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來,娛樂圈發生了不少大事,其中讓大眾感受最深的,主要有兩方面。
首先是片酬。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曾幾何時,只有成龍、李連杰這樣的巨星大腕兒,才可能拿到極高片酬。
舉個例子,2007年李連杰主演《投名狀》,片酬過億,全亞洲最貴。
陳可辛導演接受采訪時,還表示這是“友情價”,言下之意,這個數字符合他的身價。
除了這種頂級巨星外,其他明星的片酬基本上都是百萬級,整體算合理。
可后來,隨著偶像文化流行,只要是一線明星,有人氣,不管出道幾年,不管在表演上有沒有真本事,片酬隨隨便便就能達到這種“億元天價”,廣電總局不得已出臺了“限薪令”。
即使頭頂高壓線,不少明星為了多拿錢,仍然陽奉陰違。
除了片酬外,明星的“文化水平”,也是大眾議論的焦點。
過去一些明星雖然文化不過關,但好歹演技卓越,唱功了得,給我們留下了經典作品。
現在的很多明星,要作品沒作品,要學歷也沒學歷,兩頭都沒顧上,收入卻水漲船高。
不僅如此,細扒他們的文化素養,著實讓人一言難盡。
一、四類“文盲行為”,讓多少明星臉紅
演藝圈的明星本該對年輕人起著模范和表率的作用,但大多數明星因為早早出道,教育缺失,就成了“九漏魚”。
可也許被吹捧慣了,他們還偏偏喜歡到處顯擺,導致了很多“文盲行為”。
如果做一個總結,我們可以發現,明星的“文盲行為”主要表現為以下四類。
第一類,基本常識的缺失。
比如謝可寅參加節目時,說湖北是北方。
來自湖北的張新成糾正她,湖北是南方。
她非要抖機靈說:“湖北是南方,那湖南就是北方嘍?!?/strong>
張新成無奈地科普:“秦嶺淮河以南都是南方?!?/strong>
場面一下子陷入了尷尬。
演員楊洋在活動現場,自稱是軍事迷,??窜娛滦侣?,主持人問他看什么,他支支吾吾半天,把“強國論壇”說成“國強”,隨后直接說了句“殲22”。
即使不看新聞的人都知道中國空軍的驕傲是殲20,這接二連三的錯誤讓人無語。
還有馬思純,她因為出演張愛玲同名小說改編的《第一爐香》,就給自己立了一個“張愛玲書迷”人設,也是頻頻翻車。
張愛玲20周年祭,她發文悼念,結果犯了“張冠李戴”的錯誤。
而她寫的《第一爐香》的讀后感,被網友戲稱為“把哈姆雷特,讀成了哈利波特。”
第二類,寫錯字、讀錯字。
孟美岐在參加活動時將“有魅力”寫成“有魏力”。
這個錯誤多少可以理解,可隨后她在給品牌方的寄語里,一個“甄”字寫錯了,一個“賣”字里的上下斜點,被寫成了左右,8個字寫錯了2個,這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另一位火箭少女楊超越,差不多也是彼此彼此。
“修仙錄”三個字,她寫錯了倆,出錯率碾壓自己的好姐妹。
王一博則直接來個“文盲三連”,不會寫“到此一游”和“祝福祖國”,還把湖南,說成是一座城市。
黃子韜聽不懂“瓶頸”,是什么意思。
楊冪將“莘莘學子”讀作“辛辛學子”。
劉詩詩把“沮喪”讀成“且喪”。
楊洋把“駕馭”讀成了“駕權”。
客觀來說,現代人都習慣了用手機打字,在寫字和說話時,遇到生僻字卡殼,或者讀錯是有可能的。
犯這種錯誤可以理解,但一定要反思。
第三類,基礎知識,不過關。
有調查稱,近七成的人支持高考不考數學。
一個經典回復是:數學就是為了刷掉那70%的人。
這條規律,放在娛樂圈里同樣適用。
楊洋接受采訪時自稱自己是個“奇數控”,喜歡在奇數的時間發動態,比如第10、30、50分鐘。
底下的人懵了,這哥們兒連“奇數”和“偶數”,都分不清啊。
吳宣儀被問到,8乘以7等于幾,她脫口而出42。
迪麗熱巴被問到,3乘以7等于幾,她不管三七二十一,答道24。
包文婧則比較實誠,節目中主動承認自己不會算10以內加減法。
當馬東問她23+4等于多少,她眉頭緊鎖,掰著手指算出了正確答案,立刻贏得了全場雷鳴般的掌聲。
在面對更高級的數學問題時,明星就更犯難了。
鞠婧祎被問到:“一個角超過90度的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
她慌亂地胡猜:“等邊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于小彤在面對加減乘除組合題,眉頭緊鎖,卻遲遲說不出答案,最后被白球淹沒。
關曉彤在節目解答數學題,她列了一個二元二次方程組,立刻引發全場歡呼。
電視機前的觀眾直接看呆了,這不是初中生就會的應用題嗎?
