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圈從來都是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
只是沒想到,這個定律竟然應驗到了鹿晗身上。
(相關資料圖)
2月15號,有網友發視頻,控訴鹿晗創辦的潮牌服裝品控不行。
動輒1500+的衣服,不僅用料寒酸,接口處單薄的縫線和亂飛的線頭更是讓人不敢相信這是一件4位數的衣服。
該網友是名服裝設計師,根據她的專業推斷,這件衣服甚至總成本都不會超過60塊。
一石激起千層浪。
隨著輿論再度發酵,事件逐步升級,很多娛樂號都紛紛下場調侃,吃瓜群眾都引頸期盼著鹿晗本人的回應。
到了16號,鹿晗終于回復了,但不是在內地相對普及的微博,而是在外網ins上,言簡意賅——
“鍵盤俠~好羨慕你們 真厲害!”
“還是鍵盤俠好當!哈哈哈!”
鹿晗選擇了硬剛。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按照一般的劇情發展,不管誰對誰錯,粉絲必然會親自下場為正主應援,在聲量上先占據主場優勢,更何況這還是初代頂流鹿晗的戰場。
but,卻發生了奇怪的一幕。
在鹿晗硬剛的博文中,評論區卻風向大變。
人們對著鹿晗口誅筆伐,從產品到人品進行了全方位的數落與質疑,讓人不敢相信這是鹿晗的評論區。
“就是吐槽一下衣服質量,怎么就鍵盤俠了?”
“這質量賣1600元,還是我們的錯了?”
“純爺們,怎么不在微博發呢?”
怎么回事?
鹿晗的粉絲呢?陣列呢?控評呢?
怎么如今這點風波,連最起碼的評論區都守不住了呢?
難不成,鹿晗真如那些娛樂號所取笑的那般,過氣了嗎?
初代頂流,過氣了?
這個問題,恐怕真的給一個肯定的答案。
當然,這并不是我憑空捏造,對于“數據之王”的鹿晗,必須也要用硬數據來證明。
首先,鹿晗已經很久沒有新的影視作品上線了,而且也很久沒有進組了。
自2020年9月的《在劫難逃》之后,鹿晗至今將近3年的時間沒有新作品上線。
在這個物盡其用的娛樂圈,顯然是個不正常的狀態。
更關鍵的是,2020年鹿晗一共上線了兩部,《在劫難逃》和《穿越火線》,這也是他迄今為止最后的兩部影視作品。
而這兩部作品均是在2019年中旬開機的。
換句話說,那一年的《上海堡壘》上映之后,在這三年半的時間里——
鹿晗,一個新片都沒拍過,連進組的消息都沒有。
這一段時間鹿晗在干什么呢?
幾乎就一個項目,錄制綜藝節目《哈哈哈哈哈》。
然而該綜藝的成績依然不太理想,甚至說是專供粉絲也不為過,就連節目組自己也在去年突然停錄了第三季,改為今年錄制。
如此兒戲,看來成效也并不樂觀。
同時,鹿晗的代言也急速驟減。
巔峰時期,鹿晗曾手握十幾個代言,光代言費就輕輕松松入賬8000萬。
飲食、護膚、服裝、科技產品,打開屏幕,不管是移動端還是電視電腦,你總會看到他的大頭像在閃爍。
然而今年,鹿晗的代言卻只剩下了3個,直觀體現了他目前的商業價值。
再有,鹿晗近幾年的雜志封面少之又少,時尚雜志幾乎不帶他玩了。
娛樂新聞也少之又少,除了和關曉彤的結婚之外,再沒有能夠引起娛樂媒體關注的關注欲望,連營銷號都懶得報道他了。
打開鹿晗目前的超話,放眼望去只剩一片寂寥。
因為太久沒有營業,粉絲們一個個如同無家可歸的孩子,就像被分割在娛樂圈之外。
拿著鹿晗曾經的照片孤芳自賞,憶往昔,念舊人。
不是鹿晗沒有事業心,而是娛樂圈不再需要他了
一、
一代頂流何以至此?
有人說,這是鹿晗沒有事業心了。
表面上看,的確如此。
相較于以前忙到連軸轉,這幾年他故意放慢了腳步,緋聞、作品、營業都減少了,除了綜藝之外,每年只會為粉絲舉辦一兩次活動。
更多的時候,鹿晗更像是娛樂圈的傳說,偶爾被人提及時,也只能說一句“當年”。
但要我說,不是鹿晗沒事業心了,而是他那三板斧生銹了。
開始前,我必須先問一個問題:
提前鹿晗,你印象最深刻的作品是什么(非爛片)?
