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卿心君悅
看《縣委大院》這部劇,需要細品,細品之后你會發現,其實也挺有意思的。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比如劇中有這樣一個細節:李來有與三寶3次提到車的剎車片問題。
很多朋友可能也意識到了,李來有說的是剎車片,但導演一定是意有所指,否則一個剎車片換與不換根本沒必要反復提。
那么問題來了:剎車片的深意究竟指向了哪里?是暗諷了什么,還是隱喻了什么?
起初,對于關于這個問題,我也沒有想清楚,直到帶著問題重刷了一遍相關劇情,看到駐村書記肖俊學死前對三寶說的一句話,才明白李來有屢次提到的剎車片到底有何深意。
3次提到剎車片
我們先回顧一下,李來有三次提到剎車片,都是在什么時候。
第一次,駐村書記肖俊學死的時候。
作為長嶺村的駐村書記,肖俊學的死著實令人意外。
當天恰好是他駐村工作的最后一天,他跟隨三寶去清理一處滑坡落石,過程中被落石砸傷,送肖俊學到醫院的是李來有和三寶。
兩人在手術室外等來了醫生下達的死亡通知后,李來有神情恍惚地走到醫院門口,從兜里掏出了一盒煙。
三寶幾次用打火機點火都沒點成的時候,李來有突然開口吼道:
“為什么我這剎車片還吱吱響啊,我不是剛換的嗎?是不是你給我找那修車的給我換了個舊的。”
在此之前,李來有一直沒有說話。而這突如其來的火氣,讓三寶有些摸不清頭腦。
正常來說,李來有應該會數落他火都點不好,可李來有卻毫無征兆地說他換的剎車片有問題,也因此,三寶愣了一會兒之后才回復道:
“不會吧,那他是不想在鹿泉干了。
三寶說話的時候,李來有的手一直在轉煙,說明他的此刻的情緒很緊張。而讓他緊張的是,明顯是肖俊學的死,不是剎車片。
可他吸了一下鼻子后還是沒有繞出剎車片的話題:
“再換一個吧,別哪天一腳剎車沒剎住,我再沖到溝里去。”
在三寶表示等有時間他親自盯著換一個之后,話題才回到肖俊學的死上,李來有說:
“怎么跟他家里人說呀。”
李來有第一次提剎車片的這個時機,顯然有些突兀,不符合情理。
駐村書記剛出意外,他開口的第一句話卻跟三寶說自己新換的剎車片有問題,別說三寶覺得有些莫名其妙,作為觀眾的我也覺得有問題。
第二次,三寶帶著林志為等人去九原線的閶勝礦業打架。
李志為發現閶勝礦業污染了長嶺村附近的地下水與土地,得知情況的三寶在向李來有匯報無果之后(李來有的態度是等,等待縣里處理),帶著林志為、寶根等人去閶勝礦業討說法。
過程中發生了肢體沖突,被拘起來了。
梅曉歌去找曹立新溝通,李來有則負責把三寶等人接出來。第二次提到剎車片就是在回光明縣的途中。
李來有看了一眼一直沒說話三寶與李志為后,嘆了一口氣說:“鬧鬧也好,不這么鬧一下,真以為咱們好欺負呢。”隨即又轉頭對三寶說道:
“不是,那你也不能打人啊。這么大塊頭,這么大拳頭,你是拳擊隊的,還是村委會的。”
在三寶表示對方太氣人了,又是諷刺又是嘲笑之后,李來有回懟道:
“那諷刺跟嘲笑,不是一回事嗎,還犟嘴。”
就在三寶“哦”了一聲以做回應的時候,李來有突然將話題轉到了剎車片上:
“你聽我這剎車,是不是吱吱聲?我真怕哪一天一腳剎車下去,火星子再冒出來。”
三寶仔細聽了一下,說道:“對對對,吱吱響,沒事,哪天我開到修理廠,讓他給你換新的。”
李來有與三寶談論剎車片的時候,后座的林志為是一臉無語加迷茫,他本以為李來有會順著打架的話題,批評他與三寶,沒成想話鋒突轉到剎車片上。
在說完剎車片之后,李來有才將話題又轉回了污染一事上。
第三次:梅曉歌離開光明縣的那天。
當天是梅曉歌功成身退離開光明縣的那天,臨走之前,梅曉歌特意去羊湯館喝了一碗羊湯。
鏡頭一轉,便轉到了李來有與三寶開車掉進溝里的畫面。
從車里出來后,李來有喘著氣,指著三寶說:“剎車,剎車,我跟你說……”
三寶回復道:“我回頭讓修理廠,換新的,換新的。”
以上便是劇中三次提到剎車的劇情與時間節點。
有何深意?
