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2023年的春節檔,龍爭虎斗,騰蛟起鳳,如此精彩的陣勢,近幾年的中國內地院線都相當少見。
而其中,更臥著一顆璀璨的恒星——四年前,它的前身憑著不被人看好的微薄之力,點燃了46.87億人民幣體量的票房,并一把推開了中國自主科幻電影的大門。四年之后,其續集背負萬千觀眾期待強勢歸來,以全新的成熟姿態再次駕臨春節檔,又一次成為一眾強片中不可忽視的存在。
【資料圖】
開年放映幾日來,漫天的如潮好評和一路高歌的票房數字,都彰顯著這個國產科幻IP無可撼動的頂流地位。而在看過之后我們認為,由郭帆導演攜千人團隊四年磨一劍打造出的這部《流浪地球2》,無疑也值得深入品味一番。
(以下內容將帶有部分關鍵劇情劇透,請酌情閱讀)
科技與人·避不開的永恒命題
做科幻片,無疑是有門檻的。不同于大眾理解中的技術門檻,科幻片最大的門檻,其實是影片本身對于科技與人類之間關系的展現與理解——沒有了這樣的主題,那么所謂科幻的定義,往往就會落俗于一部由特效垃圾堆砌而成的空洞大片。
四年前的《流浪地球》早已向我們證明,郭帆導演所領導的這支隊伍,其志不在打造又一部照葫蘆畫瓢的敷衍了事之作。他們燃盡最后一絲精力,不僅為中國科幻打造出了觀眾不敢相信有機會目睹的奇觀,更展現了其在科技與人論題探討方面的勃勃野心。
而如今《流浪地球2》的歸來,讓已經數次提高了觀影預期的我們,再次刷新對中國科幻片最高水平的認知:恢弘的未來之戰,嚴肅的生存哲學,冷峻的技術視角——這一切的一切,都在用實力和雄心彰顯著《流浪地球2》的不凡氣度。
作為當之無愧的中國科幻電影第一IP,《流浪地球2》對AI所代表的智能科技與滿懷希望與勇氣的人類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前所未有的深度探討。以劉德華飾演的圖恒宇為例,他奮斗一生只為借智能科技之力為女兒丫丫帶去完整生命,這代表了人類努力用AI智能科技實現崇高價值的行動;而他在故事最終于550W量子計算機之中的自我“封鎖”,又正是人類拒絕被科技反鉗制的表現。
而同樣在故事結尾,吳京飾演的劉培強在正式成為領航員,與改名“MOSS”的550W量子計算機交會之時,他和MOSS的對話也展現了人類在危難面前努力拼搏,永不放棄的勇氣與希望,同時也呼應了第一部電影當中的結局。圖恒宇和劉培強這兩條線相互交織,反復展現著智能科技與人文需求之間的思辨,相信未來這也將是《流浪地球》系列的不變主題。
“要延續人類文明即需要毀滅人類”,由冰冷的量子計算機得出的結論,往往只會為利益最大化考慮,不會對結果涉及到的任何一方抱有偏袒。然而,在MOSS創造的一次又一次的危機之中,人類用反復的抗爭證明了那一句,“沒有人的文明,沒有意義?!?/p>
正如哲學便是哲學史一般,人類亦是人類文明本身——我們的每一寸肌膚和血肉,我們的每一種道德甚至丑惡,我們所擁有的每一種思想甚至欲望,都是人類文明存續的最好證明。因此,這也是流浪地球計劃勝于其他一切計劃的原因,哪怕這個計劃為期兩千五百年時間,且需要付出百余代人的代價。
但,在絕對的利益計算面前,科技并不會考慮這些——畢竟,就連人類自行組成的以國家為單位的集體,在研發核武器這樣壓箱底的“必殺技”時都要考慮信任和操作問題;但同樣令人震撼的是,這樣的難題最終恰是被人類的團結精神與跨越種族和國度的信念戰勝,以兩百多名五十歲以上的宇航員生命為代價,跨越了人類親手挖下的科技鴻溝。而我們也有理由相信,這樣頑強的人類,還將繼續與以MOSS為代表的人工科技智慧戰斗下去。
技術為本·科技的冷色與暖色
在可控的范圍內,一切科學技術的目的始終都應該是服務于人類。而在《流浪地球2》的語境當中,科技則在戲里戲外兩個維度,分別展現了冷色與暖色兩種色調。
在劇情中,類似于經典科幻電影《黑客帝國》對人類文明存續方式的探討,前后兩部《流浪地球》中的MOSS都對人類做出了毀滅的判決;而在一次又一次的危機面前,人類的表現并沒有像MOSS所預料的那樣不堪一擊,而是越來越團結,越來越頑強,以超出機器計算的意志力逾越每一次預警危機。
只可惜不斷進化迭代的智慧科技不會停歇,他們為人類預設的難關還沒有結束——在本片的尾聲中我們看到,第一部《流浪地球》木星引力危機事件之后的僅僅幾年,未來的人類就要迎來又一次挑戰——2078年的太陽氦閃危機。MOSS所設下的這一次次危機,正如取經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難一般,考驗著漫漫流浪路途之上的地球和人類。
