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香玉一直背著魚叔在刷一部劇。
你肯定會奇怪為什么要背著魚叔。
難道……
(資料圖)
打住!
請停止不良想法。
其實答案很簡單,羞恥心作祟。
借用網友一句評論:
「這個劇就是我的罪惡快感」
一方面,你確實知道這是部毫無內涵的快餐劇。
另一方面,又無法抵擋它讓人欲罷不能的魅力。
甚至于,被國內不少觀眾戲稱為「巴黎小時代」。
話不多說,香玉今天就來說說這部電視劇界的「垃圾食品」——
《艾米麗在巴黎》第三季?
Emily in Paris
艾米麗(莉莉·柯林斯飾),巴黎旅游大使。
在這部劇中,城市美景至少占據一半時長。
埃菲爾鐵塔、凱旋門、塞納河……
到了第三季,網飛已然不滿足遠觀埃菲爾鐵塔。
開場直接放出「王炸」。
將戰場搬到位于埃菲爾鐵塔上的米其林一星餐廳,Le Jules Verne.
要知道,這家號稱巴黎最難定的餐廳。
就算提前三個月預定,也只能訂到中午的位置。
跟著艾米麗站在塔上,俯瞰璀璨的巴黎夜景。
誰看了不得感慨一句——
不愧是網飛。
有錢任性。
其實,這部劇的故事并不復雜——
美國女孩艾米麗因工作表現優異,被派往法國分部工作一年。
和普通女孩一樣,艾米麗抱著對「浪漫之都」的美好幻想來到巴黎。
第一季的故事其實還是很有意思的。
講述了一個美國女孩在巴黎職場升級打怪的故事。
隨著艾米麗搞定一個又一個case,觀眾也跟著艾米麗一起大呼爽快。
畢竟,誰不愛看美女搞事業?
然而到了第二季,整部劇畫風來了個翻天覆地的變化。
之前被觀眾認可的職場戲份,演變成了背景板。
重頭戲逐漸被戀愛撕逼占據。
當然,觀眾也喜歡看美女談戀愛。
但沒想到,這戀愛居然朝著狗血的方向一路到底。
三角戀經典構圖
其混亂程度,同制作班底的《緋聞女孩》都得說聲,深得真傳。
這也就有了第二季中,這部劇作為「小時代5.0」一戰成名的名場面。
艾米麗生日會上,閨蜜發現艾米麗睡了自己男朋友加百列。
一氣之下,發表了和「發爛發臭」同款祝酒詞——
敬我們的女主人艾米麗
她確實在巴黎犯了很多錯
她假裝是我的朋友,和我的男朋友有一腿!
敬我的男朋友
他和我的假朋友搞在一起!
在艾米麗三番四次哀求下,兩人約定誰也不和加百列在一起。
強行掐斷對男人的愛意,和閨蜜重修于好。
轉頭,就和法語課同桌、倫敦男孩阿爾菲在一起。
巴黎的愛情,果然來得快,去得也快。
不久,她意外發現閨蜜背叛約定,和加百列破鏡重圓。
原來,所有的一切都是套路。
第二季的故事也到這里戛然而止。
香玉怎么也沒想到,第三季居然還能在狗血上翻出花樣。
面對職場問題,艾米麗焦頭爛額。
隨著美國主管來到巴黎,公司陷入水火不容。
法國高管一氣之下自立門戶,并向艾米麗拋出橄欖枝。
但美國主管也很熱情,讓艾米麗難以提出辭職。
秉持著誰也不得罪的理念,艾米麗只得兩頭瞞。
可惜,她失算了。
得知真相的法國主管毅然決然放棄艾米麗。
而美國主管自知失去團隊的法國分部徒有空殼,直接向總部申請,砍掉法國部門。
于是,艾米麗經歷了短暫的失業危機后,決定繼續留在法國。
與此同時,艾米麗的感情生活直接狗血升級。
男友阿爾菲因為艾米麗無法平衡感情和工作,決意分手。
這一邊,艾米麗拼命想要挽回男友。
另一邊,雖然保證自己和加百列保持好友關系。
但兩人之間的對話……懂的都懂。
到了這一季的最后十分鐘,感情線直接丟了個「重磅炸彈」。
閨蜜在和加百列的結婚典禮上,將加百列和艾米麗的過往揭了個干凈——
