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從漫長的季節說起
《漫長的季節》上映后,受到全網觀眾一致好評。高達9.4分的豆瓣評分,無數小伙伴在線下爭相安利。
然而這兩天,有朋友偷偷告訴我:你知道嗎,《漫長的季節》里用了大量特效。筆者一臉不可思議地看著他:一部家庭劇情電視劇,你告訴里面有特效?蒙誰呢?
【資料圖】
但看完騰訊對導演的一段采訪,我意識到自己錯了,原來特效可以這么逼真。
《漫長的季節》故事背景發生在東北,但拍攝地卻在云南,恰好是中國國境線的兩端。這意味著自然地理和風土人情都有著巨大的差異,對拍攝形成了巨大挑戰。
比如昆明有一些植被,屬于亞熱帶地區專屬,一旦出鏡就是穿幫。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導演辛爽請來了特效組。他們把所有不符合背景環境的植被全部包上藍布,接著通過電腦后期把這些植物全部做成黃綠相間,塑造出東北地帶的自然環境。
因為檔期和地理條件限制,昆明無法在短時間內種出很高的玉米。導演果斷決策:去往更南邊的西雙版納,這里溫度更加濕熱,更有利于玉米的快速生長。終于在美術組的細心設計下,一片比人還高的玉米地呈現在觀眾面前。
說實話,如果不是導演親自披露,作為普通觀眾的我們,很難想象這些稀松平常的細節竟然是由電腦特效完成。古人云“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或許說的正是這種情況。
《漫長的季節》的成功,不禁讓人想到一個問題:影視特效究竟為何而生?
02.辣眼睛的五毛特效
曾幾何時,特效從一個“高大上”的存在,變成了貽笑大方的“垃圾”。粗制濫造的效果,偷工減料的配置,侮辱智商的畫面,在影視劇里層出不窮。它們被廣大網友冠以“五毛”二字,寓意為“五毛錢就能做的出來”。
影視劇《風中奇緣》里有這樣一個鏡頭,女主坐著馬車進城,能看到四周都是行人。第一眼似乎沒什么不妥,可之后越看越奇怪。
沒錯,石板路上的行人都是游戲人物,壓根不是真人。導演用了一招“移花接木”,把不知道什么游戲里的人物模型扣了下來,再安到影視劇里。也難怪他們走起路來連影子都沒有,跟阿飄一樣,導演看完難道不害怕么?花點錢請群演就這么困難么?
《大話西游3》里王一博飾演的紅孩兒,正在準備施法“三昧真火”。但施法的過程震驚了所有人:只見紅孩兒騰空而起,爆錘的自己鼻子后噴出一灘灘紅色粘稠液體,又如天女散花般從天上落入地下。我嚴重懷疑紅孩兒昨天晚上是不是辣椒醬吃多了上火,好巧不巧又得了重感冒,噴出來的鼻涕都紫紅紫紅的。
平心而論,三十年前的《西游記》特效都比它逼真,這畫面簡直是把觀眾的智商按在地上摩擦,用最敷衍的態度,做最虛假的宣發,來騙來偷襲觀眾,難怪當年很多朋友走出電影院嘴里狂飆“三字經”。
當然最離譜的非《虎媽貓爸》莫屬。一家人要去農場,結果農場的畫風是這樣的:碧藍的天空與綠色的草原“融為一體”,遠處的花海與近處的向日葵“交相輝映”。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風景與人物的畫風根本不在一個頻道上。
這完全就是《天線寶寶》劣質版好吧!別人好歹是實拍,這個特效背景板可能連5毛都用不到,隔著屏幕都能聞到一股濃濃的塑料味。質量上乘的劇,硬生生被這一出奇葩特效拉低了評分,難道全中國都找不到合適的農場拍攝?
03.也不乏優質特效
然而,中國并不缺優秀的特效師,更不缺會用特效的人。
《流浪地球2》里,郭帆導演構建科幻特效驚艷了所有人。36000公里高的太空電梯,從地面點火的那一剎那起,到直插云霄停泊空間站為止,長鏡頭一鏡到底,沉浸式體驗太空之旅,有遠景有特寫,每個人看完都直呼過癮。
負責人周建敏表示:《流浪地球2》里幾乎每一個鏡頭,都經過了五到十次的修改,一些重要部分甚至經過二十多次的打磨。據不完全統計,全電影共有3000多個特效鏡頭,1000多個面部特效。這意味著整個團隊光鏡頭就至少經過了3萬多次研討。
《妖貓傳》里的特效同樣精彩。當兩位舞者入鯉魚般從瑤池里騰空而起時,當貴妃蕩著秋千望向千里江山時,當整個大唐盛世被以詩意山水畫的形式呈現在觀眾面前時,有多少觀眾高呼:我心里的大唐被他拍出來了。
這有賴于導演陳凱歌的大手筆投入。為了構建唐長安城,陳導提前6年,耗資12億人民幣打造了一個占地面積600畝的仿古城池,而整部電影的前后總投資更是超過30億。
毫無疑問,國產影視不是拍不出優質的特效,到底哪里出了問題?
04.特效背后的本質
我們首先要明確,特效必須為影視劇服務。根據影視劇的題材不同,特效所占的分量不同。
如果是仙俠、科幻一類作品,作為服化道一環的特效就非常重要。因為特效和故事劇情緊密相連,哪怕是條件遠不如今的86版《西游記》,楊潔都找來了全國唯一一臺能做剪輯和后期的攝影機,最大可能地還原仙家場景。
反觀后來的一些導演,他們在拍仙俠、奇幻作品時,寧愿用大把的經費請天價明星吃流量紅利,都不愿意花錢花經歷打磨增加鏡頭感的特效,屬于弄不清主次,本末倒置。
而在一些都市,生活類影視劇,特效的地位雖然有所降低,卻依舊是增加“代入感”和“真實感”的好手。就像《漫長的季節》,如果云南的植物長到了東北,便會給人違和感。沒錯,此時特效的作用不再用于“增添酷炫”,而是用于“潤色細節”。讓觀眾看不出特效,如此我們才能稱得上一句“導演有心了”。
所以,特效表面上是一種銀幕手法,暗地里代表著導演對作品的態度。如果一部影片劇情稀碎而特效精良,或許是導演能力出了問題。但如果一部影片劇情和特效都不忍直視,他可能壓根在敷衍觀眾。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