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晚上好,我是十年。
(資料圖片)
有些事物的誕生、爆紅,是一種必然的結果,因為它們是時代的產(chǎn)物、是對當下的捕捉,而2011年橫空出世,一經(jīng)開播就取得現(xiàn)象級關注和討論的英劇《黑鏡》,便正符合著這番天時地利人和的成功理論——
彼時,適逢全球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手機上網(wǎng))社交平臺(臉書,推特,微博)及3C產(chǎn)品(拍照手機,手提電腦,平板等數(shù)碼產(chǎn)品總稱)相輔相成,三位一體的配套爆發(fā)期。
而像《黑鏡》這樣一部主打科技腦洞、探討互聯(lián)網(wǎng)生態(tài)的概念類獨立短片劇集,從題材內(nèi)容部角度、實際生活體驗互動角度(所謂黑鏡就是我們的每天面對使用的各式屏幕)觀眾自發(fā)傳播包括早期自媒體營銷角度,都可謂踩中風口,乘風破浪,火爆開來。
39萬人評分,綜評9.4
當然,外部因素之外,打鐵自身硬的故事,是它走紅的關鍵,以堪稱萬惡之源的首季首集故事「國歌」為例,編導將噱頭懸疑元素和科幻社媒議題進行了完美融合:
它講述了恐襲份子通過綁架英國王室公主,向宣誓對國效忠的首相喊話提出“您若電視直播與母豬交配即可解救公主”的變態(tài)條件,如此瘋狂局勢,舉國上下皆是卷入這起綁架,首相被權位義務綁架,公民輿論綁架首相屈從。
而當滿口家國至上的首相被迫執(zhí)行獸*交時,此前呼吁全民閉眼以示尊敬的民眾卻仍難掩齷齪,守時觀看……
而既諷刺政客也諷刺民意的此故事,實際上是對中世紀馬背上的戈黛瓦夫人的現(xiàn)代演繹,其反映了科技降低了人心的作惡感——
相傳為民請命的戈黛娃夫人,甘愿接受權貴提出的‘裸體騎馬游街,換得民眾減稅’的挑戰(zhàn),而在她游街當日,民眾閉門不出,閉窗不窺,以示對其犧牲的尊敬,然而換做如今的科技時代,躲在黑鏡屏幕后面的我們,卻往往因這份介質和隱身性,縱容自己直接間接剝削施害,網(wǎng)暴如此,窺視也是如此……
馬背上的戈黛瓦夫人
從2011到2023,一晃十二年過去了,每集每季故事均為獨立的《黑鏡》劇集期間經(jīng)歷從最早的BBC電視臺三集片的制式,轉投到流媒體霸主網(wǎng)飛(Netflix)打包放送,盡管編劇主創(chuàng)始終是查理·布魯克,但也不免遭遇質量下滑的批評。
與此同時,現(xiàn)實科技和網(wǎng)絡生態(tài),也變得更加復雜、嚴峻,甚至超越腦洞故事的魔幻、悲恐。
時隔四年,《黑鏡》第六季攜全新的5則故事,眾望歸來。
然而,劇迷將會發(fā)現(xiàn)從故事性上,這可能是最不《黑鏡》的一季,科幻腦洞感被弱化了,但它對“黑鏡子”這一概念性道具也好、載體也好的詮釋和諷刺一點沒少。