我們在一起的唯一原因,是因為我知道你愛艾米麗
你和艾米麗自從相遇以后,就一直愛著彼此
我能從你們的眼神里看出來
她看你的方式,你看她的方式
任何人都看得出來
隨后直接憤然離開婚禮現場。
加百列這才坦言兩人倉促結婚的真相,閨蜜懷孕了。
如果說第二季除了狗血之外,看完還能勉強說出主線劇情。
那么到了第三季,香玉甚至無法說出它究竟講了什么。
有一句臺詞,是阿爾菲和艾米麗分手時所說——
不做選擇也是選擇。
《艾米麗在巴黎》在創作中似乎也秉持這一點。
既然不知道拍什么,那就什么都拍吧。
職場、愛情、友情……
這部劇什么都想探討,最終卻演變成狗血戲碼滿天飛。
除了狗血,這部劇還有另一個被詬病的點——
女主毫無成長。
第一季的艾米麗,是個還算討喜的「卷王」。
初來乍到,對法國的工作文化尚不熟悉。
就算稍微有些越界,觀眾也可以原諒。
但劇情發展到了第三季,她過分積極的狀態就有些令人生厭了。
剛來巴黎時,努力工作的艾米麗曾被法國同事指責摧毀他們的「法國精神」。
「你們生活是為了工作,而我們工作是為了生活」
拋開觀點本身是否帶有刻板印象不說,艾米麗確實沒有明確的界限感。
直到第三季,艾米麗這個毛病依然沒有任何改變。
在派對上,她不顧對方拒絕的態度,追著詢問工作。
這倒也罷,艾米麗的老毛病了。
更令香玉生氣的是,她打著為同事好的由頭。
在同事明顯表現出不滿的情況下,依然替同事出營銷方案。
在這種「孔雀」行徑之下,同事在自己的case中變得毫無作用。
艾米麗反而成了會議的焦點。
這也致使同事最終決定離開這個團隊。
艾米麗這種越俎代庖的行為,哪個打工人看了拳頭不發硬。
畢竟,誰愿意自己辛辛苦苦帶的項目,別人耍個小聰明就搶走了所有功勞。
如果為了彰顯「主角光環」,代價是讓其他角色淪為工具人。
那就算有莉莉·柯林斯這張酷似赫本的臉,人設該崩還得崩。
更別說艾米麗和加百列狗血的愛情故事。
明明上一秒還對著阿爾菲深情獻唱,希望阿爾菲可以原諒自己。
下一秒就和加百列同游普羅旺斯。
香玉差點兒忘了。
是誰在第一季把愛情比作可麗餅,表示自己堅決不愿和別人分享呢?
別問。
問就是巴黎可以原諒一切。
有網友評論,沒有艾米麗的話,這個劇還挺好看。
這個評論同樣指出了,《艾米麗在巴黎》讓人欲罷不能的原因之一——
配角的故事反而比主角更出挑。
就拿評論提到的法國主管來說,她同樣面對選擇的問題。
但她的做法就和艾米麗截然不同。
上一季,法國主管無法忍受美國主管的「獨裁」。
帶著員工出逃創業,本就圈了一波粉。
正如法國主管自己所言,你不會以為創業很容易吧。
昔日客戶合同全在舊公司,租賃不到合適的辦公室……諸如此類的問題比比皆是。
但就算身處困境,自己被拋橄欖枝時,她還是選擇詢問員工的看法。
在朋友和大客戶之間,選擇并肩作戰的朋友。
反過來想想。
如果是艾米麗,想必是不會放過大客戶的。
另一邊,艾米麗的中國閨蜜則是在愛情上體現出「颯」的一面。
當男友和閨蜜之間發生沖突,你該如何選擇?
一個很常見的選擇題。
中國閨蜜在艾米麗選擇退行的情況下,依舊要求男友表態——
要么改變對我閨蜜的態度,要么就分手。
這種為了友情兩肋插刀的人設,能不討喜嗎?
艾米麗作為這部劇的起點。
已然不再是第一季的「大女主」形象。
隨著故事的發展,這部劇的形式越發大過于內容。
艾米麗的存在,只是為了讓故事順利發展下去。
但問題是,這樣的故事真的能好看嗎?
我看未必。
回到最初的問題。
為什么《艾米麗在巴黎》給觀眾的感受如此割裂?
