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炸過紅磡海底隧道。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炸過青馬大橋。
把車飆進過中環地鐵站。
險些讓香港國金中心、國際機場毀于一旦。
還一再炸死男主角的。
那個男人,回來了!
沒錯。他就是一路狂飆突進,不瘋魔不成活,在整個香港電影圈,乃至華語電影界,幾乎都無出其右者的導演:邱禮濤。
這次他帶來了更大制作,更多明星的:
掃毒3
Sir提前看過,這次更瘋。
不僅有飛機、大炮,轟!
手槍、AK、火箭筒、四聯高射炮、MP5……
18種荷槍實彈,干!
還“玩弄”劉青云、郭富城、古天樂三大影帝;
謝君豪、羅嘉良、方中信三位重量級男配,于股掌之中。
但,今天Sir不打算細說這部片到底有多猛。
而只想聊聊為什么,在港片,尤其是港式動作片逐漸不受待見的當下(看今年的幾部港片票房就知道了)。
一個曾經不那么被看好的邱禮濤。
會成為我們越來越少的,可期待的港片導演之一。
畢竟對港片來說,他是一位精神繼承者。
但同時,又長著恰當的“反骨”。
01
如果在香港影壇只選一位“奇人”,那這個人,毫無疑問,只能是邱禮濤。
他的身上,標簽眾多。
其一,快手。
入行近40年,導演作品103部(包括未完成),平均每年導演4部。
性價比還高。
拍《新喜劇之王》,李力持稱他:“快槍手,快靚正,一個月就殺青”。(星爺你看看這里)
拍《原諒他77次》,用時21天。
拍《八仙飯店之人肉叉燒包》,只花八成預算。
有人說他:把錢給這個人,戲就給你拍出來了。
其二,邪典圣手。
1993年《八仙飯店之人肉叉燒包》,讓多少人直到現在,一看到“叉燒包”三個字,還會自動聯想起“人肉”……
雖是三級片,上畫后,票房卻連續三周居高不下,并叫港澳叉燒包生意萎靡不振。
男主摘下金像獎影帝,濤哥從此也聲名鵲起。
其三,全能玩家。
B級片、大制作,恐怖、警匪、黑幫、愛情、情色、賀歲、現實主義劇情片、主旋律,都能駕馭。
導、編、剪、攝,樣樣精通。
他導演過竇唯、張楚們的紅磡演唱會《搖滾中國樂勢力》。
也拍過掀起鬼片潮流的《陰陽路》。
他拍過真人+動畫形式的《老夫子2001》。
也拍過早年的主旋律電影《競雄女俠秋瑾》。
而翻看他的作品列表。
你一定會發出“原來他還干過這個”的感慨。
而其中廣大影迷最熟知也是讓他最“聲名鵲起”的,當屬于他的“狠”。
邱禮濤有多狠?
讓他一戰成名的《人肉叉燒包》,他不但細致地表現了處理、加工、烹飪尸首的過程。
并且用特寫鏡頭,懟上警員們那嚼得太起勁,以至于變形的臉。
含義不言而喻:
這不只是吃肉,而是吃人。
之后的《伊波拉病毒》,男主一上來就大開殺戒。
怎么殺?
只靠一個折疊桌的桌腿。
攝影機捕捉到人被擠死的那個瞬間。
到了大制作時代,他的“惡趣味”有時仍能“露出馬腳”。
死亡,仍需要儀式感的雕琢。
《掃毒2》中,古仔和華仔打人先打臉。
子彈穿過腦殼,在肅穆的表情里留下彈孔,炸出飛濺血液,在冷調的濾鏡里,不見紅,卻比血流成河更為駭人。
帥哥,總要有所殘缺:
《掃毒2》,古仔斷手;《拆彈專家2》,華仔斷腿;《掃毒3》,城仔差點斷臂。
反派,要壞,還要變態:
《掃毒2》里,地藏(古天樂 飾)身披毛呢大衣,穿過吊生豬的冷庫。
順手抄起剃刀,抽向赤裸男人的大腿。
邊抽,邊和電話里的女伴放蕩聊著她穿的內衣。
《掃毒3》里,差哥(劉青云 飾)把手榴彈的拉火環戴成鴿子蛋。
這邪魅一笑,好像隨時就要發癲。
獵最奇的奇,發最瘋的瘋,濤哥作品有種近乎失控的極致感。
這種極致,帶來感官上的強烈刺激。
可除了看著爽之外,你會發現,他又總會給些讓人“不爽”的東西。
這“不爽”。
才是邱禮濤之所以沒有淪為“膚淺”的原因。
02
說白了,這種“不爽”,就是源于他對觀眾的挑戰。
說邱禮濤博眼球,可沖擊力強烈到甚至有些惡心的畫面,無疑是在冒犯觀眾。
說他的故事淺薄狗血,可細細品來,他講的從來不是善惡對立、警匪互博這么簡單。
《人肉叉燒包》,男主黃志恒十惡不赦。
可當他被捕入獄,照樣被更強悍的受害者弟弟肆意凌辱。
執法警察,目無法紀、原則。
到了他店里,會心安理得又輕車熟路地順走叉燒包。
為了取得口供,罔顧程序正義,刑訊逼供。
黃志恒殺人,觸目驚心,可小護士用碩大的針管朝他皮下注射自來水時的表情,又何嘗不猙獰?
