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一(富書作者)
中國老百姓有個習慣,每晚7點打開電視,一家人圍在一起,一邊吃飯一邊看《新聞聯(lián)播》。
(資料圖)
每當人們說起《新聞聯(lián)播》,很多30歲以上的觀眾,一定會想起2個名字:羅京和李瑞英。
1996年,《新聞聯(lián)播》開始采取直播方式,因為事關重大,需要技術最過硬、心理素質(zhì)最好的主持人來播音。
經(jīng)過千挑萬選,羅京和李瑞英就成為了《新聞聯(lián)播》的主持人,兩人合作了整整12年,成為不少人的童年回憶。
2009年,羅京去世后,李瑞英又先后和張宏民、康輝等名嘴合作,主持《新聞聯(lián)播》,直到2014年退休。
她在央視任職26年,在《新聞聯(lián)播》的崗位上工作18年,從來沒出過失誤,多次解說重大典禮,也是備受好評。
2008年奧運會火炬手、中國十大女杰出青年、全國最佳新聞工作者……李瑞英得到了普通人難以企及的榮譽。
但在一次《新聞聯(lián)播》開播之前,她接到了兒子墜樓的消息,面對如此打擊,她只是說了22個字就繼續(xù)工作了。
因為這件事,她在后來也備受爭議,人們對她褒貶不一。
那么,到底李瑞英當時說了什么?為什么她會引起如此大的爭議?
今天,就讓我們來說說“央視名嘴”李瑞英的故事吧。
1998年的一天,離《新聞聯(lián)播》播出還有一段時間,李瑞英正在后臺,準備當天的播出工作。
她正在專心地閱讀各種資料,突然手機響了。
一般這時候,是不會有人打電話給她的,因為大家都知道,這時候她要為晚上的《新聞聯(lián)播》做準備,所以不會打擾她。
李瑞英覺得可能是打錯了,也沒理會,看都沒看就直接按掉了電話。
但沒過多久,電話又響起來了,李瑞英這才意識到,可能出了什么問題了,于是趕緊接了電話。
電話那頭,原來是她家的保姆,保姆焦急地喊著:“不好了,小寶墜樓了!你快回來啊!”
李瑞英的心頭一下子就被揪住了,作為一個母親,她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自己的兒子小寶出了什么事情。
她當時真的恨不得插上翅膀,立刻飛往醫(yī)院,守在自己兒子身邊,陪著他一起渡過難關。
她一時慌了神,立馬就往門外沖,但因為太著急,撞翻了自己桌面上為《新聞聯(lián)播》準備的稿件。
她看著地上的稿件,一下子冷靜了下來,如果自己走了,《新聞聯(lián)播》要讓誰來播報呢?一時之間根本找不到合適的主播啊!
這可是關乎國家的顏面,不僅國內(nèi)的老百姓在看,外國政府也在關注《新聞聯(lián)播》,試圖從中獲取關于中國的信息。
要是她就這樣走了,《新聞聯(lián)播》只剩下一名主播,那勢必會造成太多不必要的聯(lián)想。
雖然悲痛萬分,但她無法改變已經(jīng)發(fā)生了的事。不讓即將開播的《新聞聯(lián)播》發(fā)生事故是當下的關鍵。
她穩(wěn)了穩(wěn)神,和保姆說了一句:“你趕緊打120,把孩子送到醫(yī)院,我忙完手頭工作就過去。”
然后,她就掛斷了電話,這22個字,也成為她對保姆的唯一囑咐。
掛斷電話后,她忍不住哭了出來,對于一個母親來說,這是一個艱難的選擇,但是李瑞英別無選擇。
她深呼吸了幾口,讓自己的情緒穩(wěn)定下來,靜靜等待直播的到來。
很快,《新聞聯(lián)播》開始直播,李瑞英憑借自己出色的播音技術,完成了整場直播,所有人都沒有發(fā)現(xiàn)李瑞英的狀態(tài)有什么異常。
幸好,兒子并沒有什么大礙,李瑞英看著病床上的兒子,再次忍不住哭出聲來。
雖然兒子渡過了難關,但李瑞英的做法,也引起了不少爭議,不少親朋好友并不能理解她的做法,覺得她太過冷血無情,連親兒子的死活都不管。
其實,李瑞英并不是不關心兒子,而是責任當前,她必須做出一個艱難的決定。
我們作為旁觀者,當然可以有很多意見,但如果我們是當時的李瑞英,誰又能保證我們能做得更好?
