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系漫游指南》是一部很有趣的電影。
沒有一板一眼的教條主義,也沒有故作姿態的故弄玄虛,以段子合集的面目示人,反而贏得了認可。
【資料圖】
《銀河系漫游指南》之所以能夠成功,一是因為世界觀的構建。
在片中,人類并不是宇宙中唯一創造文明的生命體,不知尊重,便會毀滅。
在浩瀚無垠的銀河系還有許多高等智慧體,他們可以輕而易舉的進行星際穿越,也能夠打破多維空間的限制。
在星系間有著嚴苛的條例規定,各個星球也都有自己的文化、語言、宗教、科技,甚至還有負責建造星球的工廠。
正因為完整世界觀的建立,才讓觀眾在觀影時不會有突兀感。
另一個世界有著跟地球一樣的運行法則,衣食住行用,生活的每一處細節都有代入感又不乏新奇感。
二是嘆為觀止的美術設計。
電影的布景、道具、服裝都做得很講究,無論是飛船、星球,還是造星工廠,都充分滿足了觀眾的想象。
在畫面上,影片也有了藝術片的質感,尤其是色彩部分,斑斕多姿的顏色并沒有形成重復的大色塊,而是對比較散的劇情起到了緩解疲勞的作用。
三是以公路片的方式道出影片主旨。
從表面上看,《銀河系漫游指南》不拘一格。
其天馬行空、奇思妙想、荒誕不經的故事,與傳統的動不動就拯救世界的科幻片不同,其實《銀河系漫游指南》的內核還是拯救世界。
只不過以宇宙公路片的方式,讓主角在旅途中感悟生命,體會存在的意義,從而得出積極生活、保護環境、愛護自然,地球才會變更好的現實主義。
亞瑟是個自認倒霉的地球人,整日渾渾噩噩,消極度日,三杯兩盞淡酒就能屏蔽世間紛紛擾擾。
他的周遭諸事不順,化妝舞會上認識的女孩被人輕易帶走,住了許久的房子在沒有任何通知下被拆除。
就連地球被毀滅,自己成為漫游者,亞瑟也處于一臉茫然之中,他的生活都在意料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
直到外星人好友福特告訴他,因為維剛星人要修銀河高速公路,地球是違章建筑,所以要被摧毀。
亞瑟才明白自己成了無根的浮萍,自此開始銀河系的漫游之旅,《銀河系漫游指南》的公路片屬性也由此展開。
《銀河系漫游指南》有公路片的所有特點,結交朋友,率性而為、隨遇而安、難測吉兇,主打“隨性”二字。
亞瑟被動進入這場旅行,但也因這場旅行的所見所聞而成長。
一開始,亞瑟畏首畏尾,遇到危險時只想逃避,被威脅時,一心想著擺脫干系,因而被心儀的女孩翠西婭·麥克米蘭看不起。
在維特多六號星球,這是個以哈瑪·卡夫拉為首的星球,他們的生活單調且乏味,信仰的是造物主,堅信禱告能消除恐懼。
可就在這樣一個看似簡單的星球上,卻有著極為恐怖的霸權主義,哈瑪·卡夫拉說一不二,掌控一切,亞瑟被這種力量所震懾。
他的怯懦導致挺身而出的翠西婭被維剛人抓走,生命危在旦夕,但也因翠西婭的呵斥讓亞瑟覺醒,爆發出了前所未有的勇敢。
到了維剛星,這里等級森嚴,令行禁止,言出法隨。
一副官僚主義做派,只知遵守死板的規章制度,不懂得變通與思考,連星球和飛船都修建的方方正正。
就像被刻上了思想鋼印一般,所有的行為舉止都被設定在一個框架之內,一旦有人逾越就會被蒼蠅拍無限伺候。
與這種人打交道,光靠蠻橫是行不通的,必須對癥下藥。
既然維剛人喜歡法令,什么都要走流程,就算親娘被怪獸追殺也要等上令下達,那就給他們一紙條文。
亞瑟不再像過去在地球那樣得過且過,什么都無所謂的態度,而是一反常態,沒有抱怨,主動承擔,終將翠西婭救離苦海。
旅行還在繼續,在麥格昔安星,亞瑟明白了獨處時的意義。
麥格昔安星不對外開放,也禁止游人靠近,不聽警告便高熱核導彈招呼。
星球上到處都是冰天雪地,沒有什么生命的跡象,只有孤零零的通往其他時空的入口和因長期無人使用掛滿的長長的冰凌。
但這些時空入口恰恰又能穿越時空讓人看到超級計算機留下的宇宙終極命題。
福特、翠西婭三人跳了進去,只余亞瑟和憂郁的機器人馬文待在入口處,感慨人生無望,就這樣結束了。
正當他們無限惆悵時,造星工程師出現,帶著亞瑟來到造星工廠,讓他看新地球。
他們路過英國的白崖,澳大利亞的艾爾斯巖石,一望無際的大海,高聳入云的喜馬拉雅山。
以及亞瑟房子周圍的草坪和森林,亞瑟這才發現他有好久都沒有注意到自己居住的星球原來這么美,這么值得珍惜。
生活的本質就是平平淡淡,千篇一律。
若是連自己都放棄了,即使地球再美也無濟于事,找到平常日子中的美,人生就會有意義。
對生活重拾信心,愛也隨之而來,在地球二號,翠西婭和亞瑟互相親吻,成為了一對錯過后再相遇的真正情侶。
這一場銀河旅行到此結束,宇宙的終極答案也呼之欲出。
一時不知道,也不了解42的含義沒有什么大不了,Don‘t panic,只要明白問題,不需要超級計算機也能知道答案的意義。
這也是這場銀河漫游旅程的核心所在,世界不需要霸權主義,也不需要官僚主義,地球需要的是愛與希望,這個答案每個人都知道,但每個人都不會輕易明白。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