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檔共有七部電影上映,可喜的是,幾部電影風格和類型均不相同,也都有各自的演員陣容,有不同的受眾區分,而對于影迷來說,看多幾部也不會審美疲勞。
(資料圖)
然而,在正式上映之前,就發現有部分網友在豆瓣和微博上給《無名》打一星差評,電影上映之后,這樣的現象依然持續。
但稍微想一下就會發現這是黑粉在惡意打一星。隨機翻到豆瓣的兩條一星差評,時間很接近,都是在1月22日中午,真的這么早就看完電影了?“上海話和日語部分竟然沒有字幕”就完全是造謠了。
其實因厭惡主演,黑粉打差評的情況屢見不鮮,但《無名》的情況尤為嚴重。仔細看看這些留言就知道,這是某流量的粉絲在瘋狂打差評。對于這幫內娛毒瘤,我的觀點就是成龍大哥一句話:看你幾時完。
拋開這些瘋狂粉絲不談,看過《無名》之后,我有一個深刻的感受:
只要你不低頭看手機,這是一部非常好懂的電影。而且,越看細節越多。二刷三刷都會有新發現!
那么,問題來了:《無名》到底好在哪?
如預告片所示,《無名》是不折不扣的“超級商業片”。導演程耳曾說這是他開的玩笑,一開始我也沒認真,但看過電影及了解了部分幕后制作之后,明白《無名》確實對得起這個稱號。
首先,《無名》比一般商業片投入大太多。看得到的,電影僅置景部門就有幾百人,導演沒有選現有的影視城拍攝,電影里從何主任的辦公室到葉在香港走過的街道,為了呈現真實質感都是一點點搭建出來的。
看不到的,《無名》用全球最頂級的阿萊65攝影機拍攝,這款攝影機只租不賣,一套設備一天租金就高達一萬美金,所以幾乎成了商業大片的代名詞,此前《復仇者聯盟》系列用了這款攝影機,同檔期僅有《流浪地球》用了這款攝影機,拍攝了四個月的《無名》,這部分投入高昂。
其次,導演程耳拍的很“任性”。喜歡用長鏡頭和固定機位的他,電影鏡頭數相對其他商業片來說并不算多,《無名》拍了4個月,全因程耳對細節精益求精。前陣子直播活動上大鵬透露,他和森博之的那場吃飯戲的等了很久還沒拍,最后才知道是為了等日本空運過來的坐墊,電影里坐墊根本沒有特寫鏡頭。這樣拍出來的電影,從頭到尾都透著滿滿的高級感,每一處細節都重要、每一幀畫面都考究,極少有商業片能與之比肩。
還有奢華主創陣容。演員方面,已經四年多沒在大銀幕上見到的梁朝偉、第一次在大銀幕上亮相的王一博,以及周迅、黃磊、大鵬、王傳君、江疏影……堪稱夢幻陣容;而以程耳為核心的幕后團隊,也都是各自領域的佼佼者,在這里就不贅述了。
擁有這些,《無名》足以成為任何檔期里的佼佼者,然而程耳還想賦予電影更多,實現新的嘗試和探索。
和他以往的作品不太一樣,《無名》擁有極具商業屬性、非常吸引人的故事。影片聚焦抗戰結束前夕的上海,各方勢力盤踞,平靜之下是千鈞一發的生死較量,中央特科在重慶、汪偽、日本間諜機構之間小心騰挪、在刀尖上行走,電影始終將懸疑拉滿,看劇情簡介知道有中央特科,但始終猜不到到底誰才是,而影片最后的反轉則讓人忍不住鼓掌,佩服精妙的構思和扎實的劇本,這確實是非常出色的諜戰電影。
但程耳又執拗的堅持自己,他不愿隨波逐流用常規商業片的套路,商業和藝術他都要。
于是,《無名》中處處看到矛盾和對立:
精妙的構圖和運鏡、讓人如癡如醉的美術表達,以及程耳極具腔調的個人風格,都釋放出強烈的藝術性;但同時又有令人興奮的商業表現手法,比如有背景的日本兵充滿戲劇性的命運,餐桌上的劍拔弩張,還有王一博貢獻的兩場讓人握緊拳頭、倒吸涼氣的動作戲。
還有氣氛和色彩的對立,《無名》的外景鮮亮輕快,但內景則沉著略帶壓抑,細膩的導演甚至會利用衣袖上的一滴紅色血液來強化氣氛和人物的內心。看到最后才明白,我所認為的矛盾和對立,形成的反差其實是將兩邊放大,帶來更極致的觀感。就這樣,程耳實現了藝術與商業共贏,《無名》既賞心又悅目。
考慮到很多人還沒看電影,就不聊劇情了。《無名》有非常迷人的剪輯,打破常規敘事結構,將時間和時空打碎,構建出劇情、邏輯、人物、命運等多重迷宮,讓人陷在其中難以自拔,以至于當影片結束,感覺故事才剛剛開始,“意猶未盡”已經難以形容這種觀感了。
所以,千萬不要因為瘋狂粉絲的行為而誤解《無名》,是好是壞,去影院一看便知,而在我看來,這真的是一部值得三刷的好電影!
關鍵詞: 黑粉嫉妒瘋狂差評 影迷看三遍還有新細節 無名到底好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