在這個意義上,科技所映照出的冷色,正如同從龐大的機械和鋼鐵之間映射出的凌冽寒光一般,在助力人類實現自我價值的同時,也以絕對冷靜的目光審視著文明當中的每一個個體。
但在戲外,科技的發展則為影片披上了一層暖暖的弧光。
多年來與鼻咽癌抗爭的人民表演藝術家李雪健老師,在出演《流浪地球2》時全程都是聲帶嚴重受損的狀態,但他秉持著一位人民演員的初心與熱情,努力詮釋好周喆直這個至關重要的角色。最終,影片運用AI修復技術還原了片中李雪健老師的聲音,讓他的臺詞以大眾熟悉的方式呈現在我們耳邊。這種技術的運用,不可謂沒有人文情懷的高光。
盡管如此,在預告片和一些情緒高漲的橋段中,影片依然使用了李雪健老師的原音——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地方就是那一聲振聾發聵的“點火”,正是這一聲拯救了全人類,給了地球和人類文明的未來又一次新的機會。
除此之外,承載著無數『小破球』粉絲情懷與哀思的吳孟達老師,也借助CG修復技術在本片中重新亮相。在劉培強與韓朵朵的婚禮上,出演韓朵朵父親韓子昂的他帶著由技術修復打造的面容出現在觀眾眼前,引得影院里一片驚呼聲。再次看到吳孟達老師在《流浪地球》系列中的出演,不僅是主創和觀眾的真摯愿望,更是現代電影技術打造的情懷奇跡。
人類情感·科幻下的家國表達
根據我們看科幻片的經驗,定義一個故事是否能成為好科幻的關鍵,不只要看它在科學世界觀構建和設定方面是否嚴謹,更要看它的敘事核心是否映照或延續了人類的普世價值與情感。
其實縱觀《流浪地球2》整部電影,不難發現全片都帶有一種老一輩人看世界的深遠情懷。這種情懷不留痕跡地貫穿在星光、鋼鐵與火花之中,傳遞著人類獨有的那一份浪漫。
就拿全片最大的事件——月球核聚變坍縮來說,這一看似為了地球自保而進行的必要步驟,其實在情感上就牽動著無數中國人的心。就連空間站的技術小哥都要裝作不經意地和外國同事開著中秋節和月餅的玩笑,以埋藏心底對月亮的文化依戀。
《春江花月夜》有詩云“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自古以來就寄托了無數華夏兒女如詩情懷的月亮,在人類生死存亡的危機面前,必須要迎來與人類的告別。于是以沙溢飾演的前輩宇航員張鵬為代表,他們毅然接過年輕一輩的責任,主動挺身而出,陪著守候了九州大地千百年的月亮站完最后一班崗。
《流浪地球2》里,中國人的獨家情懷并不只在月亮上表現。影片中,在國際社會對于選擇何種文明生存計劃而各執一詞時,由李雪健老師飾演的周喆直,作為流浪地球計劃中方代表的決策者,他所展現的大國視野,包括其為子孫留一片藍天和花朵、守護全球命運共同體的思想,都成為了無數中國觀眾的情感錨點。因為這種有理有利、據理力爭、兼容并包、團結共興的合作邏輯,一直以來都為我們每一個人所熟悉。
同時,在個人層面,影片人物表達愛意的方式,也是獨屬于中國人的方式。
劉培強對韓朵朵的送花表白看似含蓄,實則熱烈;而困于病榻上的她對他的安慰,也是那句平實卻有力的“我在呢,一直在”;而張鵬表達對徒弟時時刻刻關心的方式,也只不過是在他腦門上輕戳幾下;
再觀圖恒宇父女,在14年未見“女兒”的情感噴發之下,圖恒宇送到嘴邊的言語也只是“爸爸太想丫丫了,特別想,特別想”——影片中的他們都沒有說過一句露骨的“我愛你”,但傳達愛意的方式卻能被每一個中國觀眾所感知。
中國人高度凝聚的家國情懷與含蓄雋永的情感表達,就這樣構成了《流浪地球2》硬核科幻之下的鮮明底色。而這一份14億國人所共有的認同感,正是《流浪地球2》的整體觀感區別于好萊塢美式價值觀大片的最重要原因。它的故事核心,講述著詭譎多變之國際形勢下的中國邏輯;它的人物動機,遵循著每一個中國人樸素的普世情感。
換言之,《流浪地球2》是實打實的中國科幻電影。
感謝《流浪地球2》的存在,讓我們再一次目睹了中國科幻片所蘊藏的無限可能。更為珍貴的是,以郭帆導演和團隊為代表的無數電影人所付出的努力與汗水,讓我們再次相信,對夢想的堅持和熱情終將得到珍惜,有心人終不被上天所負。
因此,在這個即將春暖花開的時期,我們愿意懷抱著希望走進影院,希望未來能有更多這樣優秀的電影,帶著我們繼續領略前方的一座又一座高峰。
關鍵詞: 國產科幻頂流歸來流浪地球2成春節檔王炸 值得細品 流浪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