與野蠻人的直接不同,自以為是的文明人,顯露出野蠻一面時,往往給自己找個正當理由。
制服野蠻人,是否要用比他更野蠻的方式?
這是邱禮濤拋出的,關于文明、秩序的悖論。
如今的濤哥,盡管不再用排泄物、遍地殘肢、殺戮來制造驚悚,可他這種挑戰仍貫穿在作品之中。
英雄怕死。
《拆彈專家》,男主解除不了炸藥,慷慨陳詞之后,扭頭就跑。
注意這個逃跑的鏡頭,是從被留下的同事的視角,拍男主的背影。
而其他拆彈后跑走的鏡頭,則多是讓角色沖著觀眾方向過來,因為這樣,才能最直觀地呈現炸彈的沖擊力。
眼睜睜看著救星逃跑,那一刻,觀眾共同感受著這份被拋棄的孤獨與絕望。
好人可能誤入歧途。
《拆彈專家2》里,男主執行任務時被炸斷一條腿,裝上義肢后,卻被邊緣化,做了文職。
于是他和反派聯手,制定了一個毀掉香港的計劃,并已經成功實施了一次爆炸。
反派也有人味兒。
《掃毒3》里,講兄弟情的,除了有戰友,還有反派差哥。
于臥底警員歐志遠(古天樂 飾)和張建行(郭富城 飾)來說,對差哥的感情或許只是某些時刻的心弦顫動。
他們最終還會遵從內心的正義感。
而差哥對他們呢?
由于被他倆救過命,是真的一直把他們當親兄弟。
逃命時。
他自己都自顧不暇,還不忘帶上兄弟一起走。
差哥當然也是殘暴的。
開篇十分鐘的槍戰戲里,在警察的重重火力之下,他不要命地逃,盡顯悍匪本色。
可身不由己的歐志遠、張建行那邊呢?
一人為了取得差哥的信任,不小心撞死人。
一人為了入伙,間接造成了他人的死亡。
反派為貪欲殺人,和好人“不得不”獻上投名狀,目的雖千差萬別,但悲劇的結果卻相同。
正是如此。
當兩位臥底警員提起差哥時,雖然總不止一次強調,“毒販始終都是毒販,怎么都要抓的”。
可每抓一個罪犯伏法,他們要付出的精神代價,或許已無法估量。
上司有疑問:
你是做臥底做上癮了
還是說 習慣了紙醉金迷
Sir以為,是他們為了使命深陷泥潭,難以掙脫。
好人,并不是鐵板一塊。
壞人,也不只有做壞事這么片面。
邱禮濤把好與壞、善與惡的荒謬同時呈現給你,讓故事總是走向反預期的、失控的結局,發出對人性的詰問。
03
說到這里,就必須提到濤哥的另一個標簽:
知識分子。
啥?
一個熱衷于拍cult片的知識分子?
老實說,很多年前,在沒看到過他寫的那本《一個電影導演的文化思考與實踐》前,Sir也沒將他和知識分子這個詞聯系到一起過。
但那本書里他認真嚴肅地聊了文化工業,聊了作者概念,甚至于,還以“艷照門”為例,聊了“道德判定”這件事。
明顯是學術研究的手筆。
不僅如此他還是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碩士、哲學博士。
博士論文是以自己的電影《競雄女俠秋瑾》的拍攝過程為例,闡述電影審查制度的歷史變遷。
他還做過調查記者,成立過出版社。
創辦過《大影畫》等雜志,發行過《公屋丑聞:一名記者的追查實錄》和《四代香港人》等作品。
他被同行稱贊,“就是那個年代受人敬仰的知識分子之一。”
△ 邱禮濤最常穿的就是搖滾T恤
但為什么一個知識分子會拍那些很多人不屑的cult片?