不過,她的兒子和丈夫都很支持她,他們也知道李瑞英的難處,所以總是安慰李瑞英,讓她不要把這件事放在心上。
工作28年,李瑞英面對的壓力和掙扎,其實并不止這一次,但她始終可以咬牙挺過來,個中的艱辛,其實也讓人落淚。
1961年,李瑞英出生于北京一個軍人家庭,父親是河南濮陽人,跟隨部隊南征北戰(zhàn),最后在北京定居。
父親是一名軍人,有濃重的軍人情結(jié),所以也期待子女以后能當軍人。
李瑞英從小成長在軍人大院,每天都和其他軍人子弟一起,接受軍事化的訓練。
所以,李瑞英從小站軍姿、扎馬步都是家常便飯,甚至寒冬臘日,她也要穿著短袖在室外跑步,以此鍛煉意志。
父親的“魔鬼式教育”,對李瑞英產(chǎn)生了2個至關重要的影響:
第一個影響是,李瑞英確實被鍛煉出了非常堅韌的意志,后面無論工作還是生活,遇到再大的難題,她也能咬牙硬撐過去;
第二個影響就是,李瑞英發(fā)自內(nèi)心不想當軍人。
小時候的李瑞英,也不懂什么責任、榮譽之類的事情,人都有逆反心理,被父親這樣教育著,她反倒不想當軍人,因為她也不希望自己的人生被操控著。
有趣的是,李瑞英小時候的夢想,居然是當售貨員,因為她跟著媽媽去商店,看到售貨員算錢的樣子,覺得很帥氣,就有了這樣的夢想。
當然,小孩子的夢想,并不能當真,李瑞英沒過多久就會遇到,自己這一輩子真正的夢想。
有一次,學校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愛好,開展了一個詩歌朗誦比賽。
李瑞英是班里的文藝積極分子,本來她對這比賽沒什么興趣,但出于為班爭光的目的,她也就參加了這次演出。
沒想到,這次比賽,改變了她的一生。
雖然這次比賽,李瑞英沒有獲得什么名次,但她在整個過程中,感受到了朗誦的魅力。
她覺得,通過自己的聲音,把紙上的文字表達出來,這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啊。
但即便如此,李瑞英也沒有想過,自己未來能當一名播音員,因為她總覺得自己條件不夠,不可能靠這個吃飯。
沒過多久,李瑞英的一個朋友要去北京廣播學院考試,讓李瑞英陪著她。
李瑞英剛好沒什么事,就陪著一起去了。
朋友進入考場后,李瑞英在等候室覺得無聊,就和旁邊一位老人閑聊起來,興致上來了,還給這老人背誦了自己很喜歡的詩歌。
這老人聽了李瑞英的背誦,眼前一亮,就說:“你的聲音條件很好啊,你也應該報考播音專業(yè)。”
李瑞英笑了笑,她只是將其當作老人的客套話,并沒有當真。
但等到考試結(jié)束后,李瑞英才發(fā)現(xiàn),原來這老人并不是普通人,而是播音界的泰山北斗,也是北京廣播學院的一位教授,名叫張頌。
也就是說,自己的條件得到了業(yè)內(nèi)人士的認可,他也鼓勵自己去考播音員,難道自己真的可以?
正是從這里開始,李瑞英開始覺得,自己是可以成為一名播音員的。
于是,她在高考時報讀了北京廣播學院,最后也被高分錄取了。
雖然自己高分考上了北京廣播學院,但李瑞英并沒有自鳴得意,因為她知道,這個學校臥虎藏龍,自己只是開了個好頭,但要想成為播音員,還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除了上專業(yè)課,李瑞英大部分的時間都拿來練習朗誦,無論是氣息、吐字還是發(fā)音,她都一次次的打磨,力求讓自己做到最好。
每天她都要做一件事情,拿來最新的《人民日報》,花2個多小時,把里面的文章都讀一遍。
她還每天隨手帶著一本《新華字典》,閑暇時候就拿出來翻,讓自己牢記所有字的正確發(fā)音。
大學4年,她就翻破了好幾本《新華字典》。
功夫不負有心人,李瑞英的刻苦,讓她的播音水平快速提高,畢業(yè)之后,她被分配到江蘇臺。
在鏡頭前,李瑞英自信沉穩(wěn),業(yè)務能力非常強,第一次亮相就得到了公眾的肯定,很快就成為江蘇臺的臺柱子。
1984年,國慶35周年閱兵,初出茅廬的李瑞英出色地完成了直播任務。
她也因此被央視看中,在1986年加入央視,正式成為一名新聞播音員。
大家都以為,李瑞英會在央視一直做下去,沒想到李瑞英卻主動給領導打報告,要求調(diào)到上海電視臺。
原來,當時的央視,新聞播出都是以錄制為主,李瑞英覺得這樣的模式,對自己不會有什么提高。
而上海當時處于改革開放的前沿,電視臺有轉(zhuǎn)播和現(xiàn)場訪談等播出形式,李瑞英覺得這樣的模式很新穎,也很鍛煉人,于是就想過去鍛煉一下。
可以說,做出這樣的決定,是非常需要勇氣的,畢竟要離開的可是央視,這可是所有播音員都夢寐以求的舞臺。
但李瑞英并沒有遲疑,因為她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她也愿意為了自己的決定付出代價。
于是,李瑞英在上海電視臺做了幾年,在這幾年里,她積攢了不少寶貴經(jīng)驗,這也為她后面的經(jīng)歷,埋下伏筆。
后面李瑞英被調(diào)回央視,恰好當時《新聞聯(lián)播》要調(diào)整播出形式,從原先的錄播變成直播,臺里犯了難,臺里的主持人都習慣錄播,找誰來當《新聞聯(lián)播》的主持人?
