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李夏至
改編自雙雪濤同名小說的網劇《平原上的摩西》已在愛奇藝收官,僅僅6集的長度,每集超過一小時,這次的迷霧劇場進行了一場迷你劇的實驗。
充滿年代感的青春回憶錄
【資料圖】
該劇由董子健、海清主演,講述了警察莊樹(董子健飾)追查7年前舊案真相,逐漸發現少年時期與自己有牽絆的李家父女竟成為疑犯,而不斷出現的線索讓案情開始撥云見日。原著本身就因被電影改編而備受關注,而這次改編成劇版,愛奇藝沒有延續迷霧劇場12集的常規長度,而是改成了6集迷你劇的體量,并且啟用了電影《八月》的導演張大磊拍攝。
這樣的立項方式幾乎都在指向一種實驗的可能,在劇集首播之后也呈現出了截然不同的懸疑網劇面貌。以第一集為例,全劇沒有十分明顯的敘事沖突,大量使用長鏡頭,節奏緩慢的同時幾乎不怎么使用臺詞。因為該劇隸屬于愛奇藝懸疑網劇的迷霧劇場,不少沒有看過原著的觀眾在開篇處就各種猜測,出場人物是否會有意外,哪個角色是否是兇手。但這種常規的觀劇體驗在這部網劇上統統失靈,前幾集的劇情只是為了交代童年莊樹的成長環境,雖然也有后續的兇殺案有所關聯,但并沒有過分地埋梗。
緩慢的敘事節奏一直延續到全劇結束,即便劇情本身是以兇殺案來展開敘事,但該劇沒有采用標準的懸疑劇表達來推動劇情,更多以影像塑造氛圍,弱化了破案層面的情節推動,而更多關照人與時代的互相影響,更像是一部充滿年代感的青春回憶錄。這種影像風格確實可以追溯到導演張大磊的《八月》上,憑借處女作而被觀眾熟知的張大磊,作品風格就是類似的沉穩內斂,并自帶懷舊復古眼光。他曾在采訪中表示十分熱愛臺灣的新浪潮電影,并且喜歡較為生活化的表演方式,偏愛不露痕跡的影像風格。這種攝制風格也延續到了《平原上的摩西》中,故事使用了大量篇幅展現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西北小城的日常生活,從父輩的婚姻,到國營廠的工作狀態,透過莊樹的成長去追憶過去的年代,回望童年和青春。
慢節奏新型懸疑劇考驗觀眾耐心
在原著作者雙雪濤看來,劇版其實是導演張大磊的一次嶄新創造,“雖然它改編自小說,但導演建立了一個全新的世界,他不僅是圖解小說,而是營造出來了一個有情有義的世界。”在雙雪濤看來,張大磊的實驗極具冒險精神,大量使用長鏡頭,都是為了內容服務,是為了呈現劇中希望講述的人與人的關系。
愛奇藝方面則認為,該片并不是一個典型的懸疑劇,更多是將一個成長的故事,“它背后塑造了豐富的人物群像,希望表達在成長過程中,每個人身上都有火光,而成長過程中尋求理解是一個很困難的事。”愛奇藝在立項之初就選定要做這種小體量的迷你劇,雖然在國劇中數量相對稀少,但對于該片的表達方式和內容呈現來說,“希望能夠探索一種和觀眾新的交流的可能性,現在的生活節奏這么快,我們希望能和時間做游戲。”
不過,相對緩慢的觀劇節奏,沒有特別多強情節的敘事推動,也確實在挑戰觀眾的收拾習慣。當觀眾普遍帶著迷霧劇場的期待打開這部劇,或多或少都是期待能夠看到一種新的懸疑劇的“奇觀”。對于缺乏耐心的觀眾來說,不夠那么懸疑或許會成為該劇最大的“原罪”,不少觀眾等不到足夠濃度的劇情,就直言“看困了”。
從該劇在豆瓣的收官評價來看,該劇在豆瓣收官評分7.7分,有超過四成的觀眾給出了四星評價,相對于過去兩年大多數的國產劇來說成績還算優秀。如果拋卻劇集的懸疑屬性,以文藝電影的眼光來看待這部新劇,或許就能看到電影表達對于國產網劇的改造。從這個角度來說,《平原上的摩西》做了一次大膽嘗試,在影像表達和呈現方式上提供了新的可能。日前,第7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中《平原上的摩西》入圍劇集單元,成為該單元創立九年來首部入圍的華語作品,也是今年唯一入選的華語作品。或許,從文藝電影的角度《平原上的摩西》算是一部佳作,只是當它冠以迷霧劇場的稱號,才會出現預期的落差。
關鍵詞: 劇版平原上的摩西褒貶不一 文藝情懷注入懸疑劇新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