是舞蹈?
好像沒有。
是歌曲?
好像也沒有。
那,是影視作品?
這個就更別提了。
在唱跳時期,鹿晗明明是主唱+舞蹈擔當,回國后又跨界做演員,好像做了很多,但讓人記住的卻很少。
要說印象最深刻的,我想莫過于他在鼎盛時期,與關曉彤的官宣戀愛。
佩服,的確很佩服。
能在風口浪尖公然脫單,摒棄女友粉的天然優勢,頂著一夜脫粉30萬、粉絲站當場解散、無數粉絲倒戈相向的壓力,他依然要給關曉彤一個名分。
而在接下來的漫漫長跑中,娛樂圈的塌房、亂愛、踩縫紉機層出不窮,該稅的不稅,不該睡的亂睡。
道德底線被一次次突破,整個圈子都風聲鶴唳,滅頂之災每日都在上演。
反倒是鹿晗堅守了下來,與關曉彤的感情更是在一次次“分手”的逸聞中恩愛如初。
此行此舉,夸一句“爺們”,還真不我奉承。
但話又說回來,這個“代表作”出自歌手的身份嗎?
是出自舞者的身份嗎?
是出自演員的身份嗎?
不是,統統不是,他只是代表鹿晗自己。
而鹿晗最成功的作品,也只是他自己。
二、
現在的人可能不知道,作為初代頂流的鹿晗,曾經有多輝煌。
鹿晗08年到韓國留學,09年被星探發掘,12年出道,14年回國。
彼時,內地娛樂尚處于草莽時期,錢多人閑,幾乎所有風向都要根據韓流擺動。
而平行進口來的鹿晗,既有韓國包裝又有中國血統,可謂是聚齊了得天獨厚的兩大優勢。
當然,EXO中第一個解約的其實是踩縫紉機的那位。
但當時娛樂圈并不流行這一款,反而是陰柔嬌嫩比較吃香,故而鹿晗的自帶流量比前者大了數倍。
鹿晗當時有多火呢?
回國后,鹿晗簽約了經紀人楊天真,此人的手腕就不用贅述了。
在她的運作下,鹿晗很快就壟斷了各大娛樂頭版。
上《快樂大本營》如同回家,新浪專門為他創辦“超話”制度,最霸氣的莫過于2016年,他榮登“2016年度影響人物”。
僅僅26歲就與楊振寧、李稻葵、劉震云同席而坐。
“如果你還不認識鹿晗,那么你很可能正在與90后世代的現象級事件擦肩而過”
福布斯雜志在首頁如是寫到。
說起鹿晗,“初代頂流”這個詞必不可少,解釋為“頂級流量”。
什么是流量?
倆字兒:數據!
2014年鹿晗與韓國SM公司解約,剛剛分手后,15分鐘內SM公司股票瞬間蒸發3.7億。
回國后,鹿晗立刻拿到整整10個商業代言,1張專輯,2部電影。
2年代言費超8000萬,專輯銷量超1000萬張,電影票房累計超過5.7億。
在他身上,還有三個吉尼斯世界紀錄。
2014年,他的評論區超過1300萬人留言。
到了2015年,這條記錄又被他自己打破,留言人數達到1億人次。
到了2016年,又因有1731名粉絲在演唱會現場齊戴鹿角裝飾,創造個人演唱會記錄。
甚至某度百科有專門的詞條,叫“鹿晗效應”。
鹿晗賣什么,她們就買什么,鹿晗干什么,她們就干什么。
有組織,有紀律,有數量。
在如此龐大的粉絲基數下,與之匹配的,是鹿晗強大的吸金能力。
出專輯,賣!
雖然重復購買并沒有任何意義,但粉絲依然愿意掏錢一次性購買2000張。
拍電影,看!
