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點好奇,或許大家最近有在各自的社交平臺首頁,刷到過陳十三的相關視頻嗎?
(資料圖片)
斯文這回就被大數據精準狙擊了一波審美,先是點進#李冰冰 陳十三#的熱搜,被兩人之間惺惺相惜的美好情誼觸動,再是看到陳十三的涂鴉作品,又被其中的恣意灑脫狠狠震撼到。
蠻多人認識陳十三都是通過《會畫少年的天空》,作為湖南衛視推出的國內首檔美學綜藝,節目集結了六十位優秀的青年畫家,他們由五位策展人帶領,以戰隊的形式進行比賽。
陳十三剛露面沒多久,就成功引起了不少觀眾的注意。這哥身上的光環滿到宛如疊buff,他在哈佛讀建筑學博士,不僅擅長中文涂鴉,還是一名獨立鐘表設計師,在不少國家的街頭文化中,“陳十三就等于中文涂鴉”。
忘了誰說的,長得帥怕是陳十三身上最微不足道的優點了……
帶著“涂鴉還能這么玩”的震驚,以及“他究竟是個怎樣的人”的好奇,我們對陳十三進行了線上專訪,試圖走進這位被節目組全體稱為“酷蓋”的涂鴉者內心。
當被問到跟李冰冰一起上熱搜是什么體驗時,陳十三首先表達了自己的意外,他在電話那端笑著調侃了自己的出圈方式,“沒想到還能蹭到我們策展人的熱度”。
確實,陳十三進入李冰冰戰隊,是一場美麗的意外。李冰冰原本喜歡國畫,并不了解涂鴉,是在旁聽了十三和陸奶奶的交流之后,被他的堅定和內心不服輸的勁頭打動,想要給陳十三一個機會,讓他的作品出現在自己戰隊的展覽里。
陳十三回顧這段經歷,說他坐在那里一個多小時,沒有一位策展人光顧他的展位。他的心情從緊張變得麻木,從無聊變得絕望,直到他等來了陸奶奶和李冰冰,跟她們分享了街頭涂鴉的快樂,收到了李冰冰的邀請卡,“她照亮了我”。
后來因為學業原因,陳十三無法繼續參與節目錄制,臨別時,李冰冰在邀請卡上給陳十三寫下贈言,“I love you”,陳十三也在一旁回應,“I love you too”。
“很高興遇見你”,“人生何處不相逢”。從相遇到離別都體面妥帖,試問誰看到這一幕能不感慨,兩位果然都是足夠真誠的性情中人,也難怪他倆的相處會如此出圈。
“冷臉帥哥”、“人間清醒”、“中二少年”、“金句輸出機”……這些都是網友形容陳十三的關鍵詞。十三在我們的采訪中表示,他對自己的出圈方式感到意外,也沒想過比起他的涂鴉,大家更先關注到的會是他的容貌、學歷乃至性格。
雖然不論外界怎么看待陳十三,他都不會因為別人給他貼的標簽而影響自己,但他仍然很高興觀眾能夠看見他。畢竟,不論大家是出于什么原因對他感興趣,客觀來講,最終都能通過他更關注、更了解、也更理解涂鴉。
“一個人能成為現在這個樣子,其前提是他根本沒有料想到自己會成為這個樣子。因此,人在生命歷程中的失誤,對于自己使命的短暫偏離,以及浪費時間的猶豫、退縮和狂熱,都具有其獨特的意義和價值。”
陳十三引用了尼采的這句話,來形容大家眼中的他和他眼中的自己。這讓我想到陸蓉之奶奶對十三的評價,“像陳十三這樣的藝術家,他根本不屬于任何一種畫家、藝術家,他什么都不是,他就是一個完整的創意人”。
陳十三感謝陸奶奶對他的賞識和認可,但他同時也向我們坦誠,“作為我自己,并不是很認同這個說法”。因為他不會將任何贊揚內化成自己,陳十三更愿意心無雜念地活在當下,不對未來進行過多的揣測。
他在電話溝通中告訴我們,這次參加節目是他的綜藝首秀,他之所以會來,除了最單純的“圖一樂”,更多還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在見識不同畫風的同時,也讓大眾能夠通過他“打開一扇了解涂鴉的窗戶”。
要斯文來說,陳十三還可以再大膽一點。其實何止是“窗戶”呢,被他的涂鴉過程和作品本身“打開新世界大門”的觀眾,一定都不止我一個。
第二輪展覽中,節目要求畫家們以各自的策展人為主題進行創作。李冰冰組的大多數畫家都選擇了國畫,唯有陳十三堅持中文涂鴉,在明知傳統畫派可能看不懂街頭風的情況下,依然創作了《瑛瑤洛澤》。
他的這幅作品,從內容到字體都大有講究。“洛澤清源”出自元稹的詩,指的是像玉一樣的冰。“瑛瑤其質”來自曹植的詩,在陳十三看來是像冰一樣的玉,再加上涂鴉中的“李”字,這個作品就是李冰冰。
他在涂鴉中使用了三種字體,“澤”字自由奔放,對應李冰冰在《生化危機》中的一襲紅裙。“瑛瑤”精微銳利,對應李冰冰在《風聲》里飾演的李寧玉。畫面最中央的“洛”字,由陳十三將所有要素解體、重構、調度組合得來,象征李冰冰多向度的演員生涯。
他甚至用上了多層特殊涂料,讓涂鴉在燈光下流光溢彩,這下壓根不用陳十三多做解釋,外行也能看得到暗處涂鴉的反光,以及畫面中的冰塊,具有厚度和逼真的肌理質感。
這幅《瑛瑤洛澤》背后的文化底蘊與技術含量,已經打破了不少觀眾對“街頭涂鴉”以往的認知。但陳十三似乎有種特別的本領,他每創作出一幅新的涂鴉,都會讓人被震撼到再次“哇哦”。
自從加入李冰冰這一隊,擅長涂鴉的陳十三看似跟擅長國畫的隊友們畫風格格不入,但在跟單浩翔合作組畫《真相與謊言》時,陳十三愣是能用噴漆,在山水上涂鴉出頗具國風之美的仙鶴。
節目播出以后,#90后用噴漆畫出水墨感仙鶴#一度沖上熱搜,兩人創新的合作不僅完美詮釋了有關國畫的“真相與謊言”,更有無數人被陳十三的涂鴉震驚,本人當時的心理活動be like:涂鴉原來還能這么玩?!
更別提在策展人來到畫室團建時,陳十三只要求盯著李冰冰的眼睛看三秒,就在差點被她隨手畫廢了的作品上,濃墨重彩一頓噴漆,讓李冰冰的眼睛躍然紙上。
跟莫里加合作《我眼中的你》時,陳十三選擇“用文人的方式來做涂鴉”,他嘗試通過跨界來更貼近對方,不僅涂鴉出了貓頭鷹、山水、星空,還在星空遠景中放了兩套傳動裝置,以指針的轉動來模擬閃爍的星空。
他在節目中的每次創作都讓人眼前一亮,同場畫家曾經評論十三在“不斷走出舒適區”,但在陳十三自己看來,他是每一次都做好了“止步于此”的準備,所以每一次都在拼盡全力,想要打破觀眾對涂鴉的刻板印象,也讓大家看到涂鴉更多的可能性。
當我們問到他最大的遺憾時,陳十三帶著點無奈笑道,“我沒辦法一直畫下去呀”。中途退賽之后,十三對他“跟其他畫家的合作還不夠多”感到耿耿于懷,因為他還沒有跟板繪方面的畫家合作過,也沒有把數字繪畫應用到他的涂鴉中來。
這次錄制節目的經歷,也從某種程度上改變了陳十三的想法。社恐如他,從前習慣將自己隱于作品背后,而公開露面這件事,對于十三本來就是一種挑戰。
他在錄制過程中變得不再懼怕鏡頭,也嘗試著“像個小白一樣跟他們一起畫”,更在與眾多畫家的接觸中,試著為涂鴉注入不同的畫種、元素。于陳十三而言,每次創新都是一種進步,他通過這個節目,讓自己在原先的領域里變得更強。
是《會畫少年的天空》啟發了十三,如果他可以通過這種方式,讓涂鴉這門“小眾但很酷”的藝術被更多人看到,那么他愿意為此應對接下來可能發生的各種挑戰。
就像陳十三來到節目的初衷一樣,不少畫家參加《會畫少年的天空》,都是出于想要自己的畫種被更多人看到和了解,進而打破大家和藝術之間的“壁壘”,也破除很多本不該有的偏見。
顧天予擅長用綜合材料完成作品,盡管他使用了非遺玻璃制作,但仍然面臨著“工藝品算不算藝術品”的爭議,是陸蓉之奶奶在節目中鼓勵他,“藝術為人人而藝術,工藝也是藝術”。
李歡從事的潮流藝術沒少被質疑“迎合潮流文化”、“不是純粹的藝術”,但在李歡自己看來,潮流藝術無關技法、材質、形式,它體現的是年輕的內核。而在陸奶奶眼中,潮流藝術反應的是一個社會的經濟力、消費力與審美觀。
節目中年齡最小的豫源,擁有原創個人IP芋圓仔,他的數字繪畫風格清新可愛,也因此被吐槽為“像小孩子畫的”、“太幼稚了”。但藝術本身就是多元、開放的,它不該有年齡限制,豫源畫風中的溫暖治愈,更讓他在一眾畫家中顯得頗具辨識度。
陸蓉之奶奶懂得“每位畫家都渴望被看見”,所以她在節目中暖心鼓勵過不少畫家。而《會畫少年的天空》作為國內第一檔美學綜藝,無疑為畫家和觀眾雙方都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
它既可以讓更多畫家展現自己的作品,也能激發更多觀眾對藝術的興趣,甚至讓無數像你我這樣的普通人,都能在節目的熏陶下敢于發聲,大膽表達自己對藝術的看法。這是非常敢為人先的嘗試,具有相當重要的美育意義。
不過話又說回來,其實許多普通人對藝術的態度,與其說是“不解”,不如說是“膽怯”。至少斯文本人很少去逛畫展的一大原因是,我怕自己看不懂,更不敢在人家的畫前妄言,總之還沒走到所謂的藝術門檻跟前,我就望而卻步了。
也是《會畫少年的天空》打破了我從前對藝術和畫家的偏見,他們并不高高在上,而是真正的“藝術為人人”,每位畫家都在通過作品講述著自己的故事、傳達著自己的態度。
牟林童的《呦呦鹿鳴》放棄了他擅長的人物畫,改用動物鹿來體現中國傳統的親子關系。他在畫面中加入的兩只小白兔,是因為女兒跟他撒嬌說“想要小兔子”,他遵守自己對女兒的承諾,也借此祝福大家兔年快樂。
于立洋的《筷樂》還原了他每次回到東北老家時,推開門最常見的一幕。那是一家人正在火炕上圍坐著吃餃子,而畫中形象最完整的是一個孩子。集家人目光與寵愛于一身的小朋友,既是兒時的于立洋,也是如今的他弟弟。
任剛的《桃夭》以《詩經·桃夭》為切入點,用詩詞作畫表白他相戀五年的女友,并喊話對方“希望能步入下一階段”。這份刻在骨子里的浪漫令人動容,畫面中流動的溫馨與甜蜜,斯文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
所以說啊,當我們在凝視一幅畫時,也是在凝視畫家們的一段人生。即便是被不少人初見時評價為“看不懂”的涂鴉,對陳十三而言也有著特別的意義。他從初中時就開始接觸涂鴉,時至今日,“它已經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了”。
因為一路走來金光閃閃的履歷,陳十三沒少被別人夸“學霸”,但在他自己看來,“我不是多么優秀的人,我不喜歡循規蹈矩,不想做跟別人一樣的事情”。涂鴉滿足了他青春期的叛逆心,如今更成為他一種自由表達的方式。
畫家們在作品中,傳遞自己的情緒、感受,把一段段人生經歷化作筆觸,揮灑在自己的畫作之上。是《會畫少年的天空》讓更多普通的觀眾,擁有了與之靠近、互相了解的窗口。
眼下節目即將收官,我仍然記得莫里加說過的那句,“真正的藝術不會淘汰任何人”。
如今斯文對這句話有了更深的體會,在我看來,真正的藝術不僅不會淘汰風格多元的畫家們,更不會將普通觀眾拒之門外。感謝《會畫少年的天空》,讓我們各自有幸,距離藝術更近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