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證道。——唐淚」
懸疑電影《消失的她》。
(相關資料圖)
票房大爆,是可眼見的事實,而評分和口碑的迅猛墜落,也是可眼見的事實。
這當然是一種美中不足。
該類型電影從小眾起步,逐漸演變成為了一種大眾喜聞樂見的題材。
但除了極少數作品,甚少有票房與口碑兼收者出現。
更難稱崛起。
早年的《C+偵探》、《B+偵探》。
票房超過兩千萬之數,就已經是懸疑類型電影中的佼佼者。
到了一零年代,《催眠大師》和《記憶大師》突破兩億,《烈日灼心》破三億,《唐人街探案》八億起跳、第二部破三十億、第三部破四十億,而《無雙》則達十億之上。
當然嚴格來說,《烈日灼心》警匪罪案要大于懸疑,《唐人街探案》喜劇色彩要壓過懸疑底色,而《無雙》也有借力港式商業警匪電影和頂級演員陣容的因素。
以純粹的懸疑類型電影來講,仍然前路漫漫。
這部《消失的她》,從上映前的期待值而論,與當年陳正道的那部《秘密訪客》非常相似,甚至連口碑走勢也尤其趨同,而電影要牽涉劇本、敘事、線索鋪排、技巧及美術、表演等諸多環節,任何一環出問題,都難成經典。
所謂陰霾,主要指口碑層面的嚴重滑坡。
陳正道的《秘密訪客》。
有強悍的聲、光、影技術及表演層面的加成,卻不可避免一敗涂地的結局。
電影講一個富豪之家,一家四口人,父親、母親、女兒和兒子,地下室住著一個短暫失憶的肇事司機。
懸疑在哪里?
一家四口的復雜組成,司機究竟是忠是奸,各懷心思的背后,都是些什么樣的目的在推動。
校車意外墜下懸崖,父親失去了親生兒子,認養了兒子的同學做繼子,女兒是前妻的孩子,現任太太則是另一個不幸小孩的媽媽。
這是一個沒有親緣關系的家庭,卻又有假裝的甜蜜。
故事其實還是好看的。
但致命的槽點在于,大費周章組建這樣一個家庭的目的,居然只是為了喚醒肇事司機的良知,希望他自認有罪并去自首。
從全員狠人,到最終沒有一個人是黑暗的。
這種感覺,讓很多被前期訊息把胃口調高的觀眾,一腳踩空,難受得想要吐血。
進而就反饋到票房和口碑上面。
其實這個問題很容易解決。
這么大陣仗,肯定應該有角色來“背鍋”,人畜無害的于困樵,其實就是最好的人選。
只需要再加上一個略重量級的反轉即可。
也就是校車的墜崖,表面上是意外,實質上則是一場歷時數月的陰謀,看似無意間發生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于困樵精心計算的結果,包括停車的位置、抽煙的時機以及陳小齊的隨機要求,其中又有不忿、痛苦、恐懼和后怕、悔恨、無奈等種種情緒摻雜。
這種設計雖然略偏黑暗,但從電影的懸疑藝術角度來講,并沒有什么問題。
反過來看,又會為電影增添很多可推敲的細節和線索,而究竟是陰謀還是意外,真相永遠都只有于困樵一個人知道。
也可以加上郭富城和段奕宏之間更進一步的試探、猜疑和反復,劇情張力會更足,甚至或可令電影一躍“神作”。
但眼見的結果,卻終究差池了臨門一腳。
也很難揣測,導演對于懸疑設計的推演,為何會止步于電影原版結局。
回到這部《消失的她》。
同期上映的電影只有《我愛你!》和《別叫我“賭神”》,二者皆無商業價值,故而即便電影口碑迅速跌落,卻幾乎占據了這個暑期檔最優裕的檔期,擁有兩周內沒有對手的大好局面。
所以最終的票房數據必然可觀。
但無論是對陳思誠還是朱一龍來講,這都并不是什么好的消息。
陳思誠的《唐人街探案》系列,票房一再上沖,口碑卻漸次跌落,《誤殺2》的口碑也明顯乏力,《外太空的莫扎特》口碑更是崩塌,而朱一龍剛憑《人生大事》創下口碑和商業票房的新高,尚需進一步夯實基礎。
對他們二人來講,口碑的重要性,其實都要大過商業票房數據。
邏輯顯而易見。
商業票房與品質口碑,是電影的一體兩面,而無論對導演還是演員來講,都需要保持某種程度上的均衡,不然就難以為繼。
當然,就負面而論,陳思誠首當其沖,朱一龍身為演員,受到的沖擊相對更小一點。
至于電影本身的問題,因種種原因未能按計劃觀影。
僅談表象,不做展開。
以國產懸疑電影而論。
觀眾在成長,而電影人仍需努力。
電影《消失的她》。
雖有檔期優勢和良好商業表現,口碑卻未及預期。
甚為可惜。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