廢話少數(shù),讓我們開箱驗貨,欣賞一下新季故事又探討了哪些鏡像現(xiàn)象、拓展了哪些鏡像話題——
《黑鏡 第六季》
Black Mirror Season 6
故事一「我,糟透了」
眾所周知,當我們下載一款APP軟件,都面臨著出讓隱私權,換得功能使用權的境況,而是否同意“訪問您的話筒、攝像頭”的授權書,幾乎無人審閱看完就草草簽下。
本集故事設定展示的便正是一個,無形出賣自己肖像權、改編權的女子,被無良科技公司巧取盜走自己的“聲音”“臉”包括一切“親身經(jīng)歷”——
我們普通人難免會幻想自己要是電視劇的主角就好了,但當和男友躺在沙發(fā)女主,點開一部流媒體新劇,猛然發(fā)現(xiàn)自己竟是戲中主角,而上演的所謂“劇情”竟都是自己現(xiàn)實生活中最不齒一面時,她是懵逼恐慌的,覺得自己是被扒光的,生活也隨即被毀。
因為她去看心理醫(yī)生的談話、與前任藕斷絲連的秘密,都被公之于眾了,她的同事和現(xiàn)男友,都知道她為人的不堪與欺瞞……
這是怎么一回事呢?其實就像我們說的,女主在不知覺情況下,把自己給授權出賣了,科技影視公司,將她的形象和隱私自動合成了真人秀。
而且為了收視率,特意找來一位影星來扮演她(以女主為原型、保留女主一切特征,普通觀眾當吃瓜劇,但女主本人和所有認識她的人,都能一眼認出、窺視出,這“演的、揭的”是女主的老底兒啊,而這就足矣毀掉當事人的生活)
被暗算的女主面對白紙黑字的霸王條款和大公司強大的法務部,毫無還手之力,自救的她只能寄希望于扮演她的女星罷演,停止這出鬧劇。
既然我做什么,女星就照著演什么,那女主索性就想出在教堂婚禮上當眾拉屎的騷操作,逼得女星辭演。
果然,因“拉屎事件”被群嘲的女星現(xiàn)身來找女主算賬。
但事實上,女星交代她自己也是受害者。
原來啊,她也出賣了自己的肖像權,不同的是她是主動的,為了貪圖“不起床也能掙錢”,她將“臉”的版權租售各類影視公司,通過合成技術,電影公司分分鐘就能用這張臉,拍演八百部戲。
得此教訓的女星,也深感個體面對資本,毫無主動被動之分,人人都不可避免失去對自己的控制權。
兩個不服輸?shù)呐?,一拍即合,喬裝殺入科技公司總部,試圖刪除后臺數(shù)據(jù),奪回自我,但隨之迎來又一反轉,程序猿告知她倆,事實上,他們自身和他們所處世界都是虛幻的,因為她倆沒意識到,自己是劇中人物,是“一級劇情”。
即:她倆也都不是真正的本尊,而是套娃般的,通過真人秀發(fā)覺自己被復制演繹的復制體,她倆在虛擬世界苦惱,她倆本尊在真實世界苦惱,真可謂應了那句:
“你以為你是三維的(真實的人類世界),其實你是二維(人造筆下的二次元世界),你以為比對手站的高一層,其實人家在大氣層”
而最終,不向黑惡勢力妥協(xié)的倆人,寧愿犧牲不復存在,也要砸毀她們所處的虛擬世界的服務器,解脫無限復制,也終結現(xiàn)實世界,自我本尊被權益勒索的窘境,還世界一個清凈!