雖然重復觀看也沒有任何意義,但粉絲仍然愿意N刷,甚至包場。
2017年,僅用一年時間,鹿晗的粉絲光網管應援物品“鹿角燈”就消費了3.06億。
這還只是一個平臺的單個物品的數據。
他隨手路過的郵筒都能成為一個城市的景點。
在他拍完照片后,粉絲們日夜兼程,大排長龍,只為拍攝一張和偶像同款的照片。
最后更是因為人數過多導致交通堵塞,當局不得不拆除了該郵筒。
動動手就有錢賺,這自然少不了資本入局。
嗅到銅臭味的資本馬上瞅準了鹿晗,拍電影、錄綜藝、接各種通告。
就像《重返二十歲》導演陳正道坦言的那樣:
“我就是貪圖他的人氣。”
說貪財也好,說敬業也罷。
那段時間,鹿晗就像上了發條的機器,每天只睡幾個小時連軸轉。
上午和楊冪拍完《我是證人》,下午就要趕到張藝謀片場拍攝《長城》,再加上各種通告活動,幾乎沒有喘氣的時間。
但問題就是,數量上去了,質量就下來了。
作品無一例外撲街,關于他的演技問題更成為觀眾口誅筆伐的焦點。
他不僅是國內金掃帚的常備選手,連美國《人物》雜志都把他評為“2018年中國十大爛演技”第六名,爛到了大洋彼岸。
然而,鹿晗對自己演技的回應卻彰顯出了凡爾賽本色:
“要說讓我去塑造一個角色,從頭到尾,可能抱歉,哪有時間啊!”
這句話再轉變一下,是不是就是:
演技?我很忙!沒空!
比起演員這個身份,他更想維護的,仍然是顏值為先的“偶像”。
當財富與能力不匹配時,財富就會以各種形式流失。
終于,鹿晗的反噬來了。
三、
2017年,鹿晗和關曉彤官宣后,大批女友粉脫粉。
緊接著,曾不同意鹿晗公布戀情的楊天真也與鹿晗解約。
到了2018年,鹿晗和關曉彤的定情之作《甜蜜暴擊》上線。
一不小心就創下了2.7高分,二人雙雙跌落口碑谷底。
同樣是那一年,鹿晗的粉絲增長率突然驟減,比率呈斷崖式下跌,甚至首次出現了負增長。
這也是他自2014年回國開始第一次出現下滑。
但鹿晗的沒想到的是,真正的災難還在后面——
《上海堡壘》來了。
猶記得,鹿晗是2017年洽談《上海堡壘》的主演。
當時鹿晗還算是上升期,拿到這個科幻本子,還曾專門發了一條博文慶祝。
但緊隨而來的,便是毀滅級的市場表現,甚至堪稱一場從電影圈投射到整個娛樂圈的災難。
“《流浪地球》把科幻大門打開了,《上海堡壘》把這扇門關上了。”
《上海堡壘》的質量,我想各位應該都有目共睹,就不過多贅述了。
從以上這句話就能看出影迷的態度——
他們有多愛《流浪地球》,就有多恨《上海堡壘》。
《上海堡壘》的影響力到底有多大呢?
就拿現在來說,已經過去了4年時間了,當《流浪地球2》上映時,人們仍念念不忘他的同門師兄弟。
4年還沒撫平傷痕,殺傷力可見一斑。
最后,在聲勢浩蕩中,《上海堡壘》只拿下1.2億票房。
這點票房對于動輒6000萬粉絲的鹿晗來說無疑是一個侮辱,更證明了他的數據能力嚴重下滑。
四、
自此之后,有人說,鹿晗被資本放棄了。
其實,資本放棄的不是鹿晗,而是那道公式不管用了:
小鮮肉+大IP+大制作。
這道公式在2019年之前幾乎是穩贏不虧,小鮮肉用來保證流量,大制作用來擴大聲量,大IP能拴住一些原著粉的同時,還能為劇本兜底。
流量高的當主角,流量低的當贈品。
縱觀早期小鮮肉們演的電影,概莫能外。
但后來,被騙了無數次的觀眾終于產生了抗體,開始主動拒絕這種玩法,狼來了幾次就沒人會相信了。
對小鮮肉深惡痛絕的編劇王海林甚至破口大罵:
“大IP+小鮮肉=大SB!”
