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令狐伯光
藝畫開天的《三體》動畫版播出已經有幾天,播出后各個社交平臺的熱烈討論是鋪天蓋地,但隨之而來就是巨大的爭議,故事劇情對于原著的還原,再到角色塑造對于原著的改編等等就不寫了。
這里還是從技術角度分析一下藝畫開天《三體》的過前水平吧,畢竟現在這部動畫的技術水平也是網友一個批評的重點。我相信對于多數普通觀眾來講,這動畫最顯而易見的問題大概是。一是角色建模不太好看還有點西化,二是角色和整部作品都臟臟的,灰蒙蒙的,三是結合故事劇情和角色塑造總覺得不對勁。
(相關資料圖)
網上對于動畫技術方面罵聲很多,什么《雷鋒的故事2》都來了。這里就從當前國產動畫發展情況,還有動畫技術發展,以及盡量客觀的方式大致分析一下吧。
畫面灰,建模差,質感不如《最終幻想7》?《三體》技術真的“一無是處”
這里可以明確告訴大家,《三體》的技術水平在國內連載動畫絕對是top級別,總的來說符合當前國產3D連載動畫的發展水平。先別著急罵,你們只要記住一點就行:這部《三體》是一部TV連載動畫,那些但凡拿著什么動畫電影、動畫短片,還有游戲cg來比較技術的都是田忌賽馬。
這一點為什么那么重要呢?
《三體》是一個文化商業項目,這就涉及幾點:投資金額、作品時長、制作周期,以及作品的規模細節等等(背后還有不同國家的經濟發展,導致公司報價不同等)。網友比較的基本上是動畫電影、動畫短片,以及游戲cg這三種。你用投資金額、時長,制作周期去看發現就是田忌賽馬。
比如2001年《最終幻想.靈魂深處》在當時耗資了1.3億美元,時長106分鐘,制作4年時間,結果票房幾千萬直接把公司送走了。
2007年的《最終幻想7》投資是4000萬美元,時長是126分鐘,制作周期沒查到。
2013年的《船長哈洛克》投資3000萬美元,時長是115分鐘,前后耗時長達5年時間。
2016年的動畫版《殺戮都市o》倒是沒有查到具體資料,但是料來情況應該是差不多的。《最終幻想15:王者之劍》成本好像是8000 萬美元到 1.5 億美元之間。
藝畫開天的《三體》動畫版備案三季,三季一共18集(但網上現在在傳是15集)。按照已經播出的前兩集時長一集35分鐘左右,排除結尾正片30分鐘。如果這三季已經做完了,同時后面劇集不像《靈籠》一集整個四五十分鐘的。
《三體》動畫投資沒有公布,但網上都在傳言大概1.5億。以我對于當前國產市場來看應該是比較靠譜的,前幾年追光做電影《小門神》投資是8000萬左右,后面的《白蛇》《楊戩》超點在1億左右。
目前國投資最高的是據傳2億的《深海》,時長一百多分鐘,但這又是動畫電影。
目前國產連載動畫投資營收水平,這種頭部作品投資1.5億左右是合理的,還有說藝畫開天當時融資25億去投資就搞笑。《三體》動畫18集是540分鐘,15集是450分鐘。15集的算法更簡單,1.5億15集,1集1000萬左右,一分鐘是50萬左右。
所以,拿幾千萬和上億美元動畫電影和這個連載動畫對比不太科學。
與此同時,那些拿《雙城之戰》和《愛死機》進行比較的。前者9集投資1億美元,1集制作成本1000萬美元有余。后者是短片組成,是網飛投資多少錢給全世界多家動畫公司制作。網飛沒有公布投資,但預測一集幾百萬美元,或者上千萬美元很正常。
網友吹捧《愛死機》技術好,結果一看1集不到10分鐘,從更新頻率來看制作時間2年左右。長點的就第三季《差勁旅行》21分鐘,導演世界名導大衛·芬奇,投資肯定也是最高的。
游戲CG是同樣道理,它比動畫好是正常現象,游戲cg≥院線電影動畫>連載動畫。游戲CG作為游戲公司的宣傳片不需要考慮宣傳片回本的問題,因為回本是游戲考慮的事,所以投入會很大,而且長度也不長,十年前7分鐘的《斗戰神》CG據說花了一千多萬,搞CG是可以堆人力堆物力來做的,做連載動畫則要考慮盈利和投入。
這個除了投資水平,制作周期,這里還沒算中國動畫和美國動畫技術斷代差距。
網友比較的大多數是以寫實CG風格為的動畫電影,游戲cg和動畫短片為,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件事:那就是美國,日本CG技術全世界最發達吧。那么走寫實風格的美國,日本CG連載動畫應該泛濫了吧!