不得不說,這則腦洞精彩的故事,對我們當下所處的科技社會,非常有警示意義,它絕非危言聳聽,只是程度和水平?jīng)]有達到腦洞級別,但如今我們手機內(nèi)所上演的“精準廣告”“換臉AI”等現(xiàn)象完美符合類似剝削的邏輯。
故事二「小鎮(zhèn)懸案」
本集故事最大特色就是采用了戲內(nèi)戲外三層元敘事(meta narration)技法——
第一層元敘事,設定下故事和人物的背景,講述攻讀影視編導專業(yè)的男主攜同窗女友,假期回鄉(xiāng)探母,在男友寡母的憂郁中和男友發(fā)小的咋呼中,女方得知了這座風景如畫的小鎮(zhèn),曾是一座旅游圣地,但十多年前,開始陸續(xù)有打卡游客離奇失蹤。
真相是所有的受害者,是被小鎮(zhèn)居民中的一名變態(tài)殺人狂,綁架囚禁虐殺,而男主身為警察的父親在偵破罪案上門抓捕時,不得以射殺了與之交火的變態(tài),自己也中彈了,住院療愈期間,傷口感染病菌,算是間接因公殉職。
發(fā)小的家族酒吧,受事件影響,苦苦支撐,瀕臨倒閉
媽媽難以釋懷丈夫被兇手間接害死
第二層元敘事是建立了動機和行動,講述敏銳察覺出故事價值的女主,說服男友,拉上發(fā)小,重回現(xiàn)場,探訪變態(tài)的刑房,將此拍攝下來,就算成不了紀錄片,也可作為練手的畢業(yè)作品。
他們唯一的顧忌,就是擔憂男主母親會反對此事,因為這等于對她再揭失夫舊傷,但出人意料的是,母親竟然支持這次拍攝,還把家里的老攝影機,借給他們當做拍攝器材,還拿出一些舊錄影帶,讓他們“洗掉”當做存儲(00后、10后年輕觀眾能理解這套東西嗎?就相當于把存儲卡格式化,才能存儲新錄像)
然而,女主作為一名有復古情結的專業(yè)生,隨身攜帶著轉播錄像帶的設備,就此也震驚揭開,原來虐殺游客的真兇,其實是男主父母,變態(tài)的倆人熱衷將作案過程,錄下欣賞,終在東窗事發(fā)之前,找了一個替罪羊,滅口栽贓,自傷結案。
但老天開眼,當年用病菌送走了男主父親,又在如今巧人巧事,揪出男主母親,揭開真相。
第三層元敘事是,男主母親,在滅口兒子女友失敗后(機靈的女主逃脫了),只好選擇畏罪自殺,并交出所有虐殺錄像,為兒子的紀錄片提供豐富素材,實現(xiàn)最后剩余價值。
看來,攻讀編導專業(yè)的男主是,是從父母這繼承了愛好,而更暗黑的反轉是,他也遺傳了父母的歹毒,為了搶功和增加戲劇性,他竟然把女友給滅口掉了,并把命案完美的算在了母親的頭上。
試想,這樣一部吃瓜吃到自己家,大義滅親爹媽,女友不幸犧牲,拿到第一手視頻證據(jù)當噱頭物料的男主和他的紀錄片,怎么能不一戰(zhàn)成名?
戲內(nèi),這是一個精彩跨越時空的元敘事罪案,而戲外,這也堪稱教會大家如何制作一部紀錄片或偽紀錄片。
這個故事沒有體現(xiàn)科技腦洞,但卻以影像器材的變革作為核心道具,它在概念性上依舊是《黑鏡/人性照妖鏡》的。
故事三「星海彼端」
這集故事足夠特殊,因為它將宗教和科幻腦洞做了諷刺性融合——
眾所周知,宇航員是最孤獨的職業(yè)之一,封閉在空間有限的艙內(nèi),窗外極夜無法覓見任何生物,切服役期都以年度計算,而在這樣的先決條件,故事設定了一種傳送倉設備,可將宇航員的“靈我”遠程傳送回地球,并附身到克隆體上,以此幾乎無差別的享有陪伴家人的體驗。
然而,這份科技卻觸怒的極端原教旨的信徒,因為這無異于褻瀆上帝,因為任意宗教都有類似描述,說是靈魂高貴的仙神下凡,受苦受難,普度眾生,死后升天,而宇航員的靈我往返的形式感,在瘋狂信徒看來無異于偽神!
就這樣,一伙瘋狂教徒,趁男主的靈我附身在克隆體,在家陪伴妻兒時,入室犯下滅門慘案!