其實奇情的底色,不過是底層普遍的掙扎。
比如《伊波拉病毒》里的阿雞,本身就是個受欺負的社會底層。
一開始殺戮,是被老大欺辱后的反擊。
流亡海外后,他不但忍受著白人的種族歧視,又被老板隨意壓榨。
但,他本就并非善類。
面對這樣一位可惡的弱者,你會發現,那種在觀看底層向上復仇的故事時,常常生出的共情、同情,在這派不上用場。
叫觀眾掙扎于同情和仇恨之中,檢視自己的道德,引發懷疑的思考:
騰飛的經濟之下,為什么還有人生活在這樣的環境里?
在看不見的角落,到底滋長著多少歧視、不滿和絕望?
沒錯。
如果說俠骨柔腸的小馬哥們,用颯爽英姿把暴力浪漫化。
濤哥的B級片里,則用殘忍把暴力還原為暴力本身,獨立電影中,他用尖銳和另類視角表達著悲天憫人。
他有著天生的“反骨”。
而如今在不得不正邪分明的警匪片里,他的控訴顯然更隱蔽了一些。
《拆彈專家2》里的男主,盡管后來懸崖勒馬,可曾經的叛逆,已幫他實現了一部分對系統的復仇。
《掃毒3》里,上司關心警員,卻也顧慮重重。
再對比差哥的“簡單粗暴”。
好像后者,因為無視法紀,無所畏懼,反而顯得更有血性一些。
所以與其說張建行真的習慣了游走在光明與腐朽之間的生活。
不如說他感受到“大義”的縫隙中,那一點點無關立場,無關正邪的人性。
所以即使轉型大制作。
邱禮濤也依舊固執地書寫著對于人性的細膩觀察。
這才是一個“知識分子”最后的堅持。
最后。
Sir還想多嘴聊一句“港片”的話題。
沒錯,古仔、城仔、青云大叔,整整一代的港片主創都老了,于是很多人也在說他們在“消費情懷”,使得最近的港片成績都不大理想。
但真的如此嗎?
我們記憶中那些不管不顧,那些極致表達,那些瘋狂與過火的港片,真的已成回憶了嗎?
其實在邱禮濤的電影里,仍有老港片的影子。
有著港片的利落。
那是從大量實戰經驗中磨練出的效率,《掃毒3》開場十分鐘,人物關系、主要矛盾交代清楚,還有槍戰、爆破、反轉,一應俱全。
也有著港片的冷峻。
他不相信絕對的善惡、公平、秩序、文明,所以他讓好人臥底有沖動,壞人毒梟有血性。
可他也為港片烙上獨有印記,完成了對港片的叛逆。
對英雄祛魅,對兄弟情重新詮釋,尊重人性、人情的自然發生。
而使他能繼往開來的基礎,是他仍保有港片精神。
那是只有在這些人身上,你才能見到的,傳承了多年,幾已消失的精神。
看到他們為了拍攝,真摔真打真拼命的勇氣。
看到他們嚴于律己的鉆研勁兒。
十惡不赦的毒販差哥為何叫人印象深刻?
因為他是劉青云演的啊!
兇惡、陰狠的毒販不少見,有趣的卻不多。
留發,蓄須,穿“奇裝異服”,是他對角色的理解,“我覺得這個毒販在這個毒販的世界里,其實他本身就有點不正常”。
多不正常?
面對兄弟反水,槍頂臉上,第一反應不是害怕,而是“哎哎哎”地發出感嘆,好像下一句就得說“不然你往旁邊稍一稍呢”。
高冷霸總?不存在的,看這洋洋得意的勁兒。
他執拗到近乎“天真”,對張建行,有種孩子氣的依賴和信任。
到了最后,還想拼死救“兄弟”一把。
出手即經典,這,就是影帝的魅力。
Sir覺得,與其問“怎么還是他們”,不如說,“還能看幾次他們”。
事實上,港片不是“死”了,而是變了,歷盡浮沉,大浪淘沙,穿越行業、局勢變遷,它走向了另外一條道路,變得沉穩、內斂、陰郁。
也許,如果哪天,古仔城仔青云們再也打不動了,邱禮濤再也拍不了了,那才是真正的落日余暉。
到時我們非但再也看不到“理所應當”的反派魅力,甚至于,可能再也感受不到港片的感官沖擊了。
但至少現在,即使青春的容顏不再,我們在他們身上,依舊還能看到“最后一代港星”的敬業與篤定。
畢竟,無論名氣有多大。
只要行頭一披,妝容一上。
哪怕對面是刀山火海,他們也照樣會“頂硬上”。
而這,才是真正的電影、真正的明星,該有的樣子。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阿莫多瓦尼雅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