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里是夢與電影。
不要問我為什么《黑豹》都上了,還在聊春節檔,問就是因為拖延癥。
本期,我們來聊聊《深海》。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之前我提到過幾次,這是今年春節檔我最喜歡的一部電影。
它觸碰到了之前中國電影很少出現、也幾乎不能碰的題材——抑郁癥。
題材之外,在制作水平上,《深海》也是中國動畫的最高水準。
它充分發揮了動畫載體的優勢,把參宿幻想出的深海世界,用粒子水墨的新技術,呈現出綺麗絢爛的效果,真正意義上達到了國際水準。
理性評價,《深海》并不是完美的。它更像一個實驗品,借鑒了很多電影前輩。
比如說描寫心理問題的《小丑》,
同樣采用具象化呈現內心世界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還有設定借鑒了宮崎駿的《千與千尋》、《哈爾的移動城堡》,
以及繪本里出現的胖版萊昂,明顯參考了《這個殺手不太冷》。
為了適應全年齡段,《深海》在表達上也太過直給,恨不得把主題大聲告訴你,
結尾一堆傷感句子合集式的臺詞,差點把我的眼淚憋回去。
春節檔的排片搶破頭,那邊都快打起來了。
《深海》卻來不及和它的目標觀眾,在影院相互找到彼此。
如果大家還沒看,算我求你了,趁現在還有排片,趕緊去支持一下《深海》。
溫馨提示,要想最大程度感受這部電影的魅力,必須選擇最高規格的影廳。
有杜比影院,選杜比影院,注意啊,不是杜比全景聲廳。
杜比影院對比度高達100000:1,能在大銀幕上呈現出最艷麗的色彩。
其次是激光IMAX,二代優先,真沒有,那就就近選個激光放映廳吧。
《深海》的主角,是一個小女孩,她叫“參宿”,這個名字,來源于田曉鵬導演日常的愛好:看星星。
參宿的命運,就像瀕臨死亡的星星“參宿四”。
她被拋棄,被遺忘,變得敏感內向,總是用紅色外衣包裹著自己,把“都是我的錯”掛在嘴邊。
如果你對參宿的境遇沒有共鳴,也很正常。它的題詞也寫了:獻給走過長夜的你。
如果你沒有走過長夜,恭喜你,你一直很幸福。
好了,接下來我們進入主題。
講講參宿不愿醒來的夢境,以及大家覺得可能有點兒欠缺邏輯的地方:陌生的小丑南河,為什么能夠拯救她。
一、海精靈和喪氣鬼
在電影開頭,參宿趴在車窗邊,做了一個夢。
一件紅衛衣沉落深海。
伴隨著舒曼《夢幻曲》的哼唱,參宿頂著寒風行走在雪地里,呼喚著媽媽。
她的前方出現一個女人,只有一個長發的黑影,回過頭難過地看著她,然后迅速變成長著好幾個眼睛的怪物。
參宿也被濃烈的紅色束縛住,掙扎著喊出“不要離開我”。
《夢幻曲》從優美哼唱,到參宿口中變得跑調氣短,實際預示了參宿母女真實的關系:媽媽并不能成為她寄托親情的對象,反而會帶給她災難。
在這個短短的序幕中,出現了兩個重要的意象。
一團黑色、長著好多眼睛的怪東西,是海精靈。
它由參宿看到媽媽最后一次回眸的頭發和眼睛幻化而成,參宿可能做過無數次這個夢,那些眼神有傷心的,有恐懼的,有憤怒的。
海精靈的形態,隨著參宿的狀態而改變,如果穩定,就是小精靈,若成執念,就是大夢魘,吞噬自我。
纏住參宿的紅色不明物體,是喪氣鬼。
喪氣鬼就是參宿的紅衛衣,是她偽裝自己,與世界隔絕的工具。
沉入海底時,水母出現那一抹紅泥,就是喪氣鬼形成的開始,在夢中依舊形影不離。
它是恐懼,也是保護,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反派形象,只是想要去擁抱參宿。