事實上據我了解一部都沒有,美國頂級IP三維連載動畫主流也是《星球大戰克隆人戰爭》那類,頭發都沒做細。
2020年網飛的《攻殼機動隊 SAC_2045》質感更差,人物建模做得跟硅膠娃娃似的,毛發都沒做細,皮膚細節也沒做,觀感其實也就那樣。
寫實風,藝術風,《三體》動畫版到底應該怎么做?
這時問題來了,《三體》制作成本1.5億,1000萬左右1集,50萬左右1分鐘這難道就很便宜了?這50萬1分鐘你就給我看了個這玩意兒?沒錯,僅僅是這個制作成本已經是當前國產連載動畫最高記錄。
上面主要是說,當前全世界因為技術和投資營收問題,連載動畫主流都是藝術化風格為主,那種真實感人物美型建模在美國日本都很少,反而中國是個特例(這個有機會單獨開一個講講)
早期藝畫開天一開始走的路線,還不是國內常見的玄機風美型人物建模模式。角色建模挺粗糙的,但投資平衡其它方面像分鏡、鏡頭、配樂、動作、爆炸特效等等綜合層面,大家回想下是不是一直是國產連載動畫top級別。
當然后面建模技術一直在升級,《三體》的建模和《靈籠》水平基本上是一至的(下面再講)。
那么它服化道、場景設計、渲染水平和動作特效等等呢?那肯定沒辦法和外國連載動畫比較。
國內的話制作規模還是最大的,如果你去看《靈籠》前三集。內容大概有馬克團隊進入礦坑,到穿機甲開始打怪物,再是一程度展現燈塔的場景。第二集開場用小孩視角展現更多燈塔場景,接下來是馬克在大廳匯報,然后回憶在地面遇到怪獸的追逐戰,第三集時最后大怪獸登場的開車追逐戲(埋了白月魁的坑)。
《三體》前兩集大規模的戲,一開場古箏計劃,近未來城市部分場景,墨子重遇三體人,然后是羅輯的車禍,第二集開始丁儀的粒子對撞機展現,最后就是大史救羅輯那場城市汽車追逐戰,以及前往那個軍事基地。
平心而論,《三體》前兩集的制作工業規模確實遠超《靈籠》前三集。
比如《三體》第二集的城市汽車追逐戰,肯定要比《靈籠》第三集怪物追逐戰的制作規模,制作難度大得多。畢竟一個是在建模數量,環境復雜,還有車來車往的大城市追逐,另一個是在荒蕪的野外追逐。
《靈籠》燈塔場景展示與機甲打怪的動作設計,和《三體》的城市場景展現,與古箏計劃和粒子對撞機展示是一個道理。
我猜有人會說還是在洗白?大家記住一點:《三體》前兩集和《靈籠》前三集相比,這個制作規模升級,又不等于它制作技術升級,很簡單啊。
比如角色建模《三體》和《靈籠》基本上就是一脈相承。同樣美型建模方式,主角臉型算有辨識度(路人就差),表情也算生動,但頭發,皮膚,皺紋等細節看不到有明顯技術進步的地方。
與此同時,據我所知藝畫開天除了建模水平一致,這個用的渲染硬件和軟件似乎也是同一套系統。
《三體》的光線感,空間感,美術畫質和《靈籠》完全是一個風格。網上有前員工透露藝畫開天做《靈籠》用的是RS的2.5.48,在業內是比較落后的版本,因為這個版本不需要收費,而且做合成需要crytomatte來分層,這個渲染器不支持。合成用的軟件不是nuke,用的fusion,從成片來看應該還是這套流程。
一言以蔽之:哪怕藝畫開天仍然用這套方式角色建模,但如果在渲染上的硬件和軟件系統全面升級,它完全可以渲染出和《靈籠》不同的審美風格,同時更具有質感、光線感、再到空間感,以及很多場景和角色融合更好的畫質效果(關鍵是在當前技術下并不會增加多少成本,比如你去升級角色建模)。
比如之前b站的《膠囊計劃》的《界》和《太空的奇俠基曼》后面片段,這個場景各方面渲染出來的畫質明顯就要更好,而且我猜測這兩部動畫的制作費用,應該每分鐘要比《三體》要低一些。
既然我前面提用短片動畫對比連載動畫不科學,那國產連載動畫里虛擬印象的《雄兵連》《烈陽天道》涉及到野外風景,再到城市場景技術上未必吊打,但明顯渲染出來的質感就要好得多。
最后,一部商業作品投資技術需要平衡,把投資用到其它方面很正常。比如之前高口碑國產硬科幻動畫《黑門》,人物建模一般,路人建模甚至不能看(但美學風格不同,角色也更明亮),同時涉及到外骨骼,腦宇宙和毛線層面就做得美輪美奐。
以我的了解來看,《三體》花錢最多的是城市汽車追逐戰,再到空間站和宇航服等場面,古箏計劃明顯也是花了錢的。以及不知道是不是外包的結果渲染得色彩更豐富,光線更明亮的
——那個片頭!
