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大IP《黑暗物質》三部曲劇版上線,讓十一年前的電影版本再度回到討論視域中。
規模恢弘的三部曲,影版當年只拍了第一部《黃金羅盤》。
第二第三部遲遲沒有蹤跡,也被認為和電影的表現不佳有關。
【資料圖】
影版豆瓣評分只有6.4,大陸票房只有3400萬,縱使在當年的票房體量下、這個成績也并不理想。
更有說法表示,權游作者馬丁就是因為看見了電影的“慘相”,才決定以劇版而非影版的形式來開啟他的史詩巨作。
所以,電影版《黃金羅盤》究竟哪里出了問題?
第一點,主角有“掛羊頭賣狗肉”的嫌疑。
男一號是著名的上一任007,丹尼爾·克雷格,然而他戲份很少,如同男版花瓶、全程非常功能化、堪稱“打醬油”。
女主角是有多項影后加持的女神妮可·基德曼,從外形到氣質到演技都無可挑剔。
戲里她飾演的女反派,雖然表演略有些套路化的夸張痕跡,但美艷動人、情緒飽滿,讓人印象很深刻。
問題在于,妮可基德曼這個“女一號”,其實也頗有些勉強。
不論是看戲份多寡還是考察真正的戲眼重要性,女一號都應該是飾演萊拉的小女孩達柯塔·布魯·理查茲。
小姑娘年紀尚小、資歷尚淺,當然沒有妮可或者007這樣男神女神級別的大前輩才有的票房號召力,這招瞞天過海很好理解。
然而影迷們去了電影院之后,很快就會發現:這根本不是妮可·基德曼的主場,這是小女孩環游世界打怪的故事,而且完成度并不高。
對于《黃金羅盤》這樣的作品來說,主角是誰、番位誰在前,都不是最重要的問題,如何將瑰麗的想象具象呈現出,才是視覺上的最大難關。
第二點,特效不合格,視覺呈現嚴重拉低水準。
《黑暗物質》三部曲是著名的奇幻題材,這和哈利波特系列、指環王系列、權游系列一樣,對特效要求非常高。
換句話說,這是非常燒錢的項目。
如果拍愛情片或者文藝片,可以不用動輒上億的驚人成本,可以在有限預算內打磨出好故事。但“奇幻類”的電影,恐怕很難離開昂貴的技術支持。
《指環王》系列三部曲恢弘的史詩巨制,給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特效好。
導演帶火了新西蘭整條特效工業流水線,若干年后國內還有很多影視劇吹捧“魔戒”特效團隊、“權游”特效團隊。
但《黃金羅盤》呢?
特效非常糟糕。
這個劇作的設定中,人的靈魂在體外、進入動物形態里和人并存,叫守護靈。
在成年之前,守護靈的形態還可以隨意變化。
這就需要有精靈的特效,做出種種可愛的“幻想”小動物們的實體,可電影里守護靈變出的貓,效果實在太五毛了。
妮可身邊出鏡率很高的那只猴子,實在太丑了。
至于設定中最重要的“帶甲熊”一族,雖然是熊的形態,但和人類一樣有社會組織架構、有王朝迭代有陰謀,有戰爭的榮譽感和效忠的使命感。
是熊,同時又是“人”。
這對特效的要求非常高。
而電影里交出的答案,實在是一言難盡。
這個呆滯的熊熊,效果可能還不如小朋友看的光頭強和熊吧?
今年暑期迪士尼斥巨資重新打造了所謂“真人版”《獅子王》,電影里動物們的毛發都到了以假亂真的程度,被認為可以代表目前最好的工業水平,但縱使是“最好水平”,也已然遇到了巨大的瓶頸:真的獅子很難做出和人一樣鮮明的表情。
新版獅子王里,獅子高興、不高興,看起來差別都不大。
很影響觀感。
對比之下,《黃金羅盤》連“毛發逼真”的水平都做不到、更別提表情了。
當然,如果特效不好但故事本身好看,那么依然很具有吸引力,可惜這一點《黃金羅盤》也同樣未能做到。
三,人物線又多又散又凌亂,戲份突兀。
史詩級小說改編電影的時候,人物和臺詞上有兩大共通難點。
第一點是人物太多,電影時間有限,如何取舍往往很困難。
第二點是話術質感的適配問題,小說中的經典臺詞往往很概括、很抒情,隨著故事發展線索讀來會很帶感,但如果脫離背景來看、很容易變尷尬。
(因為抒情性臺詞和口語式臺詞之間很容易脫節)。
而《黃金羅盤》里對這兩大難題的處理,都有些不盡人意。
最鮮明的觀感,就是小女孩萊拉走著走著就會突然蹦出來一個游戲NPC式的人物,莫名其妙就帶著“主角光環”“主角正義”來舍生忘死幫她。
從一同奮斗的熊王,到吉普賽老爺爺,再到飛行員,再到深夜來訪的女巫,莫不如此。
角色人物和劇情發展線索之間的有機黏性很糟糕。
四,角色扁平化,浪費黃金陣容演技。
因為劇本的不足,導致每個角色的發揮空間都非常有限,這也就決定了戲里很難有真正打動人的演技高光時刻。
丹尼爾·克雷格飾演小女孩的叔叔,除了俊美容顏之外、角色幾乎完全沒存在感。
對比劇版《黑暗物質三部曲》第一季里“一美”飾演的同一個角色,一個扁平一個立體,一個單薄一個飽滿,問題并不出在演員的演技上,而出在劇情設計的“幕后”環節。
同樣,妮可·基德曼的角色是一個復雜反派,本應有更多元、更復調的面相,但戲里安排給她的橋段都非常“初級”,要么氣勢洶洶帶著猴子打人,要么一臉陰險下命令。
對比妮可·基德曼在其他場合真正打動人的表演,這部戲可以算是“黑名單”級別的拖累好演員了。
所幸,妮可·基德曼有“人保戲”的能力,縱使沒辦法改變整部電影的質感,至少可以保證自己的魅力。
五,動作設計平庸、大場面缺乏吸引力。
戲里男一號被追殺,雪山之上以一敵多,這是“大型打戲重要場合”了。
但動作設計呢?太潦草太簡單。
起初是男主不知道回事就因為一個意外,就和對方一半人一起滾下了山,鏡頭稀里糊涂就消滅了一半敵人。
再然后,突圍大場面,又隨便比劃幾下就混過去了。
這一類大片,動作場面有多重要?
《復聯4》里最后那場世紀大戰,美隊拿著雷神的錘子,小蜘蛛俠、鋼鐵俠夫婦、奇異博士、女武神等等一一上場展開決斗。
縱使有這樣史詩級別的昂貴陣容,動作設計也不能馬虎。
上天入地、酣暢淋漓,打戲好看、場面好看,才能成為“工業大片”。
而《黃金羅盤》,顯然只是一出失敗又拙劣的嘗試。
舒心結語
《黑暗物質》三部曲這樣的經典IP,影視化第一部一旦失敗、后續的逆襲就會很難。
十一年過去,特效技術有了巨大發展,動作設計的普遍水平也在不斷提高,諸多信息都預示著更好的可能。
期待未來,能看見優秀的電影版《黑暗物質》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