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大唐,就會想到唐詩。那些出現在歷史長河中的詩人。
王昌齡、孟浩然、王維、杜牧、高適、以及擁有詩仙和詩圣頭銜的李白和杜甫,那登峰造極的成就也是其它朝代所不能媲美的。
長安三萬里海報|圖源自網絡
(相關資料圖)
《長安三萬里》,被設定在唐玄宗執政時期下的開元盛世,彼時唐朝各處可謂人聲鼎沸夜夜笙歌,這些詩人的交游、飲宴成了這個時代最好的注腳。
這“三萬里”指代的不僅是疆域的遼闊,更是指代唐代文化的強悍影響力。
劇情的講究
這部動漫電影,以高適和李白的交往,見證了盛唐到中唐的更替。
李白第一次與高適相遇,提到了他的好友吳指南。
都知道,李白除了是大詩人,還是造詣不凡的一位劍客。
李白在離開蜀中游覽天下的時候,吳指南曾經是他的一位伙伴,兩人一道行俠仗義。
李白|圖源自網絡
后來,吳指南忽然病亡,李白只能草草安葬,然后過了一段時間,才將吳指南遷葬。
吳指南不排除是和李白一同打抱不平的時候,受了重傷。吳指南死后,猛虎環繞四周,李白仗劍而立,可見李白的勇武。
當李白打開吳指南的棺槨后,因為時間較短,吳指南的遺體還算保存完整。李白把吳指南遺體的爛肉剜掉,洗凈之后重新下葬。
李白與高適漫游的時候,提到自己早年曾跟隨一位趙先生學習縱橫術,這位趙先生,其實指的是趙蕤。
李白|圖源自網絡
趙蕤有部經典的著作叫《反經》,又叫《長短經》。
這是一部涵蓋諸子百家、文韜武略的謀略全書,被尊奉為小《資治通鑒》。
其核心思想就是“反”字,意思說,天地間的事情,都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有正必有反,有陰必有陽,這是世間至理。
李白雖然終生不得志,但不能否認李白絕非空口談心性的一介文人,他詩中對時局的看法充斥著洞見,或許是受到了趙蕤的影響。
當李、高二人在揚州相遇后,除了眾多詩人,還有吳道子、張旭、裴將軍登場。
裴將軍名裴旻,出自河東裴氏,屢立戰功,斬殺了幾十只老虎。
裴旻在母親去世后,想請吳道子在寺廟作畫超度亡魂,吳道子先請裴旻舞一曲“劍舞”啟發畫思。
裴旻當即脫去孝服,持劍起舞,只見他“走馬如飛,左旋右抽”。
突然間,又“擲劍入云,高數十丈,若電光下射,旻引手執鞘承之,劍透室而入”。
被拋起數十丈高的劍,竟然能用手持的劍鞘接住,使其直入鞘中,真是劍技絕招。
當時,幾千名圍觀者為之震驚,贊嘆不已。
吳道子也被那猛厲的劍舞氣勢感動,畫思敏捷,若有神助,于是揮毫圖壁,颯然風起,很快一幅“為天下之壯觀”的壁畫就繪成了。
高適破“內卷”
劇情在沿著李白和高適的不同經歷發展的同時,也讓人看到了兩人對內卷不同的選擇。
高適|圖源自網絡
在劇中,都提到了能量依舊巨大的世家大族,就是他們兩人也不是平民,李白出自隴西李氏,高適出自渤海高氏。
但因為李白出身商人家庭,高適的家族又很早沒落,所以兩人都缺少帶領自己破局的關鍵人物。
借由裴十二的話,我們又得知李林甫把持朝政后,重用蕃將,連河東裴氏這樣的大家族也受到牽連。
上升空間本就小,如此一來,更為狹窄。
李白天資非凡,自視甚高,對于這樣的人物,我們不能奢求他諂媚權貴。
李白|圖源自網絡
但李白選擇的路,卻未必是正確的。
當高適在自己的家鄉勤奮讀書,刻苦磨煉武藝的時候,李白始終呆在大唐的一線城市。
李白一直在做所謂的“洛飄”“長飄”“揚飄”,可以說他一輩子都在堅持中心突破。
如果熟讀三國就知道,無論是袁紹、曹操起兵討董,還是孫堅在虎牢關斬華雄,這些梟雄一開始都盯著洛陽的中樞不放。
但曹操是第一個意識到這樣不行的,所以回到了老家自己單干。
曹操|《真·三國無雙》形象
袁紹隨即去了遼東,孫堅也準備回江東。
大伙都在中心突破遭遇挫折后,選擇了邊緣崛起。
當然,只有曹操最后“挾天子令諸侯”,完成了邊緣到中心的逆襲。
至于劉備,他一直就在邊緣,最后不得已到了更邊緣的蜀地,才勉強站穩腳跟。
是以,高適與李白不同的是,他意識到中心突破不行,就走邊緣突破。
劉備|《真·三國無雙》形象
無論在老家韜光養晦,還是入哥舒翰的幕府,都離長安這個政治中心遠了許多。
