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劇粉少到連豆瓣評分都開不出來,正午陽光的《歡樂頌4》還是迎來結局時刻,這一季難得能牽動觀眾心的角色何憫鴻,尾聲處一如既往的讓人失望。
(資料圖)
何父何母強行將她帶離心懷叵測的戚牧,卻并沒有得到何憫鴻認可,女兒反手就是一個滿小區撒宣傳單報警,逼迫父母放人,義無反顧走向她的愛情。
第四季內容便在此戛然而止。
相信因為何憫鴻這條線留下的觀眾只余下憤怒控訴:快醒醒吧何憫鴻!但看完第五季的預告,你會發現第四季都是小打小鬧,炸裂的東西還在后面。
糊涂一家人,何憫鴻的崩潰,由朱喆買單
從第五季預告來看,何憫鴻終于意識到戚牧所謂的愛情并不純粹,但不是因為看清戚牧的為人,而是知道了他隱瞞的二婚歷史,然后,小何崩潰了。
先掃射其他四美,憑什么窺探我的隱私,圍觀我的痛苦?
再帶著父母、室友與戚牧攤牌,上來就把朱喆給“賣”了……
于是,何、戚兩人的感情糾紛,變成了戚牧與朱喆的私人恩怨,百般算計卻落一場空的戚牧選擇開始“復仇”路線,不斷在工作上刁難、騷擾朱喆。
真正的當事人何憫鴻這邊呢?
她是否真正醒悟預告并沒有過多提及,但劇情顯示何母疑似在阻止女兒“發瘋”過程中摔暈,按這部劇的戲劇化規律,何母即使不死,可能也會留下后遺癥。
母親的傷會不會成為何憫鴻“長大”的契機?這一點很讓人好奇,但無論如何,何憫鴻走到第五季仍舊還是那個拖累別人的戀愛腦,真的讓人不知如何評判。
在何家的故事走向中,角色雖然很令人窩火,卻也有兩個點值得觀眾警醒。
一個是注重社交距離
在這個故事里,朱喆是被殃及的池魚,她出手幫何憫鴻父母,純粹是因為兩位老人苦苦請求,再加上戚牧每次無能狂怒都要敵對于她。
理論上,朱喆被針對戚牧是第一責任人,何憫鴻與何家父母是第二、三責任人,但客觀來說,何憫鴻有一個觀點其實是對的:不要過度介入他人隱私與情感。
一方面,我們的選擇與生活觀,不一定適合所有人。
這一點,在網友針對明星洪欣婚姻的意見中便可見一斑,大家心疼她的遭遇,她卻沒有認可網友的心疼,類似情況,相信所有幫朋友處理感情糾紛的人都經歷過。
我們的出發點是帶著善意,結果卻未必能“拯救”別人。
很多情況下,對方沒有伸手尋求幫助時旁觀者便以伸手把機會懟到他們面前,反而會激起他們的逆反與難堪心態,認為你是想當高高在上的“拯救者”或“操控者”。
何憫鴻發現被戚牧欺騙后不是后悔沒聽勸,而是認為其他四美在“圍觀我的痛苦”便是典型證明,這一段劇情處理的雖然極端,卻又是現實中很多人的常見反應。
糊涂的人在某方面又特別聰明,他們能第一時間辨別出誰是可以由自己發泄而不被反噬的人,把加害者給予自己的痛苦,轉移到關心自己的人身上。
而且,保持一定社交距離,也是現代人的基本禮儀,朱喆等人干預何憫鴻的私生活不會讓觀眾覺得過分,是因為我們看到了何憫鴻的拎不清。
但,又有多少人能如劇中朱喆等人一樣擁有如上帝視角般的老辣眼神,可以一眼看透何憫鴻?過度關注他人隱私,更多情況下是給別人帶來困擾。
當初露西被葉蓁蓁家人窺探隱私,不就是被迫揭傷疤嗎?