以上是導演的解釋,我個人覺得,紅衛衣還有一層意思。
它穿在參宿身上的時候,意味著媽媽的不理睬。
母親的拋棄,是對參宿打擊最大的事情,讓她始終無法擺脫其夢魘一般的影響。
而當它掉落在海里的時候,就成為對深海世界,關于現實之殘酷的一種提示。
這兩個意象,貫穿全片而存在。
序幕中,深海是一片混沌的狀態,參宿尋找媽媽的呼喚,換來的是恐懼和黑暗。
而在正片中,深海的色調發生變化,暗沉的黑紅灰褪去,由明亮的黃色,或者說彩虹色來主導,變的瑰麗炫目。
殘酷的現實消退,孕育出幻想,
深海世界,就是參宿為了逃避現實而構建的想象世界。
二、《小丑》與《少年派》的影子
開頭公交車上的戲,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感覺有點熟悉。
參宿坐在最后一排,給前座的弟弟做鬼臉,逗他笑。
父親卻扭頭教訓參宿,“跟你說多少次了,坐車上別鬧”,然后轉過頭和繼母關心起弟弟,“誰家的小孩,這么聽話呀”。
失落的參宿側臉看向車窗外面,又開始思念起媽媽。
這一幕的劇情、運鏡、構圖,幾乎跟《小丑》里的場景一模一樣。
《小丑》里的亞瑟,被全社會排擠,僅存的希望,來自于他的媽媽曾經對他的愛護,還有那個私生子的謊言。
所以,當他發現,自己并不是市長的兒子,他媽只是在一直囚禁著他的時候,關于親情的幻想,啪,全部破碎。
在現實里,他就只是在公交車上逗別人笑,反被嫌棄的小丑,沒有跟任何人的感情連接,只有被排擠被邊緣化的孤獨。
《深海》復刻《小丑》的這一幕,等于把參宿和亞瑟放在了一樣的位置。
既吻合了她此時被一家人無視的狀態,也暗示了她對母親的向往是沒有結果的。
至于說它像《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則是因為電影的主體思路大差不差。
同樣的海上世界,同樣的以海難為事件誘發起點。
在《少年派》中,李安構建了一個美麗壯闊的海洋世界。
少年派在其中歷經各種神跡,從而確信了上帝對他的拯救。
然而,他并非真正的有神論者,是在生存危機面前,他爆發出了內心“叢林法則”的一面,殺了船上的其他人。
擁有神跡的整個壯美大海,只是他營造出的幻想鄉。
《深海》,也是小女孩從現實到想象的切換.
最能體現這一點的,就是色調的變化。
海難的巨風中,參宿的紅外套飛出去,解除了她想象能力的枷鎖,現實暫時從參宿心中離開。
取紅色代之的,是明亮的黃色。
參宿在黑暗中蘇醒,映入眼簾的,是小黃鴨游泳圈,是她和媽媽小時候出去玩的時候用的,可愛又溫馨。
隨后的深海世界,色調更是變得無比絢爛。
深海對《少年派》的借鑒,還有一點,就是心理狀態變化節點上的鏡頭暗示。
《少年派》里,當派在救生艇上面臨船員的威脅時,老虎理查德·帕克,毫無征兆地從船艙底部沖出來,替自己制服對方。
隨后,派和它共同漂流,完成了全部航行。
在結束時,理查德·帕克悄然消失。
老虎的出現與藏匿,以及與派的和諧相處,以現實邏輯來想,完全不合理。
最能令人信服的解釋,恐怕是派無法接受自己殺人的事實,把心里的陰暗面合理化成了他者的存在。
而他獸性的一面,隨著危機狀態的解除,回歸“森林”,在人格中再次隱匿起來。
老虎沖出的一刻,是他生理受到刺激后,開始想象的瞬間。
因為現實過于殘酷,讓他無法接受。
回到《深海》。
父親再婚后,參宿和這個家越來越疏遠。
從畫面的C位淪落到邊緣,在輪船合影的時候,父親甚至沒想起她,
后面提議為糖豆上幼兒園舉杯慶祝,卻根本不記得她的生日,
只有中國聯通給她發了條短信。
參宿打開她和媽媽的聊天界面。
