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葉秋臣
(相關資料圖)
其實很早就買票去看完了電影版《灌籃高手》,但卻拖到如今才下筆寫影評。
總體而言,葉秋臣的觀后感是很復雜的。
我認真捋了捋思路,大概可以將此文分為三個部分來談。
第一,談談動畫。
《灌籃高手》的影響力,已經遠超過了一部動畫片的程度。
你可以看到,國內任何一檔與籃球標簽掛鉤的綜藝,BGM總會選那首主題曲。
音樂響起,全場歡呼。
激動的并非綜藝節目的內容,而是這首歌曲召回了童年記憶。
一個湘北籃球隊的故事。
最早看《灌籃高手》的時候,盡管那是一場已知結果的比賽,我卻依然看得熱血沸騰,甚至明知會輸也要打賭拼個高低。
重點不是誰能贏,而是我要支持湘北。
我太希望湘北可以場場贏球,并且成為一支戰無不勝的隊伍了。
夢想是稱霸全國的赤木剛憲,外線命中率神準的三井壽,速度和敏捷度超群的宮城良田,帥氣愛犯困但對籃球執著努力的流川楓,以及天賦異稟但大腦缺根筋的櫻木花道。
他們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籃球故事。
其中人氣最高的,必然是流川楓和櫻木。
電影版剛上映時,就因為他倆的戲份太少遭到了詬病。
足見觀眾們的期待值。
如何評價流川楓和櫻木花道?
若合作的話,無敵的存在。
先說流川楓吧,也是我當年最喜歡的人物。
其實明顯能看出,流川楓家庭環境是非常優越的,他出國打球的計劃就能猜到幾分。
流川楓知道自己即便上課睡覺不學習,未來的日子也不會過得太差。
唯一在課業上努力的時刻,就是因為學校要求期末考試掛科太多的人不能參加全國聯賽,所以流川楓只能惡補功課,那是他為數不多的學習畫面。
當年,好多妹子都喜歡流川楓。
單純覺得他夠帥夠酷。
長得帥,打球也帥。
但我最初喜歡流川楓,除此之外還有另外一個重要原因。
對于喜歡和熱愛的事情,流川楓幾乎可以傾盡所有。
然而那些妹子們,只看到了他打球有多帥,卻忽略了流川楓在場下拼命訓練的模樣。
為了籃球,他可以付出所有。
坦白講,流川楓的身上有很多缺點,概括來說就是“除了籃球,其余無聊”。
如果不是籃球,流川楓的人生或許會在一種被安排中度過,籃球場上自然也少了這樣一個超級新星般的存在。
那將是一個非常大的遺憾。
人這一生的精力,實話實說非常有限。
能夠找到一個可以為之奮斗一生的夢想,其實很幸運。
我一直認為,流川楓的另一個幸運,是遇見了櫻木花道。
激發了他的斗志。
其實櫻木是誤打誤撞進入籃球這個領域的。
當初被甩太多次,見到赤木的妹妹晴子一見鐘情,為了追女仔才開始接觸這項運動。
TV版的晴子確實驚艷,陽光可愛又有元氣。
倘若出場就是電影版里這個糟糕的造型,估計就沒有櫻木加入籃球隊的故事了。
櫻木常說自己是天才,他的確是一個天賦型選手。
換句話說,如果晴子是其他體育社團隊長的妹妹,櫻木也都會獲得出色的成績。
學習吸收快,體力值爆表,自信心超標,彈跳力一流。
因為進入籃球領域時間太短,櫻木經常會鬧出很多笑話來,也為整部動畫貢獻了最多的笑點。
但隨著與籃球接觸變多,他開始變得真心熱愛上這項運動。
最初櫻木討厭流川楓,是因為晴子的單戀,他處于吃醋和較勁的狀態。
后來做了隊友&對手,更多的則是聚焦在籃球的比拼上。
我一直覺得赤木是沒啥籃球天賦的,雖然水平也不賴。
他靠的是身體條件和獲勝信念,加上資歷和體形擺在那,自然成了隊內的核心支柱。
但大猩猩的弱點很明顯,從TV版到電影版都是一樣。
他的抗壓能力偏弱,在重要的內線沒能發揮預期優勢,就會讓球隊陷入被動的局面。
湘北在沒有迎來流川楓和櫻木之前,三井也沒回歸,都是靠宮城傳球給他,靠著身體在內線得分,方式非常單一,很容易被看穿進攻套路進行針對防守,獲勝希望渺茫。
一旦赤木心情復雜,在場上腦子開始轉不動,比賽就進入危險狀態了。