眼睜睜看著妻兒被虐殺,甚至某種程度也經(jīng)歷一次死亡(克隆體被毀時,男主的靈我在內(nèi))的男主,一蹶不振,要不是使命在身,遠在太空的他也像自盡(航空艙內(nèi),必須保證兩個人協(xié)同作業(yè))
而為了使男主振作起來,搭檔讓男主附體到他地面的克隆體,定期放松(男主失去克隆體,也失去往返地面的載體)
但正所謂人是感情動物,所以即是在太空宇宙這樣宏大題材中,依舊難免狗血發(fā)生,
本性文藝、經(jīng)歷悲慘的男主,撩動了搭檔妻子的心弦,雙方之間發(fā)生了一些不可描述的事情……
于是乎,當搭檔發(fā)現(xiàn)了雙方之間的私情時,要不是太空艙必須兩人協(xié)作的前提,他真想把男主殺掉,他自此拒絕出借自己的克隆體。
而在男主看來,他又重新被剝奪走一切,因為在他看來即便自己與搭檔妻子發(fā)生肉體關系,肉體也是搭檔自己的,那頂多算精神出軌,更何況最重要的一點的是,男主根據(jù)搭檔妻子的反應中,猜出了搭檔是一個性無能者,家暴孩子,甩鍋妻子,所以空虛女方容易對“借她丈夫之體”的男主動情。
最終,指責搭檔“驕傲自私,冷酷占有”的男主,偷用克隆體,下地殺掉了搭檔的妻兒,讓其也嘗嘗成為孤家寡人的滋味!
很多觀眾,看完這個故事,都不免差評男主恩將仇報,得不到就毀掉,故事價值變態(tài)惡心,這是完全的沒看懂得,其實這則故事諷刺是人的偽神性——
何為偽神性?偽神就是人們自己為可以主宰自己擁有的一切,包括主宰我們的親友。
換算到故事中,性無能的搭檔就算在身心層面均滿足不了妻子,但就因為他是丈夫,他就可以享受配偶的身心主宰權,就像是偽神以為主宰著人。
而當初因被質疑為偽神,慘遭邪教徒滅門審判的男主,最終也效仿了邪教徒,選擇了殺戮,他剝奪了搭檔妻兒自身的生命權,也剝奪了搭檔擁有妻兒家室的人倫權……因為一個凡人注定不能徹徹底底的主宰另一個人,哪怕對方是最忠誠的信徒或奴隸,但一個凡人可以通過剝奪他人性命的方式,達到最接近的狀態(tài)(神,翻手云覆手雨,可以殺一個人,也可以復活一個人,而凡人只符合單項的殺人,只能算偽神)
所以,我們?nèi)巳硕伎赡苁莻紊?,因為我們往往打著愛的名義,不顧及,甚至侵占我們所親愛的人的情感自由、選擇自由、身心自由。
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人類熱衷相互傾軋約束,我們也人人都輕易淪為偽神文化的受害者。
這幾故事非常有哲理思考,可惜易被誤讀狗血劇!
