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夏天電影看夠了。
還缺一部綜藝。
什么才最適合約上朋友,西瓜啤酒,狠狠快活一夏?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Sir掐指一算,就是今天了:
樂隊的夏天3
前兩季口碑炸裂了。
最多的吐槽就是:
私藏的樂隊,上了《樂夏》后演出票真**難搶。
現在你最關心的肯定是第三季了,還能找到哪些樂隊?
名單在這,趕緊收藏起來。
還是熟悉的配方。
嗨翻全場的音樂。
以及,內娛活人。
一些自嘲自黑。
一些戲謔調侃。
一些飆言飆語。
一些范兒。
不過,延續“熟悉”的風格,對一檔續集綜藝來說,只是保持水準的基礎。
如果說第一季是眼光犀利,開拓小眾藍海。
第二季,是繼續深耕,做大做強。
那么歷經三年沉寂的它,在觀眾口味不斷變化,越來越刁鉆的今天。
有什么,能讓人耳目一新?
話不多說。
“無論你是南來的,北往的,雞西的,鶴崗的……《樂夏3》接客!”
01
樂
希望大家放下所有期待
不要有那么多包袱
等等,《樂夏3》變佛系了?
還記得前兩季嗎,先讓樂手們選出自己心中的“HOT5”。
第一輪演出之后,一半樂隊都要離開。
《樂夏2》里,還有更刺激的分組挑戰賽。
競爭的意味十足。
可說到底,樂迷們看節目最關心的,并不是誰最火。
而是好音樂、好舞臺、好樂隊。
因此,這一季,正片節目直接砍掉了開頭的選“HOT5”環節。
一上來,直接開躁。
27支樂隊依次演出,最終得票數排名前17的樂隊晉級。
留給樂手們更多表演機會。
同時,大眾樂迷、樂隊友友、超級樂迷的投票權重統一了。
誰的意見都不比誰的更重要,大家擁有平等地享受音樂的權利。
音樂,是一檔音綜最重要的部分。
換句話說重點不在于你節目賽制怎樣。
我們不是來看的,是來聽的。
《樂夏》從不讓人失望。
火熱的朋克,新學校廢物合唱團,“簡單、稚拙”。
是和兒時伙伴大鬧大笑過,一起吃西瓜的那個午后。
△ 新學校廢物合唱團《再見琳尼爾》
但仔細聽,“旋律流暢,和聲的行進又舒服”,有技巧。
多情的英倫迷幻搖滾橘子海,有海風的纏綿、海潮的雋永。
是躺在沙灘上,看星辰月亮如神明般升起的那個黃昏。
△ 橘子海《夏日漱石》
原來,有些音樂起來,都也不需要酒,腦子里就能嗨的。
狂躁的后朋,柏林護士,強悍地侵略視聽。
是被蓋·里奇電影轟炸的那個午夜。
△ 柏林護士《Here Comes the Gangster》
激情與精確、性感與冷酷在和諧共振。
妖嬈的電子樂,Nova Heart,撥起心臟的毛邊。
是混淆虛擬與現實的一場夢。
△?Nova?Heart《My Song 9》
簡潔、有效、高級。
臺上,是搖滾、朋克、民謠、放克、流行、爵士、金屬、舞曲、英倫、后朋、噪音、核、電子……
原諒Sir列了這么一大串,因為你想到想不到的多元風格,這里都有。
臺下,高冷的“大嫂”,被從椅子上搖起來。
真性情的那姐,拖長聲叫好。
一張嘴就得罪人的彭磊,也不吝贊美。
張亞東,則讓他們表演的好,變得更直觀、明白。
抓人的前奏一響,是聽眾進入音樂的動機。
巧妙的舞臺設計,和旋律一起,鋪開故事的序列。
歌詞是創作者思想與情感的升華、結晶。
搖擺、歡呼、合唱,為樂隊演出譜寫最合襯的伴奏。
在那一刻:
臺下無論是八萬人、三千人
都變成一個人
那時候就是被音樂賜予的時刻
02
隊
音樂有沒有靈魂,能不能持久,還得看的是“隊”。
對于樂迷來說。
《樂夏》是周邊福利,也是走近音樂背后的故事。
新學校廢物合唱團,來自遼寧鞍山。
屬于別人敢喊,他們還真敢答應的那種“東北朋克教父”。
自認為樂隊最大的特色,是親和力。
不過好像其他人的評價更中肯:家門口的街溜子、地頭蛇、東北大哥。
主唱劉凹,樂隊里的“顯眼包”,屬他“架子”最大,話最密。
典型東北e人,e人中的e人,有他在,場子絕對不會冷下來。
可這份狂,其實是另外三位大哥寵出來的。
吉他手解元、貝斯手鄧曉光和鼓手張冰冰,總在默默地做人形支架。
被調侃,會笑著給一個表情:裝,你接著裝。
因為知道,哥們兒下一秒,準得慫。
并排一坐,看似不茍言笑。
可那手指干嘛絞來絞去啊喂!
您幾位,戴著墨鏡,怕不是要掩飾羞澀的吧?
但誰的性情里又沒有羞澀呢?
被問起“你想要啥”時,社牛劉凹瞎說完大實話,臉紅了。
羞澀,是因為袒露自己,尤其是誠實地面對野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而敢說?,是知道,在這檔節目里,一切“真”都會被包容,被接納。
在光環之外,不避諱呈現樂隊的常態、人的真實,是《樂夏》的堅持。
不用刻意制造沖突,只要平實地展現人,就有滿滿的故事。
橘子海里的三位青島理工男,和印象里爽朗的山東大漢毫不沾邊。
往那一站,就是大寫的尷尬。
他們不太敢直視鏡頭,不好意思有什么互動。
明明是一個樂隊的,但滿臉都是“我們不熟”。
社恐的DNA動了是不是?