好在湘北迎來了櫻木。
櫻木的存在,搶籃板的能力很好地補充了大猩猩的“溜號”狀態,又能活躍隊內氣氛,即便落后很多也能一瞬間給大家打上巨量雞血。
而木暮的存在,雖然也有超級高光時刻,但大多數情況下基本就是一號板凳的作用,五個首發有誰狀態不對,他立刻頂上打一會兒。
宮城良田,說實話在TV版里的戲份確實不多。
除了他喜歡彩子,以及同櫻木組成一樣是為了愛情在打球的難兄難弟外,觀眾對其家庭和背景幾乎一無所知。
不過,這一切都在電影版《灌籃高手》中被補齊了。
第二,談談電影。
大概是看到電影后四分之一的時候,我坐在電影院里,捂著臉哭得稀里嘩啦。
最可怕的,是我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哭什么。
眼淚就是那樣不受控地嗖嗖往下流,根本停不下來。
很多人不理解,為什么電影版要選擇以宮城的主視角來拍。
為什么選擇宮城做主角?其實原因很簡單。
在湘北籃球隊里,宮城是那個沒有被補全故事的遺憾所在。
即便井上認為青春注定有遺憾,但他也在竭盡全力去補足某些遺憾。
不知道為什么,我開始越來越喜歡有遺憾的青春,這是過去的自己怎樣都想象不到的。
TV版里赤木已經給了足夠的篇幅,而且他本人不論是家庭成員還是過往經歷,可延展新故事的空間真的不大。
三井曾經是個問題少年,他跪在安西教練面前說“教練,我想打籃球”。當初寫他的回歸,已經交代了很多的人物背景,再加上他和赤木馬上畢業了。
流川楓沒什么好展開的,他腦袋里只有籃球,帥的確是帥,但拍不出大量素材的豐富內容。
櫻木花道,還需要展開嗎?他作為TV版的絕對主角,觀眾了解程度也很透徹了。
排除法下來,也只剩下了宮城。
他的故事,屬于TV版的一種遺憾。
宮城的成長歷程,有點像《棒球英豪》。
都失去了重要的親人,也都為了親人和自己都熱愛的運動不懈努力。
《棒球英豪》和電影版《灌籃高手》也因此有了比較相似的內核。
這倆IP連同《足球小將》一起,被稱為日本運動漫畫的三大巔峰。
可見,能夠被喜愛的運動題材,都是有“套路”在的。
對于TV版的《灌籃高手》而言,大結局里觀眾一直有個遺憾,就是全國大賽遲遲沒來。
如今,已經通過電影版補齊了。
赤木水平線穩定,三井體力和技能點一如既往,流川楓和櫻木都在不停進步,宮城受限于身高原因一直不溫不火。
但宮城在場上的作用不容忽視。
不看籃球的人,大概不懂為啥搶籃板的人重要,組織進攻的人也同樣重要。
他們覺得只有將球放進籃筐里,得分了才是英雄。
但誰說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
沒有優秀組織能力的進攻思路,再厲害的隊伍也會打成一盤散沙。
沒有搶籃板的能力,砸不進去的球永遠是對方下一輪進攻。
山王自然不打無準備之仗,他們摸清楚了湘北的路數,自然要利用自身的高度優勢來壓榨宮城的空間。
站在對手的角度上,此舉非常合理。
面對如此的強者,湘北開局打得還算順暢,但隨后就迎來了大比分的落差。
整場比賽,他們幾乎都在追逐分差。
每每到了關鍵時點,就插入一段籃球手背后的故事片段。
通過剪輯,拼成了這場《全國大賽篇——湘北VS山王工業》。
如果單獨拍比賽內容,可能一半的時長或許就夠了。
但井上似乎并不想讓電影單純只是幾集TV版的組合而已,于是他放棄了過去動畫的敘事模式,而是改用了電影的手法,令劇情時而緊張激烈,時而徐徐道來,節奏掌握得很棒。
畫風雖然有改變,但不至于換到你認不出具體人物的程度,違和感不強,接受能力尚可。
而且大銀幕就是會讓人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熱血和青春的力量,噴涌而出。
真好。
第三,談談籃球。
好多人問,電影版《灌籃高手》配得上豆瓣9分左右的水平嗎?
