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電影院終于熱鬧了一次,因為《阿凡達2》上映了。
(資料圖)
雖然看之前已經(jīng)被劇透了個底朝天,但好在,知道劇情也不影響觀影體驗的電影不多,《阿凡達2》算一個。
整部電影全長193分鐘。
劇情雖被人詬病過于簡單——“簡直可以當作潘多拉星球的海洋紀錄片來看。”
但作為海洋愛好者,就算這三個多小時都用來做海底觀光,也不嫌多。
整個過程就像把眼球泡進銀幕上的無際海域做SPA,極度舒適。
在澄澈到?jīng)]有一絲雜質(zhì)的海水里游泳;
看著琳瑯怪奇的生物如同展覽般一飽眼福;
還有巨大的圖鯤擺著厚重的鰭帶你在海底感受速度與激情......
這些只有納美人能享受的福氣,如今她姐也體驗了一番。
ps:以下內(nèi)容也會涉及輕微劇透哦~
一封寫給海洋的情書
還記得《阿凡達1》的劇情嗎?故事圍繞著地球人杰克·薩利展開。
杰克為了執(zhí)行任務(wù)化身納美人,可面對地球人對潘多拉星球的殖民舉措,成功倒戈。
他幫助納美人守護潘多拉星球,最終也變成納美人的一員。
這一部中,杰克已然在潘多拉星球擁有了自己的小家庭。
可他的前上司用納美人的化身卷土重來,返回潘多拉星球追殺杰克一家。
無奈之下,杰克只能帶著妻兒遠離雨林部落,試圖在別的地方隱姓埋名。
他們來到的,是依海洋為生的梅卡伊納部落。
于是,海洋新地圖被解鎖。
梅卡伊納部落的大祭司和首領(lǐng)
《阿凡達2》,就像是一封寫給海洋的情書。
杰克一家人為了習得海洋部落的生活習性,在這里學習憋氣、駕駛海洋生物、跟圖鯤交流。
同為第一次見識恢弘的海下奇觀,他們的反應(yīng)像極了我們小時候第一次去水族館——
新奇到目不暇接。
各種水下的奇珍異獸,不再遵循人類中心主義,被視作食物或威脅,它們跟海洋部落的人們和諧共生著。
杰克的二兒子還和一只水下巨物圖鯤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誼。
圖鯤,這個對標現(xiàn)實世界只有鯨魚能與之一戰(zhàn)的龐然大物,卻和比它小若干倍的納美人無障礙交流,甚至能達成某種靈魂伴侶式的契約。
這太奇妙了。
他們在海里攜手的一幕,堪稱全片的點睛之筆。
我們夢寐以求的人與自然的相處方式,不正是如此嗎?
刨去影片中推動劇情的部分,光是展現(xiàn)海洋生活的段落就有占比不小的篇幅。
卡梅隆以極盡細致的畫面為筆觸,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個栩栩如生的水下世界。
其實第一部里,杰克也曾花大量時間學習森林部落的語言、飛翔技能、與植物交流等等,向我們展現(xiàn)出一個無比豐饒的雨林世界。
原因很簡單,正如卡梅隆引用探險家雅克·伊夫·庫斯托的話:
“你不會保護你不愛的東西。讓人們愛上海洋的方法就是向他們展示海洋的美麗、復(fù)雜、壯麗和未知。”
所以,到處都是一望無際的藍。
清澈到如夢似幻,綺麗到讓你覺得,破壞這里一分都是罪惡。
地球人對這片家園的踐踏,才更顯無情和暴力。
更不用說,卡梅隆本人就是海洋狂熱愛好者。
他的《泰坦尼克號》雖以愛情享譽全球,但開片卻是一段精密的潛水戲,拍攝了海洋之心項鏈是如何從深海中尋回的全過程。
現(xiàn)在看來,也算某種“夾帶私貨”吧。
via《泰坦尼克號》
卡梅隆自幼喜歡潛水,十幾歲的時候就考取潛水證書。
2012年,他還獨自一人鉆進“深海挑戰(zhàn)者”號,潛到了目前所知的世界上最深的海洋深處——馬里亞納海溝,深達10898米。