諷刺的是,明星們連九九乘法表都不會背,納稅的時候,他們立刻數學家附體,總能精準地計算出如何避稅。
第四類,跨界“出丑”。
有的演員戲演多了,產生了錯覺,錯把銀幕上的角色和生活中的自己,劃等號了。
脫下戲服,他們沒過足戲癮,化身為意見領袖,開始指點江山。
可是沒有了劇本支撐,他們的知識水平暴露無遺,他們以為的微言大義,在大家看來就是瘋言瘋語。
比如有的夫婦,四處開炮,有的演員發表不當的言論,還有姚晨發表的“惡之花”言論,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
有的明星,本職工作不突出,總想著另辟蹊徑,用跨界的方式給自己貼金。
比如某演員,本來演技在線,前途無量,卻非要給自己凹一個學霸人設。
結果身為北大博士后的他,連知網是什么都不知道,隨后被曝出學術造假,不僅博士學位被取消了,自己的星途也蒙上了陰影。
比如江一燕,在演藝圈不溫不火,就給自己凹了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文藝女青年人設。
結果人設是立住了,大家也把她忘記了。
突然間,她在社媒高調宣布獲得了美國建筑師大獎。
她本想靠這個大獎重回大家視野,好奇的網友卻扒出,江一燕只是這個建筑項目的甲方,根本不是該獎項的獲得者。
事情擴大后,江一燕趕忙道歉,消失在公眾視野里。
還有我們熟悉的吳某凡。
當年在他人氣最巔峰的時候,被人捧成了說唱老炮兒,在節目里當導師。
沒有代表作,唱功不過關靠autotune來遮羞,周圍人還得捧他臭腳,假裝聽得如癡如醉。
現在他出事兒了,我們再回看他當年的表演,活生生一出“皇帝的新衣”啊。
明星沒文化,只是增添一些笑料,但跨界出丑,卻是搶占了其他人的資源,遺患無窮。
二、娛樂圈不是簡單的“名利場”
李安說過,演員最后拼的是文化素養。
放眼過去十年,當資本涌入演藝圈的時候,我們是有過短暫繁榮,電影票房節節攀升,明星片酬水漲船高,但短短幾年就偃旗息鼓。
現在電影院紛紛關門,電視劇同質化嚴重。
前戲過猛,后勁兒不足。
除了疫情的影響,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行業從業者的整體文化素養不高。
當機遇來臨的時候,他們蜂擁而上,首先想到的,不是提高作品的質量,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而是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攫取最大的利益。
于是“軋戲”、“數字臺詞”、“注水劇”等亂象就層出不窮,竭澤而漁的下場,就是透支未來,很多老戲骨痛罵“可恥”。
最近世界杯正踢得如火如荼,我們用一場比賽進行類比。
五星巴西群星閃耀,可是戰術素養不高,在和克羅地亞踢8進4淘汰賽的時候,內馬爾加時賽取得進球,這時候勝券在握,他的隊友產生了異心。
他們想的不是如何守住最后的勝利,而是在有限的比賽里展現自己的腳法,以提高自己的身價。
本該防守的時候,他們都沖上前去出風頭,給克羅地亞留下了空擋,最終腳法沒秀成,反被扳平,整個隊伍士氣受挫,輸了點球大戰。
我們的演藝圈也是如此。
如果沒有足夠的文化素養做支撐,從業者的目光一定是短視的。
讀書真正的意義,不在于“黃金屋”和“顏如玉”,而在于書本,可以當成階梯。
站得高了,看得遠了,格局也就出來了。
三、演藝圈的“風向”,要變了
當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我們不可能要求明星“回爐重造”,也無法讓藝考生放下專業課,每天學習文化課,更無法阻止年輕人,對他們的追捧。
真正的改變,應該是“潤物細無聲”的,好在我們已經感受到了這種變化。
幾年前,央視做了一檔綜藝《經典詠流傳》。
我們既可以看到撒貝寧、康震(教授)、王黎光(音樂學院院長)這樣的文化人,也能看到王俊凱、王迅、朱丹這些娛樂圈人士。
當這些娛樂明星,將中華詩詞譜成曲唱成歌的時候,觀眾是可以感受到滿滿正能量的。
后來的《朗讀者》《國家寶藏》《圓桌派》都是用文化綜藝做橋梁,將明星崇拜和文化推廣進行嫁接。
而到了今年,我們看到了王俊凱,作為推廣大使參加電影節,看到了李宇春與賈樟柯對話;
看到了黃圣依參加了烏鎮戲劇節,“娛樂至上”芒果臺,也推出了文化綜藝《美好年華研習社》。
褒獎聲有,嘲笑聲更甚。
許多人問,這有啥用,這些涂脂抹粉的明星,不就是“工具人”嘛,你還真指望他們肚子里能抖出多少墨水嗎?
但春天的到來,都是從泥土松動開始的啊。
我們也看到制片人方勵為吳天明的遺作能多一點票房而上演驚天一跪;
看到肖戰這樣的頂流,都跑到話劇舞臺磨煉演技;
看到了拍商業片出身的徐崢,謙卑地表示想和婁燁合作,只怕對方看不上自己;
看到了一幫名校背景的脫口秀演員站上舞臺,對從街頭興起的相聲行業,造成了巨大的沖擊;
這些細枝末葉或許觸動不了什么,但社會風氣的轉變,從來都是于無聲處聽驚雷。
最后皮哥想用成龍大哥的故事做結尾。
成龍曾透露當年做慈善是做的“假慈善”。
他白天拍戲,晚上跳舞,探望孤兒院的兒童全是秀,很多送給孩子的禮物都是主辦方準備好的,他卻要假裝是自己買的。
時間長了,成龍自己內心產生了愧疚,秀做多了就成真的了,現在成龍已經是我們公認的華人之光。
不可否認,現在娛樂圈所謂的“文化事件”大都也是秀,但表面功夫做多了會慢慢向內滲透,假的做多了慢慢就成真了。
文盲至此,演藝圈的風向終于變了;至暗時刻,我們已經看到了一絲微光。
演員也好,明星也罷,最終拼的都是內在的“修養”,只有此,才能紅得長久。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一粒雞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