歷史記錄里,只有自己一直喋喋不休,媽媽的回復冷淡而稀少。
媽媽已經拋棄她,不要她了,而不是她拼命使自己相信的,依然有一個人在愛她。
真相擺在她的面前,就像派必須面對自己為求保命而激發的動物本能一樣,無法再回避,于是,便發生了隨后的一切。
海難發生,紅外套飄走,參宿醒來,看到了海精靈。
它如理查德·帕克一般,以親近的面目,突然從小黃鴨中間冒出來,哼唱著《夢幻曲》,指引著她去找媽媽。
甚至連她醒來時的分鏡、構圖,包括金黃色與風平浪靜的大海,都與《少年派》中,派從海難中醒來,面對船員的段落,有著高度的相似性。
參宿幻想能在深海世界中找到媽媽,現實層面的母女關系,由此被超現實的存在取而代之,從無望狀態轉變為有望狀態。
如果說,《小丑》完成了對于真相的確立。
那么《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則是對參宿在現實中的應激反應,以及為了回避真相而進行療傷想象的互文。
三、南河:理想版的參宿
雖然《深海》有上述電影的影子,但它也有自身獨特的表達。
最突出的一點,就是深海世界里的現實要素。
大飯店里的疙瘩湯料理、創新菜、外賣、團購和五星好評,營造出一種日常氛圍,強化它和現實世界的相似性。
為此,導演甚至犧牲了前半部的劇情推進,讓各種對話充斥整個場景。
它看似對劇情似乎沒有幫助,卻又包含極大的信息量。
深海大飯店里的食客和老板,也如現實世界一般,起初并沒有對參宿和顏悅色,而是排斥她,叫她“晦氣”。
但在這里,參宿卻擁有了扭轉現狀的機會。
深海世界的瑰麗背后,掩藏著對陸地世界的巨大期望,它愈發的華麗,也就帶出了愈發濃郁的哀愁。
對參宿來說,單純臆想出一個完全脫離現實的世界,不足以治愈她內心的傷口。她最終希望的,是現實世界里自身處境的改變:可以融入周圍,不再被人排斥。
是的,她受到了現實的打擊,暫時地陷入了想象的世界,但她并沒有全然逃避。
幻想世界里依然存在的現實因素,成為她希望的證明。
但是,在不可改變的現實下,這種不放棄的努力,反而是悲涼的。她無法永遠躲在想象里,而是要回到現實,接受生活的打擊。
作品的后半部,正是這種黑暗信息的傳達。
由于影片對南河和參宿之間的情感刻畫較少,很多人覺得,他一個陌生人為何要豁出命去救參宿,不合邏輯。
實際上,在最初的版本,南河是參宿心里的自救意識,雖然后來他發展成一個獨立的形象,但南河與參宿始終是一種人。
第二部分里,我們提到參宿和小丑的對照性,這在南河身上就更明顯了。
他臉上的“小丑妝”、講笑話逗笑別人、以及腳上的球鞋:對外是笑臉,對內是哭臉。
意味著把歡笑帶給他人,悲傷留給自己。
更重要的是,南河也有著與參宿相同的訴求。
在遇到參宿后,他希望得到她的海精靈。
海精靈,是參宿在深海世界中尋找媽媽的指引,也是媽媽的“化身”。
對南河來說,它也是自己在深海世界中,實現夢想的條件:做疙瘩湯,讓飯店獲得五星評級。
深海世界,實際上是一個幻想出的心靈療傷世界,海精靈代表著兩個人共同的療傷需求。
說到底,就是消除“小丑”狀態,贏回以“海精靈”為代表的他人的愛與關懷。
參宿缺失的是親情,想找回的東西是母愛。
南河想要找尋的東西,似乎更加宏觀,并不只是發一筆橫財。
他在發現客人口味后,努力地用海精靈做疙瘩湯,試圖用五星評級,讓更多客人到來。
可以說,他想找回的,是對周圍所有人的關注,也是后面劇情里提到的“背井離鄉的孤獨感”。
比起參宿,南河顯然更加善于待人接物,性格更加積極開朗,與周圍有更好的關系,還有一眾后廚的環繞。
他其實是參宿的理想化形態。
