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八角籠中》這樣搞大規模點映的片子也是沒幾個了,我錯過端午期間的點映場后,依然能在正式上映前一周把它看掉。
只有對自己極富信心的電影才敢這么干,該片也確實有這個底氣——王寶強沉寂多年后導演的第二部長片,改編自恩波格斗俱樂部事件的現實題材,講述一群山里的窮孩子在另一個大孩子的帶領下學格斗博出路的故事,賣相真的不錯。
(資料圖片)
我看完《八角籠中》最大的感受是:一群成長在蠻荒中的“野人”,突然闖進了陌生的“文明社會”,他們被吃干抹凈,體無完膚,最后又靠著學習這個社會的規則起死回生……區別在于,他們每一步都需要豁出命去走。
這是一部與現實聯系越多就越有嚼頭的電影,里面所傳遞的社會意義也應該被更多人看到,因此,在“進步很大的佳片”與“仍有不少進步空間的劇情片”之間,我還是愿意傾向于前者,給它一個結結實實的好評。
【友情提示:下文會有全程劇透。】
稍微有點經驗和聯想力的觀眾,一看《八角籠中》的題材與梗概,就能把故事猜個七七八八,“量販式”《摔跤吧!爸爸》+“低濃度”《我不是藥神》,感覺立刻就來了。
但劇情好猜不代表電影不好看,只要敘事到位了,再“套路”的故事都能看頭十足。
《八角籠中》的第一層看點,便是主角向騰輝與野孩子建立羈絆的過程。
無良奸商王敬福想借“前市級格斗冠軍”向騰輝的名頭賣貨,向騰輝便抓來一群曾向自己劫道敲黑磚的野娃娃搭臺唱戲,結果戲沒唱成,王敬福先進去了,這群孩子的去留就成了向騰輝的問題。
“大瀧山的孩兒,你管球他該咋個辦”——大瀧山的原型是四川大涼山,那里曾是真正的一窮二白——稍微有點“常識”的普通人都明白,大瀧山幫不了,也管不了。
接下去就是雙方出于“合則兩利”攜手前行的常規動作了,適當展示一下山娃子的窮困和單純,搭配他們接受訓練的日常,再加上孩子們進八角樓打表演賽賺錢的刺激場面,類似的“升級”戲碼總是百看不厭。
我印象很深的一場戲,是蘇木和馬虎在省城夜總會被混混們找麻煩,粗野生猛的蘇木一言不合就要奪刀捅人,這和先前打幾下解圍就跑、此時極力阻止他傷(殺)人的向騰輝形成了鮮明對比。
這些未經“教化”的孩子們身上,除了天真純樸,還有一股生機勃勃又充滿危險的沖動,如果沒人管教,在不久的將來,他們不是在羸弱無助中消磨湮滅,就是在憤怒仇恨中違法犯罪。
助理王鳳的話說進了向騰輝的心里:你不想將來隔著玻璃看那幫娃娃吧?
向騰輝曾經就是這樣一個傷人坐牢的苦命孩子,他不想類似的悲劇再次重演,更何況他這人壓根不懂裝模作樣……所以,他必定會將假把式變成真把式,認認真真教野孩子們學格斗。
其實,除了有一股子吃苦耐勞的毅力外,這些山娃子也沒別的優勢了,身子骨又弱,還得靠向騰輝給他們買肉補充營養、做系統訓練……
我對這段成長還蠻有感觸的,結合最近高考生選專業的輿論話題來說,越是有錢有勢的家庭,孩子的學習機會和試錯機會就越多(出身好的孩子自誕生起就有康莊大道等著TA了),反之,越是條件普通/不好的家庭,孩子選擇的機會就越少,哪怕挑個專業也是再三比較、戰戰兢兢……
而對大瀧山的孩子們來說,他們根本沒路可選,只能走眼前唯一的那條路,向騰輝練過格斗,他們就學格斗,如果向騰輝是賣紅薯的,他們就去做小買賣。
靠著這份破釜沉舟的沖勁和腳踏實地的努力,騰輝格斗俱樂部的大師兄和二師兄順利打進了“乾坤訣”的決賽圈,沿著他們的小路走到了更大的世界。
之后,《八角籠中》便步入了更有看頭的下個階段:一群原本無人關注、無人在乎的社會邊緣人物,好似茫然無知的野蠻人,闖進了一個同樣弱肉強食卻吃人不吐骨頭的“文明社會”。
對那些“加害者”來說,這種沒大錢、沒背景、沒根基的“鄉下人”,不敲打、拿捏一把,那都對不起自己社會人的身份,更別說向騰輝坐過牢、有案底,還曾利用未成年人打商業格斗賽牟利,這些都是定時炸彈——“我們哪兒是在勒索你、套路你啊?我們是在幫你。”