自然而然的,李瑞英憑借之前的直播經(jīng)驗和自己的播音水平,獲得了這一崗位。
或許她自己也沒想到,多年前自己看似魯莽的一次決定,卻在后來無心插柳柳成蔭。
從1996年開始,李瑞英和羅京搭檔,成為了《新聞聯(lián)播》的播音員,他們前后合作了12年,成為了不少中國人心目中的“國臉”。
這12年合作,少不了各種緊急時刻,最驚險的一次是,兩個人正在直播《新聞聯(lián)播》,一份新聞稿件被送上來,要求立刻播報。
那份稿子長達12頁,上面全是涂改的痕跡,而且只傳過來四分之一,那邊也是一邊寫一邊傳過來的。
直播間外,站滿了電視臺的領導,他們知道這項任務非常艱巨,甚至做好了播出失誤后,要立刻處理的準備。
但李瑞英和羅京兩個人非常默契,李瑞英先拿過新聞稿,以最快的速度審閱稿子,模糊不清的地方圈出來寫清楚,標上播音專用符號,然后遞給羅京。
羅京接過新聞稿,開始播音,之后剩下傳過來的稿子,也是同樣流程,李瑞英先審閱,再給羅京播報。
17分鐘內(nèi),羅京流暢完美地,把這12頁新聞稿都播報出來了,全國人民根本就沒發(fā)現(xiàn),那一天的《新聞聯(lián)播》背后,有如此緊張的故事。
可以說,類似的驚險時刻并不少見,為了應對這樣的情況,李瑞英只能讓自己時刻做好準備。
《新聞聯(lián)播》看似簡單,前后只有30分鐘,但因為事關重大,李瑞英往往要花上一整天去準備。
很多時候,她都要在辦公室里加班到深夜,只為打磨一句話、一個字的發(fā)音。
正因為如此,她沒有多少時間陪伴家人,甚至兒子墜樓,她也沒辦法及時陪護。
作為母親,她何嘗不想和家人待在一起,享受快活的生活?
但她很清楚,自己身上肩負的是怎么樣的責任,自己必須做出取舍。
作為母親,李瑞英或許有些地方是不及格的,但為了自己的責任,她已經(jīng)足夠偉大,我們也沒辦法苛責多少。
2014年,李瑞英退出《新聞聯(lián)播》播音組,轉(zhuǎn)戰(zhàn)幕后;
2016年,她正式退休。
28年的播音生涯,她經(jīng)歷過不少重大時刻,但從來沒有出過一次失誤。
1997年香港回歸、2009年國慶60周年閱兵式,李瑞英的解說都非常完美,得到了大家一致好評。
她也成為了央視播音部主任,掌管全臺新聞播報類主持人,還連續(xù)擔任了三屆全國人民政協(xié)委員。
哪怕事業(yè)達到了頂峰,但李瑞英始終很謙卑,哪怕已經(jīng)快50歲了,是資深播音員了,她依然保持著每天翻閱字典的習慣。
退休之后,她致力于播音教育工作,開設了播音培訓班,平時也會回母校做演講,培養(yǎng)新一代的播音人才。
她從不過分宣揚自己的成績,就只是默默做著自己的事情,在她看來,她并沒有什么偉大的,她做的一切都是她應該做的。
她覺得,既然大家信任她,她就要努力把這份工作做好。
雖然她也遇到了“兒子墜樓,她堅持播報”的爭議,但絕大部分人都能理解她的艱難和不易。
畢竟,當她選擇了這個職業(yè)那一刻,她就不僅僅代表她自己,更代表國家的臉面。
正因為如此,她也始終保持一顆責任心,幾十年如一日,用最高標準要求自己,從來不敢有任何懈怠。
生而為人,就要肩負責任,為國家為社會付出,是一種義不容辭的擔當,是一種責無旁貸的義務。
正如李瑞英自己說的那樣:“名聲是一時的,責任是一輩子的。”
這份責任心,這份堅守的精神,就值得我們好好去學習了。
作者簡介:唐一,富書作者,第4本書即將出版,和500萬人一起升級生活認知,本文: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zhuǎn)載,侵權必究
注:本文章圖片來源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