他們仨,平時在生活中或許根本不起眼。
與隨時能控場的e人相比,這群i人們看起來的確不夠抓人。
可在這,你會發現,原來,人不需要自我雕飾,僅僅是站在鏡頭里,“做自己”,就很有看頭。
因為,鏡頭給他們的時間足夠長,足夠細節,足夠你發現他們“木訥”中的風趣與狡黠。
喝水,能喝得意味深長。
手機,能刷得驚心動魄。
而豐富、變幻的音樂里,有他們充沛的自我。
Nova Heart里的大姐大馮海寧,有著“滾人”的另一面。
曾經,能直接從臺上跳到臺下……摔斷腿,然后坐著輪椅繼續巡演。
如今,卻會在表演之前,先檢查有沒有舞臺安全隱患。
膽子變小了?是,也不是。
三年前,她成為了一名母親。
從那以后,對生命的烈度與厚度,都有了新的詮釋。
但看到她在臺上忘我歌唱,舞動,曼妙如美杜莎。
在臺下直接和彭磊叫板:
你便能知道,她還是她。
性格,長在身體里,寫在音樂里。
馬東在接受采訪時曾說:
音樂節目有這么多,唱歌的手段、對音樂的包裝,大概就是那些了。
但是人是不一樣的,我們發現人之間的關系是這個節目的主線,人的情感是這個節目的一個主要方向。
這就是我們最開始給這個節目所定的“隊大于樂”的方向。
“隊大于樂”,因為音樂,終究是人的故事。
而人的故事,永遠生動,永遠講不完。
03
夏
第一期,最打動Sir的,是一個安靜擁抱。
來自虎嘯春的管樂手寒朝,和超級樂迷彭磊。
寒朝,是個和舞臺“格格不入”的傻大個兒。
演出時,一動不動,從頭站到尾。
被cue到時,也是慢半拍。
就是張亞東所說的那種:傻到爆炸。
彭磊卻從他身上,看到了自己二十多歲時的影子。
共享同一個愛好,做手工。
還都是“一腳踹不出個屁來”。
于是,他們決定給對方一個擁抱。
我們會在綜藝里看到各種各樣的擁抱,新識的、老友的、重逢的、離別的、真誠的、敷衍的。
卻很少見到這樣一個長久的、緩慢的、深情的擁抱。
來自偶像和迷弟。
75后和95后。
成立于1996年的新褲子,和創建于2019年的虎嘯春。
我想,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時刻。
不再江湖,無關咖位,是兩顆心的貼近,也是樂隊精神的傳承。
第一季的彭磊,還遠沒有現在有“星”范。
卻留下了最讓人心緒難平的袒露。
我們開始覺得這個節目特別差
因為這些樂隊基本上平均歲數都在35歲以上
你讓他們這些中年人來干什么
來丟人嗎
后來發現,有好多都是新鮮血液
有好多新的風格出現
等于以為樂隊已經斷了香火了
沒想到還是這么強
所以覺得這個節目可以帶樂隊走向未來
然后未來可能會是獨立音樂的黃金時代
說是“黃金時代”,或許還為時尚早,但喜聞樂見的是,這些年,音樂節、樂隊演出市場已經越來越火熱。
也許,2019年開播的《樂夏1》,對這些老牌樂隊而言,只是嘗嘗鮮。
但對新人樂隊來說。
這個“夏天”,無疑是個必須傾力盛放的季節。
他們像是蟄伏多年的蟬。
等待在夏天讓所有人聽到自己的聲音。
成立五年的柏林護士,為了最大程度展現自己,特地去上了形體課。
穩健的臺風,爆炸的表現力,用“后朋”這一小眾音樂類型俘獲觀眾,還被“大哥”交口稱贊。
成立四年的虎嘯春,切實的社會議題與激蕩的器樂相得益彰。
為暴雨后的地鐵站唱一曲挽歌,唱山河大地、工業煙囪、折疊的城市。
第一季來過的樂隊Mr. Miss。
前不久,他們剛憑借新專輯《枕邊迷航》提名金曲獎最佳演唱組合獎。
臺灣樂隊康士坦的變化球,盡管代表作已經被不少歌手傳唱,仍苦于自己受困于相對狹窄的“臺圈”。
事實證明,他們是歌詠時代情緒最好的樂隊之一。
回到《樂夏3》的初衷,時隔三年重啟節目,是因為什么呢?
其實這個問題我想了很久
我覺得過去的幾年里
大家都需要一些心靈的撫慰
音樂又是那種 特別能舒緩人心
突然能夠讓你心情變好的東西
這種藝術形式直擊人的大腦
所以我們希望把
更多新鮮美好的樂隊
讓大家通過一個舞臺看到
今天我們依然能從第三季的樂隊身上
看到那個勁兒
也許這也是我們需要《樂夏》的原因。
夏天是特別的。
于孩童而言,夏天,意味著暑假,可過完一個暑假,又是新學期、高年級了。
于成人而言,夏天,意味著在酷暑中通勤,是躲避不及的烈日。
不管是孩子還是大人。
我們好像都忘記了夏天的本意?
它應該“不是讀書天”。
去游泳,去捕蟬和螢火蟲,去睡午覺,去月下乘涼。
夏天,應該有炎熱帶給人的,特有的慵懶和躁動。
現實隔絕了夏天。
讓我們常常忘記了,這個豐富、熱烈帶著氣泡的季節,到底和自己有什么關系。
《樂夏》可能就是一味解藥。
讓我們恢復味覺和體感。
感知到生活的真實,從音樂中找到共鳴。
今晚Sir只想說。
這樣的夏天,給我滿上,滿上!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阿莫多瓦尼雅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