其實,不止是這部劇的問題。
作為向來不在乎劇情合理和內容深度的小妞劇(chick flick)。
小妞劇代表作《緋聞女孩》
要它有內涵,本就是雞蛋里挑骨頭的事情。
一般來說,這種類型的劇只保證第一季成為現象劇。
隨后,讓觀眾熟悉的角色繞著圈子談戀愛、撒狗血就行了。
等到觀眾新鮮感消失后,劇情就朝著無腦的方向發展。
常用的手段就是不斷加入新的角色。
他們唯一的功能,就是讓局面更加混亂。
而這對于對劇情和故事有要求的觀眾來說,自然會覺得越來越乏味。
《艾米麗在巴黎》的數據也證明了這一觀點。
第一季的豆瓣評分至少還在7分以上。
但第二、三季的分數則是明顯下滑。
評論里,更是充滿了花樣百出的吐槽。
讓人直呼,評論比劇更精彩。
「劇本是王八拳的路數,掄哪兒打哪兒」
吐槽歸吐槽。
在美劇隨時面臨半路被砍危機的時代,能連拍三季,《艾米麗在巴黎》自然不止是「網紅打卡地vlog」。
這部劇還是抓住了觀眾的要害,才能成為不少觀眾的罪惡快樂。
要知道,堅持「去給用戶提供內容,不斷地產生優質內容」的網飛,從來不會放過任何一個被大數據認可的劇。
縱然人人都在嘲,但《艾米麗在巴黎》在全球爆火是不容忽視的事實。
就拿「網紅打卡地」來說。
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出國旅行所耗費的成本,對普通人而言幾乎難以承受。
即便最近政策放開,國外依然會在旅行政策上加碼。
前陣子,韓國要求中國旅客入境必須接受兩次核酸檢測。
但政策頒布沒幾天,韓國因中國游客入境人數過多,導致入境系統癱瘓。
要知道,在韓國做一次核酸就要79980韓元(約432元人民幣)。
可即便如此,也沒能磨滅中國旅客對出國旅行的熱情。
這么看來,《艾米麗在巴黎》能夠爆火也有跡可循。
某種程度上來說,這部劇滿足了被困在國內的觀眾對巴黎的向往。
據電視網站TéléLoisirs調查,艾米麗在第二季前往的圣特羅佩和圣讓卡普費拉等一系列景點,搜索量都直線飆升。
跟著艾米麗,足不出戶就能體會在巴黎的小資生活。
在這種情況下,劇情的不足也尚且能夠被忽視。
與此同時,這部劇也戳中了觀眾對有錢人的生活幻想。
雖然艾米麗只是個營銷公司的普通打工人,但實際上她的花銷遠遠超出她的收入。
由于這個設定不真實到過分引人注目。
最近,《每日郵報》專門請了金融專家統計艾米麗的日常開銷。
果不其然,艾米麗的工資負擔不起她的生活。
畢竟能租得起巴黎五區的公寓。
幾乎每天都會在鬧市區悠閑地來上一杯下午茶。
更別說艾米麗從來沒有重復過的穿搭。
香玉甚至一度懷疑,她的房間真的能放得下那些花花綠綠的衣服嗎?
這樣的生活,恐怕是每個都市麗人的夢吧。
總而言之,這部劇就像是很不健康的「甜品」。
你明知道它和夢幻的外表一般甜膩,內核只是讓你發胖的脂肪。
甚至看完之后會責怪自己為什么要把時間浪費在這部劇上。
但你就是無法控制不去看它。
尤其臨近年末,大多數人為時間流逝而傷懷之時。
一部不用費腦子的瑪麗蘇爽劇,是逃避現實最好的借口。
影視劇的娛樂性和嚴肅性,一直是個值得討論的話題。
上世紀30年代,中國電影曾經出現過「軟性電影」和「硬性電影」之爭。
一邊,「硬性電影」的倡導者堅持,電影要對現實有批判作用。
另一邊,「軟性電影」的支持者大肆宣導:
「電影是給眼睛吃的冰淇淋,是給心靈坐的沙發椅」
兩方爭論不休,最終仍然沒有結果。
軟性電影代表作《化身姑娘》
但不可否認的是,這種以娛樂享受為目標,充斥浮華的資本消費的影視劇,確實能滿足觀眾的心理需求。
尤其是在整個社會環境壓力過大的情況下。
但話又說回來。
娛樂,永遠都是影視劇的天然屬性之一。
但并不意味著,它要做影視劇的唯一屬性。
可以肯定的是,市面上不乏很多好的作品,能夠在保證深刻內核的情況下,兼具娛樂性。
而我們能做的,就是對「眼睛的冰淇淋」保持警惕。
全文完。
關鍵詞: 四角戀也救不了這部大女主 中小微企業融資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