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個鏡頭落幕,還沉溺在《流浪地球2》結局的震懾之中,沒有回過神來,忽然銀幕上打出一行字:“謹以此片獻給吳孟達先生”。
一瞬間,好像有一種擊到心靈深處的感覺。
(資料圖片)
上一部《流浪地球》時,吳孟達先生身體已經不太好了,穿著沉重的道具服堅持親自完成了片中所有戲份,包括較為有難度的動作場面。
這種敬業精神,是老一輩電影人對電影最深沉的熱愛,他們說不出什么金句名言,只會用行動來表示。
吳孟達先生飾演的角色韓子昂,是劉啟和韓朵朵兩個年輕人的監護人,無論是地下城的時候,還是重返地面,他都堅守在兩人的身邊。
雖然吳孟達先生已經離開2年了,這一行字赫然讓我意識到,其實這一部《流浪地球2》最核心的主題,就是在說陪伴。
我們常講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在第二部的故事里,地球還沒開始流浪,而是末日危機到來前的一段時間,全球聯合起來共同商討應對策略。面對末世,總會有多樣不同的聲音。其中最為主要分為兩派,流浪地球和數字生命。
但歸根結底,無論是哪一派,只是方式上的差異,他們最終想要解決問題的成果,是延續彼此的陪伴。
陪伴這一主題,也滲入進了故事線索里不同的人物關系中。
在第一部的時候,我們只知道劉培強在天上,劉啟在地下城里,他的母親因病去世了。這一段家庭前史故事,在第二部里得到了充分補充。
就像他在宇宙中如同一顆最明亮的星始終陪伴著兒子一般,在地球的時候,他從與妻子韓朵朵相識那一刻開始,就一直陪伴在她身邊。無論是為了同一個目標而參與的訓練,還是危機當前。
在妻子患病后,劉培強更是全程陪伴在她身旁,帶她去看已經成為末日廢墟的老家上海。那些過去快樂的日子,如同已成一片荒蕪的故鄉,永遠無法回頭。
但是,就算他們提前預知這個結局,會為了未來的悲傷而放棄擁有過的美滿幸福嗎?
我想不會的,就算太陽系即將淪陷,地球面臨毀滅,就算生死一剎,絕癥相催,劉培強始終陪伴在韓朵朵身畔。陪伴是愛情的至高真理,是作為夫妻以愛為名的責任所在。我想就算是身份調換,劉培強是得了絕癥的人,韓朵朵也會做出一樣的選擇。
他們無法逆轉生死,但他們還擁有一句簡單卻又充滿力量的承諾,“我在呢,我一直都在。”
劉培強的家庭是第一部中重要的故事線,在第二部里得以拓展出他與韓朵朵生死不渝的愛情細節。有家才有家園,從這個小家出發,故事沿著人物的關系線索蔓延開。
沙溢飾演的張鵬是劉培強的師父,是第二部中新出現的前史人物。他就像一個嘮叨的老父親,在劉培強和韓朵朵的婚禮上,他也作為劉培強的家長出席。是他引導劉培強,從一個愣頭青,逐漸成長為翱翔宇宙、堅毅不拔的硬漢。
盡管面對末世來臨,全人類爭分奪秒完成拯救地球和人類的任務。張鵬在危險來臨時,第一時間所想是劉培強的安危。師徒情如同父子情,共同戰斗到最后一刻。
另一個新出現的角色,由劉德華飾演的圖恒宇,作為一個科學家,他看世界的方式似乎與劉培強、張鵬這樣的軍人不同,而與他們一致的是他作為一個人的情感。
圖恒宇狂熱追求數字生命技術,是因為他失去了自己的妻子和年幼的女兒,他渴望自己的女兒能用數字生命技術延續生命,不僅僅是短暫地保留她幼時的畫面,而是可以在數字世界中真正的活過來。他只是一個渴望陪伴自己女兒長大的父親,無論以什么樣的形式。
在真槍實彈的戰斗與科學風暴的碰撞之外,還有另外一片戰場,新的全球聯合組織之中,聯合政府中方代表周喆直和他的學生郝曉晞努力保護著流浪地球計劃的推進。年輕代表郝曉晞也始終陪伴在師父周喆直身邊,他們有共同堅定的信念,希望看到流浪地球計劃可以順利實施。這不是一代人可以完成的壯舉,而火炬正是由這一刻開始接力。
常說,我們東方人的情感表達方式,總是含蓄的。
的確,陪伴就像是無聲地告白,以身體力行的方式表達深厚的情感,不是無話可說,更不是無能為力,而是我們能想到最好表達情感的方式,就是至死不渝的陪伴。
在這無聲之中,飽含著強大的力量。
正如首映禮上,郭帆導演的妻子說到:“家人永遠是你們最堅強的后盾,我們在呢,一直都在。”
漫長的星際之旅中,一句“一直都在”的承諾,幫助我們抵御孤獨與困難。這是一句愛的承諾,也是一句愛的箴言。
春節也是中國人團圓的重要節日,在這一天,不論天南海北,都要奔赴歸家。踏上歸途的腳步,也是我們在實現對家、對愛的承諾。
?
?正如第一部中,我們帶著地球一同流浪宇宙,這當中不僅體現了中國文化中的安土重遷思維。要想帶著地球一起流浪,這需要多大的智慧與勇氣?將面對多少艱難險阻?但人類沒有懼怕。
到了第二部,在前傳故事中,更為明確給出了帶著家園出發的情感解答。地球孕育了我們的生命,它生命誕生之日開始,就陪伴著生命進化。當它面臨被毀滅的危機,我們必須跟它站在一起,不能獨自逃走。
回看上一部,地球已經踏上流浪之旅多年,新的居住模式已經形成,我們懂得如何在這樣的環境下生存下去。地面的極寒與地下的賽博朋克遙相呼應,共同構成一幅末世美學圖景。
當世界末日尚未全然到來時,這個世界為了應對危機,變得更為強硬。在空間環境美術設計層面,更多體現的是科技感的塑造,危機激發了人類的智慧,科技得以高度發達。
在逐漸冰冷的氣候與機械密布的環境中,人類依舊飽含深情,以真摯的情感為克服困難的最大動力。我們彼此的陪伴,似是在末日黑暗中點亮的一盞小夜燈。
銀幕上無論再新的科技,再廣袤的想象力,其實最核心說的還是人的故事。在高科技包裹的科幻故事中,它的底色依然是人類情感的溫暖。我們的視與聽可以被銀幕上的壯闊景象震撼,而真正觸動我們靈魂深處的,是與電影情感內核的共鳴。
而已經離世的吳孟達先生,也是電影里的一盞小夜燈。
日新月異的電影科技,幫助我們得以在銀幕上再見吳孟達先生的身影,用CG技術短暫的重生。他的生命不是通過電影得到了延續,而是通過電影成為了一種永恒。
他依然還在,在放映機射向銀幕的那道白光另一頭。他始終都在,在我們想起他某個角色會心一笑的一刻。
謹以此片獻給吳孟達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