建模差,畫面灰,改得還亂七八糟,你給《三體》動畫打幾分
《三體》綜合水平在目前的國內連載動畫還是top級別的,這樣大規模,數量,時長等綜合水平的連載動畫還真沒有,這是實話(個別技術再提)。這肯定不像網友嘲諷的那么一無是處。你拿動畫電影,動畫短片和游戲cg對比,就像罵它是《雷鋒的故事2》一樣,情緒化就沒得聊了。
我個人思考的倒有兩點,《三體》和《靈籠》是同一套的制作技術水平,改編流程都一個邏輯:第一點是同家公司的制作流程肯定是有慣性的;第二點是公司對于前作《靈籠》成功的商業化模式復制。
我認為是兩者都有吧,但后一個原因應該占了主流。畢竟先不考慮到沒有做一部,正片直接拿古箏計劃震場,再把丁儀粒子對撞機,還有加了那場追車戲,角色改編也一樣。藝畫開天用自己擅長的工業化做得熱鬧、娛樂、商業——
藝畫開天越去復制商業化上的成功,結果越背離世界頂級科幻史詩的《三體》原著越遠,限于篇幅劇情改編和角色塑造方面就不展開講了,這里其實有個挺現實的一點:藝畫開天因為《靈籠》的成功接到《三體》,可以說撬動近年國產連載動畫最大的投資
結果除了制作規模的升級,你完全看不到它在制作技術有明顯的升級——
這么說吧,藝畫開天做游戲同人動畫《瘋味英雄》打出名頭的,急于站穩腳搞切割做《幻境諾德林》,這動畫技術水平就全面升級,但因為轉型不夠兩集夭折。這情況對于一家動畫公司發展前期肯定是生死存亡的時刻吧(國內動畫公司又不哪家都像追光一樣是大老板不怕虧)。
于是乎,藝畫開天連忙轉型做《靈籠》,它和《幻境諾德琳》比較制作技術明顯又是斷代般升級。只是公司發展前期動畫前6集世界觀設定的搭建、敘事,劇情等問題也相當嚴重,后6集口碑越來越好,最后兩集才徹底逆轉封神。
結果現在《三體》動畫和《靈籠》比較,你在技術水平是看不到斷代級別升級的。
相反藝畫開天保守,而且明顯在復制《靈籠》的成功。我覺得從目前的效果來看,成本1.5億在國內應該大差不差,但肯定跟影視劇一樣包含了宣發成本,現在宣傳1集1000萬,1分鐘50萬肯定虛高了。1分鐘20萬左右差不多,一集差不多六百萬左右,總制作成本九千萬,剩下六千萬可能就是宣發費。
公司和創作者生死存亡的時候孤注一擲啥都有追求,當商業上成功的時候開始復制。
藝畫開天“罪大惡極”?我們應該怎么看《三體》動畫版
你結合前兩年國產文化一起看味就很沖了。某些大廠,影視劇搞那套制作流程在國內市場過得很好,然后不停復制同類產品。結果《原神》海外出位過后,這兩年發了多少游戲pv的。嘿,一下子都是開放世界,一下子技術水平全面升級,題材也變得豐富。
國產電影嘛不罵現在網友嘲諷,還就是吳京《戰狼2》,再到最明顯的《流浪地球》。
說白了,資本和公司都害怕擔風險,觀眾想看到的是《三體》制作技術全面升級(像《流浪地球》之于中國科幻片,再之于好萊塢科幻片),再到還原角色和劇情,最好做成“文化現象”級別的中國科幻動畫史詩。
《三體》原著已經做到了而且是中國唯一,差的就一個工業技術態度而已。
結果資本和公司和其它行業一樣只想復制商業上的成功,這幾年全世界都這樣搞(不止中國,不淮你看好萊塢),但《三體》這個IP在國內太大了,你真的把握不住。
最后,我認為《三體》在目前國內連載動畫里綜合水平還是top級別,但藝畫開天在個別制作技術已經落后,角色建模都還好,但在渲染的硬件和軟件技術上明顯已經落后了同行,同時主創的科幻風格審美,科幻意識明顯也有問題。
動畫版《三體》之于中國動畫的工業化,類型化帶來的影響力。現在來看注定達不到《流浪地球》之于中國科幻大片,中國影視工業再到中國電影的程度了。至于商業方面成功與否,沒有播完還要看后續。
ps:《流浪地球2》剛發新預告,影視工業水平明顯全面的升級,現在就看劇本改編水平和表達水平,會不會因為有資本問題導致的新問題,希望導演郭帆千萬要撐住吧!
關鍵詞: 最客觀我給大家細扒一下三體動畫版的真實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