在參宿進入大飯店時,南河首次出場的炫酷運鏡,已經充分體現了小女孩視角下他的強大。
在后半部中,深海世界的現實因素逐漸顯化,反復經歷動搖。
首先,是對于現實世界海難的再現。
深海世界,總共發生過三次喪氣鬼危機。
參宿前兩次引出喪氣鬼,都是因為被別人排斥。
嚇人的紅怪席卷而來,象征著現實世界里,那件紅衛衣所代表的孤立感。
然而,南河卻總能趕走喪氣鬼。
參宿被趕出飯店,海精靈突襲,讓深海號經歷了第一次危險。
紅色,代表被孤獨感侵襲的具象狀態。
紅色的光線,也籠罩在了打掃殘局的南河等人身上。
不過,這一次的海難,卻有著積極的結果。
南河知道為什么喪氣鬼會出現,他開始團結大家,接納參宿,哄她開心,讓參宿感受到了周圍人的溫暖。
放映完電影后,化著小丑妝的南河,脫下藍西裝,穿著和參宿相似的紅衣服,給她講了一個笑話。
從前,船上有個白色的小海豹,他特別愛笑,后來我就問它,你每天這么高興,有什么秘訣嗎,它說,我不是海豹,我是只薩摩耶。
他歪眼吐舌,做了個鬼臉,讓參宿第一次發自內心地開懷大笑。
但在這之后,南河喝醉酒睡著,一切重歸寂靜,又被巨大的孤獨感所淹沒。
似乎之前的歡笑只是幻覺。
在海精靈的呻吟中,參宿打開了封印它的電飯煲,把整船攪得不得安寧。
南河出來救場,因為海精靈的離去,兩人大吵一架。
他不干了,遣散了所有客人,在靠岸時把參宿放下。
參宿受到刺激,喪氣鬼再次爆發。
從南河的角度來看,他封印海精靈,引發后續的一系列負面事件,也是內心的“小丑”表現。
他一直都壓抑著負面的孤獨情緒,試圖向他人露出笑臉。
但這種壓制只是把情緒藏到更深的地方,并沒有完全消解。
他再一次拯救了參宿,把她帶回船上,
參宿醒來,奔向南河時,跑過了走廊里的紅色光線,沖入了南河沐浴的黃色光暈之中。
這是“紅衛衣”到“小黃鴨”的再現,寓意著希望的再生。
二人在船頭相談甚歡,約定一同前去尋找深海之眼。
“我發我的財,你找你的媽”。
找尋深海之眼,對他倆都是救贖。
但是,現實里媽媽那頭的無人應答,早就暗示了負面的結果。
在過程中,參宿第一次靠自己壓制住了喪氣鬼。
她去到南河的房間,看到了南河懷念的故鄉。
隨后,兩人說起了深海之旅能否成功,南河說著發財后改造深海號的計劃。
建一個360℃全景餐廳,一水兒五星大廚伺候。
自己不用低聲下氣,參宿不用過分懂事。
在參宿眼中,他仿佛真的回到了家鄉的夜空之下。
但夢境與現實高度相似,恰恰意味著參宿的夢即將接近現實邊緣。
這一幕的結尾,鏡頭落到投影機上,暗示著南河想象的一切美好,都只是虛影。
也因此,參宿的幻想被揭露,深海世界搖搖欲墜。
即使想象出深海世界,參宿也無法排除現實因素,完全沉浸在幻想的滿足中。
在接近終點之時,她終于意識到,自己便是招來喪氣鬼的原因,也明白了追逐的盡頭可能還是喪氣鬼。
因此,被迫面對現實的參宿,放棄了追尋的希望。
不再與南河并肩沖鋒,而是竭力阻止他前進,害怕喪氣鬼打破深海號目前的溫馨。
但是,南河卻選擇直面喪氣鬼。
他在玻璃窗上畫了一個微笑的嘴唇鼓勵參宿。
說自己有魔法,可以劈開大海。
當他突破了喪氣鬼的阻礙,沖到了終點,代表希望的黃色和亮晶晶的顆粒卻轉瞬即逝。
參宿走進那間有投影儀的房間,看到抽屜里的手機,媽媽正打來電話。
隨后閃現的現實,讓我們窺見了參宿內心的傷痛。
父母的爭吵,母親的離開,父親的再婚。
“你就不能讓著點弟弟嗎”,“多笑笑就好了,花那個冤枉錢看醫生干什么”“不用了阿姨 我爸爸會來接我”……
媽媽打來電話的手機,最終從參宿手邊沉了下去。
就像南河的下沉一樣,意味著幻想的破滅,所謂的永不放棄,迎來的不過是失敗而已。
