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本該是屬于《巨齒鯊2:深淵》的周末,但意外發生了。
(相關資料圖)
《巨齒鯊2》在8月4日周五的上映首日,不出意料以1.45億票房登頂日冠。
周六就被開啟大規模點映的《孤注一擲》強勢反超。
周日《孤注一擲》再接再厲,砍下了當日票房占比的42.1%,這下觀眾們不淡定了。
說好的“點映”呢,這規模似乎過大了,跟提前上映已經沒有區別。
面對觀眾們的質疑,片方宣布提檔到8月8日。
但這樣的決定并不能平息觀眾的不滿,因為《孤注一擲》已經事實上提檔了,這個所謂的“宣布”毫無意義。
那么這次《孤》的片方活該被罵嗎?點映背后到底是個什么邏輯?
這里我們掰開聊一聊,情況可能跟你想得不太一樣。
好電影多到看不完,建議先收藏了再看。
擔心片荒,關注蘇莫就夠了!
首先,點映不是今年才有的。
點映在好萊塢是一套成熟的營銷技術,很多發行費用不足的影片都會用點映的方式擴散口碑。
我們都知道電影上映前有媒體觀影,然后影片還沒跟大眾見面之前就有很多好評流出來了。
但觀影經驗告訴我們,這些媒體人的評價很多時候跟實際觀感是有差距的。
而點映的影片,相當于把口碑擴散的任務交給了先看到電影的普通觀眾。
好處是省營銷費,壞處是評價不可控。
所以敢于做點映的影片,即便質量不太好,也不會太爛。
就比如今年暑期檔,大部分影片都有或大規模或小規模的點映。
而遭遇差評的《超能一家人》和《巨齒鯊2》就直接等到首映日才全線鋪開,也佐證了這樣的規律。
點映在國內是從張藝謀的《英雄》開始的。
2002年影片在深圳做了7天點映,但當時可不是為了口碑營銷。
因為如果按照既定檔期,《英雄》不符合當年奧斯卡的報名要求。
不過無心插柳,也給影片國內上映帶了一波熱度。
大規模點映是從2015年叫獸易小星的《萬萬沒想到:西游篇》開始的,影片提前一周點映,排片量最高時接近21%。
壞猴子的另一部大熱電影《我不是藥神》也以10%排片量,取得了50%的票房占比,還贏得了超高口碑。
正式上映后影片一路勢如破竹,作為現實主義這個并非傳統賣座題材的電影,最終取得了30億+的好成績。
所以點映首先很常見,其次也經常被使用,并不存在《八角籠中》和《孤注一擲》壞規矩的情況。
那么為什么之前的電影不采用大規模點映發行?
為什么《孤注一擲》格外引人反感呢?
之前的國產電影對于點映非常謹慎,第一個原因就是“盜版”。
即便是今天,如果一部電影上線流媒體,未授權的內容也會全網傳播,何況是在以前。
點映一旦泄露片源,或者被提前盜攝,損失之大難以想象。
尤其后來變成了數字拷貝,片源流出更加便捷。
雖然這是小概率事件,電影投資大周期長,沒有發行商愿意冒這樣的風險。
第二個原因是對電影的質量沒有信心。
今年暑期檔的幾部電影質量都很過硬,年初的春節檔也拿得出手。
可再往前看,在我印象里,國產電影一直是爛片多于好片的。
最近幾年我都在做“年度莫選”,我們客觀的說,國產院線商業電影的好片概率確實不高。
一切的營銷都是在電影質量過硬的前提下。
否則,越好的營銷會讓電影死得越快。
比如鄧超和俞白眉的《銀河補習班》,正式上映前點映了2周,取得了將近1億的票房。
但觀影需求被提前釋放,真正上映的時候,口碑和熱度急速下降。
電影比起《惡棍天使》有進步,但又不是那么明顯,沒好到“自來水”的程度。
最終8.78億票房肯定不算低,但未達到片方預期,算是失敗的點映案例。
再次強調電影是高成本、長周期的行業,即便不營銷也不能亂營銷。
一個不小心把自己玩兒死了,誰都付不起這個責任。
點映影片那么多,為什么只有《孤注一擲》被罵呢?