到了這幾年,全國刮起一股“倒流之風”,流量從眾星捧月淪為過街老鼠。
上到國家的“禁娘”、“禁韓”、“禁數據造假”,中到業內的老戲骨們,諸如陳寶國、王勁松、張國立、陳道明、高亞麟等等對流量明星的扒皮抽筋,下到觀眾自發性抵制流量,抵制混子,抵制德不配位的208W。
全國各地,早就開始了一場自上而下,由外返內的肅清行動。
為娛樂圈刮骨療毒,清除附著在股骨上的劣質脂肪,撥亂反正,以正視聽。
還記得嗎?今年《狂飆》火遍全國,一位網友意味深長地說道:
“《狂飆》之所以能火,就是因為他沒有小鮮肉!”(26集之前)
這足以證明“鮮肉”這個詞早就走向了“好”的反面,人們選擇打開一部劇的前提,更是先會看有沒有所謂的“鮮肉流量”。
再說回鹿晗,當年《上海堡壘》還未上映,多少人早就猜出這是個大爛片。
一方面是大IP+小鮮肉,而另一方面,導演滕華濤明明是個拍小成本愛情片的,今天突然改道拍大制作科幻片,這不明擺著玩票嗎?
滕華濤在宣傳時一口一個“用鹿晗就是因為他適合。”
但電影慘敗后,他又立即改容道:
“我用錯了鹿晗。”
但讓滕華濤傷心的不是用錯了鹿晗,而是那個把小鮮肉拿來隨便排列組合就能騙錢的年代,過去了。
春江水暖鴨先知,就是那段時間開始,小鮮肉們紛紛轉型。
諸如楊洋、李Y峰之類開始涉足主旋律,拍攝軍旅劇,而舞臺上濃妝艷抹的偶像練習生們也轉向青春熱血的方向。
那些畫眼線、嘟嘟嘴、一步三道彎的愛豆們也終于沒了。
可惜大家都能變,鹿晗卻沒精力適應這一場變革。
在《上海堡壘》事件爆發后,有專業媒體提供過一組數據。
數據顯示,2014年時,剛剛回國的鹿晗的粉絲大多在25-35之間,平均年齡為29歲。
到了2019年后,鹿晗的粉絲變成了15-30歲。
雖然有部分老粉絲仍然堅持,但主力卻換成了年齡更小的粉絲,平均年齡更是到了23.7歲。
鹿晗老了5歲,粉絲卻年輕了5歲。
這表明,吃鹿晗這碗飯的,基本年齡都較小。
而鹿晗在這5年發展中,粉絲也是出于不斷迭代中,一直有老粉脫粉,也有新粉加入,新舊交替,周而復始。
但殘酷的是:
沒有流量能一直年輕,但總有追星族正年輕著。
1990年生人的鹿晗已經32周歲,按照虛歲來算,更是到了34歲,當然這也是比較夸張的算法。
但歸根結底,已經30+的鹿晗,還如何跟那些17、8的新生代爭寵呢?
這幾年,圍繞鹿晗的新聞,除了和關曉彤的戀情進展之外,基本上都是圍繞他的顏值展開。
有人說他老了、垮了、胖了,當然也會有粉絲說他依然很帥,依然有少年感。
可惜眼睛是不會說謊的,資本更不會說謊。
甚至還有網友跳出來說:
“山寨版“鹿哈”比他本人更像鹿晗。”
看似是李鬼戰勝了李逵,其實是歲月戰勝了鹿晗。
鹿晗,何去何從?
鹿晗的命門是,在顏值逐漸失去優勢的當下,到如今他都沒有一個出圈的角色。
唯一一部相對高質量的《穿越火線》還被《上海堡壘》的流彈誤傷,剛要起勢就被唾沫摁了回去。
從0到1這個過程,他始終沒有跨過去。
鹿晗以后的路該怎么走呢,得哥想了想,大概有兩種。
一個,是安心做自己的老板。
鹿晗2016年就登陸了福布斯中國富豪榜,一年吸金2.7億,2017年吸金1.81億,這幾年累計的財富更是不可想象。
他旗下有12家公司,其中有9家是存續開業狀態,囊括了影視、傳媒、文化。
而前文中出事的潮牌只是微不足道的一角而已,鹿晗如果想的話,完全可以在資本界闖蕩一番。
或許在偶像后的第二個身份,是年少有為的大老板。
第二,厚積薄發,一鳴驚人。
作為偶像,鹿晗當然是超額完成了任務。
但作為藝人、演員,鹿晗顯然并不能達到與流量匹配的實力。
既然已經放慢了腳步,不妨找個地方精進一下自己,提升個人能力,等再度回來時用全新的面貌給予世人,一掃陰霾,到時候沒準還真能實現口碑的大逆轉。
總之,光靠賣弄皮相這條路以后會越來越難走。
唯有實力,才是披荊斬棘的硬通貨。
——全文完。
關鍵詞: 顏值下跌、口碑失利、三年沒拍戲 昔日頂流鹿晗 何以淪落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