故事四「狗仔隊」
這集故事有湊數(shù)之嫌,因為無論情節(jié)還是表達都太表潛,它借用一名女狗仔的視角,反映狗仔無節(jié)操的牟利手段和道德淪陷。
比如,故意對女星蕩婦羞辱,激怒對方駐足、發(fā)飆,多拍近距丑照賣錢。
而被女主曝光深柜、與同性友人密會的男星的自盡離世,仍未令其良心發(fā)現(xiàn),反倒覺得死者罪有應得。
結果,蹲點拍攝一名疑似吸*毒的女星的女主和一幫狗仔,迎來了罪孽審判——
其實,躲入林中小屋的女星是名狼人,她來此的真正目的是自囚以防傷及無辜。
而最終,血洗了這群狗仔的女星,也負傷奄奄一息,對女狗仔手下留強的她,請求女狗仔遞給她一把槍,自盡保全聲譽。
諷刺的是,女狗仔幫忙遞給了女星手槍,但隨之也舉起了攝像機,準備拍攝下可供變現(xiàn)的現(xiàn)場,當鏡頭拉遠,只剩槍響的畫外音時,我們無從得知女星究竟是自盡了,還是干掉了毫無底線的女狗仔……開放式結局,是故事的唯一亮點。
故事五「惡魔的三次獻祭」
不得不說,這集故事出來的太晚,太被動了——
因為它在創(chuàng)意上撞車了年初由“反轉片專業(yè)戶導演”沙馬蘭導演(代表作《靈異第六感》)年初上映新作的《拜訪小屋》。
該片講述了一對夫夫攜女到林中小屋度假時,遭遇了四名瘋子的入室綁架,聲稱他們夫夫之間,必須有一方自我犧牲,才能保證另一方及他們的孩子幸存,最重要的是,挽救全人類免遭世界末日帶來的滅亡。
不用說,這換做誰都不予采信,只當遭遇變態(tài)瘋子團隊,但隨著四名瘋子,并未刑逼他們,反倒先后自我獻祭,以及世界真的出現(xiàn)異象征兆,都倒逼主角夫夫相信荒誕這一事實。
最終,夫夫中的一方選擇了自我犧牲,保全愛人和孩子,也挽救了蒼生萬物……
但其實,故事到最后,你也很難說,真的是主角的犧牲才阻止了世界末日的到來,而這出故事僅僅可能是,世界末日背景下,導演所聚焦的一起巧合事件。
但你可以從中相信,在生死和末世的考驗下,真的有人愿為愛人愿意犧牲自己,而這犧牲本身和所承載的情感并無半分虛假的,這是我們?nèi)祟悰]有互扔核彈,提倡熱愛和平,保護環(huán)境,守護未來的愛之源泉……
而本集故事,完全是對《拜訪小屋》的反其道行之,設定講述一名不起眼的女孩,受一名善良魔鬼的感召,必須在三天之內(nèi)殺掉三名人類,才能挽救全人類免遭世界末日之危。
結果,女孩在行刺第三人的過程中失利,且遭警方逮捕,功虧一簣,而她的一五一十的辯詞,在警方和觀眾眼中看來,太像是一個長期自我懷疑,長期不被重視的自卑女孩,臆想發(fā)瘋,著了魔道……
然而,世界末日果然隨著第四日的黎明的到來而到來……較比《拜訪小屋》完全是悲觀的、近乎帶著對人類失望的發(fā)泄式的結局選取,像極了我們?nèi)粘V?,頹喪,心煩意亂時,對世界末日的渴望和呼喚,也算是某種寫實主義吧?
最后,再來談一下,為何《黑鏡》不夠腦洞,不夠先鋒了,在老編個人看來,或許是今天的此時此刻,科技發(fā)展的迅猛程度、科技正面負面的復雜性、科技對人類社會的干預性和未來走向,都已突破我們所有人的想象能力。
就像十多年前《黑鏡》開播時,還沒有Chat GPT這樣一款比你本人更熟悉,更會剖析你自己的AI機器人出現(xiàn)。
就像當年《黑鏡》中的「你全部的歷史」這集故事所上演的“防恐襲專家會在公民過安檢的時候,抽查公民最近半小時的記憶錄像”,已在現(xiàn)實被借鑒上演成“某宗教國利用街邊攝像頭,捕捉不戴頭巾出門的婦女的面部信息,事后抓捕”一樣,現(xiàn)實科技的更替發(fā)展,恐怖美好,讓最有才華的編劇也只能望洋興嘆。
猶記得已然退圈的法國殿堂級DJ樂隊蠢朋克樂隊(Daft Punk)談及組合分道揚鑣,不再公開演出時所說的那樣:
上世紀90年代,我們覺得戴著機器人頭盔從事表演是一件很酷的事,但在當今這個人人都盯著屏幕,不再看對方的臉時,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渴望單純做一個人類。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