在社交距離方面,《歡樂頌》系列其實一直存在分寸感缺失的問題,劇中大部分角色都有一種越界而不自知的窺私欲,這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作品三觀。
另一方面,拎不清的“善良人”,往往殺傷力極強。
他們的確很善良,但這一類善良人卻經常辦壞事,一旦旁觀者介入到他們的糾紛中去,很容易把自己拖進泥潭,何憫鴻如此,何憫鴻的父母亦是如此。
在朱喆明確告訴何憫鴻自己被戚牧威脅恐嚇時,她無動于衷,何家父母亦無動于衷,習慣性“賣隊友”,導致與戚牧攤牌時,先把朱喆推到了前面。
為什么呢?因為他們往往拎不清問題關鍵,顧首不顧尾,更因為,他們潛意識中,還要保護自己的“道德感”,讓別人做壞人,自己做無辜的那個。
比如何憫鴻開撕戚牧二婚事件時下意識先拉朱喆出場,已經撕破臉了,她都要標榜一下自己:不是我不相信你去侵犯你的隱私啊,是別人告訴我的。
另一個警醒,是應急方式不能四處亂撞
戚牧是個詐欺者,但何憫鴻父母面對女兒跳糞坑的處理方式,也的確是負面范本,他們和何憫鴻有很大的相似之處,拎不清重點,總往一個死角鉆。
何憫鴻勸父母的方式,是一再強調有情飲水飽,何憫鴻父母勸女兒的方式,是一再強調生活不能飲水飽,說服不了對方后,便你硬,我更硬。
一個強調我行,一個強調你不行,一個強硬私奔,另一個強硬帶著女兒。
雙方卻在強硬之后,都沒把真正把問題關鍵分析出來,給對方提供足夠的參考依據,比如何憫鴻私奔后直接不與父母聯系,如此操作,父母怎會體諒?
而何憫鴻父母呢,聽露西的建議帶走女兒后,既沒有親身深入去找戚牧設計的證據,又沒有讓女兒親自去體驗她所選擇的東西要面臨什么,只是一味地關著她。
如此操作,怎么可能不造成對方逆反?
《變形記》中那些把孩子寵壞了的父母尚且能想到嘗試讓孩子通過體驗艱苦生活意識問題,何憫鴻父母卻毫無章程,過度依賴他人,應急處理很糟糕。
提出這些,并不是想把鍋甩給何憫鴻父母,他們是受害者之一,只是想提醒觀眾,家庭教育在應急處理上,一味強硬而無章法是很難真正解決問題的。
長姐如母?被親情與責任綁架的兩位姐姐
戀愛腦女兒拖垮父母,生娃腦父母也會拖垮長女,如觀眾所料,露西那位堅持大齡生二胎的母親,在第五季中疑似去世或失去自理能力了。
此時,她那位號稱不需要大女兒的父親,又將小女兒甩給大女兒撫養。
面對這種情況,露西進退兩難。
不養,既會在道德上要受到攻擊,又會被父親拿孝道綁架,更何況,還在襁褓里的妹妹出生后便被父母“拋棄”,她視而不見,也難過情感這一關。
養的話,下半生都要被裹挾,正在上升期的事業必定要被養娃拖累,未來自己的小家庭也很難被理解,妹妹和丈夫、丈夫的家庭以及自己的子女,她如何平衡?
與此同時,她又要面對輿論壓力,一個未婚女性帶著一個嬰兒,還沒正式開始養,已經被李其行懷疑是她的私生女了,困擾何其多。
這還是露西父親推卸責任時她遭遇的難題,一旦父親去世或失去自理能力,露西面臨的壓力只會加倍,幾乎沒有一個能讓她同時顧全大家與小家的解題方法。
犧牲一邊,是必然,高齡父母的二胎決定,最終還是由女兒來買單了,在他們不顧身體現狀做決定時,就已經將大女兒當成育兒備胎,自私卻不愿承認。
畢竟,“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只要他們需要,便可以用孝道與親情占據至高點。
露西的遭遇,也是七話厭惡網上所謂的“大號養廢了,就養個小號重練”言論的根源,這句話意指既然現在生的孩子不如意,那便干脆拋棄重新生個養。
但,前面的孩子為什么會無法讓父母滿意?
