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大宅門》一經播出就引發了收視狂潮。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最終,以17.74%的超高收視率,力壓當時的三部熱劇:《康熙王朝》、《笑傲江湖》和《情深深雨濛濛》,奪得了央視年度收視冠軍。
如今,22年過去了,它在豆瓣上的評分仍然高達9.4。這樣的成績,不管是在“宅門劇”的范疇里,還是在國產劇的歷史中,都堪稱“巔峰之作”。
也難怪,主演這部劇的斯琴高娃,也盛贊它是“當代的《紅樓夢》”。
《大宅門》之后,導演郭寶昌仍想延續經典,分別于2003年和2013年,創作了《大宅門2》和《大宅門1912》。
可劇集的質量,全都不能和第一部同日而語。
尤其是《大宅門1912》,雖然在原班人馬的基礎上,又請來了諸如“古裝美人”何晴和“拼命三郎”王志飛這樣的實力派演員。
拍出來的作品,在豆瓣上的評分卻只有5.6,連及格線都沒有達到。
可見,這部位居巔峰的《大宅門》,已然成了一部無法復制的經典。
既然是經典,必然值得反復回味。
接下來,番茄君就帶大家重溫一下這部經典之作,看看它有哪些鮮為人知的幕后故事,又有哪些動人心弦的藝術價值。
01、郭寶昌:不寫《大宅門》我死不瞑目
《大宅門》用一個中藥鋪“百草廳”的興衰史,串聯起了醫藥世家白府三代人之間的愛恨情仇。
表面上看,這是一個家族的創業史,但只要看過這部劇的觀眾,很難不被劇中人物的愛恨情仇,以及劇中所展現的時代背景所吸引。
更讓人贊嘆的是,這些引人入勝的情境,全都潛藏在一系列細節當中,讓觀眾在不知不覺間,就進入到了創作者們所營造的世界當中。
舉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哪怕是這么多年過去了,很多觀眾仍然記得白景琦是怎樣用一泡屎,從當鋪里換來了兩千兩銀子。
如此極富傳奇性的細節,新奇有趣又接地氣,很難不在觀眾的記憶中占有一席之地。
諸如這樣成功的細節,在《大宅門》中比比皆是。
比如,二奶奶的葬禮上,黃春和雅萍相繼離世;
再比如,“混”了一輩子的白三爺,最后為了家國情懷,用“大煙膏子就酒”自殺身亡。
能把一部跨越多年的“宅門劇”,創作地如此有生活紋理,這不得不歸功于《大宅門》的編劇兼導演——郭寶昌。
而郭寶昌能創造出如此成功的作品,又不得不歸功于,他親身經歷過的宅門生活。
對《大宅門》略有了解的觀眾,可能聽說過,這部劇取材于現實。
劇中的百草廳,在現實中的原型是“同仁堂”,而劇中的白府人,則對照現實中創辦同仁堂的樂家人。
郭寶昌就是在樂家生活了很多年,只不過,他是被買來的一個養子,12歲才正式進入樂家大院。
正是這種身處其中又難以融入的外人身份,讓他對宅門中的生活進行了一系列反思。
再加上他天資聰穎,5歲能唱戲,8歲寫文章,所以16歲的時候,他就動筆寫下了《大宅門》的雛形。
可惜,養母看過之后,覺得他是在揭露家丑,一把火燒了他的文稿。
后來,郭寶昌分別于大學時期和結婚之后,又著手寫過兩次《大宅門》的劇本,但這兩次寫的劇本,分別被毀于時代風波和家庭巨變。
直到1994年,54歲的郭寶昌第4次提筆,閉關8個月,才終于將自己心心念念了將近40年的宅門故事,完完整整地寫了出來。
被人問及寫作的動力時,他說:“我知道如果《大宅門》的心愿不完成的話,我這輩子都不能夠安生,死不瞑目。”
劇本總算是寫完了,可惜,命運的捉弄并沒有就此停止。
當郭寶昌突破重重難關,決意要將《大宅門》搬上熒屏時,一個接一個的難關,又悄然而至。
02、郭寶昌被踢出劇組、張藝謀拒拍、陳寶國賣房、
1995年,《大宅門》的文字創作終于告一段落,郭寶昌接下來要做到的,就是找到一位投資商,來支持他的影視創作。
可能是因為,將近40年的等待過于漫長,因此,急于開拍的郭寶昌,并沒有去深入了解即將簽訂合約的投資商。
以至于,他才躊躇滿志地拍了3集,就被對方騙走了劇本,踢出了劇組,還背上了300萬的債務。
郭寶昌走后,別有用心的投資商決定保留原先的劇組,另找國內其他知名的導演接著拍。
身為男主的陳寶國聽說了,當即把投資商提前支付的9萬塊錢片酬拍在桌子上,說:“對不起,只要不是郭寶昌導演,我就不參加了。”
而國內的其他導演,知道這是郭寶昌導演大半輩子的心血之后,也都謝絕了投資商的邀請。
起初,投資商不信邪,還準備花高價去請張藝謀導演,結果后者直接拒拍后懟了一句:“你知道我跟郭導的關系嗎?”
