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里有很多經典的臺詞,這些臺詞背后都有特殊含義,所以,局長特意精選出10句經典臺詞,為大家盤點下。
N0.01
你不知道你,所以你是你;如果你知道你,你就不是你了。
(相關資料圖)
這句話是丁元英對芮小丹說的,也可以說是全劇最深奧的一段話。一個人會成為什么樣的人,完全取決于他自己的認知,即便將你現在的記憶清零,讓你回到十年前,你依舊會做出同樣的錯誤決定,因為你不知道你,所以你才會做出同樣的選擇。一旦你認識了自己,可以從一個觀察者的視角審視自己,那么你就不是你了,這時你會意識到自己的對與錯,甚至會做出相應的調整。
從命運的角度來說,一個人如果預測到未來的命運,那么未來的命運一定不會存在,因為人會下意識的改變自己的命運,從而規避一些災禍。因此,未來的命運是不確定的,是一種閃爍不定的糾纏態,如同薛定諤的貓,總會因人的觀察而坍縮。同樣人生也一樣,如果你知道你,并能觀察你自己,那么你原來的命運必定坍縮,從而形成一種全新的命運,那么你就不再是你自己了。
N0.02
悟道休言天命,修行勿取真經。
悟道是一種明性,修行是一種戒律。佛學總會說「輪回」和「因果」,也就是修行悟道是一種生生世世的輪回,有些人看一遍就能領會經文,而有些人看一輩子,也無法讀懂經書,說明前者具有慧根,這種慧根是因為前世修行的結果,是一種隔代的因果關系。但是這兩句話否定了佛學的「輪回」和「因果」,它提出修道之人,沒必要談論「輪回」和「因果」,每個人都有「自覺」的可能,只要一個人愿意自悟,就有「自覺圓滿」的機會,不管這人上輩子干了什么惡事,都與這輩子無關。
同樣,修行是一種戒律,企圖通過這種戒律約束本我,本就是「著相」的表現,成佛只要靠「悟」,也是一種明性,而非一種戒律,所以修行之人,就不要談取真經了,通過修行也無法達到「覺性圓滿」的境界。
N0.03
道就是規矩,既有所能就必有所不能
這里的道并非天道,而是一種人建立的規矩,這種規矩是具有兩面性的,也就是它并非是完美的,但凡能達到一種目的,必然無法達到另一種目的。比如林雨峰想要除掉丁元英,如果他真正通過非常規手段達到目的,但無法消除這種手段帶來的隱患,也就是知情者是他永遠也無法隱瞞的事,隨時能會把他拉入萬丈深淵。其次別人也可以通過這種手段,要了他的命。所以說,這種規矩有它能辦到的事,也有它無法辦到的事。
N0.04
忍人不能忍,能人所不能。
這句話的字面意思很簡單,就是要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做常人難以做到的事,只有做到這些,才能走出非尋常之路,這也是一種通往窄門的方法。
N0.05
佛乃覺性,非人,人人都有覺性,不等于覺性就是人。
要想成佛,必須先具有覺性,也就是佛學所說的慧根,但是光擁有覺性是不夠的,必須達到「覺性圓滿」的境界才行,也就是說,佛是一種覺性,覺性卻不是人,即便人擁有了覺性,只是初級覺性,這種覺性是一種「自覺」而已。每個人都能擁有覺性,但不等于覺性就是人,說明覺性是成佛的充分不必要條件。
N0.06
有道無術,術尚可求也。有術無道,止于術
道和術的關系是皮和毛的關系,毛發依附于皮膚,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有術無道,也就是只有毛發,沒有皮膚,這樣的毛發是死得,也是難以長久的,所以說,有道無術的人,遲早都有機會學會術,但是有術無道的人,他永遠只能停留在術的層面。
N0.07
殺富富不去,救貧貧不離。救主的文化唯救主可說,救主不是人,是道,得救不是破了戒的狼吞虎咽,是覺悟。
殺富濟貧只是一種人為的干涉,而非自然規律,并不能對貧富差距根治。要知道,貧富差距是由社會制度和文化決定的,如果無法改變它的底層邏輯,做再多的人為干涉,都是徒勞無功的人。因此,你殺再多的富人,救再多的窮人,都無法徹底消滅富人,因為游戲規則的存在,富人會源源不斷產生,窮人也會不斷形成。
同時富人是依仗一種「強勢文化」生存,簡而言之,就是按照事情客觀規律辦事;而窮人是依賴于「弱勢文化」生存,他們的一生主打一個「靠」字,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甚至將來會靠救世主,而救世主根本不存在,所以他們只能追隨強者,從來不會想著自己才是自己的「救世主」。
N0.08
如果我的能力只能讓我窮困潦倒,那窮困潦倒就是我的價值。
這句話是芮小丹說的,它是芮小丹對自己的感悟,同樣也適合所有人。說明人要有自知之明,要知道自己的能力大小,以及認知境界,而不能盲目去干一些不適合自己的事,人的一生必須領悟一件事,那就是自己到底是「跟隨者」,還是「引路者」,一個跟隨者一旦做了引路者的事,他的人生會十分慘,猶如劉冰的悲慘結局。如果一個引路者做了跟隨者的事,他的人生一樣會十分壓抑,一生郁郁不得志,很難大有作為。
N0.09
一個人只有自己覺到悟到了,他才會真正的去行動,才真正的擁有那個動機。別人說的都是假的。
這句話看似簡單,實際很難領悟,人常說,知道再多的道理,都無法過好一生,那是因為他們的知道是假知道,他們的認知是假認知,所以指引他們行動的思想,也是有偏差的思想,這也是他們無法做成事的根本原因。
一個人覺悟到的東西,是融入他血液的東西,而非死記硬背的大道理,那些覺悟的東西,必定背后一段屬于自己的故事,是從經歷中淬煉的真知。人們一般學到的知識,只是一種原料,只有經過釀造的酒,才是真正的覺悟出的東西。
N0.10
當生則生,當死則死,來去自如。
生離死別是人生的常態,一個人無論處于什么狀態,都是由他存在的必要條件構成,所以生死只是一種自然規律的顯化結果。人的誕生是由各種緣分形成,緣起則生,緣滅則死,由于構成人存在的條件消失了,所以人也就會死亡,如果將來構成這個人存在的條件,人也會以另一種形式誕生。
人一旦明白這些客觀規律,就不會執著于生死的執念,也沒有必要對抗這些規律,應該坦然接受這些規律。芮小丹就是這樣的人,當生則生,當死則死,從不貪戀在人間的歡樂。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