如果是孩子品性有問題,難道不應該是父母的教育責任嗎?如果是因為父母行為寒了子女的心或堅持拼兒子(如露西父母),更應該是父母認清自己的局限。
想生二胎,應該是父母有能力撫養,且熱愛孩子,因為愛孩子才選擇生,而不是沖著生個“替代品”或“為了根”而生,后一種想法,對所有的孩子都不公平。
而且,這類父母在子女家庭教育上,經常也存在一個誤區,自私的以為孩子不如意純粹是孩子的問題,卻忽略了孩子的成長,父母教育責任最大。
若他們無法改變自己的觀念與教育方式,即使這對老人能健康活到100歲,也不過是在重復自己的錯誤,重復制造被自己“傷害”的新孩子罷了。
在這方面,朱喆一家便是現成的案例。
朱喆父母無力撫養三個孩子,但他們并不擔心,有勤奮的大女兒在前面撐著,他們便能肆無忌憚的將撫養年幼子女的責任甩給對方。
這一決定,不僅給朱喆造成了情感傷害,還養廢了一對小兒女。
靠“姐”教育觀眾的長期灌輸,讓一對小女兒將長姐當成了無所不能的父母,上學要求她負責,工作要求她負責,結婚買房也要求她負責。
長姐如母,可長姐既不是母,母親也不應該一輩子都要為子女犧牲,她有自己的生活,她需要為自己的生活負責,而不是成為弟妹人生的“工具人”。
我們應該堅持的是傳統美德里的愛護與感恩,而不是壓迫與吸血,希望未來能少點朱喆、露西,如果不幸成為她們,便要努力掙脫所謂的親情枷鎖。
因為親情這個東西很神奇,當我們遇到時,需要相互維系,珍惜這份感情,當我們注定無法擁有時,保持自己那部分義務即可,莫對情感過多期待。
吸血家族?葉蓁蓁與余初暉不同命,卻同運
葉、余兩個在第四季似乎不太討喜,余初暉的表演沒有征服觀眾,葉蓁蓁的愛情線則顯得拖拉,她的故事,完全可以稱為“戴家奇葩故事”。
一家三口,沒一個正常人。
戴父戴母偏激又熱愛內斗,相互打架殃及兒子與葉蓁蓁,待到第五季,被老公坑到一無所有的戴母,甚至直接教兒子如何吃絕戶,吸血葉蓁蓁一家。
就……血壓表都要爆了好嗎?
但與戴家父母的奇葩相比,七話覺得更讓人敬而遠之的其實是戴維,他是原生家庭下的受害者,值得同情,卻不是一個值得選擇的戀人,缺乏擔當。
這不是因為他有一對可怕的父母,而是戴維本人,既要還要。
明知父母是什么樣的人,明知他們對女友家庭的算計,卻不敢真正面對家庭的骯臟,表面上永遠與女友站在一邊,真誠又透明,并沒有任何欺瞞,真心愛對方。
實則,他還是把壓力轉給了女友一家,只要他不徹底斷了父母的念頭,便不可能讓葉蓁蓁一家逃脫自己家的算計,從這方面再來看他的真誠,就相當虛偽了。
葉蓁蓁認為婚姻是兩個人的事,所以一直沒被戴維父母的奇葩嚇退,但她忽略了一個問題,如果自己的戀人離不開父母的情感綁架,就不可能只是兩個人的事。
葉是被男友家族吸血,只要放棄愛情她便能逃過一劫,余初暉則是被原生家庭吸血,因為原生家庭太過糟糕,讓她面對優秀的愛慕者時,下意識自卑逃避。
不過,七話覺得余初暉的故事線在第四季已經接近尾聲,能影響她的人基本都解決了,對她來說,只余下最后一步的跨越:從原生家庭的陰影中徹底走出來。
這對自信樂觀的余初暉來說應該不是太大的難事。
相對來說,葉蓁蓁、露西、朱喆、何憫鴻的故事更讓人血壓飆升,狗血都集中在了真正的收官季,第五季劇情的狗血與氣人指數,僅看預告就很不簡單。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