私立學校的李校長,表示可以給孩子們免借讀費,還給學籍學位,條件是要兩百萬贊助費,就向騰輝那個跟開簡陋慈善堂一樣的俱樂部,這筆買賣還真值得考慮(當然,名利雙收的學校好處更多);
乾坤決主辦方的謝理事,提示向騰輝把馬虎、蘇木等幾位選手轉去其他俱樂部,畢竟騰輝俱樂部僅僅是靠“能打”進入這個圈子的,分一點“資源”出去,可以避免許多明里暗里的阻力,這同時也是替向騰輝慢慢拆掉定時炸彈。
然而,向騰輝和山娃子們根本不懂這個世界的游戲規則,歷史黑料被曝光后,他們迅速成為千夫所指的對象。
這出戲里最有諷刺意味的就是社會責任感爆棚的媒體行為——越是無權無勢無背景的犯事之人,被各路媒體采訪的力度就越大,因為足夠安全,還能出有吸引力的報道,身上貼滿負面標簽還有點小錢的“社會底層”向騰輝,正是最完美的報道對象。
對于這樣一個完美的批判對象,誰都可以站在道德高地上罵兩句踩幾腳,媒體的密集曝光又加劇了向騰輝與他周圍的壓力,許多孩子被拉走,俱樂部也到了寸步難行的境地。
向騰輝明白,自己不是這群文明人的對手,玩不過就不玩了,于是他選擇認輸,自作主張把剩余的娃娃們轉了出去,關停他一手建立壯大的“是非之地”。
只是CJ俱樂部老板太過陰險惡毒,巧取豪奪了馬虎和蘇木后,能用則用,一旦有力不從心的跡象就想喂違禁藥,即便把他們毀掉也在所不惜,甚至他可能就是奔著向騰輝付不起的違約金去的……
人會受欺負,大多只是因為弱小,沒別人替自己出頭——如馬虎所說的,他的命運就像打水漂的石頭,在水面上即便打了幾個猛子,最后也會墜入水底。
得知真相的向騰輝,憤怒地去揍CJ俱樂部老板要回合同,結果只能是被對方踢斷手臂還無功而返……回去看著路上那些變臉表演,向騰輝漸漸明白了:只有一張臉的他是翻不起風浪的,他不僅要玩得起,還得玩得贏。
缺乏門路、聲名狼藉的他,最終選擇借用媒體反擊,他學會了規則,通過電視直播演了一出漂亮的大戲。
明知節目組會在鏡頭下把自己吃干抹凈,向騰輝卻表現出了被尖銳問題伏擊打懵的窘迫,以此營造他“不會說謊、心直口快”的魯直人設;與此同時,他一邊添油加醋坦誠自己是個騙孩子練格斗、進行不人道體訓的騙子,把反感厭惡自己的人血壓拉滿,一邊又強調“除了我,連騙他們的人都沒得”,進一步博取認可自己之人的同情支持,正反兩撥人的關注和聲量他都得到了。
最絕的一招,是監獄里的馬虎痛斥向騰輝不負責任把他們賣了,如果心中有愧的向騰輝說實話,就會承認過錯,但他卻反咬馬虎是忘恩負義的白眼狼——盡管兩人全程吐露真言也能出成效,可就“改變現狀”這一目標來說,把CJ俱樂部暗示成與向騰輝有違法利益瓜葛的同伙,更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向騰輝承受更多非議,迅速換來了蘇木等人的自由身。
這場戲,不禁讓我聯想到了現實中王寶強的兩段過往:
一是2016年與馬蓉離婚的輿論風潮,在開局不利的情況下,王寶強及時止損、穩扎穩打,還沒爆出啥實質性黑料,在外人來看,他不但贏了,還贏得漂亮;二是2017年首次執導的電影《大鬧天竺》票房大賣但口碑奇爛,獲得了當年金掃帚“最令人失望導演”獎,王寶強大方應邀,親自登臺領獎接受批評,并表態要知恥后勇。
戲內的向騰輝很像戲外的王寶強,都有一種真實誠懇的特質和底色,他們不一定全然憨厚、實在,可以肯定,他們絕對不傻。
除了上述那些感受,《八角籠中》還運用了不少上檔次的“電影語言”,比如依靠不同的鏡面反射做鏡頭敘事,比如向騰輝不斷學抽雪茄來象征他從假把式到真把式的成長等等,這些嘗試,細心的觀眾都會看到。
最典型的要數結局時蘇木打的那場、也是全片唯一一場詳細描繪的比賽,哪怕全程采用黑白畫面降低了暴力程度,也難掩格斗過程中客觀存在的血腥和殘酷(昨晚坐我旁邊的大姐,看這場戲時于心不忍地“嘖嘖嘖”了好多次)。
這一段拳拳到肉的格斗,是對《八角籠中》以及影片里山娃子們人生的最佳技術總結:無論順境還是逆境,不管踏實抑或取巧,對于有些人來說,他們的每一步,都得用血水和汗水走出來。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