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發現了沒有?近些年的春晚,在進行前期預告的時候,都不再大張旗鼓地宣傳語言類節目的演出陣容了。
【資料圖】
若在當年,也就是陳佩斯、趙麗蓉、趙本山等笑星正走紅的時候,春晚節目組往往會提前好多天,將他們的名字放出來,來提高觀眾的期待值,引發收視熱潮。
為什么?
因為他們有號召力啊。
因為他們的小品,確實“很好笑”啊。
可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春晚的小品類節目,越來越趨于“公式化”和“模式化”?利用一些網絡段子,強行制造笑料,又通過提高音量,來刻意烘托氣氛。而且節目的最后,全體演員,一定會用一句“咱們一起,包餃砸”,來作為結尾。
當小品不再有新意,那么作為觀眾,又怎會有更多期待呢?
話說當年,小品多么受歡迎?
春晚不僅是明星制造機,而且更是眾多藝術表現形式的開創者。
比如小品,就是通過央視春晚,推到廣大觀眾面前的。
它原本只是專業藝術院校和演出團體,鍛煉和考察演員表演能力的一種方法。
然而1982年,尚在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讀書的岳紅、叢珊、高倩和曹力等同學,將一個叫《賣花生仁的姑娘》的觀察生活練習小品,搬到了央視新春聯歡會的舞臺,結果沒想到竟大受歡迎。
第二年,也就是央視春晚首次面向觀眾直播的那一年,著名演員嚴順開和斯琴高娃,通過即興表演的方式,重現了電影《駱駝祥子》中祥子和虎妞逛廟會的場景。他們生動的表演使人發笑,他們詼諧的語言令人樂不可支。
這實際上,就是春晚小品的雛形。
在這屆春晚上,王景愚老師所帶來的啞劇小品《吃雞》,也令觀眾眼界大開。
然后在1984年,來自八一電影制片廠的陳佩斯和朱時茂聯合表演了一個叫《吃面條》的小品,惟妙惟肖的表演,使觀眾忘卻了煩惱,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開懷大笑。
由此,陳佩斯和朱時茂,成為了觀眾們對央視春晚笑星最早的期待。
在這之后,趙麗蓉、宋丹丹、蔡明、趙本山、范偉、高秀敏、黃宏、郭達等喜劇明星紛紛冒出頭,在央視春晚的舞臺上大放光彩,并將小品這種藝術形式發揚光大。
然而,隨著趙麗蓉老師去世,隨著陳佩斯、趙本山、宋丹丹等演員相繼退出央視春晚,小品這種藝術形式,似乎出現了日漸式微的趨勢。
盡管如今登上央視春晚出演小品的演員越來越多,沈騰、馬麗、賈玲、張小斐等人也在不斷努力制造笑聲,可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好多年了,都沒有出現過一個讓人笑得酣暢并且記憶深刻的春晚小品了。
春晚年年辦,小品年年演。
從1983年到現在,40年的時間,我們在央視春晚上看到的小品不計其數,然而真正讓我們開心大笑并記得住的小品,卻并不多。
不如,咱們今天,就來給春晚40年,“最搞笑”的小品排個名。
在和大家重溫往日歡樂的同時,也不妨來探討一下,如今的小品為何漸漸步入了“瓶頸”?
我們會從節目的內容,和演員的表演,以及在觀眾中所產生的口碑度和影響力,來進行排序。
盡管有許多演員如潘長江等,數次登上過央視春晚表演小品,混了個臉熟,然而他們的作品,大多觀眾看過就忘記了,所以無法進入該名單。
第十名:《機器人趣話》(1996年春晚郭達、蔡明表演的小品)
雖然蔡明幾乎算是所有小品演員中,登上央視春晚次數最多的女演員,她的表演搭檔也從郭達到岳云鵬到潘長江,換了無數茬,并且她在表演上也在不斷進行著各種嘗試。
然而她讓人記得住的小品,其實并不多。
我想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她不像趙麗蓉、趙本山、宋丹丹等演員那樣,有一個基本固定的人設。
不過1996年,蔡明和郭達一起演出的小品《機器人趣話》,卻給我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我想主要的原因,有三個。一個是題材新穎,一個是表演到位,還有一個是笑料不斷,金句迭出。
這個節目,通過郭達與一個酷似蔡明的機器人的對話,展示了未來人類與機器人共處的一種可能。
而蔡明表演的機器人的幾種啟動模式,既腦洞大開,又使人發笑,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所以20多年后,仍令我們記憶猶新。
我至今都還記得其中的一些經典臺詞“你長得像蔡明,干脆叫你菜花吧”、“你們人類真虛偽”、“現在進入邏輯混亂狀態”等,我便忍俊不禁。
第九名:《真假老師》(2018年春晚賈玲、張小斐、許君聰、何歡表演的小品)
賈玲2010年首次登上央視春晚,是和白凱南合說相聲《大話捧逗》。那時的賈玲,還是個身材勻稱的漂亮女生。然而2015年再上春晚和李菁、沙溢、瞿穎、尼格買提表演小品《喜樂街》時,她已經成為了一個胖姑娘,于是只好演“女漢子”。
大概從2018年開始,賈玲連續好幾年都會搭檔張小斐、許君聰等登上央視春晚,但幾乎全都是笑過就忘記了。
不過他們在2018年春晚上表演的《真假老師》這個作品,還是給我們留下了難忘的記憶。
該作品通過一位保潔員冒充家訪老師和學生家長的奇妙設計,講述了家庭教育問題,同時也傳遞出了孩子的成長其實最需要父母的陪伴這個主題。
這個小品在劇本構思上有許多精巧之處,演員的表演也很出彩,笑點百出。其中賈玲學張小斐想將腿擰成麻花狀的橋段,令人樂不可支。
其實賈玲是個非常有才華的女演員,但為何她的作品會讓大家看的時候覺得好笑,然而看過之后就忘記了呢?我想與當下的“快餐文化”不無關系。
之前的小品,都是精雕細琢的結果,像趙麗蓉、趙本山等人,往往在春晚播出前半年就開始做準備。而這樣的要求,放在現在的年輕演員身上,顯然不可能。因為他們都太忙了。
忙著接綜藝,忙著拍電影,他們也不再單純地需要靠上春晚來提升自己的身價和名氣。所以春晚不再是他們一年中最重要的大事,那么拿出來的作品,可不就是應景之作嗎?
其實賈玲最好的小品作品是《你好,李煥英》,但這個作品并未出現在央視春晚上,而是在地方臺舉辦的一檔喜劇真人秀節目之中。
第八名:《相親》(1990年春晚趙本山、黃曉娟表演的小品)
其實在這之前,趙本山就連續兩年帶著作品參加了春晚節目的競選,但都遺憾落選。
直到1990年,在姜昆的幫助下,他才憑借出演小品《相親》,一鳴驚人。
他能出演這個作品,也是一波三折,最初連合作的演員,他都找不到。他最先找了宋丹丹和岳紅,然而兩人一個身懷六甲,一個正在坐月子,后來他又去找趙麗蓉,可是趙老師當時已經另有安排,所以只好作罷。
最終是請了黃曉娟來救場。
這個小品之所以受歡迎,我覺得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接地氣”。與我們看慣了的“高高在上”的節目,完全不同。當然趙本山那獨具東北特色的表演,也令我們眼前一亮。
他的一顰一笑,全是包袱,一舉一動,又全是笑料。
他的勇于自嘲,更成了觀眾們的心頭所愛。
后來,有人說這個節目“太俗”,然而我卻覺得它充滿了人間煙火氣。有的人又覺得趙本山的扮相“太丑”,可是只要觀眾愛看,丑點又有什么關系?
而也正是通過《相親》這個小品,使得“形象丑”、“語言俗”、“動作怪”的趙本山,從此成了央視春晚的一塊“金字招牌”。
第七名:《打撲克》(1994年春晚黃宏、侯耀文表演的小品)
前面我們說到了,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演員們對春晚節目的打磨格外用心。往往提前半年,就開始準備。出現在1994年春晚上的《打撲克》這個小品,就是如此。
當年春晚節目組剛成立,黃宏便接到創作任務。他從《讀者》雜志上轉載的一篇小小說《新式撲克游戲》中得到啟發,于是就在此基礎上,創作出了小品《打撲克》,通過用名片來打牌的方式,針砭時弊,將當時各種社會熱點給巧妙地展現了出來。用諷刺的手法,讓觀眾會心一笑。
這個作品創作出來后,馬季、姜昆等都說好,但邀請他們做搭檔時,兩人因為沒有演過小品,所以心存顧慮。最終是侯耀文鼎力相助,才使得這個小品與觀眾見面。
這個作品上演后,獲得了觀眾們的一致好評,在當年還獲得了春晚語言類節目的一等獎。然而大家卻有所不知的是,其實在出演這個作品的時候,侯耀文正發著高燒,然而他穿著棉襖,還是參加了直播,并且演出效果非常棒,一句臺詞也沒說錯。這也體現了侯耀文的敬業精神。
大家還記得這個小品中的那些經典臺詞嗎?
第六名:《扶不扶》(2014年春晚沈騰、馬麗、杜曉宇表演的小品)
現在的沈騰,作為“200億電影票房”明星,他的事業發展重心,當然都放在了拍電影上面。登上春晚舞臺演小品,對他來說,也只是“捎帶腳”的事兒。
他也實在太忙了,上不完的綜藝,還不完的人情,還能拿出多少時間,來琢磨春晚的作品呢?
所以盡管沈騰也上了很多次春晚了,而且在趙本山之后,似乎也只有他具有成為春晚笑星“扛把子”的趨勢,然而因為他的作品良莠不齊,所以他給更多觀眾的印象,并不如趙麗蓉、趙本山等前輩更深。
不過我覺得他在2014年的春晚上推出的《扶不扶》這個作品,也稱得上是小品節目中的精品。
這個小品,“梁子特別好”,結構、人物、包袱、對白都很不錯。語言詼諧幽默,又富有深意,演員沈騰和馬麗的演技,也頗受好評。最重要的是,它雖然是個喜劇作品,然而傳播的卻是正能量,讓大家在笑過之后,還能回味無窮。
《扶不扶》由此也成為了開心麻花團隊的又一個代表作。
第五名:《策劃》(2007年春晚趙本山、宋丹丹、牛群表演的小品)
《策劃》這個小品的劇本,前前后后改了十六、七次,人物結構也不斷有變化,這對創作者來說,當然有難度,但對觀眾來說,最終看到的,卻是一部經得起推敲的好作品。
它通過“反諷”的形式,以“下蛋的公雞”作為由頭,將當時大家非常關注的炒作、虛假宣傳、明星耍大牌、浮夸表演等話題,一一展現到觀眾面前,對娛樂圈奇怪現象的揭露,簡直入木三分。令大家在爆笑中,引發反思。
趙本山和宋丹丹的表演,一如既往的好,尤其是宋丹丹的表演,著實惟妙惟肖。那句“下蛋公雞,公雞中的戰斗機,哦yeah!”迅速成為了當年的流行語。
而趙本山的好幾個包袱都猶如“平地驚雷”,牛群雖有些中規中矩,但也較好地完成了表演任務。
它被評為當年央視春晚最受歡迎的語言類節目一等獎,也是實至名歸。
第四名:《主角與配角》(1990年春晚陳佩斯、朱時茂表演的小品)
1990年的春晚,有許多小品都非常出色。除了趙本山首登春晚的《相親》之外,陳佩斯和朱時茂帶來的《主角與配角》更加精彩。
在此之前,陳佩斯和朱時茂,在央視春晚上,已經擁有了強大的觀眾基礎,他們合作的眾多都備受好評。然而《主角與配角》,無論是劇本的結構,還是演員的表演,還是觀眾的現場反應,都堪稱佳作。
這個小品的創意來自陳佩斯的親身經歷。他當初報考八一廠的時候,有的人不同意,認為他形象差,然而更多的考官卻覺得,他演主角不行,但演流氓小偷什么的,卻不用化妝,往那兒一戳就是了。
結果,在《主角與配角》這個作品中,就充分證明了八一廠考官老師的話。朱時茂無論穿上什么服裝,都像正氣凜然的男一號,而陳佩斯就算穿上主角“八路軍”的衣服,卻還是像個叛變革命的“叛徒”。哈哈哈哈哈。
兩個人的表演就不用說了,已經爐火純青,單說這個節目的創意,通過兩位演員不同氣質形象的對比和反襯,來達到奇妙的演出效果,就是一種難得的嘗試。而且通過這個節目,也讓我們看到了配角演員們的艱難和不易。
在演出過程中,一件重要的道具——朱時茂所挎的盒子槍的槍帶斷了,結果朱時茂在神不知鬼不覺之間,又將它給重新系好了。以至于當這把槍挎到陳佩斯身上的時候,那槍的位置,直接就到了陳佩斯的腋下,竟然在無意之間,更增添了喜劇效果。
這也說明了朱時茂和陳佩斯兩位演員的臨場應變能力,有多強。
第三名:《如此包裝》(1995年春晚趙麗蓉、鞏漢林等表演的小品)
1995年,我和好朋友,將宿舍里的一臺黑白電視機,吭哧吭哧地抬到他鄉下的老家,去過年看春晚。一路轉了好幾趟車,走了好遠的路,真是累得夠嗆,然而最終看到了趙麗蓉老師所出演的《如此包裝》,也是值得。
我記得那晚,我和好朋友以及他的妹妹,不斷學著趙麗蓉老師的腔調,“嗯哼”不斷,笑聲連連。
這個小品給我們的記憶實在太深刻了。
首先這個劇本基礎就很好,趙麗蓉一看就很喜歡,于是在自己有嚴重的腰突出的情況下,還是決定搭檔鞏漢林,共同出演《如此包裝》。
結果,正如我們所看到的,趙麗蓉成功塑造了一位敬業樸實的評劇老藝術家的形象,其在小品中所表演的評劇《花為媒》選段和時髦說唱,都令我們眼界大開。
鞏漢林的表演,也起到了較好的輔助作用。
小品播出后,“你的小辮子好好漂亮”、“麻辣雞絲”、“春季里開花十四五六,啊六月六啊看谷秀啊春打六九頭,這么包裝簡直太難受,我張不開嘴兒,我跟不上遛,你說難受不難受,你說難受不難受?”等名言名句,也迅速風靡了街頭巷尾。
