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飆》大結局了,上一次引發如此熱烈的全民追劇潮,好像還是《人民的名義》。
作為掃黑佳作,《狂飆》確實存在一些不太合理的地方,但瑕不掩瑜,不會澆滅觀眾的追劇熱情。
【資料圖】
但《狂飆》播出至今,我一直在思考:為什么觀眾如此喜愛高啟強?
劇集播出過半時,就有觀眾表示:自己不自覺會代入高啟強,頭一次希望反派能贏。
當時,我以為這純粹是夸贊張頌文演技太好,以及編劇對高啟強的塑造十分立體。
但看到大結局,我才發現,是高啟強被嚴重美化了。
看劇的都知道,高啟強是一個反派,是一個無惡不作的黑社會。大結局,高啟強、唐小龍、趙立冬都被判處死刑。
但評論區有很多觀眾在高呼,“隨便把阿強關兩年就得了”,“舍不得阿強”“高太可憐啦”!
一個無惡不作的反派,竟讓觀眾如此不舍,懲奸除惡,不應該大快人心嗎?到底是張頌文魅力太大,還是高啟強魅力太大?
仔細分析,會發現編劇把高啟強寫得太完美了。
他一開始只是一個照顧著弟弟妹妹,安心做點小生意的魚檔老板。
因為被欺壓、被蹂躪,生死都被人拿捏時,奮起反擊,一步步向著黑老大的位置邁進。
在編劇的筆下,高啟強能屈能伸,能首次見面就下跪叫爹,之后得意了,又能把泰叔拿捏。
高啟強專情,初次見面對陳書婷暗生情愫,之后矢志不渝,唯愛她一人。陳書婷去世了,高啟強還甘心替他養兒子。
高啟強有義氣,老默為他而死,所以他好好撫養老默的女兒黃瑤,讓她參與公司的財務管理。
高啟強被抓,黃瑤的實名舉報起到了決定性作用,沒想到,大批觀眾站在高啟強的立場,罵黃瑤是白眼狼。
這時候,不應該夸贊黃瑤忍辱負重,勇敢機智,為扳倒黑惡勢力做出了突出貢獻嗎?
高啟強作為在京海縱橫20年的黑老大,養的兩個小孩都是別人的,自己愣是沒有一個孩子。
不得不說,這實在太脫離實際了。傳宗接代的觀念,時至今日都沒有消減,家大業大的高啟強,難道就不想有一個親生的孩子,延續血脈,接手自己的產業嗎?
網上還出現了這樣一個詞條:高啟強究竟是好人還是壞人。
這樣的問題還有疑問,還需要討論嗎?他無視法紀,隨意殺人的時候,大家難道忘了他是一個惡魔的本質嗎?不少觀眾也表示不理解。
《狂飆》是掃黑劇,但更多的篇幅,是用來展現高啟強從善到惡,然后一步步做大做強,還有觀眾稱這是一部“勵志劇”。
反觀劇中的正面人物,大多人設扁平,連安欣都不太討喜,徐忠抓捕楊建的那一段,更是被罵慘了。
僅有李響,因為做了臥底,角色戲劇性強,算是最讓觀眾喜愛和心疼的正面角色。
其實在影視劇里,有不少精彩的反面角色,比如《人民的名義》里的祁同偉,從心懷抱負的小鎮有志青年,到深陷黑惡泥潭的不法高官。
觀眾理解他的經歷,也會對他產生同情,但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當他被抓時,觀眾沒有替他惋惜,而是覺得他咎由自取、他活該。
一部影視or文學作品,到底需不需要三觀?有觀眾說,自己在生活中已經夠累了,不想考慮三觀,就想在劇里看到一些爽的、痛快的人物角色,高啟強就是如此。
但影視or文學作品,一定需要三觀。今年一月初,四川戒毒點名批評網游小說《風情不搖晃》,該小說在書中美化毒販、矮化警察,對三觀尚未成型的未成年人造成極大的不良影響。
網友也紛紛表示:這種的小說就應該被禁止!
雖然《狂飆》不至于矮化警察,但如此美化罪犯實在沒必要。據悉高啟強的人設,是由多個現實原型組合而成,現實中的黑色勢力,比高啟強要狠辣千萬倍
為何在劇中,把高啟強描述得如此有魅力?
有一門專業叫犯罪心理學,專門分析罪犯的動機,以及TA的成長歷程,以此推斷出他變壞的原因。
一開始,高啟強的惡或許是被迫,但后來的惡,都是高啟強自作自受啊!有人勸他,有人想把他拉回來,是他自己不愿意。最后他被審判,為什么要同情他,為什么要不舍呢?
一部精彩的、經得起推敲的掃黑劇,正派和反派應該是有來有往,勢均力敵的。但《狂飆》里的安欣,一直被碾壓,后來的偵查破案工作,也并不驚心動魄,更多的是靠罪犯“自爆”。
男主角張譯自《狂飆》開播,從未發過任何一條宣傳微博,是否代表著,他本人也對安欣這個角色不太滿意呢?
翻看張頌文的微博,會發現,他其實在努力引導。他發文說“選錯了,走歪了,往后的每一步都要付出代價”。
在大結局的告別小作文里,他回答了觀眾的提問:“最喜歡哪個階段的自己?”“想回到舊廠街的魚檔。”
張頌文花了大篇幅,描繪了他想象中的,高啟強的平凡幸福生活。
張頌文對于高啟強所謂的“走上人生巔峰”沒有半點陳述,他也想把觀眾從所謂的“勵志”里拉回來。
惡就是惡,不需要過度美化,更不能去吹捧。希望下一部全民爆劇,能夠把正面人物刻畫得有血有肉一些,不要本末倒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