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電影網專稿2023年藝術類本科招生考試即將落下帷幕,時隔三年重新恢復線下考試,但熱議話題卻是“藝考文化課成績”“提高藝考文化課錄取線能提高藝人門檻嗎”等與文化課成績相關的熱搜詞條。新華社主辦的《半月談》雜志撰文指出:藝考不能等同于“易考”,是時候提高文化成績要求了!文化課學不好就去藝考,已經過去時了嗎?
在不久之前,“上海戲劇學院明年表演系高考是否需要達到一本線”相關話題兩度登上熱搜,引發了大家的廣泛討論。影評人宋方金表示:“很多在自媒體、社交媒體上的討論,實際上對這個信息把握不是很準確,上海戲劇學院馬上對這個事情進行了辟謠,每個學校都有正規的招生簡章,不要相信自媒體和標題黨的蠱惑。從另一個角度來講,我前幾年也一直呼吁,入行的門檻需要提高,有一個熱搜也很說明問題,一位叫紀向寧的年輕演員考上了北大電影專業研究生,而且是考了高分。這兩個新聞正說明演藝行業或者整個藝考行業需要改革,改革也是大家樂于看到的。”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國家新政的目的,是希望高水平的專業藝術院校學生,他的文化素養也高。這樣一個新政,對藝術類考試過熱,或者是對于演藝界目前一些社會上普遍不滿的流量明星現象,可能會有所影響和遏制。”
在2021年的9月,教育部就已經印發了相關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逐步提高文化課成績的要求,扭轉部分高校藝術專業人才選拔重專業、輕文化的傾向。這背后的深意,是現在日益增長的影視行業拍攝、影視質量需要提高的需求,因為重專業、輕文化是過去很多年來在藝考領域中存在的一個重大問題。宋方金提到:“我之前也是藝考到中央戲劇學院的,其實當時也有一個心理,我數學不太好,那我就去選擇一個不考數學,或者文化課成績不那么高的,這樣一種心理狀態實際上是不科學、不嚴謹的。如果說能不能在文化課比較好的情況下,達到一個專業更好,我覺得通過藝考選拔是可以做到的。”
無論是對行業還是對觀眾來說,都需要好演員、好導演、好的藝術類人才,而在這些人才實踐過程中,文化素養將決定他們的上下限,比如演員和劇本的關系,他會不會挑劇本?能不能從劇本里看出自己跟角色的契合度?宋方金在工作過程中曾經遇到過兩個鮮明的例子,在電視劇《熱愛》中,有句臺詞是“我曾經傷了很多女孩的心”,演員在表演時念成了“傷害”,宋方金馬上前去糾錯,因為“傷害”是個物理性詞語,而臺詞原意是傷心的傷。在影視實踐中,會發生很多這樣的情況,對于詞語理解得不夠準確,造成對于影視作品的損傷。
宋方金又舉了一個正面例子:“跟陳道明老師拍過電視劇,他演一個老師,學生問他,老師,我師娘是個粗心的人,還是個細心的人?我寫的回答是,你師娘是個細心的人。陳道明說,這個臺詞沒有言外之意,沒有弦外之意,陳道明是這樣回答,她擔心多一點。他把細心和粗心,轉向了一個擔心,這個擔心里邊其實包含有師娘是細心的人,但是臺詞更高級了。所以說演員的文化素質,是可以幫助到他的專業,也可以傷害到他的專業。”
從藝考方面提高了門檻能夠反映出來,其實大家意識到這個問題了,關于這個話題,《今日影評》節目組也采訪到了剛剛結束藝考招生工作的藝術院校教師。
“從個體來說,文化課高未必代表綜合專業素質高,但是從群體來說,比如對于某一屆學生,文化課高的一般會比文化課低的能力要強。不管是播音主持、表演類,還是導演類,形象本身只是一個外方面條件,我們說秀外慧中,‘慧中’的這個部分我們也一直很關注,并且在所畢業的學生里回頭再看,真正對于整個行業來說,從引領也好,從長遠的人才培養規劃維度來看,綜合素質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構成部分。”
有很多的學生包括家長,他們覺得花費了很大的時間和精力在藝術學習上,如果說進一步提高文化上面的要求,他們會感覺到很焦慮,好像兩手抓,就怕兩手都抓空了。其實文化素質與分數提升,不是一個不可逾越的障礙,這個挑戰實際上在他們以后的演藝生涯中,是一個比較小的挑戰,而改革也是為了選拔更優秀、全面的人才,做到樹才、樹德、樹心。可以看到,分數線的提高,對于三大表演院校來說,是一本線分數的百分之六十到七十,實際上接近專科學生的分數。
學生階段,藝考不是不學文化、偷懶的借口;進入行業后,藝術更不是降低文化素質要求的借口。在考藝術院校之前,學子是經過了正規的高中三年培訓,學習態度對于以后學習專業的態度,是一脈相承的,可以說藝術很美好,入行要謹慎。如果下定了決心,要投入自己熱愛的演藝行業,最好是能夠做到文化素質和專業素質并駕齊驅。
這幾天也是所有藝考生最后的緊要關頭,祝愿所有的藝考生都能夠考出好成績,進入自己理想的院校,全方位發展,為行業、為觀眾做出自己的貢獻!
關鍵詞: 提高文化課錄取線 文化不好去藝考已成過去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