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三體》面世之前,網友普遍覺得這部劇只有“轟轟烈烈的撲”和“轟轟烈烈的爆”兩種結局,但萬萬沒想到,開播之后它走出了第三條道。
該劇沒有大爆,也有沒有大撲,而是在同檔期爆款《狂飆》的熱度下安靜地糊了(相對預期而言),網絡關注度仍高,觀眾的追劇熱情卻有點兩極分化。
(資料圖)
有觀眾迫不及待的掉進了點映的坑,為國產科幻劇的質變感到榮幸,不斷催更;也有觀眾邊看邊吐槽,在追劇與棄劇不斷循環,失去了最初的驚喜感。
一部豆瓣得分高達8.2的作品,為何沒能延續大部分觀眾的熱情?對于這種結果,網絡上有個頗為受劇粉認可的總結:“配角楊蓉憑一己之力拖垮了作品”。
楊蓉飾演的慕星一角上線后爭議頗大,她沒有帶來驚喜,反而被罵上熱搜,甚至成為不少觀眾棄劇的分水嶺,在很多觀眾眼中,這個角色有“兩宗罪”。
一宗在“加戲注水”。
原著中記者一角只是一筆帶過的人物,劇中慕星戲份看起來卻比申玉菲還要多,相關戲份對主線推進作用有限,不少觀眾懷疑角色是為加戲注水服務的。
在這方面,楊蓉與劇中另一客串演員張銘恩存在“前科”,早前兩人在《沙海》便陷入過注水爭議,只是當時楊蓉路人緣較好,抨擊主要由張銘恩承受了。
如今《三體》出場在前的楊蓉沒了張銘恩擋搶,似乎成了眾矢之的,這位曾經被網友稱贊為“內娛遺珠”的演員,一夜之間秒變“加戲咖”,路人緣下滑嚴重。
另一宗罪在“演技”。
在《三體》之前,楊蓉的演技一直很受觀眾認可,她在《大山的女兒》中收獲不少好評,但《三體》中由她詮釋的慕星,卻顯得“格格不入”。
而且,在其他角色全是原音的情況下,慕星一角選擇配音已經違和,不貼合的聲音更放大了問題,加上不討喜的人設,整個角色都出現了“吵鬧感”。
演技問題見仁見智,但慕星一角的確與《三體》故事畫風很不搭,多了點甜寵偶像劇女主誤入嚴謹科幻劇的觀感,少了點作品需要的真實代入。
以被觀眾認為與慕星互為“對標”的真實記者柴靜為例。
不管柴靜真實的內里追求如何,又是個什么樣的人物,她的確有股悲天憫人的勁兒呈現,慕星則放大了杠精的部分,少了點這個角色需要的層次感。
至于“加戲”爭議,這種現象在國產劇中普遍存在,有些是為演員服務,但更多的其實是為作品服務,沒有制作方會想要給自己的作品加一個拖垮分數的角色。
豐滿慕星人物戲份的創作起點應該是為了更好的串聯線索,并引出降臨派潘寒的故事線,方便非原著粉更好的吸納各方面線索,角色下線時其實還蠻有淚點的。
只是戲份與人設等方面的處理較為失敗,慕星的不討喜,一定程度上是因為她的“戲”太飽和了,無論人設還是故事線,都有些許失衡,過猶不及。
編劇在創作她時,還保留著一些偶像劇的創作取向,喜歡把角色任務直白拋給觀眾,而劇中汪淼、申玉菲等原著角色相對內斂,使得畫風差距很大。
在這方面,申玉菲的情感線處理的便很精妙。申玉菲與丈夫魏成的婚姻看起來只是兩個天才的合作,兩個沒有私人感情的科學機器,相當不食人間煙火。
但申玉菲準備進入游戲驗證前警告丈夫“別喝酒”,魏成看到妻子遺體后在裹尸布上瘋狂演算,讓兩人的故事線變得耐人尋味起來。
可以理解成兩個科學狂人的日常,也可以理解成,他們在用瘋狂傳遞著內心的溫情。
角色設定的飽滿度,故事與情感的豐富度,并一定要靠大量戲份與臺詞支撐,點到為止的刻畫,適當時機的留白,有時候更加精彩,冗長遠不如精辟。