那些打低分的人自然不明白,那不僅僅只是一部電影而已。
高分的是情懷,是青春。
我知道,并非所有人的青春里都有《灌籃高手》,所以看過后覺得這是一個虛高的成績。
但作為一個以此為籃球啟蒙并愛上看籃球的人,9分還遠遠不足以表達我們對此片的喜愛和感動。
可能10分都不夠吧,畢竟青春無價。
我是2003年開始看NBA的,至今剛好20年。
在看籃球的時候,我會切換成一個與平時完全不同的狀態,沒辦法保持完全的冷靜和理智。
(同我一起看過球的朋友們都懂哈哈哈)
很多新朋友可能不知道,葉秋臣一直都是勒布朗·詹姆斯的粉絲,到現在也剛剛好是20年。
詹姆斯和籃球陪伴我走過了一段最需要力量的時光,是這個運動員和這項運動成為那些難熬日子里最亮的光。
最近湖人VS勇士,總讓我想起很多年前。
吼,他們也老了。
我也不再年輕了。
不知道自己還能再看幾年籃球,可能等詹姆斯退役就不再關注了吧。
坦白講,我不太喜歡現在的NBA模式,越來越商業化,追逐得分弱化防守,比賽可看性變差了很多。
常規賽的排名根本代表不了實力,所以黑八也覺得沒那么稀奇了。
要不是詹姆斯還在,似乎真的不想關注了。
廢話了一些這樣的籃球心態,其實是為了寫電影版《灌籃高手》最重要的一段觀后感。
影版中,櫻木為了救球飛了出去,整個人砸在了地上。
背部受傷,依然帶傷繼續上場,和流川楓精彩配合拿下了比賽的勝利。
兩人的世紀擊掌,看得我熱淚盈眶。
櫻木救球那一刻,讓我看到了打籃球人最原始的欲望,就是籃球本身。
只要還有機會,就飛身救球,不計后果。
但為了一場比賽從此毀掉自己職業生涯的行為,有多少籃球人可以真正做到呢?
現在籃球人的腦袋里,都是各種得失取舍的計算。
但櫻木在飛出去的那一刻,他沒考慮那么多。
過往他也飛過,腦袋還被砸出過許多大包,但都沒事兒。
但這一次不同了。
他真的沒有再上場了。
雖然全員拼盡全力贏下了山王,但湘北的代價也很慘重,櫻木的背部受傷也無法繼續后面的比賽。
就這樣,屬于這一支湘北籃球隊的故事結束了。
赤木和三井都是三年級,他們畢業后終究要離開。
宮城變成了新隊長。
其他人,各有歸宿。
即便遺憾止步,但他們贏了山王工業。
那可是山王,超強的球隊,不敗的冠軍,籃球的神話。
所以,湘北,沒輸。
我們,贏了。
文/葉秋臣
———————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葉秋臣)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抄襲必究—歡迎轉發評論—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