首先是電影沒好到那種程度,豆瓣開分7.3,現在跌到7.1。
同樣大規模點映的《八角籠中》開分7.6分,現在還有7.5,質量比起前者要高一個層次。
正因為很多觀眾覺得《孤注一擲》沒那么優秀,認為電影大規模點映只是為了豆瓣不開分。
一部講述詐騙的電影,如果使用這樣的手段詐騙觀眾,實在不能容忍。
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本片中有流量明星。
無論《我不是藥神》還是《八角籠中》,都沒有流量明星主演。
再加上電影拍得確實真誠,輿論就沒往“擠占其他影片排片”方向發展。
《孤注一擲》雖然自帶流量,卻也自帶黑點。
很多對家粉絲都拿著放大鏡看著這部電影呢,即便《孤注一擲》是命題作文又怎樣,《熱烈》還是杭州亞運會宣傳片呢。
不管點映是不是片方的問題,很多觀眾是愿意相信就是片方的問題。
你可能會說《熱烈》也有流量明星。
但區別在于《熱烈》點映規模并不大,而且票房也不顯眼。
《孤注一擲》的則是瞄著《消失的她》的暑期檔票房冠軍去的。
其話題性和吸金速度都太扎眼,很難不讓人注意到。
還有一個比較迂回的原因,是《封神第一部:朝歌風云》票房不佳。
《封神》口碑發酵以后,很多粉絲都期待這部影片能長線放映收回成本。
影片的前期宣發實在太差,再加上沒有任何社會性話題,受眾始終下沉不下去。
這也是今年暑期檔的另一個特點,話題性成了電影最重要的宣傳點,甚至遠遠蓋過電影本身的質量。
電影的質量夠用就行,只要不太爛就有操作空間。
比如《消失的她》。
上周《巨齒鯊2》撲街,《封神》自來水剛松一口氣,真正的對手《孤注一擲》卻出其不意殺了出來,會讓很多人不爽。
但《孤注一擲》真的做錯了嗎?
蘇莫覺得不見得。
8月5日星期六,《孤注一擲》開始大規模點映。
影片以15.4%的排片占比,拿下了1.72億,票房占比34.2%。
上座率51.7%,超過在榜每一部影片。
換句話說,影院經理排《孤注一擲》賺的更多,如果我是經理,也會給《孤注一擲》排片。
周日影片排片上漲到21.3%,票房占比42.1%,至此《孤注一擲》已與大規模上映無異。
在我看來,這更多是市場行為。
前些年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新聞,某部影片因為跟另一部商業大片同日上映,會在最后階段撤檔。
如果《巨齒鯊2》質量過硬,引發觀影熱潮,《孤注一擲》的點映恐怕不會掀起風浪,排片跟票房自然無法爆發。
正是因為《巨齒鯊2》不行,《封神》又續航乏力,才有《孤注一擲》排片上漲。
所以不是《孤注一擲》擠占了其他影片的票房,而是其他影片沒有占滿市場,《孤注一擲》才順勢而上。
很多觀眾都把這個因果關系給搞混了。
另一個不該怪片方的原因是,大規模點映既然是被允許的,那么任何影片都可以使用這種策略。
在這個層面上,所有影片是平等的。
影片為了利益最大化,使用任何合適的行為營銷,是純粹的商業行為。
其他影片也有選擇這種宣發策略的權利,至于敢不敢用,那就是另一個話題了。
最后我想再說兩句這部電影。
《孤注一擲》選了個好的題材,跟《消失的她》一樣有群眾基礎,一樣下沉。
所有人都接到過詐騙電話,看到過網頁上的博彩網站廣告。
近些年公安機關的反詐力度空前絕后,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了電影的傳播。
而電影本身怎么樣,可能并不是票房的決定性因素。
這也是今年的一個新的趨勢:娛樂形式那么多,那些非影迷為什么要走進影院?
只有當電影足夠有話題度,足夠破圈和下沉,引發了社會性大討論,才有可能取得更高的票房。
《封神》正是這方面吃虧,宣傳的時候沒有抓手,很難形成傳播。
我現在還不知道這樣的趨勢是好是壞。
對于我個人來說,只要能看到好電影就夠了。
但從行業來說,讓更多的人走進電影院肯定不是壞事。
只不過這樣的變化,會在多大程度上影響到今后國產電影的創作,我們可以今后持續觀察。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