除了最后一次車開進溝里,前兩次提到剎車片,明顯不合時宜,這已經說明,導演是想借剎車片來表達些什么,具體是什么,我們可以這樣分析來看。
剎車片出問題的結果是什么?
剎不住車,容易出事故。
發現剎車片有問題,應該做什么?
自然是及時更換剎車片。
而劇中前兩次都提到了要換,卻一直沒換,最后終于出了事故。
也就是說,我們可以將剎車片的事總結為:早就發現了問題,且一直擔心出事故,卻沒去解決問題,最終導致了不好的結果。
文學作品中,有一種常用的修辭手法叫:隱喻。
什么是隱喻?
我們可以將隱喻簡單的理解為:表面上在描繪一件事,實際上在說另一件事,而這兩件事具有明顯的相似性,也有不同之處。
其中,相似性包括但不限于:性質、情況、結果、發展趨勢或是原理、根源等等。不同之處則是喻體不同,既事件、實物等本身不同。
從隱喻的角度來看,個人偏向于導演是在用剎車片隱喻污染與環保的問題。
至于理由很簡單:
環保問題與剎車片一事,原理、發展趨勢與結果十分相似。都是發現了問題,也擔心出問題,卻始終沒有解決,最后真的出了問題。
基于這種猜測,我們再回頭看看三次提到剎車片的時機與情況。
肖俊學出事看似與污染一事無關,但請注意劇中一個細節:
他在遭遇意外之前,與三寶最后的對話中,提到了法蘭廠污染:
“主任,那幾個環保整改的廠子,我看最近又開起來了。前兩天路過喜旺,大門雖然關著,里邊聲音很清楚,我看寶根的摩托車也在里邊停著。”
當時縣里三令五申地表示,那些環保不合格的法蘭廠要停業整改,而長嶺村的法蘭廠一直在偷偷開工。(梅曉歌還沒下死令之前)
對此,三寶的態度依舊很明確,放任自流:我看不見,我什么都看不見。
至于第二次提及剎車片時就比較明顯了,正是李來有接回因污染一事,到閶勝礦業打架的三寶與林志為。
而對于閶勝礦業污染的事,曹立新的態度同樣是放任。
也就是說,三寶放任法蘭廠污染,與曹立新放任閶勝礦業污染,等同于明明知道剎車片有問題需要及時更換處理,否則很容易出事,卻選擇了一拖再拖。
而最后的結果則是,不合格的法蘭廠永久關閉,閶勝礦業被查爆雷,曹立新受處分,馬市長“消失”。
這也正好對應了最后一次提到剎車片時的結果——車最終還是出了事故,開進了溝里。
所以說,劇中反復提到的剎車片問題,就是在隱喻污染與環保,發現了問題卻不及時解決,遲早會出問題,即:及時收手。
寫在最后:
很多人覺得《縣委大院》劇情平鋪直敘太白了,沒什么看頭。
在我看來,這部劇雖稱不上是佳作,但也沒有那么差。當然,看劇與看風景類似,都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從不同的角度去看,看到的結果自然不同,對此也沒什么好爭辯的。
而看《縣委大院》時,個人更喜歡揣摩細節與對話,或是尋找事件背后的批判意義與現實意義。
細節可以最大限度得到事件或人物本身隱藏的信息,或是導演真正的意圖與想要表達的東西。而對話就更有意思了,弄清兩個人當時的目的,帶著雙方的目的去看話外音,那真是你來我往,極限拉扯。
至于事件背后的批判意義與現實意義,或許才是一部劇的靈魂。
你有沒有發現《縣委大院》里隱藏的細節,歡迎交流、探討。
卿心君悅,一位情感觀察者,Ta說書評人、影評人。用文字溫暖你,我。
關鍵詞: 二刷縣委大院才懂李來有提了3次的剎車片 到底有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