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片《燃冬》在七夕檔公映。影片講述了浩豐(劉昊然?飾)在上海從事金融工作,他來到延吉參加朋友婚禮,在此結識了導游娜娜(周冬雨?飾)和廚師韓蕭(屈楚蕭?飾)。三人開始了一段剪不斷、理還亂的情感故事。
影片由陳哲藝執導,這位來自新加坡的導演,此前憑借劇情片《爸媽不在家》奪得過金馬獎最佳影片獎。
《燃冬》走“反類型片”的路線,不刻意去調動觀眾情緒,屬于典型的意識流電影。有的觀眾表示劇情看不懂,影片真的表達晦澀嗎?
(相關資料圖)
三角戀和露水姻緣
觀眾常看到的愛情片,多是講述一段男女主人公纏綿悱惻、刻骨銘心的情感故事。《燃冬》反其道而行之,男女關系圍繞著一段露水姻緣展開,雙方不問過去,不想將來,只看當下。這樣干脆直接的人物關系,會使得原本想看純愛故事的觀眾產生心理落差。
導游娜娜和金融男浩豐是兩個世界的人,娜娜對韓蕭說:“他(浩豐)戴的那塊表,我們下輩子都買不起。”
浩豐和韓蕭對娜娜都有好感。但是,娜娜主動投入浩豐的懷抱,她寧愿發展一段無果愛情,也不想成為韓蕭的女朋友。
三個人的情感就好像延吉冬季被凍住的湖面一樣,表面上堅硬寧靜,但冰之下卻暗流涌動。熾熱的情感,正好對應《燃冬》這個片名。
《燃冬》有一定的觀影門檻。這一類注重導演個人表達的作品,觀眾需要理解作品的內涵,了解導演的敘事風格,才能與人物和故事同頻共振。
影片中的人物關系像極了法國電影《朱爾與吉姆》,都是三角戀的故事,后者是一戰時期法德青年人的情感寫照。
《朱爾與吉姆》
《燃冬》通過浩豐、娜娜、韓蕭三位青年短暫的感情交集,折射出當代中國年輕人的情感觀。三位年輕人雖然背景不同、學識不同,卻被生活所束縛。他們都對生活現狀不滿意,但是又缺乏逃離現狀的勇氣和方向。
浩豐是令人艷羨的上海金融人士,但他屢次接到心理診所電話,通知他按時復診。他被心理疾病所困擾,遇見娜娜之前,他面如死灰。
娜娜在成為導游之前,是一名花樣滑冰運動員,18歲時腳踝受傷而退役。她對自己忙碌又平庸的生活也不滿意,浩豐的出現,撩動了她的心弦。她并非想借著浩豐離開延吉,她只是想給自己的生活增添一抹亮色、一點回憶。
韓蕭不滿意自己的廚師工作,他想離開延吉,卻又放不下娜娜。可是,娜娜不喜歡他,韓蕭始終心存幻想,直到浩豐的出現才打破僵局。
可見,影片表面書寫的是三人的情感糾葛,內核卻是表現年輕人面對生活的矛盾心態。三個不同背景的人有了情感交集,改變了他們對生活的看法。
三個主人公最后分道揚鑣,選擇自己的生活道路,影片未明確交代他們的最終結局。觀眾或許會想,愛情片不應該是有情人終成眷屬嗎?
《燃冬》的內容就像是生活的一個片段。影片想表達的是,每個人都是世界上的旅客,生命就是一段旅程,大家在不同階段會奔向不同的目的地。
大部分電影都是在講一個有始有終故事,《燃冬》描繪的是一段生活。電影結束了,生活還在繼續。
明星為何愛演文藝片?
《燃冬》是典型的文藝片。周冬雨、劉昊然、屈楚蕭組成的主演陣容,讓這部電影獲得足夠高的關注度。
影片從制作層面來看,屬于中型成本規模,沒有大場面,也沒有過于紛繁的搭建場景。故事發生在延吉,導演借助長白山景區自然秀美的風光,拍出了不少令人心曠心怡的片段。電影結尾處壯觀的天池航拍畫面,讓人產生想去長白山的沖動。
這樣一部注重導演個人思想表達的電影,為何能吸引到三位明星加盟?
導演王家衛、許鞍華的電影也多是文藝片,同樣能吸引到林青霞、劉德華、周潤發等明星出演。為什么明星們愛演文藝片?
《燃冬》可以給出答案。這一類扎根現實的電影,給予了演員極大的表演空間。《燃冬》是一部淡化故事情節、弱化人物沖突的影片,演員需要著力呈現人物的情感和情緒變化。
譬如韓蕭一天早晨去找娜娜,開門的卻是浩豐。他的表情里瞬間就有了驚愕、失落、慌亂的神態,雖然內心翻江倒海,但表面故作鎮定。如此細膩的人物內心表演,影片中比比皆是。
屈楚蕭之前主演的愛情片《我要我們在一起》,人物的情感是外向式表達。《燃冬》中的屈楚蕭,則有機會去刻畫人物敏感的內心世界。
再如浩豐站在山崖邊上,他生無可戀的表情,想縱身一躍的動作,都說明他在自尋短見。這樣一段獨角戲,沒有一句臺詞,卻讓觀眾感受到角色萬念俱灰的心態。劉昊然這樣的痛苦掙扎式表演,在商業片中難以看到。
周冬雨飾演的娜娜在片中最為復雜。她不喜歡韓蕭,卻礙于工作關系,不得不在被約了“100次”之后答應晚餐邀約。她似乎在謹慎地對待自己的生活,但是又放肆地去追求沒有結局的愛情。
周冬雨飾演的娜娜,時而開朗,時而憂郁。娜娜看似復雜多變,但卻又真實可信。導游工作鍛煉出她兩面玲瓏的特點,所以她才能在兩位男性友人之間游刃有余。周冬雨的表演自然貼切,充滿了當代女性的氣息。
演員有機會詮釋人物復雜的心理變化,文藝片的魅力即在于此。
【文/崔汀】
關鍵詞: