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硬要挑一個勉強看得下去不想罵街的節目,可能還得是沈馬組合,至少倆人看著不討厭,臺詞比其他人的氣若游絲or震耳欲聾好太多。
可是這個故事呢,還是被吐槽沒頭沒尾,沒有個大底托著,最后感覺莫名其妙就結束了,不知道是不是為了對應標題:《坑》。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扒姐倒不覺得莫名其妙,有底又如何,無非就是這樣那樣,還不如就這么懸著。
何況基層工作就是如此,90%以上的時間都是在斡旋,像小品里這樣涉及多方就更難辦,確實給了很多人推卸的理由。
當然郝主任不合格是真的,節目播了以后官方迅速回應,《不能讓“躺平式干部”再坑人了》。
如今哪個流量還有這個排面(以身試法不算)
看到網友評論,說放90年代,無論是梁左姜昆唐杰忠,還是何慶魁趙本山范偉,都能展開變成精品,都不需要馬麗掉進去。
這個確實,比如趙本山范偉,大家可能都記得賣拐系列,但倆人早年的《同學會》《說情》《面子》,還有《牛大叔提干》,都是極好的諷刺世情的作品:
我在這兒玻璃沒辦成,擱這兒學會扯蛋啦。
《拜年》里趙本山原本是一臉卑微點頭哈腰,范偉說自己下一年不再擔任鄉長,兩口子以為人家被免職了,馬上抬頭挺胸:
下來了啊?腐敗啦?
完了腰板也不彎了,也敢上炕喝大酒了,期間還仗著自己輩分高一通數落,最后得知人家升職縣長,嚇得摔地上:
產房傳喜訊,人家生(升)了。
這可能也是扒姐最早接觸到的諧音梗之一。
趙本山最擅長展現小人物的情懷,淳樸自私愚昧直爽交織在一起的那種。
像《坑》里提到的這種,一個工程橫跨幾個區,各方推諉裝聾作啞,或者巧立名目裝腔作勢的內容,還得看梁左。
看到有人回憶說90年代姜昆《虎口遐想》《電梯奇遇》《捕風捉影》《著急》篇篇封神……
這不巧了么,這些都是梁左的作品。
上次說《2喜》里阿奇阿成作品里社畜關燈開燈不一樣人設的橋段,和牛群馮鞏《有話坐著說》里的,也順帶提到了這倆人早期的封神代表作《小偷公司》。
當然也是梁左的作品。
梁左諷刺當代世相,尤其是政治方面的內涵是一絕,之前我們也大量提到了《小偷公司》里譏諷冗官冗員尸位素餐的;
巧立名目設置各種“臨時辦公室”的;
以及官僚主義一言堂。
有網友提到姜昆唐杰忠們可以把《坑》這段抖的妙趣橫生,根本不要局長出馬,留言區立刻有了回應:
就活脫脫又是一部《電梯奇遇》。
《電梯奇遇》里姜昆被關在了老舊故障電梯里,外面的人不忙著救人,開始事后諸葛和踢皮球:
這事兒它不歸我管……我老早就知道遲早要出問題的。
宣傳科對著被關住的人開始了理論教育課,還建議對方“經常到群眾中走一走”。
唐杰忠老師急得:他走得出去嗎?
人事科愿意“在職權內”幫忙,把單位關系辦過來,以后就在電梯里辦公。
但問題只能解決到這里。
無論是哪個科室的人來了,除了都表示自己“早就知道”之外,也只愿意在“職權內”提供幫助,對其他事情一律不談。
把人惹急了說要去外面編相聲數落他們,主任這才醒了了,說咱們這無非是“人民內部矛盾”,張揚出去“影響不好”。
再說像他這樣困在電梯里屬于“十三不靠”的位置,哪個部門來管理都不合適。
所以大家需要開會研究。
本來以為要研究到猴年馬月,沒想到結果很快就出來了,會議研究決定……關電梯里的伙食標準就定在兩塊六。
隨后人事科長也來了,說給他破格提拔成了個科長,還覺得他是走了大運。
要論會過日子還得是辦公室的,主任覺得反正群眾很熱情,不如拉圍欄賣票給參觀,還要人關里面也要把臉洗干凈,因為“不能糊弄群眾”。
就按這種方式來抻,似乎真的不用馬麗局長掉坑里,光是一眾中低層干部就能把作品撐住了。
很多人因為郭德綱而對姜昆有誤解,認為他德不配位名不副實,甚至認為如果沒有梁左的本子,姜昆早就撲大街了。
這就很二極管了。
梁左確實非常厲害,但不代表姜昆就是吃閑飯的。
其實那些封神作品的劇本,大多是倆人共同合作完成,算不上是梁左獨創。
合作梁左之前,姜昆早已成名多年,在曲藝界的地位不可撼動。他本來的創作方式是直接取材生活,好處是接地氣群眾一聽就懂,壞處是靈感會枯竭,素材太容易重復。
倆人初遇是姜昆去作家諶容(梁母)家里拜訪,梁左給他看了自己的小說《虎口遐想》,姜昆覺得這個故事特別適合改編成相聲,才促成了第一次合作。
所以他們的關系大概相當于,IP劇的原著作者和影視編劇,同樣重要缺一不可。
梁左的故事類似魔幻現實主義,天馬行空想象奇特,但本質還是根植于現實社會,展現的是“現實生活中沒有發生過的但并非絕對不會發生的事情”,比如一個人掉進老虎洞。
加入了現實生活中不方便直接說出的內容,更加具有針砭時弊的效果。
《中國奇譚之鵝鵝鵝》脫胎于印度佛經故事,經過很多道“漢化”改編才成了《鵝籠書生》這樣非常符合國人心理的故事。
《電梯奇遇》也是一樣,故事架構來源于姜昆看到的一本南歐小說,可是國內的老百姓無法直接領會,就先交給梁左“漢化”,再由姜昆自己進行相聲上說學逗唱的改編。
姜昆一個人從老到小演了一大圈人物,這才變成最后惟妙惟肖的目睹之怪現狀。
《樓道曲》諷刺住戶沒有公德心,亂堆亂放導致無法行走,后來的新聞里出現相關內容,都會借用一段相聲的內容來做鋪墊。
從前我們多么會寫會編啊。
梁左去世之后,姜昆失去的絕佳的合作搭檔,外界都認為他創作力大不如前。
對此看法姜昆認為“不無道理”,承認梁左的重要性,但也沒有全盤否認自己。
認為他客觀也好,傲慢也好,他說的也算實話,梁左如果沒有合作過姜昆,可能還真成不了現在人們認為的那個“大神”。
換成今天看,也有人老覺得沈騰和馬麗的合作里,沈騰最關鍵,馬麗只是鑲邊兒的。
可是這么多作品看下來,只有倆人合作才最有看頭,換了誰搭檔都欠點意思。
馬麗去年拿下金鷹女配,證明了自己確實是個好演員,而不只是沈騰的所謂“官配”。
同時這也顯示了專業人干專業事有多么重要。
可是專業歸專業,當節目內容日趨無聊連吐槽都顯得多余的時候,演員再有能力,遇到隔靴搔癢的作品,也實在無能為力。
姜昆和梁左合作的時候,梁左時常按捺不住,寫出一些實在不能播的內容,姜昆就負責控場,把一起籠在合理的范圍內。
但就是姜昆歸置過的內容,放現在也是讓人大驚失色的程度:
這是可以播的嗎?
《著急》里暗諷開會沒完沒了。
又是各個單位踢皮球互相推諉,放現在不全部掐了,至少也要改得面目全非。
像《坑》里,沈騰剛剛說幾句大實話,艾倫就要用一番義正詞嚴的大道理堵上,生怕讓人產生誤解。
幾句臺詞被猛夸,其實差不多就是過去很多作品的水準。
春晚脫口秀四個人小臉煞白哆哆嗦嗦講著重復排練無數場的內容,可是完全不好笑,只能徒增尷尬。
酷藤直接嘲了徐志勝:一個梗都沒有啊。
還得是回旋鏢疼啊。
實在是很羞恥啊。
語言類節目如果只能不疼不癢說熱鬧話,甚至只允許“正能量”,存在價值就不會太高。
今年的其他語言類節目,不說什么藝術效果了,連講一個完整的故事都沒有辦到,但這未必是創作者的能力問題。
網友吐槽閆培倫這段,比大部分小品的臺詞都絕。
當年歐耀文和黃宏能拿官員名片打撲克玩,如今稍微反映現實就可以是“辛辣諷刺”。
從90年代過來的人,還是不適應這種斷崖降級。
即使這樣“安全”,也都還有人不滿意,陰陽怪氣表示現在做節目誰都不敢得罪,“只能踩踩公務員”。
等于是節目沒完成的內涵,觀眾給補上了。
臺上臺下結合在一起,這才是真正的“辛辣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