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的輿論風向流行“小題大做”,在最新一期《跑男》中稱“女生是累贅”的李晨就不幸中招了。
雖然秒慫的大黑牛很快在微博道了歉,表示之后一定謹言慎行,可由此而引發的爭議并未停息。人們對這件事情的討論也早已超過了“譴責李晨or替李晨喊冤”本身。
(資料圖片)
并不是公開道歉就能讓所有人滿意,網上流傳著另外一種聲音——“在比拼體力的游戲中,多數女性的確不占優勢,承認兩性在宏觀及客觀上的差異化,有問題嗎?”
這個倒是有點道理,譬如中學上體育課時,男生跑1000m,女生跑800m,這200m的差額正是基于男女在體力上的天然差別而設置的。
但私以為,這并不能成為堂而皇之稱“女生為累贅”的理由。
首先,累贅是貶義詞哎!
一上來就給人貼負面標簽,這屬實不太禮貌吧?
就好比,我從鄉鎮的學校轉到了市里的學校。此前居于窮鄉僻壤,地鐵沒坐過,游樂場沒玩過,大型書店也沒逛過,俺可能確實眼界比較淺,整體的言行舉止比較土,但你不能因此就一上來喊我“鄉巴佬”吧?這是在打擊我融入新環境的熱情好吧?
直接稱女生是累贅也是同樣道理,她們可能確實弱一些,但可能內心底不想偷懶、不想靠人,還想卯足了勁兒拼一拼,可你直接給人頭上扣一盆涼水,難免會影響她們的奮斗熱情,本來能做到80分,結果只做到了60分,看起來好像真成了累贅,最終凸顯了力大如牛的您自己。
所以請問,一句“女人是累贅”,到底是在客觀描述事實,還是在不經意間先入為主,用預言導向結果?
要知道,人是一種很容易被暗示的動物,很多女生在上學的時候都聽過——“剛開始女生成績好,等上了高中男生就會后來居上。”現實中能舉出不少“確實如此”的例子,但到底是真的有某種科學上的必然邏輯,還是雙方在接受反復暗示之后做出了下意識的選擇呢?
客觀上的性別差異難以改變,但我們尚可在“強化弱者之弱”和“鼓勵弱者”之間做出選擇。
另外一點,宏觀上的普遍差異并不能抹煞個體之間的例外。
就是說,女生體力的整體上限或許要低于男性,但把任意一對男女拎出來,女生的身體素質未必弱于那個男生。所以一個男性在未作任何考證的情況下說“女生是累贅”,多少有點以性別優勢自恃的洋洋自得。
事實上,大部分男性內心深處都會有這種性別優越感,不信,你指著一個身材矮小瘦削的男生,說他是累贅試試,他大概率會因感到被冒犯而生氣吧?
記得有一個節目,嘉賓是女飛行員宋寅,她也是第一代女搜救機長,工作賦予她的不止英姿颯爽的外表,還有實操中的種種困難與重重風險。然后同為嘉賓的一位男性專家(忘了是哪門子專家)就開始“憐香惜玉”了,巴拉巴拉說了一大堆,大意就是——“如此危險的工作,應該讓我們男人上,不能讓你們來受這份罪。”
就,看似是心疼對方,其實本質上跟“女生別太拼,做輕松工作就好”是一個道理,暗藏貶低和誘導,企圖以溫柔的枷鎖讓她們自動放棄挑戰與拼搏的資格、乖乖居于遠離核心資源的附屬位置。
尤其是那句“應該讓我們男人上”,雞賊與自大一覽無余。
俗話說“能力越大,責任越大”,人姑娘都已經經過重重考核、能夠很好地勝任這份工作并且已經在崗位上做出突出成績了,而您,身材矮小,大腹便便,近視眼鏡片大又亮,看起來年紀也不小了,憑什么覺得僅僅因為自己性別男,就可以替專業人士沖鋒陷陣?
是,不是所有的女性都有宋寅那樣的身體素質,可您,跟男飛行員之間,也是同樣有差距的好吧?
性別優勢并非絕對,與其不由分說地以刻板印象劃分你我,還不如回歸具體的環境,關注具體的人和具體的自己。“她們”不能代表她,“他們”也不能概括他。
以上,就是我的個人觀點,隨口說出“女人是累贅”,就是自帶下意識的居高臨下,就是散發著性別優越感,就是暗含對女性群體的蔑視與不尊重。把“司空見慣”之下的不對勁拎出來,新的“約定俗成”才能逐漸形成,想要除舊布新,就必然要經過“矯枉過正”和“小題大做”。
那么,我也想聽聽大家的觀點,覺得“過分解讀”請扣1,覺得“李晨冤枉”請扣2,并且請說出你的理由。來呀來呀,評論區杠起來呀!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