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她》上映之前可能誰也沒想到票房勢頭會這么猛。
首周6.89億,10天破20億,11天破23億,在影史暑期檔,這個票房速度僅次于8天破20億的《戰狼2》,與《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相當。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按照如此趨勢下去,《消失的她》大概率破30億,屆時陳思誠擁有30億影片的數量將來到3部,跟沈騰并列第二,位于吳京之后。
可與吳京不同的是,吳京的作品好歹都是7分或8分以上的電影。
而陳思誠的《唐探2》《唐探3》都是五六分的作品,《消失的她》甚至從開分7.5降到了如今的6.5。
但奇怪的是,《消失的她》并未受到口碑和抄襲風波的影響,票房反而水漲船高,取得了今年所有好萊塢大片都夢寐以求的票房成績。
陳思誠究竟做對了哪一點能讓他的電影幾乎部部都票房大賣?
自從陳思誠步入電影界后,真正展現他才華的只有《唐探1》,剩下的所有電影都可以用縫合來形容。
《唐探2》融了《雙瞳》,《外太空的莫扎特》使勁薅周星馳的羊毛,《誤殺》系列翻拍,《消失的她》與《看不見的客人》《消失的愛人》類似。
這些懸疑片都有一個共同點,看起來玄之又玄,其實根本經不起推敲,片中的那些反轉過于刻意,宛如商業包裝的網紅產品。
以《消失的她》為例,邏輯不通、錯漏百出。
如開頭遍尋不到一張李木子的照片,可片尾倪妮卻輕而易舉地在警察局的公告欄上看到了貼著李木子大頭貼的尋人啟事。
這種bug迭出的設計讓《消失的她》不像是一部懸疑片,更像“唐人街探案”系列第四部,借著IP賣錢,陳思誠商人本性盡顯。
陳思誠對于觀眾的心理訴求和消費特征了如指掌。
他知道觀眾在觀影當下喜歡看什么,所以在寫劇本的時候就往熱點和市場方面靠,完全不顧文本設計是否合理。
像《消失的她》的劇本就是陳思誠找了一堆編劇,每人寫一部分,然后他匯總起來,加入男女紅利,進而上市。
在《消失的她》的劇情結構上,陳思誠讓觀眾來不及思考。
如開頭沒幾分鐘就設置了兩重反轉,朱一龍說自己的老婆不見了,可警察去調查時卻發現他的老婆就在房間,且酒店所有人都可以證明。
但朱一龍言之鑿鑿地說文詠珊不是自己的妻子,而后找到了律師倪妮,倪妮稍加分析便說這是那些人在布局陷害朱一龍,之后文詠珊通過自己的舉動也確認了這一點。
故事進行到這,先否定后肯定,觀眾想看的是朱一龍和倪妮如何破局。
但陳思誠反其道而行之,讓倪妮在調查的過程中逐漸引出朱一龍是賭徒的事實,其實,這時觀眾已經猜到幕后黑手是朱一龍。
陳思誠也明白自己的這點伎倆隱瞞不了多久,索性為了反轉而反轉,讓觀眾暫時忽略懸疑不夠的問題,影片的后半段各種不切實際的反轉接踵而至。
朱一龍與李木子的結婚是一場有計劃的預謀。
跟她到泰國旅游也是為了謀殺她,趁機侵吞她的財產,看起來被警察抓住,實則是倪妮安排的戲中戲。
直到最后,陳思誠還不打算停手,讓倪妮給朱一龍看了一張B超照,上面顯示李木子已經懷孕,朱一龍親手殺了自己的妻子和孩子。
在彩蛋中,陳思誠又故作高深地整了一個圓滿的大結局,朱一龍與李木子在海邊相擁,李木子的朋友在旁邊拍照,溫馨又暖心。
這樣一連串的反轉,會讓觀眾的觀影心理發生變化。
剛開始,沖著懸疑的噱頭進去,中間猜到結局后,一部分觀眾為了驗證自己的猜測是否正確而留下來,另一部分觀眾想看后面到底還有什么反轉。
不管影片爛不爛,陳思誠最起碼做到了讓觀眾留在電影院,從而造成一種虛假繁榮的景象,上座率看著很高,很能唬人,不明真相的觀眾就被“騙”進影院。
這是《消失的她》做對的第一點,用反轉消解思考。
第二點則是借力營銷,陳思誠在《消失的她》中布下的每一處反轉,每一個角色,每一段劇情,包括最后的彩蛋都是為了宣發而服務。
首先是抄襲《看不見的客人》,很多人會驗證是否屬實而走進影院。
接著陳思誠甩出購買版權,向泰國孕婦墜崖案女主授權來證實自己并未抄襲,這套連招出來后即使還有人質疑,但對《消失的她》的影響已經降到了最低。
因為抄襲本身就很難立案,30%以下不立案,50%立案,70%以上勝訴,如果是在30%-50%之間,若抄襲方拉的下臉,完全可以打著致敬的旗號。
要是抄襲國外的影片,不在影片所屬國上映即可,再加上打官司大概率贏不了,畢竟《消失的她》有很多說辭來證明自己與《看不見的客人》不同。
這是陳思誠的聰明之處,利用了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漏洞,以及抄襲難以界定的模糊,不斷地發揮自己裁縫的風格,讓抄襲為自己加熱度又不怎么受影響。
其次是何非、李木子、陳麥等角色身上的懸疑點作為宣發點。
他們每一個人身上的故事都可以作為獨立篇章來營銷,而且特別有討論度,與當下解構盛行的網絡節奏一致。
電影上映至今,陳思誠確實將每個角色都營銷了一遍,甚至連彩蛋都延伸出不同解讀的贊與罵,無疑吸引了不少觀眾買票。
最后是依附演員本人與性別矛盾。
在電影的每個點都營銷完后,陳思誠又發力新的招數,榨干《消失的她》的剩余價值。
如文詠珊的美貌,何非的選擇,陳麥與李木子的閨蜜情,賭狗不值得同情的正能量,拒絕渣男的男女對立。
這些套路對票房的促進作用很大,讓《消失的她》不僅僅是一部電影,而成了一種象征意義。
看《消失的她》代表了覺醒,看《消失的她》是對女性獨立的支持,是對girl help girl的發聲,也是對渣男的抵制,更是學習如何認清愛情。
現在男女關系白熱化,《消失的她》擊中了這一矛盾并無限放大,蹭到了熱點,變成了圣經,進而轉換成了真金白銀的票房。
可這種營銷極易被反噬,屬于消耗現在,不要未來。
根據這兩天的營銷來看,《消失的她》走向了《滿江紅》的路子。
《滿江紅》是有人在影院熱淚盈眶地尬背《滿江紅》,在秦檜跪像前用拆下來的門板捶打。
《消失的她》是男性在影院痛哭流涕,替女主不值共情大哭,雖然方式不同,但是一丘之貉。
像《消失的她》《滿江紅》這類影片的大賣會促使更多的后來者。
劇本套公式、蹭熱點、追紅利,做只看一遍,不指望留下來成為經典的電影,拼命地往里填充商業元素。
口碑差了不要緊,評分低了又怎樣,沒有藝術無所謂,只要每天聽到票房又高了就行,觀眾記住的是數字不是藝術,反正的觀眾欣賞水平已經被拉低了。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消失的她》會跟《誤殺》一樣,推出第二部,可這樣的電影,對于國產電影百花齊放真的有益處嗎?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