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望的文盲”,從這個春節檔開始流行開來。
(資料圖片)
然后在央視網的推動下,熱議四起,引爆網絡。
所謂的“絕望的文盲”,往往是指那些文化儲備不高、腦袋空空,劇本讀不明白、角色無法理解的演員們。
最終這些“文盲”演員的實踐成果——面癱臉、AI演技、五官亂飛、臺詞不清......一個賽一個地滑稽離譜。
顯然,如今這樣的“文盲”演員不在少數。
缺乏對表演的敬畏和用心,是這些“文盲”演員備受嘲諷的根本原因。
最終他們呈現的都是,“流水線作業”,“過家家”式的演技,成為了導演的提線木偶,都成為了笑話!
可是,這些“文盲”演員依然能夠肆無忌憚,依然活得很好,依然片約不斷,只不過是被粉絲簇擁,被資本力捧罷了。
尤其演技方面,只有粉絲在拼命夸,普通觀眾卻怎么也看不到。
在粉絲眼中,這些“文盲”演員的表演都是“炸裂的”,極具“爆發力”和“感染力”的。
什么面癱,什么臺詞含混不清,這些統統都是不存在的。
“文盲”不可怕,“活在資本和粉絲的幻夢里,對人性和生活沒有任何感悟,甘愿當人偶之人,才真真沒有希望。”
如今,時值上海電視節,作為電視劇單元評委的《慶余年》導演孫皓,被問到:對演員來說文化水平是否重要?如何看待“絕望的文盲”?
他的一番回答可謂一針見血。
“什么是演員,演員是金字塔尖的人,演員是學者呀,而且不光是學者,我還要體現出來啊,(劇本)吃透了。就像您說的我不是這個文盲了,應該是頂尖人尖才能做演員,我感覺應該排斥這種(文盲),應該杜絕。”
可是,在如今的環境之下,怎么可能杜絕呢。
當然,頂尖人尖才能做演員更是不現實。這樣的學者式演員的觀點,對于當下的演藝圈來說,無疑是要求太高了。
在他看來,做演員前提是需要有興趣,更需要天賦,如果沒有這些,就不要那么執著。
可是,結果呢?
真的就是什么樣的人都能當演員了。
這是如今大眾對這一行業的認知。畢竟,這些年,真正讓大眾見識到了各種類型的演員,更是有著各種圈外人士拼了命地往里鉆。
而在導演孫皓看來并不是這樣的。
“確實不是這樣,我們也不會去拍那些戲,男性角色都是一張面孔,酷酷的,女性面孔都是假的,我感覺太不立體了,不是人類的情感表達方式,我蠻排斥這種戲,而且相當之毀演員。有演這類戲的演員,從這類的戲下來之后,在我這就沒辦法適應。”
顯然,這是如今演藝圈的現狀。那些流量演員大多數都是如此,有著好看的皮囊,卻是千篇一律,“整容臉”“科技臉”被大眾吐槽著,卻依然出現在熒屏銀幕上,毫無生氣。
木頭人,面癱,塑造的角色讓人一言難盡,可是依然被夸得天花亂墜。
除此之外,還頻繁塌房翻車。
最終,演藝圈盡是些守身不正、業務不精的人,依然被萬千粉絲頂禮膜拜著。
“絕望的文盲”,早已不單單是“文盲”的問題了,而是已經凌駕于道德、法律之上,這才是最為可怕的。
作為“文盲”還有補救的機會,可是一旦觸碰道德法律紅線,那真的是自毀前程。
當然,回到“文盲”之上,作為演員還是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提升自己的藝能技藝,不要急于求成,要打好基礎,作為演員堅持很是重要。
導演孫皓也提到了最近幾年爆紅的中年演員現象,他說道,這其實體現的也是一種“堅持”,“堅持過來了,他也正好是干這個的材料,他就會有那么一天被大家看見。”
比如張頌文、于和偉等,真的是越老越紅,越老越有魅力。
他們是真的熱愛表演,也歷經了較長時間的積累,方才達到如今爐火純青的地步。
所以,作為演員,并不是追求所謂的紅與火,而應該把演好戲作為追求的目標。應該追求的是千人千面,而不是千人一面。
“我說演一個人你不會嗎?你去演一個兒子該表達的東西,演一個妹妹該表達的東西,都不會了,一個表情就通吃了。我感覺可能那是一種娛樂方式,但是嚴格地說那不是戲。”
導演孫皓如是說道。
的確,如今的很多年輕演員根本就不會演一個人,都是將角色塑造得千人千面,不僅是演技的問題,也是生活閱歷的問題,更是文化水平高低的問題。
作為演員,“拼到最后,拼的是文化,他能走多遠,靠的也是文化。”
所以,導演孫皓才認為,演員是金字塔尖的人,“他的武器是什么?是整個自己的靈魂以及自己的身體,要健身,要學會騎馬,要充實自己,所以一定要提倡演員是學者,而且不光是學者,還要具有強烈的表現能力。”
雖然“文盲”演員會有著進步提高,但是這是建立在頻繁試錯基礎之上的,這苦的只是無辜的觀眾。
作為演員,要心懷敬畏,堅持努力提升自我修養。不要急于求成,總想著爆紅,成為頂流,也不要因為各種光環所籠罩,或者被誘惑,而迷失自我,洋洋得意。沉下心來,審視自我,磨煉演技,提升藝能技藝和修養,那么終究會被認可的,紅與火只是時間的問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