也正因為更沉得住氣,所以在安史之亂爆發后,才能承擔起重任。
另外,從高適先后入張守珪、哥舒翰幕府來說,在堅定了邊緣崛起的策略后,他就沒想過多線分配精力。
而李白總是在選擇的時候不夠堅定,又總是給自己留下多種選擇。
時而走權貴門路,時而想皈依道門,反復在出世與入世之間徘徊。
不斷的起落,消磨的是李白的光陰和銳氣,也讓他的政治敏感度下降,最后差點遭遇不測。
李白|圖源自網絡
到如今,若是你覺得在一線城市呆不下去,不如嘗試一下邊緣崛起的策略。等到自身強大后,抓住機會,再完成躍升。
在肯定這部動漫的同時,再把在歷史的基礎上進行二次創作的地方理出來,不是要叫板,而是藝術鑒賞重要,真實的歷史也很重要。
再吹毛求疵一下
首先是時間線的問題,結尾處高適回京述職,得知李白被大赦。
不過,高適在前線抵御吐蕃發生在763年,李白去世于762年。
高適|圖源自網絡
李白被特赦的時間在759年,在前后四年時間內,高適不可能不知道李白的境況。
另外,根據杜甫的詩詞記載,與李白、高適共同漫游天下至少有兩次。
第一次是在開元二十五年左右,當時的李白已經名滿天下,但在長安出仕不順。與杜甫、高適一起在梁宋之間駐足游覽。
杜甫彼時父親尚在,還沒有后來那么落魄。所以,三人度過了一段鮮衣怒馬的時光。
“白刃讎不義,黃金傾有無。殺人紅塵里,報答在斯須。憶與高李輩,論交入酒壚。兩公壯藻思,得我色敷腴。”
杜甫對他們二人,完全是一種小迷弟的心態。
杜甫&李白&高適|圖源自網絡
后來李白被唐玄宗看中又賜金返還,大約在天寶三四年左右,三人再次相遇。
“昔者與高李,晚登單父臺。寒蕪際碣石,萬里風云來。”
所以,李白、杜甫與高適絕不可能直到李白想皈依道門時才同框。
再者,就是時間線的不符。
高適離開張守珪幕府是在開元二十二年(734年),在張守珪還健在的情況下,安祿山絕不敢造反。
張守珪|圖源自網絡
安祿山彼時也不具備造反的實力,只是一名普通的軍官。如果安排他與高適來一場相撲,倒是非常合適。
張守珪死后兩年,朝廷才設立平盧節度使,安祿山為首任。
李白前去幽州探訪的時間在天寶十年(751年),“且探虎穴向沙漠,鳴鞭走馬凌黃河”,并且預感到國家的危機,“心知不得語,卻欲棲蓬瀛。”
因此,安祿山追殺李白的時間早了太多,也就不可能存在郭子儀在當時出現。
郭子儀|圖源自網絡
郭子儀稱自己是隴西節度使哥舒翰的麾下偏將,則更不可能。
哥舒翰當上節度使,已經是天寶十一年以后。
如果時間是以李白為準,那高適早就離開了幽州;
如果時間是以高適離開幽州為準,不僅李白不可能在幽州,連哥舒翰有沒有投軍都不能確定,畢竟哥舒翰參軍的時候已經四十多歲了。
而且,哥舒翰并沒有動漫中那么高光,雖然他與安祿山不和,在高仙芝、封常清被處斬后,一度成了大唐的武力支柱。
哥舒翰|圖源自網絡
但他在部下的裹挾下,還是投降了安祿山,至于他喊得那句:“蕃將未必都有異心”,更是對他的高光處理。
吹捧宦官是何心理?
哥舒翰投降后,還寫信招降李光弼等人,為人所不齒。
當時,杜甫就寫過:“羯胡事主終無賴,詞客哀時且未還。”
對唐代以來任用蕃將進行了深刻的反省。
其實,在安史之亂爆發后,唐玄宗就從信任蕃將走向了另一個極端,那就是對所有將領都嚴加防范,并且讓宦官監軍。
封常清二人被斬,執行人正是宦官邊令誠。
在動漫中,一位程姓宦官,應該是程元振持節審問高適,這位宦官一臉正氣。
古代宦官群像|圖源自網絡
但真實的情況是在吐蕃大兵壓境的情況下,他隱瞞軍情,陷害郭子儀、李光弼。
可以說,吐蕃攻陷長安,罪魁禍首就是他。
如果說,時間線的不符是為了讓故事顯得有邏輯。
李白求救高適,一向意氣用事的高適沒有搭理,導致人們暢想了兩人生前絕交。
高適|圖源自網絡
雖說成年人的世界,拉黑刪除是常態,但動漫的兩邊討好,卻為友誼劃上了圓滿句號,至少讓我們還相信,世間有真情。
但對于哥舒翰和程元振的拔高,卻是相當失敗的。
本文創作團隊
作者 | 趙希夷
策劃 | 趙希夷
編輯 | 趙希夷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疑問煩請聯系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