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叫我“賭神”》從人物設定來看,屬于《賭神》+《阿郎的故事》的結合體。周潤發飾演的吹牛輝沒有高進的賭術,但是他每天圍著賭桌打轉,不斷在贏錢、輸錢、借錢這三個程序中循環,導致自己債臺高筑。阿輝有一點像阿郎,都是曾經風光過的人物,不同的是阿輝孤身一人,身邊沒有兒子陪伴。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好爸爸還是壞爸爸
周潤發的表演從來不會重復自己,阿輝仍然是獨一無二的銀幕形象。周潤發在表演中首先將阿輝塑造得幾乎是人見人厭,他不僅沉迷賭博,而且脾氣火爆,動輒出口傷人。這是一個渾身帶刺的人物,他生活落魄,沒有奮斗目標,從來不去考慮明天的事情。
周潤發為了阿輝這個角色,卸下了明星光環。他近年來的作品《大上海》《澳門風云》《無雙》等片中,飾演的都是梟雄、大佬,亮相自帶兩米八的氣場。《別叫我“賭神”》中的阿輝,落寞與孤單,周潤發收斂了自身的鋒芒,塑造出一個滿身泥濘的小人物。這樣的人物,一開始登場是讓人很難相信他的人生還有什么希望。
每個人在身處逆境時,都需要一個抓手,成功抓住一個著力點,這個人就有可能絕境重生。阿輝的抓手是他的兒子阿陽(柯煒林 飾),他的前女友李夕(袁詠儀 飾)突然有一天把已經長成少年的阿陽送來,拜托阿輝照顧孩子一個月,酬勞是十萬元。阿輝看在錢的面子上,答應了。
阿輝與兒子阿陽的相處過程,經歷他從壞爸爸到好爸爸的轉變。周潤發把阿輝從一名混不吝的老光棍,漸進式演繹了角色的父性如何被喚醒。父子兩人的相處可以分成兩個階段,前一個階段阿輝是壞爸爸,他對阿陽一言不合就是打罵;后一個階段他是好爸爸,開始用心去呵護自己的孩子。
周潤發在影片中使用普通話原聲對白,完整詮釋出人物由內而外的情感轉變。阿輝初見阿陽,兩人沒有感情基礎,阿輝只把自己放在監護人的位置上,阿陽稍有差池,阿輝就大發雷霆。
可是,阿輝逐漸發現阿陽的純真本性,以及回憶起他和李夕的美好時光,他的內心逐漸被軟化,即使嘴上仍然嚴厲,但是舉止中已經是父親在照顧自己兒子的標準。
阿輝從壞爸爸到好爸爸的轉變,最明顯的標志,就是他戒賭了。這預示著他的人生已經逐漸走出了泥濘之地,向陽而生。
這些細微的變化,在周潤發的表演中是自然而然地生發出來,讓觀眾感受到角色情感上的轉變,進一步實現了角色與觀眾之間的情感共振。
影片中,阿輝有一場戲是點睛之筆,升華了他的父親形象。第一場是阿輝臨危護子。阿輝因為欠債引發糾紛,債主太子基(黃德斌 飾)帶人要痛打阿輝父子倆。阿輝為了保護兒子,憤然用剃刀劫持了太子基。
這場戲中的周潤發如同被群狼圍攻的獅子,本來已經落敗,但是看到孩子遭遇生命危險,獅子被激發出更強的斗志。阿輝在那一刻是獅子,是百獸王者,為了孩子他愿意犧牲自己,但絕不能讓孩子遭受一點打擊。這是父親的本性,那一刻的阿輝是最好的父親,無與倫比。
周潤發在《別叫我“賭神”》呈現出一個層次豐富的父親形象。阿輝的墮落擺爛、振作崛起,通過周潤發的演繹,構成了一條完整的人物弧光。看完電影,觀眾會忘記賭神的風光,而是記住了阿輝作為父親的榮耀。
港產片的類型之變
華語影壇,香港電影對類型片的創作尤為嫻熟。喜劇片、動作片、愛情片,這些類型片曾經都是香港電影的招牌之作。時代在進步,電影人的創作也必須要有創新。
《別叫我“賭神”》的創新在于類型融合,影片不能簡單地劃歸到某一個類型當中,它融合了賭片、喜劇片、家庭片、犯罪片的元素,構成了全新的類型片風貌。
因此,它的劇情發展令人意想不到——如果這是一部賭片,最后應該是在海上的一場牌桌決戰。如果這是一部犯罪片,最后應該是正邪槍戰。
《別叫我“賭神”》卻突破了原有窠臼,在現實生活的基礎上,創造出阿輝帶著兒子奔向新的生活。特別是片尾兩人在沙漠中前行,這樣的獨特設計,在香港電影中少有,平凡人活出不平凡的人生,這就是影片的蘊含的深邃意義。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