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絕望的文盲”“演貝”后,央視網如今終于對“資源咖”動手了。
(相關資料圖)
“資源咖”,在影視圈并不少見,已經淪為了貶義詞。
為何如此?
央視網的點評可謂一針見血。
“觀眾不是道德家,反感的不是‘資源咖’本身,而是部分才不配位的‘資源咖’,‘占著茅坑不拉屎’。”
“演技毫無長進,還反復刷存在感。”
提起“資源咖”,顯然,在影視圈從來不缺乏。
一開始,一些演員都是由于“星二代”身份的影響,享受到了不少優渥資源。
諸如陳凱歌、葛優、陳佩斯、田壯壯……
他們都是出身于演藝世家,所以或多或少都會被優待,享受更多更好的資源。雖然那時還并不流行什么“資源咖”,可是實際上也就是“資源咖”。
但是他們卻用能力和實力證明了自己,而并不是“才不配位”。
可是到了如今,到了第三代,或者當下的“星二代”,或者一些流量明星,明明沒有什么實力,卻被硬捧,才不配位,最終被冠上“資源咖”的標簽。
一部部作品翻車,一次次表演拉胯,可是資源依然源源不斷,終究還是引起了大眾反感。
這些“資源咖”,所出演的作品,往往都是大制作、好班底、“戲骨”作配,可是結果要么沒水花、要么沒口碑,還經常火了配角、涼了主演。
即使被口誅筆伐,但是并不妨礙他們繼續征戰。
有網友說:更精準的來說,我們討厭的是“沒文化+無才華+立虛假人設+沒演技+沒臺詞功底“只憑著公司運營炒作立虛假人設和找水軍造謠,以不正當手段搶奪本就不適合他資源的”資源咖”。
除了流量型資源咖,還有星二代、關系戶資源咖。
仗著自己父母,原本是演藝圈新人,卻能夠在大劇、熱劇中擔任重要角色,可是往往都成為了敗筆,這在這兩年的電視劇中頗為常見
《狂飆》《我們的日子》《平凡之路》《熟年》等,在這些熱播劇中,關系戶一個接一個,無一例外,關系戶們都成為了敗筆,甚至連累了頗具才名的老父親、老母親。
大眾對“資源咖”不滿,除了實力匹配不上資源外,還有就是大部分有實力的演員卻無戲可拍,無人問津,而這些“資源咖”卻越級而上,跳過了蟄伏期。
畢竟,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圈子,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夠成為幸運兒的,“大部分人都要經過一個漫長的蟄伏期,從路人甲開始熬,積攢作品、口碑、經驗,一步步走出來”。
金字塔尖的依然還是少數,被遠遠甩在身后的,才是這個行業的絕大多數。
真正優秀的演員,都是歷經一段無人問津、灰暗迷茫的“蓄力”之路。
諸如秦昊、張譯、張頌文,尤其《狂飆》中集體被看見的“大叔團”,李響、老默、小龍小虎兄弟的扮演者們,這些沒有一個是資源咖,都是一步步摸爬滾打而來,最終用優秀的作品,精湛的表演證明了自己,火出了圈。
這些好演員,即使如今大火,也依然不驕不躁,繼續認真對待每部作品和每個角色,只為為大眾帶去更多優秀的作品和表演,而并不是追求其它。他們心懷敬畏和責任,所以才能夠走得更遠。雖然大器晚成,卻每一步都走得踏實穩健。
相反,部分資源咖,由于過早成名,被粉絲簇擁,資本力捧,結果卻更容易心態失衡最終導致行為失范,忘乎所以、得意忘形,塌房翻車者不斷,明明前景一片大好,結果卻早早地斷送了大好前程。
如今的偶像早已變質了,不再是那個高標準高水準的行業楷模,而是守身不正、業務不精,僅憑一張臉、一個打造出來的“人設”,成為萬千粉絲的偶像,成為資本的提線木偶。
央視網比喻的巧妙:
“道理很簡單,種莊稼時,幼苗成長期反而要斷水斷肥,讓它們把根系扎進更深的泥土。農人們把這叫作‘墩苗’,而一個勁地施肥,則會‘燒苗’。”
這些塌房翻車的“資源咖”無疑就是那些被施肥過度的幼苗,根系還未扎穩扎深,怎么能夠抵擋住風霜雨雪,反而因為過度施肥,營養過剩,被徹底燒掉了。
“枝繁葉茂是你可以看見的,但是支撐枝繁葉茂的是它的根系,只有根扎得越深,扎得越牢,有朝一日,才可以綻放出一朵漂亮的花。”
張頌文如是說道。
“拔苗助長”是要不得的。
而對于資源來說,也并不是越多越好,就像肥料一樣。
“用好了,錦上添花;用不好,糊得更快。命運給你的每一份資源,都暗中標好了價格。”
一旦過了保護期,最終還是要以真實水平面對市場、面對觀眾。
退潮了,裸泳者自然就暴露無遺了。
俗話說得好,“沒有金剛鉆,別攬瓷器活”,當才不配位之時,是最容易翻車的。
所以,“資源咖”想要走得更遠,就是要付出雙倍的努力,要讓觀眾信服,還是得靠真本事。
各種虛假的標簽,各種營銷炒作的包裝,最終都不過是一地雞毛。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