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清淺
綜藝《無限超越班》佘詩曼和韓雪就鄭業成拋出的劇本和搭檔哪個更重要的問題,分別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兩人的看法并不一致,一個更看重劇本角色,一個則認為劇本和搭檔都很重要,若搭檔不好,即便劇本再好呈現出來的效果也是不如人意的。
(資料圖片)
當佘詩曼、韓雪演的《青蛇》片段播放完后,鄭業成提及當初徐克拍《青蛇》時本來是想找鞏俐和梅艷芳演的,這兩個演員也商量好了,只要一個不來,另一個也不來。后來鞏俐因故不能出演,梅艷芳也就不演了,徐克便找了王祖賢和張曼玉來救場,也就有了《青蛇》這部經典。說完這段小插曲后,鄭業成問佘詩曼、韓雪是更看重劇本還是跟自己搭檔的對手演員?
佘詩曼認為劇本更重要,倘若角色是自己喜歡的,即便是個配角她也會演。對自己演配角,有的人會問“你怎么演配角了呢?”其實她并不那么介意主配角,配角雖戲份不如主角,“但我喜歡那個角色,那個劇本太好了,所我就接了。”
韓雪則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見,她認為一個好的作品出來真不是靠一個人就行的,而是要一堆人配合,相互成就。她以前跟佘詩曼比較像,也認為好劇本更重要,但后來發現劇本挺好的,角色也挺好的,自己也很努力地演,可演出來后戲不咋地。后來就會對整個劇先有一個基本分的判斷,在好劇本的基礎上,每個人再做加分,不要讓自己做減分的那個,這樣就有可能呈現一部很好的作品。如果只是劇本好,你那個你會“生不如死”。
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這兩人觀點不同好像也很正常,但細細一想這分歧背后其實跟他們所處的環境是息息相關的,一個是來自港娛,一個是來自內娛,而港娛和內娛差別可大了,不同環境下看法自然很難一致,物質決定意識嘛。
在中國香港,演員不過是一份職業,收入并不是那么高,演員地位也不那么高,他們有戲拍就有收入,沒戲拍就沒收入,很多甘草演員(即配角)一旦沒戲拍了生活都成問題。為了讓自己片約不斷,演員們都努力修煉內功。佘詩曼又恰好搭上港片黃金期的末班車,那個時期的競爭不言而喻,演員不努力哪里能出頭。即使港片沒落后,沒有轉行的演員為保住飯碗也是努力提升演技。也就是說佘詩曼在中國香港拍戲時接觸的演員演技都是不需要擔心的,自然就對搭檔不那么看重,對劇本更看重。
而內地呢,明星是被頂禮膜拜的職業,他們的收入對普通人來說是高不可攀,明星掙“一爽”(208萬)只要一天,而普通人可能要一輩子。但一些高收入明星業務能力未必比得上港娛里的甘草演員,他們能紅全靠資本運作得好,于是很多的所謂藝人并不努力提升演技,而是專心找金主。資本在嘗到自己打造出的流量明星的甜頭后,并不關注劇本好不好,只關注自己投資的影視作品要請哪個頂流當主角,只要請來頂流就有了票房保證,其他都隨便。資本對流量的偏愛又反過來讓流量更專注做數據,而不是提高演技。如此惡性循環,內娛也就亂成一鍋粥。
這就造成了韓雪所說的怪現象,劇本很好,角色也很好,但劇組在挑演員時卻不是按照角色選,而是被資本所左右,一些演員明明不適合這個角色,卻因有資本支持去演了這個角色,結果就是毀了好劇本和跟他們搭戲的好演員。好演員在這樣的戲里很想演好,也努力演好,終因搭檔不給力達不到最好狀態,想放棄吧又覺得對不起劇本和角色,也就是韓雪所說的“生不如死”的感覺。
所以說佘詩曼、韓雪關于劇本、搭檔哪個更重要的分歧背后,其實也暴露出港娛和內娛之間的巨大差距,前者是倒逼演員提升演技,后者則是倒逼演員做假數據。如果佘詩曼像韓雪這樣在十年八年里都面對著試戲時演技派比不上流量派,可能也會像韓雪這樣認為好劇本和好搭檔一個都不能少;而韓雪拍戲時面對的藝人若都是演技派,估計也會像佘詩曼那樣無需擔心搭檔減分,只管接個劇本好的戲,成功就在眼前了。
當然,內娛經過近兩年整頓好很多了,流量不那么突出的韓雪憑借不錯的演技和臺詞功底拿到了比較好的角色,跟她搭戲的也都是有演技的演員,像《巡回檢察組》《前行者》就是如此。當內娛像港娛那樣逼著演員提升演技時,可能韓雪就不用擔心搭檔拉垮劇本了,愁的是拿不到好劇本好角色。
本文由清淺之說原創,歡迎關注,一起挖掘有內涵的娛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