就這樣,《大宅門》的拍攝工作,不得不戛然而止。
直到2000年,制片主任余勝利為郭寶昌拉到了央視的投資,耽擱多年的《大宅門》,才終于重啟了拍攝工作。
在此期間,心灰意冷的郭寶昌,至少喝了兩噸的白酒。
而陳寶國為了做好隨時出演白景琦的準備,更是沒有接拍過一部戲,后來沒錢過日子,還把房子給賣了。
這也是為什么,當央視提出,讓姜文來演白景琦的時候,郭寶昌說什么也不同意。
后來再提起這件事情,姜文的言語中,還透露出幾分遺憾。
不過,姜文雖然沒有演成白景琦,但他還是在劇中,跟陳寶國短暫出演了一段精彩的對手戲。
姜文之外,還有張藝謀、陳凱歌、田壯壯、李雪健、張豐毅、寧靜諸多“大咖”,都在《大宅門》中留下了精彩的表演。
當然了,客串的演員雖好,但主角們的光芒也是不容忽視的。
不管是陳寶國等了三年白景琦,等到把房子賣了,還是斯琴高娃為了演二奶奶,一個月減重18斤,演員們的全情付出,都是這部劇集得以成功的一大原因。
不過選角故事中,番茄君印象最深的還是蔣雯麗。
因為在《霸王別姬》中出演過青樓女的形象,郭寶昌想讓她在劇中,飾演青樓女子楊九紅。可她看完劇本之后,執意要演戲份更少的白玉婷。
她說,像白玉婷那樣跟照片結婚的女性,以后很難再遇見了。
如今再去回看,《大宅門》的創作歷程和劇中那些生動的角色、精湛的表演,內心還是會無比感慨。
或許,正是有了那些不計利益得失,不畏前路艱險的創作者,還有那些不看戲份多少、不論番位大小,只注重塑造角色的演員,《大宅門》才能歷經淬煉,成為經典。
03、《大宅門》為何成為永不過時的經典?
《大宅門》的幕后故事確實動人,但在那個影視口碑還沒有被營銷手段控制的年代,它能深受觀眾喜歡,靠的并不是這些外在的話題,而是自身的質量。
換句話說,就是劇集本身足夠吸引人。
《大宅門》之所以能不過時,成為不可復制的經典,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故事別出心裁。
《大宅門》是歷史戲,是宅門劇,更是職場劇和市民劇。
在這部劇中,觀眾可以從小家族的恩怨,看到大時代的變遷,卻不會感到枯燥和乏味,甚至還會感到親切和熟悉。
因為它把宏大的歷史揉進了一個宅門里,讓觀眾得以在一個醫藥世家的點滴日常中,看到各種或妙趣橫生、或雞飛狗跳的故事。
觀眾在劇中看不到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等一系列莊嚴的歷史事件,但“百草廳”的興衰,無不和這些事件緊密聯系在一起。
用家的故事,寫出國的苦難,用人的命運,寫出史的巨變,如此別出心裁的設定,自然會給觀眾帶來許多意想不到的驚喜。
第二個方面,人物形象生動。
盡管陳寶國飾演的白景琦和斯琴高娃飾演的二奶奶,是《大宅門》絕對的男女主角,但不可否認的是,它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群像戲。
因為劇中出現的人物形象都過于生動,有些更是到了讓觀眾過目不忘的程度。
單是白景琦生命中6個重要的女人,就有足夠多的看點。母親白文氏強勢,妹妹白玉婷任性,黃春賢惠,楊九紅魅惑,槐花懦弱,香秀潑辣。
同為女性,她們各有各的性格與魅力。
尤其是二奶奶白文氏,雷厲風行、說一不二,單憑一己之力,撐起了岌岌可危的白家,同時又不失善良,救了大爺,養了小姑子,還廣施仁德。
可就是這么一個女強人,卻又極其傳統和愚昧,至死都不認楊九紅做兒媳,硬生生地把人家逼成了瘋子。
如此迥然不同的特質,讓人物的形象,更加立體,也更為豐滿。
第三個,演員演技精湛。
前面說過,《大宅門》中匯集了諸多“大咖”,從陳寶國、斯琴高娃這樣的主角,到劉佩琦、蔣雯麗這樣的配角,再到李雪健、寧靜這樣的客串演員。
幾乎所有的演員,不管戲份多少,都將角色塑造地惟妙惟肖。
這就使得觀眾在看劇的時候,不會有出戲的感覺,更不會覺得自己是在觀看表演,而是會不由自主地跟角色們“同呼吸、共命運”。
這三個方面匯聚到一起,讓《大宅門》有了深厚的藝術價值。
結語:好的藝術作品,既要充滿藝術價值,又要飽含泥土芳香
曾經在《大宅門》中飾演白景琦的陳寶國,說過這么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話。
他說:“作為演員,作為表演者,我們要深入體驗生活,從生活中汲取豐富的素材和創作源泉,努力創作出既充滿藝術魅力,又飽含泥土芳香的作品。”
在這段話中,他并未提及《大宅門》,但番茄君卻從中找到了《大宅門》之所以成功的兩個重要原因——既充滿藝術價值,又飽含泥土芳香。
在22年后的今天,再來回看《大宅門》。
地道的京味,樸實的臺詞,老舊的服道化,以及那些還未消退的記憶,會第一時間告訴我們,這是一部誕生于多年之前的作品。
但久遠的時間,并未讓《大宅門》落后于時代。
因為,豐厚的藝術價值,接地氣的生活細節,足以讓它歷經歲月的淬煉,成為永不過時的經典。
(電影爛番茄編輯部:子涵)
關鍵詞: 導演被騙 陳寶國賣房 22年后大宅門還是國產劇巔峰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