慕星這個人物的失敗,演員與劇本設定要各背一半鍋,但將《三體》沒能如期“大爆”的責任全數歸結到楊蓉一個人身上,就有點強人所難了。
還是按七話的老習慣,討論作品問題之前先說說《三體》的優點,這部劇的瑕疵很明顯,但,它是能擔起“中國科幻電視劇重要里程碑”稱號的作品。
原著小說的出色打底不可或缺,影視化后的處理更可圈可點,開局農場主解讀引人入勝,結尾的古箏形動直接封神,中間的三體游戲更有不少名場面。
屬于原著第一部核心的紅岸往事,還原度更受到大量原著粉的點贊,王子文與陳瑾兩位演員的隔空演繹,讓非原著粉也能被統帥復雜又震撼的人生經歷感染。
不夸張地說,《三體》不僅在科幻效果上做到優秀水準,還是難得兼顧了“還原原著”與“戲劇氛圍”兩大訴求的作品,豆瓣8.2的分數,絲毫沒有水分。
但《三體》也遺留了國產劇的固有問題:節奏時好時壞,拖沓反復出現。
同時追《三體》《狂飆》兩部大劇的觀眾可以發現一個現象,《狂飆》追劇過程中作品如果斷更的話,觀眾很容易撿回來繼續追,對故事的熱情與理解變化不大。
《三體》卻存在一種現象,如果中途斷追,積極性很容易受到影響,這與作品題材、故事受眾有關,也與不同題材故事的節奏處理息息相關。
影視作品,需要有密集的看點去持續調動觀眾熱情,如果一個謎題前期鋪墊的時間太長,或者中途渲染太久,很容易因為看點不夠密集而拖累節奏張力。
比如,汪淼的部分故事線。
劇版將原著中的“工具人”汪淼提成第一季主角,使他解開三體游戲的故事線與原本的主角葉文潔故事線交替呈現,其實是非常精彩的一處改編。
如此一來,不僅讓科幻的部分更加通俗易懂,還豐滿了汪淼這個角色,對非原著粉理解三體概念極為友好,但汪淼的故事豐滿了,尺度跑偏的風險也高了。
智子倒計劃威脅這一環節更是典型代表,從汪淼發現倒計時的存在,到宇宙閃爍,跨度長達4集,其中有一集幾乎都是汪淼各種驗證倒計時與自己關聯的內容。
一個沖突節點,花費了將近4集去講,如果不是因為作品首播便一次性更了90%的相關內容,而是讓觀眾按一天一集的進度看這段內容,會不會覺得墨跡?
部分內容存在敘事拖沓問題,部分內容也存在其他國產劇用支線豐富內容的現象,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后者喧賓奪主沖淡了主線。
《三體》出現爭議,個別角色只是導火索,問題根源還在故事節奏。
或許是為了豐富故事體量和人物設定,作品增加了太多鋪墊與渲染的內容,導致相應劇情占比被抻長,戲劇節點與關鍵信息量卻沒有支撐起來。
這種問題如果出現在播放速度快、內容節點多的作品里,對觀眾的影響不會那么大,但放在需要持續燒腦的《三體》里,便很容易打斷觀眾原本的積極性。
之所以是慕星承擔了大部分觀眾的罵聲,甚至成為作品勸退對象,除了角色本身的不討喜與違和感,還因她的出現,剛好將節奏拖沓的問題直白暴露了出來。
罵一個慕星,并不能解決《三體》全部的問題,但經歷了“慕星”的教訓后,希望制片方能重視故事節奏,為未來的二三季積累教訓。
一部難得出色的國產科幻劇,不應該被瑕疵拖累,這個部作品值得更好的成績,但這個故事,也值得更好的對待,《三體》加油,國產科幻劇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