重新起飛,整個過程僅用了28分鐘!(以下是新聞播出的真實監控畫面)
這為小麥節省了時間,就這樣,一場暖心的接力賽也開始:
從幾個人,到幾十人,一棒一棒的傳遞起來,眾人拾柴,暖上加“燙”
暖在真實事件中不斷傳遞,滾“燙”的心也在電影中展開。
電影讓我們看到了,在每一個崗位上的每一位平凡工作者都在接力和竭力的為小麥爭分奪秒。他們每一環節也許爭取到的時間不多,但是匯聚到一起,就是為最后一站,等待為小麥做手術的醫生林立(馮紹峰 飾)擠出了寶貴的時間。
其實除了他們之外,還有許許多多的人也都參與到了這一次暖心接力中。
而這一切的情節設計又都是建立在真實的基礎之上,也就是說,只有每個人擁有一顆滾燙的心,才會暖到每一個急需幫助的人!
在現實中的成功是因為每一個平凡崗位上的每一名平凡勞動者,在這一事件中都將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到了最極致,才不愧被稱之為——平凡英雄!
這樣真實反映出平凡英雄的電影,也是我認為它會成為引爆國慶檔的絕對王炸。
關鍵詞: 急上加疾 真上加珍 暖上加燙 必將引爆平凡英雄的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