這一切,在真實的南河的出現之時,得到了最終的確認。
事實上,他只是碰巧救起參宿的小丑,和她一樣漂流在海面上。
他的樂觀,在驚濤駭浪的背景下,顯得無力至極。
此前種種美好的深海景象:南河打敗喪氣鬼,南河留戀的家鄉,南河的魔法。
都只是他在漂流中講給參宿聊以自慰的經歷,是存在于繪本上的圖畫故事,是參宿主觀意識的加工。
真實存在的,只有毀滅輪船的海難,以及二人無能為力的厄運。
四、抑郁的根源
在電影的最后,導演給出了人的“積極能動性”作答。
參宿努力地突破屏障,幾乎抵達了南河的所在。
她并沒有觸摸到南河,但是,南河給她留下的,卻是至死不休的希冀之心。
即使自己即將死亡,但他依然抱著微笑的表情,以干凈的面孔,而不是帶有小丑妝容的臉,昂首闊步,走向前方。
而參宿,也接受了與南河的分離,分頭而行。
參宿不再像回避媽媽離開的事實那樣,回避南河的離開。
她所在的光明之地,也不再是想象的深海世界,而是蘇醒后的現實世界。
是呼喚著自己的家人——她的繼母其實并非不關注她,改變的可能性一直存在。
參宿為什么會抑郁?
如果完全放棄對生活的期望,那么她反而可以獲得解脫。
擁有期望,卻又無法實現期望,熱愛生活,卻又無法承受生活的暴擊,才是痛苦之源。
這也是參宿在結尾到來之前的狀態:在希望燃起與熄滅之間反復徘徊。
當她醒來后,她仍舊要面對生活,而結尾,更像是導演的一種鼓勵。
深海是心海,藏著每個人的心結與寄托。
參宿本想永遠沉溺下去,但是她的自救意識和南河帶給他的微亮,讓她開始決定試一試。
《深海》的定位是成人動畫,對年紀較小的觀眾來說,終究是有點壓抑,不夠明快。
可能很多觀眾無法共情到它的表達內容和表達方式。
但總的來說,《深海》應該算是一部符合動畫表意標準的現實派作品。
它并未像很多少兒向動畫那樣,提供一個架空的世界,以供人在幻想中獲得一時滿足。
而是展現了更復合的世界,既沒有放棄對現實生活的反映,又不像很多真人電影那么黑暗。
結尾給予的可能性,也讓《深海》保持了大致積極的氛圍。
它不回避現實,但同樣不回避對現實的期待,哪怕那更多接近于一種不理性的希冀。
五、《深海》票房失利的教訓
在這個春節檔,《深海》一直是比較安靜的存在。
它靠著大部分自來水觀眾,票房一點一點往上漲,目前剛到7億票房。
跟去年《雄獅少年》的2.49億比起來,算幸運的。
也沒有被《熊出沒》這種親子動畫片搶走存在感。
但是,在投入產出比、商業與口碑的平衡上,你很難說這部片子是成功的。
團隊光開發一個片頭就用了兩年,燒完了第一輪的全部投資。
田曉鵬導演自己也說,這部電影是一次任性的嘗試。
他執著于表現出一個絢爛的深海世界,想要通過畫面抵達觀眾的內心。
但上映之后口碑卻兩極分化。
目前的中國動畫,甚至真人電影,都沒有形成成熟的,可以容納創作者個人表達的環境。
過往的成功經驗,是大IP的運用,是熱血激情,反抗命運的少年向作品。
觀眾與資方的預期,還停留在這個范圍內。
一旦失敗,投資人之后就會對類似非IP、非熱血、非模板化的大投資動畫電影產生PTSD,導演也很難再次獲得機會。
往前說,田導也正是靠著《大圣歸來》的成功獲得認可,從而贏得了創作《深海》的資源。
但也正因如此,《深海》需要走的更遠,才能達到預期平衡。
中國動畫市場,長期被神話IP統治,讓人審美疲勞,這正是《深海》出現的寶貴價值。
但如果我們想在未來看到更多《深海》式的作品,田導這類有追求的導演,需要更加精打細算,控制成本和風險。
而我們也應該給予更多鼓勵,這樣才會有百花齊放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