在這個節目的最后,趙麗蓉老師按要求要做一個造型,結果她一不下心就踉蹌一下跪到在地,其實這并非是有意設計,而是她腰上發作,意外跌倒的結果。
第二名:《賣拐》(2001年春晚趙本山、高秀敏、范偉表演的小品)
很多網友都說,《賣拐》是歷屆春晚中最搞笑的小品之一。
這個作品的主題,是“反詐騙”,直到今天也仍有教育意義。它看似表現的是趙本山“忽悠”陌生人范偉,從而將一雙拐賣給他的故事,但實際上,卻揭露了一場精心設計的騙局。
而這樣的故事,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時有發生。
所以盡管在情節設計上,在演員的表演上都有些許夸張的成分,然而它卻是對生活的高度提煉,同時還對現實中一些騙局的典型特征,進行了充分的展示,從而增強了大家的“反詐”能力。
關鍵是經過演員們默契的配合,和精湛的演繹之后,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喜劇效果。
這似乎是趙本山、高秀敏和范偉的第一次春晚合作,然而卻產生了奇妙的效果,趙本山的“蔫壞”,高秀敏的爽朗和范偉的愚鈍,都展現得淋漓盡致。
“春晚鐵三角”的黃金陣容,也因此誕生。
“拐啦啊,拐啦,拐賣啦”、“要啥自行車啊?要自行車”、“大哥啊,緣分吶”、“我就納悶了,同樣是生活在一起的兩口子,做人的差距怎么這么大呢?”等臺詞,包袱響亮,表演傳神,令人在爆笑之余,還能回味無窮。
真是非常難得的一個作品。
第一位:《打工奇遇》(1996年春晚趙麗蓉、鞏漢林、金珠表演的小品)
這個小品表現的是,外出打工的趙麗蓉,遇到了哄抬物價的黑心老板鞏漢林,最終老太太憑借自己的智慧,將真實的情況向物價局進行反映的故事。
在歷屆春節的小品節目中,《打工奇遇》無疑是精品中的精品。
它從前期策劃,到修改劇本,到演員排練,前前后后用了兩個多月的時間。光是排練就不下上百次。而當時趙麗蓉已被診斷出腿部膝蓋骨夾縫骨裂,需要住院觀察。然而為了能在除夕夜給更多觀眾帶來笑聲,她卻堅持排練。
這個節目除了語言詼諧,表演幽默之外,還有一大亮點,那就是趙麗蓉在春晚直播現場,當著觀眾的面前,左右手開弓,書寫了“貨真價實”四個大字。不僅點明了主題,而且更讓觀眾看到了趙麗蓉多才多藝的一面。
“不行不行不行,慈禧成份太高了,我是八輩貧農啊,我裝不了這個”、“宮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這酒怎么樣啊?聽我給你吹”、“保證你的小臉呀,白里透著紅啊,紅里透著黑,黑不溜啾,綠了叭嘰 ,藍哇哇的,紫不溜啾的……粉嘟嚕的透著那么美啊……”還有“它為什么這么脆?它就是一盤大蘿”等臺詞,都成為了幾代觀眾難以忘記的經典名句。
這個小品為啥那么好看?我覺得就跟趙麗蓉老師書寫的那四個大字一樣——“貨真價實”。
是啊,當年的眾多春晚小品,都是“貨真價實”的東西,里面不摻假,不浮夸,不使用一些花里胡哨的東西糊弄觀眾,更不會僅僅只是借用了一些網絡老段子來敷衍大家。
節目好不好看,小品搞不搞笑,其實觀眾心里,跟明鏡似的。
隨著春晚的發展,現在越來越多的喜劇演員,都有了在春晚露臉的機會。從今年參加春晚彩排的名單中,我們除了再次看到了沈騰的名字,同時還看到了一些脫口秀演員以及從《喜劇大賽》中脫穎而出的年輕演員的身影。
說實話,我很期待他們的表現,希望他們能夠像之前的那些老藝術家們一樣,用心對待每一個春晚作品,拿出“貨真價實”的東西來。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贏得觀眾的掌聲和喝彩聲。
各位覺得,是不是呢?
那么春晚40年,在各位的記憶里,哪個小品是最難忘的呢?歡迎大家通過留言區,說出你最喜歡的春晚小品的名字吧。
文/DJ雅清編輯部:阿杰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DJ雅清(yaqngzhuli99)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