是全世界第三個觸及此處的人類。
所以說,卡梅隆如此大費周章去呈現(xiàn)海洋之美,一點也不難理解了。
為了最大限度地展現(xiàn)真實,演員們也從一部分正常拍攝一部分水下拍攝,變成了全部水下實景拍攝。
為此,他們同樣接受了如電影中主角一行人的同等待遇——練習憋氣。
而片中飾演海洋部落大祭司的凱特·溫斯萊特,更是創(chuàng)造了7分15秒的業(yè)界記錄。
從導(dǎo)演到演員、攝像、后期,所有人通力合作,就是為了打造一個銀幕上的藍色幻夢。
視覺的極致體驗,只為了讓你有那么一剎那,抽離現(xiàn)實,幻想自己也是生活在這里的納美人。
幻想我們依海為生,敬重一切生靈。
193分鐘過后,再做回平凡的地球人。
一場視覺的幻夢
13年前,第一部《阿凡達》上映時,技驚四座。
作為本世紀影史第一商業(yè)片,它不僅讓無數(shù)人第一次認識了大眼藍皮的納美人。
也讓觀眾第一次領(lǐng)略到不再是劣質(zhì)紅藍眼鏡下的3D電影,第一次走進IMAX,去一睹奇觀。
甚至培養(yǎng)出一大批愿意走進影院為電影買單的觀眾。
從某種程度上講,《阿凡達》直接引領(lǐng)了銀幕時代的到來。
而《阿凡達2》上映的今天。
3D、IMAX、杜比音效......曾經(jīng)那些晦澀的技術(shù)詞,變成我們選定影廳時的考量項。高新技術(shù),變成我們的生活日常。
我們肯定不會再像13年前那樣震驚了。
就像我們不會像一百多年前第一次看電影的人那樣,被電影里駛來的火車嚇得魂飛魄散。
但它依然讓她姐結(jié)結(jié)實實做了三個小時的美夢。
「做夢。」
其實電影之于我們,不就是在平凡瑣碎的生活間隙,擁有一個做夢的機會嗎?
前段時間我們懷念1998年,懷念萬人空巷看《泰坦尼克號》的年代。
如今我們又懷念2009年,懷念讓人們打開觀影新紀元的《阿凡達》。
這些經(jīng)典電影已經(jīng)構(gòu)成了我們的大眾記憶,占據(jù)在大腦一隅。
許多關(guān)于奇觀的暢想,自此都在我們腦海里有了畫面。
電影就是有這種魔力。
早在梅里愛駕駛著宇宙飛船第一次砸向月球眼睛時,一切都產(chǎn)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一張幕布,一臺放映機,我們的眼前就變起了戲法。
via《月球旅行記》
即便是今天聊起關(guān)于未來的圖景,她姐還是會條件反射地聯(lián)想起兒時看的《回到未來》。
彩色大屏漂浮在空中猶如置身游戲場景,人們開著會飛的汽車,踩著懸浮的滑板,暢游在未來都市里。
via《回到未來》
聊起魔法,《哈利波特》是無數(shù)觀眾的啟蒙。
我們或許不曾相信過圣誕老人,但誰沒有憧憬過入學季收到貓頭鷹的來信,從此擺脫麻瓜身份,去霍格沃茨做個小魔法師。
可以乘著會平移的樓梯抵達禁區(qū),可以在變幻莫測的穹頂下共進晚餐,可以騎著掃帚去捕捉金色飛賊。
via《哈利波特》
還有《盜夢空間》,把世界變成了一個巨大的萬花筒。
夢境可以像一塊橡皮泥一樣任你捏造,城市可以像一塊壓縮餅干一樣隨意折疊。
陀螺里不停旋轉(zhuǎn)的,是人們掙脫庸俗的欲望。
via《盜夢空間》
還有各種超英大片,《蜘蛛俠》《復(fù)仇者聯(lián)盟》《變形金剛》《X戰(zhàn)警》......
大幕亮起,這種大眾記憶總能點燃我們,就像所有人共同擁有的夢境。
電影就是有這種魔力。
如今,這項戲法以數(shù)十年為一個單位,飛速向前迭代著。
我們眼前的幻夢,從黑白到彩色,從無聲到有聲,從膠片到數(shù)字、CGI、IMAX、CINITY......
燈光熄滅,大幕亮起。
那些夢里才會有的奇觀,就這樣在眼前降臨。
我們還有多少夢可以做
然而,一個可悲的事實是,這些夢境正在離我們遠去。
2019年,導(dǎo)演馬丁·斯科塞斯因炮轟漫威電影,引起軒然大波。
“漫威電影不是電影。”
在他看來,如今占領(lǐng)電影院的,是漫威這樣的主題公園、游樂場、漫畫式的電影。
而真正具有藝術(shù)性的電影,在營收至上的排片大戰(zhàn)中,永遠敵不過有著大批受眾的復(fù)聯(lián)。
他自己的新片也只能屈居流媒體平臺,無緣影院。
“我想電影院是可以有這些電影(film)的,這是可以的,只是這不該成為我們的年輕人所認為的cinema的定義,不應(yīng)該這樣。”
然而,相比老馬丁的憤慨,現(xiàn)實的極速演進比想象中更令人悲觀。
比主題樂園式電影侵占影院更可怕的,是人們漸漸不再去電影院了。
在《阿凡達2》之前,她姐甚至無法快速回想起,上次進電影院是何時。
這兩年,大批影院倒閉,工作人員刺穿幕布。
昔日的幻夢變成了銀幕上的裂痕,無聲地控訴著。
「非必要不進影院」,成了新共識。
我們曾擔心電影院會變成像書店、劇院一樣的存在,只有少部分人聊以消遣才會走進這里。
可如今,一切擔心正在以光速變成現(xiàn)實。
影院,正在消亡。
可我們曾經(jīng)是多么喜歡這里啊。
那些一起看電影的記憶,總在腦海里揮之不去。
via《天堂電影院》
曾幾何時,在電影院尚未普及的時候,農(nóng)村會在廣場的大榆樹底下拉起百幕。
太陽下山后,一村老小都會聚集在這里,搖著蒲扇拍著蚊子,聚精會神地看完一部電影。
后來,城鎮(zhèn)里的禮堂、劇院逐漸兼具放電影的職責。
巨大的廳幕內(nèi)總能一次性容納成百上千人,人們直挺挺地坐在硬邦邦的木質(zhì)座椅上。
狹窄而陰涼的空間內(nèi),不舒服的環(huán)境也未能妨礙我們看下去。
via《陽光燦爛的日子》
米蘭馬小軍一行人去禮堂偷偷看電影
再后來,專業(yè)影院大規(guī)模繁衍開來。
柔軟寬敞的皮座椅取代了木質(zhì)椅子,高幀率的放映設(shè)備取代了簡陋的膠片音響。
我們比任何時代,都更靠近電影了。
但與此同時,我們似乎也比任何時代,都離電影更遠了。
短平快的消費方式大行其道。
互聯(lián)網(wǎng)、流媒體、短視頻、游戲,各種休閑形式似乎都可以將電影取而代之。
在《阿凡達2》上映前夕,她姐看到網(wǎng)友對著三個多小時的時長犯了難:這么長,能坐得住嗎?
可如果連《阿凡達》都可以用三分鐘解說的形式看完,那它的存在還有什么意義?
除此之外,手機、電視、投影儀、家庭影院,還有給影院致命一擊的疫情。
那些最初的震撼與感動,似乎再難重現(xiàn)。
可,電影終究是關(guān)于影院的藝術(shù)啊。
就如昆汀所說:
「在電影院開始放映的那個瞬間,燈光變暗,在場的觀眾變成了一個共同體,你開始以一種集體的眼光欣賞電影。
你會擁有好的體驗,那些好的感受會停留在你腦海里,被永遠地記住,它們變成深刻的不可磨滅的回憶片段。」
給一方白幕投上光影,便魔法般地自有乾坤。
這是電影獨有的魔力。
在造夢師的描繪下,無論多么天馬行空或是聞所未聞的奇景,都能凝練成銀幕上真實的夢境。
它們有的瑰麗如幻境;
via《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有的浩瀚如星河;
via《星際穿越》
有的爛漫如晚霞。
via《愛樂之城》
《一一》中說:
「電影發(fā)明了以后,人類的生命比起以前至少延長了三倍。」
我想,終究有一些夢境,值得我們從繁雜的生活中抽離出來片刻。
毫無顧忌地走進黑暗里,一起沉浸其中。
當你沉入海底,置身那片無際的藍色海域。
或許會發(fā)現(xiàn)13年后的潘多拉星球,依然迷人無比。
或者說。
那片銀幕上承載的奇觀,依然迷人無比。
via《阿凡達2》
關(guān)鍵詞: 時隔13年再復(fù)出 他還想封神 阿凡達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